對中學作文的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19W

作文就是書面表達,表達什麼呢?當然是你看到、聽到和想到的東西。為什麼要把這些東西表達出來呢?原因很簡單,作為社會性的動物,人天生有一種表達的慾望。音容笑貌、言行舉止甚至衣著打扮等等實際上都是表達,都是在向外界傳遞著關於自身的資訊;書面表達則以其超越時空限制和更為細膩、深刻、豐富等特點而成為一種最好的表達方式。然而,這不是一件人人都能勝任愉快的事情,它首先要求起碼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其次是基本的寫作技能。

對中學作文的教學反思

歷史上任何偉大的文學家無不是語言藝術大師,也必然同時是思想家。這裡就引出了作文的兩個基本要素,一是語言,一是思想。誰更重要?如果說作文就是表達,而表達就是交流,那麼,毫無疑問,當然是思想更重要。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際互動都是思想感情的交流,語言形式只是工具和手段,古人講“得意忘言”就是這個道理,進一步說,如果我們都能做到“心心相印”的話,甚至連語言都是多餘的,當然,我們在絕大多數時候不能做到,所以還需要這個“累贅”。

就中學作文教學來說,我們的目的不是培養文學家,事實上,文學家不是你能培養出來的,這個社會也不需要那麼多文學家;而主要是培養“思想家”,也就是培養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勇於探索、勇於創造的習慣、意識和精神,這種觀察和思考當然主要是指向人生和社會、歷史和現實、文化和精神等領域,這才是中學作文教學能夠而且應該做的事情,因為思想不僅是人的權利,而且是人的本質。沒有思考的生活是動物式的生存,不會思考的人只能喪失獨立人格和自主意識,從而淪為感性和知性的奴隸。

只是由於思考的成果也就是思想必須在物化以後才能更好地交流,才需要語言,需要恰如其分地組織起來的好的語言,書面語言的要求則更嚴格一些。事實上,在言語形式的交往中,更多的時候我們缺少的不是言語能力,而是思想!“話語”日益繁榮昌盛,而思想則逐漸淡出,這業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奇觀。再說,思想可以直接指導自己的行為,這時候壓根兒就不需要外部語言。

總之,如果兩者不能兼有,寧可要思想!

以上所說的道理都是極其簡單的事實,然而,正像馬克思以前的學者總是被紛繁蕪雜的意識形態所矇蔽而不能發現人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其他活動這樣一個簡單事實——馬克思正是從這裡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一樣,中學作文教學也是弄不明白自己的任務和目的究竟是什麼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而一直在黑暗中摸索。

中學作文教學的最大問題是過分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思想。通常情況下,我們只是要求學生把文章寫得像一篇文章就可以了。所謂像一篇文章,主要是指形式,如起承轉合的行文格式、通順規範而不乏生動老練的語言、必要的表現方法和手段乃至書寫的工整和卷面的整潔等等;儘管也有立意的要求,但不是學生從社會生活實際中分析思考出來的自己的.見解,而是命題者事先寓於題目或材料中的結論且大多流於空洞,比如助人為樂啦,全面地看問題啦,追求堅韌的品格啦,新事物戰勝舊事物啦等等,這些觀點放之四海而皆準,根本無法證偽,當然也就不需要思考,只要舉一些現成的例子,然後說一堆大話、空話、套話就夠了。

為什麼不引導學生去關注和思考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精彩紛呈”的“事件”?像企業改制、下崗分流、環境保護、西部開發、素質教育、農民負擔、腐敗現象、升學就業、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濫、社會風氣的惡化、貧富懸殊的加劇、精神家園的喪失、黨風、行風、民風、貧困、失業、失學、民生、民心乃至國際政治的風雲變幻等等等等,所有這些我們天天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現實為什麼不能進入學生的視野,進入語文教學的課堂,進入學生的作文乃至大學聯考的考場?

我們害怕什麼?害怕學生稚嫩的心靈難以承受?害怕他們的思考太幼稚或偏激?然而,他們已經並終將去承受這一切!然而,幼稚的思想總比沒有思想好,偏激的觀點勝過一切不假思索的結論!再說,他們總有一個從幼稚到成熟、從偏激到冷靜的過程,這正是人的成長規律。幼稚不可怕,可怕的是虛假的早熟;偏激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更重要的是,只有讓他們真正去思考現實人生中的種種問題,才能真正培養起社會責任感、歷史憂患感和人生滄桑感,這是比什麼都寶貴的財富啊!

我們害怕什麼?說穿了,我們是害怕他們思考!害怕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我們掩蓋了真相而代之以假象,撤消了真問題真思考而代之以偽問題偽思考,就中學作文教學而言,則是放逐了真思想真感情而代之以形式和技巧的操練。我們錯誤地以為,這樣一來,學生的心地就變得簡單而又清明瞭,然而,在如今這個資訊化社會裡,學生怎麼可能與現實完全隔絕呢?由於不會思考,他們對社會上流行的形形色色的淺薄惡俗的“文化”照單全收,並如獲至寶,奔走相告。

為什麼那麼多學生視寫作為畏途?因為他們沒話可說,因為他們不會思考。為什麼學生作文中沒有真情實感,缺乏個性張揚,而是篇篇四平八穩,人人千篇一律,個個異口同聲,因為我們早已把他們的思想輪空,然後塞進去我們為他們準備好的一些東西。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我們總是認為我們比他們自己更懂得他們應該如何生活並妄圖替他們安排好一切。

寫作又叫創作,是一種創造性的精神活動,創造什麼?當然,從語言形式到表現手法到文體都需要不斷的創新,但是,這顯然不是中學作文教學的目的和任務,中學作文教學也不可能承擔起這樣一個需要幾代文人尤其是傑出的文學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重任。不同時代的人面臨著不同的來自自身和外界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特定時代的個性,也有歷史的和人的共性,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是每一個人的權利。中學作文教學正是要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去思考這些問題,只是我們為了知道他們有沒有真正去思考和思考的結果怎樣,才需要物化形式的作文。所謂創造,主要是指表現在作文中的他們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對各種社會問題的見解:只要是自己的,就是創造;也只有是自己的,才是創造!

沒有懷疑和批判就不會有創造,沒有真思考就不會有懷疑和批判,沒有真問題就不會有真思考,不去關注現實人生怎麼會發現真問題呢?而沒有真問題和真思考,要作文教學幹什麼呢?再者,沒有思想,語言何用?不能“鐵肩擔道義”,怎會“妙手著文章”?

把真相告訴學生,把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這才是作文教學的主要任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