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00字彙編八篇

來源:才華庫 1.29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00字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00字彙編八篇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1

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突然想起兒時過端午節的情景來,而且越想越懷念。

我的老家在雲南鎮雄的一個山村裡。小時候每逢過節,都要高興一番,因為節日期間,或者父母會給買件新衣服,或者會吃一頓香噴噴的飯。而過端午節時,則更有一番情趣。老家過端午節和別的地方一樣,粽子是一定要吃的,此外還要喝雄黃酒。據老人說,喝那種叫雄黃酒的東西可以防止蛇近身。老人們還會將雄黃酒圍著房屋灑一圈,也是為了蛇類不會侵入房屋之內,以求全家平安。端午節這天,老人會叫我們到野外去採一種叫扁竹根葉的寬葉草來包粽子。這種草大多生長在竹林裡。我家四周有很多竹林,扁竹根葉不少。但是為了採到較寬的扁竹根葉,我們一群小夥伴便會鑽進茂密的竹林裡去尋找。像猴子一般在竹林裡忙碌一番後,我們便樂顛顛的將一捆捆扁竹根葉扛回家,並幫助父母清洗乾淨。包粽子的時候,看著大人們熟練的動作,我們也想一試身手。但大人們基本不讓我們插手,因為包粽子也要一定的技術,包不好,那糯米就會流出來,煮熟後的形狀不好看,吃起來的味道也差得多。經過大人們的一番忙碌後,香噴噴的粽子終於可以享用了。我們那裡吃粽子除了用白糖外,很多人家都有一種特別的糖。這種用一種叫甜高粱的杆自己熬製出來的糖,黏糊糊的,特別的香甜。將粽子沾上一點這種高粱糖,吃起來簡直就甜進心裡去。大人們吃的文明,而我們小孩子們則做不到,狼吞虎嚥、滿嘴都是黏糊糊的糖,那狼狽形象,而今想起來都會樂。狼狽歸狼狽,但開心呀!參加工作後,每年的端午節大多有好酒好菜,可是吃不出童年的那份味道了。兒時的端午節真好!真想再回到老家重溫一番童年端午節的快樂。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2

端午節也不過才過去十天,又想起粽子,每年端午節,奶奶都會包上一鍋粽子,其中還要在這煮粽子的鍋裡放上醃好的鹹鴨蛋一起煮。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作家汪曾祺在《端午的鴨蛋》中寫了約摸十二種端午節的風俗,不過,那是南方,在我們北方,至少在我的家鄉,就沒有那麼多風俗了。

我們家鄉端午節的風俗也有幾種,例如系五絲,插艾草,包粽子,煮鹹鴨蛋,吃大餐等。

單說的是系五絲,就是將五種顏色的線搓成繩子狀,在天矇矇亮,還沒出太陽的時候,孩子還在睡覺的情況下,家長將它系在孩子的手腕上,等孩子醒來後發現彩色的絲線象手鐲一樣纏繞在自己的手腕上,感到很美,同時家長再教導孩子等下大雨的時候,記得講這五絲拆下來,壓在石頭地下,將來它就會變成彩色的蛇,保護著屈原和自己不受毒害。

插艾草呢,就是在五月七年級的那天早晨,每家的爺爺們,家裡沒有爺爺的,就得相當於爺爺的長輩,早早的起來,趁著太陽還沒有升起來的時候,到野外去菜艾草,將才回來的艾草插在自己的大門口門楣頂上,沒有大門的就乾脆插在房門的房簷上,因為艾草是“愛”和“礙”的諧音,這表示家人最家的愛,表示家人對傷及家的阻礙。

端午節的重頭戲是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了。我想寫的人就很多了,它所寄託的傳統文化當然是為敬仰屈原了。

隨著時間的變化,家鄉的端午節的風俗也在跟著變化,由原來的祭祀屈原,變成了家人團圓的一個由頭,於是吃大餐也成了我們這裡的一個風俗了,不過這個大餐卻有點特別呢!

它是粽子的.大聚會,兄弟姊妹們將各自包的粽子,帶到母親家中展示,從形狀來就有很多種;大姑包的是長方形的,兩半粽子合在一起的,成為夫妻棕,二孃包的是三角棕,只有大姑的六分之一大小,媽媽包的是四角的;小姑包的做好看了,既小巧玲瓏,又長方適中。從內容上來看和煮的火候上來分析,口感最好的是奶奶的二米相摻的黃白相間的原始棕了,這次我才明白的原始的食物該有多美了。

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品嚐著自己包粽子,就這油黃黃的鹹鴨蛋,大人們喝著家鄉的密州春,拉呱著家中的變化,想想著家人的將來,真是其樂融融,幸福滿滿。

家鄉的端午節,有聲有色,有吃有喝,有喜有樂,有思念,有陪伴,我敬你,直到永遠。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3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

我的家鄉在東北的山區。村莊的四周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陰”。一條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澗溢位,淌過炊煙繚繞,雞鳴狗叫的村莊。千百年來,古樸安寧的村莊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大山的懷抱中,吸收著大地的靈氣,沐浴著陽光的光輝。

野鵑花開過不久,就到端午節了。於是,我處在異國他鄉而又回憶起在故鄉過端午節的情景來

家鄉的端午節,很多風俗跟外地一樣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點鐘,母親起床,把事先準備好的五色小繩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繩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紅一色,青一色,好玩極了。

端午節過了,等到第一場雨,孩子睡著後母親在悄悄的把小聲解下來,扔在水裡讓雨水將其沖走。

用五彩的紙疊了連環小寶燈掛在門楣上,象徵著一年的五穀豐登,衣食無憂。

記憶最深的是我8歲那年的端午節。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腫的流膿的膿包,疼得我不得安寧,這時八一公公說“毛毛,你等著,我去弄些薆蒿來。”直到下午,他才回來。我聽人家說這玩意放在水裡煮沸後,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後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後我問八一公公緣由。他說“你這娃子走運,逢上端午節,不然,可夠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於恰逢上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節日吧!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裡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如今,媽媽也如法炮製,材料一樣,但入嘴後口感卻不一樣。我提醒媽媽:“你用的是這裡的酒,而不是家鄉自己釀的酒啊!”

我同媽媽已離開家鄉多年,但故鄉的山山水水,人情風俗在我心屏上總不能抹去。今年的端午節已經過完,我多想問問:親愛的鄉親們,你們又釀端午酒了嗎?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4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至,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今年端午節正值上海世博會舉辦,又逢大學聯考結束、南非世界盃開賽。所以可以說,今年的端午節較之往年是更加的出彩和好玩。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媽媽說:“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乾淨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後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後,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唸書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曆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後,群眾為了不讓水裡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裡。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於是,為了保護並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後來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裡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豔隨風飄揚,小夥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5

七年級吃糕;八年級吃粽子;九年級吃螺;初四持艾草;初五吃一天。

唱著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七年級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七年級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鍾,尤其是裡面大大的棗子,家裡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裡,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裡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裡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著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裡,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6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深厚的傳統文化,尤其有許多傳統節日。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是因為可以吃上好吃的粽子,糯米里有香腸、有棗子、還有肉。端午節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楚國有個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國就滅亡了。屈原很痛心,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殺了,人們怕小魚小蝦吃屈原的身體,他們用竹簡把米裝起來投入江中,可是這些被蛟龍偷吃了,後來人們知道了蛟龍最怕葦葉和五色線,人們用這些東西把糯米包了起來。蛟龍看見這些東西就嚇走了,這樣小魚小蝦不吃屈原的身體了。於是到了這一天,人們把包好的粽子投進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習俗。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裸上,稱為長命縷。名字要插“五端”: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色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有用雄黃酒在兒童的的額頭上寫一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不僅僅是因為他的習俗,還有做粽子的方法很有趣。

端午節的那一天,我早早的起床,就看見媽媽在廚房裡做粽子,每個粽子都是三角體的,而且還是肉餡的,每個粽子看起來都很誘人,我饒有興趣也參加包粽子的活動中。我學著媽媽的模樣拿出包粽子的粽葉,在粽葉上加點糯米,糯米里也塞了點肉,然後把粽葉一片一片地把它包住,再後,就用繩子把粽子打個結。雖然技術是很差,不像媽媽那樣心靈手巧做出的粽子,包的很好,糯米也沒有掉出來,簡直和我做出來的粽子,成了鮮明的對比。不過,我不放棄,我繼續做,連做十幾個的時候,我的技術越來越好,包的粽子也快比上媽媽了,就這樣,我和媽媽做了20多個,有十幾個送人了,還有十幾個就都給自己吃了。而我也偷偷收藏了幾個,為的就是把粽子投進河中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而我也最喜歡端午節,因為我敬佩屈原。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7

端午節的習俗大致有吃粽子、賽龍舟、桂香袋、飲雄黃酒、用雄黃蘸酒灑在額頭上畫王字、接女歸寧(這一天出嫁的女子都要回孃家),採百草、插艾蒲、系五彩線各地往往不一。

端陽節碌忙人,剝粽蘸糖當早茶。莧菜落油和片粉,面築搗蒜拌黃瓜。每當端午來臨人們便芬芬包粽子,賽龍舟喝米酒、插艾蒲、系五彩線,這便是我們鄖縣人民的風俗。

包粽子

包粽子嘍,包粽子嘍,我興奮的叫著,可老媽不讓我包,氣也,氣也。就憑著我這三寸不爛之舌不到兩分鐘就把老媽說的無言以對了。(不是吹的)老媽讓包了,我又不會包,又想放棄,莫不包上一兩個怎能體現端午日的氣氛呢?恆心突起堅持要包上一兩個,左手拿著一片竹葉,右手拿起大勺,怎麼包呢?要不偷偷窺探一下OK!悄悄瞄兩眼Mygod,真簡單,偶會了。再次拿到竹葉感到輕輕摺疊成一個三角形,拿起大勺,挖上一勺糯米,倒入竹葉中,再放上棗、花生、葡萄乾,包好用線紮好放入鍋裡渚一渚,經過一夜的沸騰,一個個香噴噴的大粽子便出現在眼前,一聞,哇,真香,口水直流三千尺,不及粽子讓我吃。好詩,好詩,我在心中暗的想著,莫不嘗上一兩個大粽子怎麼對得起我的勞動成果。嗯,好吃。

賽龍舟

賽龍舟,嘿咻聽那不是龍頭在叫嗎(帶頭),看五條長七、八米的龍船在江面上飛奔、騰舞,一條比一條勇猛,船長可坐12至18個槳水,一個帶頭的,一個鑼手。槳手每人手持一支短漿,隨著鼓聲緩促為節拍,拼命的向前劃去。(我爸是槳手;三爹是帶頭的)帶頭人員雙手左右揮動大聲呼喊到:劃龍船,槳員人也跟著喊到:嘿咻,再加上岸上人山人海的觀眾,可想而知吶喊助威聲音有多大。

由於時間關係我就不一一介紹我們鄖縣的端午日了。

你把你們的端午日也告訴了吧,就這麼定了,OK!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00字 篇8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十分深厚,每一個節令都對應一個佳節,在這諸多佳節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早早的,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瀰漫著清新的粽葉香。這一天人們要吃粽子,所以不論是商家店鋪,還是尋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粽葉,備好黏米和餡料準備包粽子。這不,一大早粽子就似變魔術般被包好,煮熟了。這時心急的小孩子望著冒著熱氣的粽子會吵著要吃,而大人會耐心地哄道:“先等一會兒,用涼水拔一下再吃吧。”終於可以吃了,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剝開粽葉,那好看的,黏黏的粽露了出來,咬一口真是香粽爽滑,三口兩口吃掉後,小孩子一般還要吃,誰讓它這樣香甜又可口呢!大人往往笑著說:“吃吧,吃吧,多吃幾個啊!”因為這一年裡只這一個端午,也只有這一天包出的粽子,吃到人們嘴裡,才會有不同於往日的味道。

說到端午吃粽子,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呢。我國古代有一位詩人叫屈原,他因為國家淪陷,而又不肯向敵人屈服,最後投江了。後人為了紀念他,選擇在這一天包粽子投進江裡。後來這一習俗廣為流傳,直到今天。

端午的這天不只吃粽子,還有別的活動。南方的一些城市這天會舉行龍舟比賽。這一天大人,小孩兒紛紛湧向比賽的地方,這個比賽可是人們盼望已久的。而在我們這裡這一天不僅家家包粽子吃,還會買些艾葉放在家裡。更好趣的是街上會有賣小飾品的,這些飾品就是小孩子戴的香袋。小巧玲瓏的,袋子上還繡著精緻的五毒圖案,小孩子戴上可以保平安。這些小飾品都很可愛,惹得過往的人駐足觀看,非要買上一個才心滿意足離開。

端午快臨近了,我深深地期盼著。那清甜的粽香,它在我的心中已深深地紮下了根,我熱切地盼望著它的到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