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追求真理

來源:才華庫 9.17K

真理離得我們很遠,可難道我們就不追求了嗎?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作文:追求真理,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高三作文:追求真理

第一篇 追求真理

真理是人們對於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真理之所以為真理,只是因為它是和謬誤以及虛偽對立的。”

追求真理的人生是有意義的人生。培根說:“研究真理,認識真理和相信真理,乃是人生中最高的美德。”托爾斯泰也說:“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永遠是美好的東西,那便是真理。”追求真理是人生最大的樂趣。伊凡·謝切諾夫是俄國生物學家。1862年,他通過對青蛙的解剖實驗,發表了《蛙腦對脊髓神經的抑制》等文章,同時又出版了《腦的反射》一書,為神經生理學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可是,沙俄政府竟然把宣傳科學真理看作是一種罪過,把謝切諾夫逮捕了起來,對他進行審訊。在法庭上,法官對謝切諾夫說:“你可以給自己找個辯護證人。”謝切諾夫平靜地回答:“讓青蛙做我的證人吧!”在敵人的淫威面前,這位科學家神色自若,因為他知道,真理是在自己一邊。我們應該勇敢地追求真理。哥白尼說:“人的天職是勇於探索真理。”朱德遠涉重洋,在海外尋求真理。1922年,朱德為了表達他信仰共產主義的決心,毅然脫掉馬靴,換下軍裝,放棄了榮華富貴,隻身來到上海。他找到了當時的共產黨負責人陳獨秀,提出了入黨的要求,但陳獨秀沒有同意朱德的申請。朱德於是決定出國留學,去德國,到馬克思、恩格斯的故鄉去尋找真理。1922年11月,朱德來到法國馬賽港,聽說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的負責人正在柏林,連行李都沒開啟,直奔德國。在這裡,他遇到了比他小12歲的周恩來,鄭重地向這位24歲的年輕人提出了加入共產黨的請求。請求很快得到批准,從此,朱德同志站立在新時代的前列,為中國革命奮鬥了一輩子。追求真理需要大無畏的精神。高爾基說:“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撲不滅的。”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千古名言。他不僅這樣寫了,也真正地這樣做了。1283年的某一天,大都柴市口人頭湧動,萬民悲泣。文天祥從容地走上刑場。3年多來,元朝統治者把他關在土牢裡,對他威逼利誘,想迫使他投降。文天祥“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始終不為所動。

今天,文天祥知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對行刑的士卒說:“我的事已經結束了,請吧!”說完,對著南方拜了拜,向祖國大地、人民作最後的告別。文天祥壯烈犧牲了,年僅47歲。當夫人歐陽氏去收屍時,從他衣帶中發現一份遺書,上面寫著:“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讓我們以大無畏的精神,勇敢地追求真理吧!

第二篇 追求真理

中國是個有著燦爛文化的國家,不瞭解中國就難以正確認識近代中國的歷史變遷。中國曾經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以發達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長期居於世界各國的前列,對世界的發展和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

因此,作為龍的傳人,我們有必要了解歷史。前些日剛剛過去的12月9日,是震驚全國的“一二•九”運動——青年學生抗日救國運動。

1935年9月24日,日本天津駐屯軍司令多田俊發表宣告,宣稱要把“國民黨蔣政權從華北排除出去”。10月,指使漢奸宣佈“脫離中央”,使冀東22縣淪於日寇之手。12月,又擬定“冀察政務委員會”,由漢奸王克敏等負責管轄河北、察哈爾、北平和天津。

上述1935年日本侵略華北和國民黨政府喪權辱國的一連串事件,使抗日民主運動重新走向高漲。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和紅軍長征勝利的鼓舞下,1935年12月9日,中共河北省委、北平市委和北平雪聯,領導北平市數千名大、中學生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遊行。學生們衝破警察的封鎖,在街頭貼標語、撕傳單,高呼“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反對華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遊行隊伍行進到長安街王府井時,遭到國民黨軍警的鎮壓,30多人被捕,數百人受傷。手無寸鐵的學生面對大刀、水龍、警棍、毫不畏懼,英勇搏鬥,充分體現了青年學生的愛國熱忱和犧牲精神。次日,全市學生總罷課,並準備進行更大規模的鬥爭。

“一二•九”運動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首先,它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併吞華北的陰謀,沉重打擊了蔣介石的賣國政策,深入地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成為全國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起點。其次,它為知識青年指出了正確的革命方向,為青年學生運動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道路,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與廣大工農民眾相結合,投身到偉大的人民革命洪流中,為中國人民的徹底解放而鬥爭。

正是中國人民的自強不息和勇往直前,才使今天的我們有了幸福的生活,讓我們努力學習,為祖國的明天奉獻自己一份力量!

------------------

有一天,下午放學回家的路上,我走著走著,突然看見前面黑壓壓的一片。這是什麼呢?仔細一看,哦!原來是螞蟻啊,想起老師教我們諺語:“燕子低飛蛇過道 螞蟻搬家山戴帽;天上鯉魚斑,明日晒谷不用翻。前者預示著要下雨,後者預示是晴天。”這樣的預兆,不就一定要下雨了嗎?可是過了兩天,天依然放晴,這是則麼回事呢?我去問媽媽,可得到卻是“不知道”。我決定自己找出答案。

我先去看我的一些科學書,因為從小就非常喜歡科普書籍,所以也就完全相信所學的科普知識。找這些東西難不倒我。書上說:螞蟻搬家是為了防止洪水。那麼在低窪處的螞蟻搬到較高的地方後就可以安居樂業了,為什麼還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搬家呢?是雨下的一次比一次更大嗎?顯然不是;如果搬到高處的螞蟻不再搬家了,我們又如何從螞蟻搬家得出就要下雨的結論呢?還有,如果下一次雨螞蟻就搬一次家,最後螞蟻就會全部搬到山頂上去了,顯然,現實生活中的螞蟻並不是這樣。螞蟻必須天天出門,而且出門必然排隊,就像我們必須每天出門採購食品;螞蟻是不常搬家的,不但不搬家,而且還非常頑固地留戀它的“老宅”,即便是受到其它動物或人類的打擾也不輕言放棄。令人疑惑的不僅是螞蟻搬家的事情,還有燕子和那個鯉魚斑,經常看見燕子低飛卻並不下雨,而已經下雨了卻還有很多燕子仍然在雲天上高飛,昨天明明是鯉魚斑,而今天該下雨照樣下雨。

從許多類似的例子中我認識到:老師說的不一定對;書上寫的也並非正確;科學家講的並非皆科學;大多數人的認為也不一定是真理。

在這個世界中,人們總認為大多數的認同就是就正確的,可事實證明,這是錯誤的。有時,大多數人認同他們所謂的“真理”,而真正的真理卻被人“埋藏”。這樣可怕的事卻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發生,而更可怕的是盡沒有人認為他是錯誤的。而是一味的的追求他們的“真理”。就像那天發生的“螞蟻搬家”一事。大多數人都認為“螞蟻搬家必下雨。”可是,事實卻不如所想。如果他們認真觀察就會發現,不是這樣的。可卻沒有人這樣做,只是一味的相信他們沒有任何依據的“真理”。

--------------------

第四季冰期,非洲大陸雪原。夜間雪地的灰白色帶著淡淡的藍。幾個微駝的人影異常醒目,寒冷的夜風吹起了他們的披肩亂髮。一個人仰起面孔,微弱的光線下,高高的眉骨和顴骨投下了重重的陰影。一雙深陷的眼睛,望向頭頂深邃的空間,閃爍著恐懼與好奇。黑暗中的瞳仁中有一些銀色的光斑,那是映在其中變形的星空。

四十多億年,地球生命才第一次意識到宇宙奧祕的存在。而自那以後僅僅不到四十萬年,人類的痕跡已遍佈近地空間,我們的征程也延伸到了其它的星系———望星人已成了摘星人。

如果那個原始人對宇宙幾分鐘的凝視,是看到了一顆寶石,那我們繼之的全部人類文明,不過是彎腰拾撿它罷了。真理,其實很簡單———她悄悄地將自己隱藏,在千年的歲月中等待你,等你把目光從熟知射向未知,尋覓她的芳蹤倩影。

即便這樣,你仍會迷惘。因為往往那恆久的真理如同一座隱隱青山,她就在前方。看來近在咫尺,甚至她的形象早已熟稔於你的腦際,她的神韻已鼓盪在你的血脈之中,她的偉岸雄奇已經在你的心裡演繹了千遍萬遍……可是,要與她相遇,仍要荊棘刺爛你的面板,亂石割破你的腳掌;你的急切將把你燃燒,你的寂寞將如藤蔓一般縛住你的雙足,這一切,你都將承受。

於是,你低頭不語,收起年輕的躁動和狂熱,專注於走好腳下的每一步。

因為你明白,那些苦楚,把你像一捆稻穀一般聚攏,舂打你,使你赤裸;篩分你,使你脫殼;磨碾你,直至潔白;揉搓你,直至柔韌;炙烤你,讓你成為真理祭壇上一塊幸福的聖餅。於是,你滿足地笑,挺起了脊樑。你尋到了她,卻說:“不要停下腳步,真理,其實很簡單。”

於是,塵封的歷史中,浩渺的時間中,充滿了無數個“你”的這句清晰而又堅定的耳語,讓我們更加勇敢地前行。

第三篇 追求真理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耗費畢生心血完成的一部昆蟲學的鉅著。他經過五十餘年的時間,對昆蟲的種類、習性乃至覓食、婚俗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真實、細微、詳實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特性,用第一手資料講紛繁複雜的昆蟲世界真實而形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我們先來說說蟬之這個昆蟲。我想大家一定都十分熟悉,每年夏天,蟬總在我家外不停地歌唱。在屋內我是小主人,在屋外它們才是真實的主人。記得每到晚上,我出門散步,總會聽到“唧唧喳喳”的叫聲,聲音清脆響亮,十分優美動聽。然而蟬是如何來的呢?最早的蟬出現在夏天即將來的時候。在太陽暴晒的小路上,出現一些指頭粗的圓孔,蟬的幼蟲從地下通過這些小孔來到地面,隨蛻變成蟬。蛻皮後的蟬兩翼像玻璃一樣透明,溼而沉重,身體有的部分呈淡綠色,有的部分是棕色。蟬並不會馬上飛走,它需要在陽光中待上一段時間,恢復體力後飛走。

這些都是法布林通過多年的實踐傳達給我們的,他每天每夜都不停的觀察著蟬,從沒有覺得無聊想放棄過。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值得我們歌頌與傳承。

我們再說說“螳螂”這種昆蟲,它們的學名叫“修女袍”,而古希臘人的講法更為奇特,稱為“戰士”或者“先知”。螳螂這蟲類是直翅目食草昆蟲系列的一個例子,它是專吃活的食肉昆蟲,常常埋伏在草叢中、道路旁。它們的力氣可大了,巨大力量再加上嗜肉的胃口和令人生畏的捕捉器,使得螳螂成為田野、叢林中的一種恐怖的象徵。

然而,《昆蟲記》這本書除了告訴我們昆蟲的習性外,更重要的是讓我們體會到了作者那種可貴的精神。他在研究蟬是花了整整幾年的時間,抓了上千條不同的蟬。在普通人的眼中,他就如同一瘋子整天無所世事,但正因為他,我們的世界才更加的進步。他在研究毛蟲的毒素時,更不惜親身實踐,將毛蟲的毒素塗到自己手上。雖十分疼,但他卻說他在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享受。他這種勇於實踐、敢於探索、堅持不懈的精神是我最應該學習的。所以我一定會向他學習、向它邁進的。

讀完《昆蟲記》後,我充分的瞭解到了自然界的神奇與美妙,明白了我們應與自然和諧相處。更從法布林身上體會到了他那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高貴品質,以及“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