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第一單元話題作文:腳踏一方土

來源:才華庫 1.5W

“腳踏一方土”我們所要認識的土地有兩個層面的意義:一個是物質層面上的土地,這是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到的,是人類活動的舞臺,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第二個層面是文化層面上的土地,土地對於人類的意義,人類所創造的一切藝術形式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這個主題,因此,土地就被賦予了各種各樣的象徵意義。下面是關於腳踏一方土的相關作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九年級第一單元話題作文:腳踏一方土

第1篇_腳踏一方土作文

家是一所大房子,房子後邊有塊空地,盡是些肥沃的土壤,卻偏偏遇著我們這一家,不喜歡什麼花花草草,種上些小蔥大蒜的,倒也實在。

黑的土壤裡有塊小地方,特別顯眼,那兒的土不是黑的,中間一小塊是黃色,右邊是青色,左邊是白色,下邊是紅色。

父親告訴我,這叫五色土,傳說女媧補天的時候,用的就是它,女媧也用它創造了人,所以我們有黑色的頭髮,黃色的面板,藍色的眉毛,紅色的血液和白色的……

“白色的什麼呀?”我問。

“自己想。”

“那你的眉毛不是藍色的啊?”

“這只是個神話。”

後來我知道,五色土象徵著一個泱泱大中華,東邊是海,西邊是白色的沙,南邊是塊紅土地,北邊是黑土的故鄉,而中間,就是黃土高原。

我常常對著家裡的五色土發愣,“海是藍色的,為什麼水又變成黑色了?”我問。

“自己想。”

終於有一天,有個人送給父親一個瓷器,

“景德鎮的,好東西呢。”

“什麼土燒的?”

“五色土。”

“五色土?”我被這三個字深深吸引。瓷器上除去花紋,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中國人的顏色罷了,沒有青、紅、黃、黑、白。

是的,中國人是由這五色土造出來的,沒有更多餘的色彩,只有最質樸的和諧,當五種顏色混合在一起的時候,才顯出這種色彩的魅力,那是一種樸素的、純淨的美。

我開始瞭解為什麼眉毛不是藍色的,為什麼海是青色的,只有搖籃有了五色土混合顏色的人,才是中國人,只有東西南北中所有的地域結合起來,才是我們的祖國。

五色土,融合著一片大地,融合了一個民族,從我真正瞭解的那一刻,家中的那塊五色土就成為一個聖地。

父親長笑著摸摸我的頭,“孩子,想清楚了嗎?”“嗯。”我點點頭,不再說話。

第2篇_腳踏一方土作文

烈日,炎熱,透不過氣,汗浸透了整個身子,臉充當了散熱工具,任它紅得發燙,燙得發紫。天空沒有一件東西可以阻擋直刺的陽光,大地祼露在肆虐的火球下,河邊有幾棵樹可以乘涼或歇息。忍!還是得忍!不乘這個時候搶時間,到天黑就不好做了。還是直一下身子,喘口氣吧,隨便擼一把,手掌上全是汗,撩起衣角來擦一下,手也趁勢在衣服上磨一下,深吸一口氣,握緊鐮刀,還是叉開兩腿貓下腰去,任稻穗在頭頂跳動,草帽上簌簌地響。

“現在至少連割二十把再直起來!”我下定了決心。左手的虎口張得不能再大,粗糙的手已在與稻稈的摩擦中變得麻木,兩株一割,兩排12株稻,我能在右手鐮刀的移動中六下便收入虎口,再用左手的餘力順勢一甩,將稻齊整地放在身後。一口氣完成了自己的計劃再努力地直起腰板,望望身後“開闢”出來的近六七米長的“跑道”煞有成就感。一絲涼風輕得不易讓人察覺,但汗溼的衣背、臉頰立刻如沐冰雨,深深地吸氣,似乎空氣中充滿了清涼,但吸入胸中,依然是那麼燥熱,口乾得不行,雖然肚裡已被水灌得“氾濫成災”,不住地要溢位來,但嘴巴還是想喝。

望著長達百米以上的目標,總覺得在煎熬一般,更覺得漫漫無期的是每一塊田都會有這樣的十條“稻路”。父親決定在一天半割完,他是中午從工廠裡下班扒一口飯後開始到晚上七八點,天完全黑了,這樣算是半天。一天呢,早上看不見五指的時候他的小船開始動了,我和母親在小船上吃早飯,父親劃大半小時的船到達田邊,我們便乘著曙光開始勞作,中飯在鋁鍋裡,鋁鍋用好幾層破衣服包裹著,等到中午吃的時候還會有一點熱氣。這樣三人到傍晚基本能割完了,因為有三畝多地嘛。我和母親雖然很努力,但總沒有父親割得多。

母親以前只是在家繡花,從未下過地,也從未乾過農活,嫁給父親後,什麼累活苦活都學會了,都承受了,都精通了,一個清瘦的女子便變得粗黑而虛胖了。每每想到母親堅忍的樣子,痛苦而強顏的表情,我忍不住想哭。淚水溼透了我的心臟,浸潤了我的靈魂。

那一天半過後,便是看老天爺的臉色了,如果臉色好,就讓稻子在地裡躺上一兩天,如果不好,那就在第二天進行緊急的.脫粒工作了。父親準備好所有的東西,像脫粒機、電線、排風扇、長凳、竹榻(用來篩谷)、竹墊、蛇皮袋、麻袋、繩子、竹籮筐、扁擔等,因此前一天晚上要到半夜才能睡,而且第二天要很早裝上大水泥船(兩噸半的),我們總是叮叮噹噹地在晨曦中提攜著從家裡走向河邊大船。父親也會請舅舅他們來幫忙。那時候我總以為他們這些大人的力氣是用不完的,總是不會累的。

脫粒是很扎人的活,稻穗上下來的芒刺會進入全身,只要是裸露的地方總是又紅又粗又癢,難受得很。不過,累的不是這個,是不停地彎腰起身脫粒、在泥濘中艱難地來回走動,拉動脫粒機、挑起沉重的谷擔、排篩、裝袋、扛入船中。幾個人一天下來都能倒下不動了。

等谷收了,晒穀就又得天照應了。田裡的草還要晒乾拿回家來燒。

又過上幾天,是酷暑難當的日子,便要趕著插秧。上午是不能插秧種田的,因為怕被下午的太陽晒死,只有下午種的能在晚上的工夫活過來。所以一早拔秧、扎秧、砌成垛,下午一到一點過了,就立刻抓緊時間插秧,否則等到晚上插不完,秧就不好用了。那水高出泥土幾公分,比田埂稍低一些。人一踩上去,像踩在沸騰的開水中似的,腳都要燙著,幸好泥下是涼的,所以燙紅的不是腳掌,而是與水接觸的腳脖子。

“汗滴禾下土”,一點也不過分。仔細點,你可以看得到水在向上蒸騰著熱氣,裊裊上升地泛著暈,低下頭,整個臉就像在與蒸屜接觸。背上是無法躲避的惡毒的太陽,地上是不斷蒸發的熱水,有時還有一兩隻螞蟥叮住你的腿不放,非得將它扯下來不可,血便順著傷口汩汩地流。

哦,忘不了的歲月,忘不了的黑土地,忘不了的背影!

第3篇_腳踏一方土作文

社會實踐蔬菜課的老師略微發福,頭髮稀疏。他將教我們種地,儘管西裝革履的他很難讓人聯想到農民。

心目中農民的形象該是爺爺那樣——消瘦的身上總是穿著一件泛黃的汗衫,上面有幾塊洗不去的汗漬和幾個菸蒂燒出的洞。單薄的身子一年四季淹沒在山坡上、田野間,沒有西北漢子的豪野粗獷,卻有江南特有的硬朗清爽。

老師領我們到了一片荒野,目之所及盡是野花雜草,恍惚間看到了爺爺那張溝壑縱橫的臉,就像這方荒野失去了水的滋養,老年斑像散沙似的衍生在歲月的褶皺裡,稀疏的鬍鬚生長著野草的滄桑。

我家的地也荒著。早些年父親在外工作不便照看農田,想把田地轉給別人,爺爺硬是一個人攬下了所有農活。那時他的身體還硬朗,所以父親也就由他去了。那時我還小,常常會跟著爺爺一起下地。

記得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田哪個好不種,不種田飯都沒得吃。小小的我也不懂是什麼意思,只是胡亂地點頭。爺爺見了卻很高興,滄桑的臉幻做一朵燦爛的菊花。有時他還會變戲法似的從不知哪個口袋裡摸出一塊糖果給我,算對我的獎賞。我就嚼著糖果坐在田埂上,痴笑地看著他在禾苗壟間往來穿梭。這時刻,田泥上覆蓋著的那一層肥水,就會映照出兩張甜甜的笑臉了。

可是現在老師叫我們開墾荒地,大家揮舞著鋤頭,揮灑著汗水,脊背被太陽考得發燙。鋤頭很重,我真想有多遠就把它摔多遠,不知道爺爺怎樣用這“笨傢伙”耕耘一輩子的?

鋤頭起落,光陰荏苒。這些年,爺爺歲數大了,腿腳也有些不便,在父親和伯伯的幾番勸說下,他才終於答應不再種田。當時他同樣說了那句話:哪個好不種田,不種田飯都沒得吃。只是眼神裡少了當年的清亮,多了讓人心酸的無奈。儘管如此,他還是會時常整個上午或下午泡在山上,那頂汙黃的草帽浮游在家對面的翠山上,卻足以讓周圍明亮的綠色剎那間黯然失色。

我直起腰想休息一會兒,看見身邊的人都弓著身埋頭苦幹,極虔誠的樣子,可是當中有幾人在今天以前從來沒扛過鋤頭吧?現在的孫女已經很少跟爺爺下田地了,有各方面的因素制約。偶爾他會來喊我同去,我卻藉口學習疲勞而推託了;但更多時候是他不願打擾我的學習與休息。每每這時,他總會自言自語:現在農業稅也免了,種糧食政府還給補貼,世道越來越好,種田的人反倒越來越少……

扛著鋤頭走過一輩子的爺爺,在年復一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辛勞而快樂,平淡而知足,對土地自然產生了難以割捨的眷戀之情。正因為這樣,他希望這份感情可以延續,同時又希望後代能比自己出色。

種田的子孫沒出息,這是如今父母們大同小異的教子良藥。其實現如今,利用科技手法種田致富的例子比比皆是。古代的隱士不也扛起鋤頭,清苦卻享樂於田園之中,任這厚德載物的大自然陶冶性情麼?就像爺爺說的那樣,沒了種田的人,我們便要沒飯吃。

無論現在將來我做什麼,我只知道要專心地做好本分的事,像爺爺那樣足夠平凡。

揩去汗水,我彎下腰幹得更賣力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