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古詩的作文六篇

來源:才華庫 1.65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古詩的作文六篇

古詩的作文 篇1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一首《秋詞》道出唐朝詩人劉禹錫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秋日的喜愛更似春朝是的情感。一首詩詞能夠道出一位位詩人的種種情感,或悲,或喜,或憂愁,或哀怨,或壯志之情……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曲《水調歌頭》道出種種相思,思鄉,思情,思人。在外的遊子每到團員時節都會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期盼團圓,蘇軾又何嘗不是呢?在外遊歷多年,卻只能望月興嘆。故鄉啊,更期待家人安康,幸福,永遠懷念。“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仙李白在在月夜下獨酌,在花間賞月卻因為沒有親人相仿,而與月亮對飲,這難道看不出李白思鄉,思親卻隻身在外而感到孤獨的情感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曾經的物與人已時過境遷,想要向過去說,卻發現一切只是曾經,未曾說,淚卻先行流下。那些曾經的美好都已泯滅在時間的長河中。李清照因國破而家亡,失去了最愛的丈夫。一首首充滿哀愁的詩詞,一句句充滿悲傷的言語,難道不是她對她丈夫眷戀的情感的表現嗎?她的愁絲無限,她的悲傷無窮,卻都表現在字裡行間,讓詩詞敘述她內心所承載的情感。“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即使不再為朝廷效力,也擔心國家的安危,更會傾盡一切保衛國家。這種愛國之情,護國之感難道不是龔自珍寫的《己亥雜詩》的體現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站在高峰之巔,俯視世間萬物,體會那種站在山頂,處於高點的感覺。這種壯志豪情,難道不是杜甫《望嶽》一詩中的體現嗎?

古詩中的情感紛飛不同,不同古詩表現不同詩人的不同情感。讓我從詩中懂得他們用筆所敘述出的內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憂愁、或哀怒、或壯志……不同的情感匯向大海的溪流,在我的心底慢慢的縈繞……

古詩的作文 篇2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秋天的夜隨著落葉凋零,泛黃的世界一點一點隨風漸遠。

你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只見漆黑的夜殘月如鉤,使你的`心更加寂寞憂愁。

深院緊鎖,院中只有與寂寞梧桐相廝守,孤零零空對涼秋。

這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的正是纏繞你心頭的別離愁緒。思緒的紛繁複雜無法理清,愁情像一團亂麻,無始無終,越理越亂。

你展不開的眉頭,解不開的心鎖,好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閉眼失眠,拾起往日遺失的夢。

你,從一個“幾曾識干戈”的風流皇帝淪為階下囚,備受欺辱,整天以淚洗面。故國之思,亡國之恨又在心頭徘徊。

風揚起塵土,泥土清香沁入心田,情緒一點一點沉澱。紛亂歲月,再次讓你痛苦。昔日的繁華與歡樂已如夢遠逝,黑夜裡,你左右徘徊,可是一切都是漫長無盡的等待。

紛亂人世間,你的詞寫出了沉重,寫出了惆悵,寫出了人生的疼痛,寫出了世間的滄桑。

今日,殘月依舊如鉤,秋夜依舊寂寞。而那“剪不斷,理還亂”的別離愁緒依舊纏繞在心頭。

古詩的作文 篇3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中難免會受到挫折,因此人難免會倍感傷愁。

李白用哀愁匯成了整片江流,杜甫在戰亂時用哀愁來騷亂了白髮,哀愁使女詞人“瘦比黃花”,哀愁使李商隱“蠟炬成灰”。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以形象的描寫的憂愁,愁會使人撕心裂肺,斷肝腸,“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傷心之時,花兒也失去了往日的色彩,鳥兒也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悲傷,“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人生難免不稱意,而那愁緒是無法剪斷的,無法訴說的。

哀愁真的能有如此大的力量使人衰退,也正因為這些憂愁會使人流露出內心的情感,才能見景抒情,創造出不朽的詩篇。

當面對這些哀愁,我們理應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心態,去迎接一個個困難,我們要充滿鬥志,要深信,風雨過後天空之中一定會出現那七色的彩虹,它便是那座你走出哀愁,走向美好生活的開始。

古詩的作文 篇4

前幾天看到中央衛視出臺了一個新的節目,是董卿主持的,關於古典文化傳頌的一檔節目。

看了沒幾期,我就已經被它深深的吸引了。節目中來自全國各地,各大高校的同學前來參賽,出口成章,對於古典文化很是瞭解,看得我心生羨慕,滿滿的古詩的味道。

其實我一直很喜歡中國的古典文化,也很喜歡那些有故事的古詩詞。因為他們代表著古人對於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也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讓人怎能不心生喜愛。

想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就想起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我們不能聽信他人的一面之詞而對某個人產生一定的見解,同樣的,也不能因為他做錯過事情就從此揪著不放。

想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會想李白在寫這首詩歌時候是什麼心情,明月皎潔,窗前靜立,一定很美好很有趣。

想起“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會想起陶淵明隱居山外,悠然愜意的生活,那是多少人所向往的啊,遠離都市喧囂,內心寧靜。

古詩的味道,能夠帶給人心靈安寧的味道。

古詩的作文 篇5

“春眠”真的“不覺曉”,不知不覺,春天已經來到。

淅淅瀝瀝的雨下著,雨點四處蹦躂,從這跳到那,又從那跳到這。就像是蹦床,就像是吃了“炫邁”一樣,根本停不下來。這細雨淋著輕輕柔柔,邊走邊唱著:“淋雨一直走。”每一滴雨都在嚷著:“親,起床了。”於是乎,萬物復甦了,當真是“好雨知時節”哪。

春風姐姐吹來了一陣風,風兒路過草地,未見著小草弟弟,便去他家找他,“叮咚,叮咚……”春風按響了門鈴,好長時間,才聽到小草慵懶的聲音:“誰在敲門啊?”由於春風的及時提醒,小草緊趕慢趕地穿上綠色的運動衫從家門走了出來,他伸了伸懶腰,沐浴著春光。春風姐姐這才安心地離開。當真是“春風吹又生”哪。

你有沒有發現書上有了一抹淡綠?柳樹抽出了新芽,芽孢嫩嫩的、綠綠的,有一種青翠欲滴的感覺,但是,“近看卻又無”,好有神祕感哪,突然之間,柳樹真的長出了新芽,小小的葉子點綴在枝頭,微風吹過,宛如在與湖水嬉戲一般,萬千柳條佛過湖畔。一陣微風拂過,柳條又變回了原來的安靜的小姑娘,低著頭。當真是“萬條垂下綠絲絛”哪。

“嘰嘰喳喳,嘰嘰喳喳”,小鳥在枝頭上歡呼雀躍、呼朋引伴,有一群小鳥圍在樹旁,側身聆聽一下。“我要這棵樹。”“不行,我要。”“是我的,不給你。”“明明是我的。”再看看這邊,有幾隻小鳥在地上啄著,細一看,是泥哎。不禁要問了,這是幹嗎呢?當真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哪。

其實,春天在哪裡啊,春天在哪裡。春天就在那古詩詞裡,這裡有紅花,這裡有綠草,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

古詩的作文 篇6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剪不斷,理還亂”這些平日中游走在我們生活中名詩名句,又有幾個人能在這快節奏的生活中品味那古詩古詞中沉積千年的韻味美,和詩人那別樣的心境?

古詩中的愁。

離愁別緒像像是詩人的寵兒一般,當然離別的詩也是古詩中最常見的題材像《登幽州之臺歌》中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我好像穿越了時空和詩人陳子昂一起站在幽州之臺上面對這祖國遼闊的山河抒發出那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

古詩中的“鋼”。

當然古詩也不僅僅是以悲傷為主旋律,還有在當時難得可貴的錚錚鐵骨。“人生自古誰無私?留取丹心照汗青”詩人文天祥被俘在獄中寫下了如此豪邁的“投降書”詩人這寧死不屈,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在過去那隨波逐流的社會上可謂獨樹一幟。

古詩中的閒。

有豪邁,也會有平淡,“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是《終南別業》中的名句,這句話也深深的刻畫出了詩人那悠閒自得,如同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一般的心境。古詩中的情。“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一說出這句詩想到的一定是老師,但這首詩的本意卻是詠歎愛情的,詩人他把這濃郁的離別之恨這纏綿的相思之苦描寫的淋漓盡致。

古詩也是有靈魂的,有的鬱鬱寡歡,有的豪情壯志,有的含情脈脈,這古詩中的愁與歡,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