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螞蟻觀察日記彙編8篇

來源:才華庫 9.22K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想必大家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日記了。怎樣寫日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螞蟻觀察日記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螞蟻觀察日記彙編8篇

螞蟻觀察日記 篇1

螞蟻身體又細又小,大約只有2毫米長,總共有3節。第一節是它的頭部,顏色比較深,是黑色的,頭上頂著兩條觸角。第二節是它的身體,顏色較淺。第三節尾巴的顏色格外黑,大小和頭部差不多。螞蟻還有六隻靈巧而短小的腳,真是一隻“小”螞蟻。

一天,我在陽臺上看見幾只螞蟻爬來爬去,非常忙碌的樣子,仔細一看,原來它們是在搬食物呢!我想:螞蟻最愛吃什麼呢?於是,我找來了餅乾渣和鹽桃條放在蟻洞兩旁。不到半分鐘,一隻“巡邏”的偵察兵發現了目標,它在餅乾渣周圍轉了兩圈,確定目標後,飛快地爬回洞中通知同伴。很快一大群螞蟻浩浩蕩蕩地向食物這邊爬來。領頭的那隻螞蟻對偵察兵擺動一下觸角,像表示感謝,跟著就看見偵察兵也加入了奮鬥的隊伍。

只見領頭的螞蟻一下搖搖身子,一下又擺擺觸角,活像一個大將軍指揮著大夥幹活。當七八隻螞蟻把比自己重幾倍的餅乾渣扛起時,我不禁讚歎到:螞蟻真不愧是大力士啊!可是當螞蟻們把食物搬到洞口時,因為餅乾太大了,被卡在了洞,進不去,也出不來,這下可麻煩了。指揮員聞風趕到,它先指揮大夥們把餅乾調整位置,試試能否可以進去。但試了好幾回,都失敗了。這時,螞蟻並沒有洩氣,它們似乎想到了好辦法。只幾螞蟻們把餅乾咬碎,一片片地抬起來,排著隊搬進洞裡去。它們幹起活來真是有條不紊!

看看那邊,只有一些螞蟻偶爾去碰一下鹽桃條,並不是非常地感興趣。原來。只有可口、香甜的食物才是螞蟻的最愛。

同學們,“團結就是力量”“人心齊,泰山移”這兩句話的含義不就在螞蟻的身上得到了真真正正的體現嗎?

螞蟻觀察日記 篇2

20xx年 xx月 xx日 周x

螞蟻,大家都非常熟悉。小個子,大腦袋,六條腿。那你們知道螞蟻是怎麼搬運食物的嗎?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很感興趣,我也不例外。為了能親眼目睹螞蟻搬運食物的過程,我決定做一個實驗。

星期六的下午,我特地買了一袋薯片。我先把薯片丟在螞蟻洞穴的不遠處,然後,自己蹲在一個易於觀察的地方,等著小螞蟻上鉤。可是,我一連看了十五分鐘,地上的薯片沒什麼動靜,又過了十分鐘,薯片開始搖晃了,心想:螞蟻上鉤了,太好了!走近一看,這隻螞蟻像“舉重冠軍”一樣,要把薯片舉起,但它好像舉不動。不一會兒,它慢慢地爬向洞口,觸角不停地擺動。奇怪,這是怎麼回事?難道它不想吃薯片了?很快,我發現一大群螞蟻從洞裡爬了出來,浩浩蕩蕩的,場面很壯觀。哦,這一定是剛才那隻小螞蟻搬來的救兵!它們圍在薯片的周圍,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像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雖然這塊薯片對它們來說猶如一座大山,但它們團結協作,很快地把薯片搬了起來。在它們的前面,還有幾隻小螞蟻給它們帶路,它們慢慢地搬著薯片進入洞穴。

螞蟻們把薯片搬進了洞穴,我並沒有高興,而是一臉的疑惑。為什麼螞蟻觸角擺動,它的同伴就會來幫它呢?難道是巧合?後來,我在《十萬個為什麼》中找到了答案。原來螞蟻的某些腺體在不同的情況下,能釋放出不同的化學物質,彌散在空氣中,產生不同的氣味。而螞蟻的觸角上長著靈敏的嗅覺器官,通過觸角的不停擺動,使螞蟻感受到充分的氣味資訊。原來,他們是在用氣味語言交談的,太妙了!

通過這次觀察,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留心生活,處處皆學問!

螞蟻觀察日記 篇3

觀察小動物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今天我就觀察了一下小螞蟻,觀察日記《觀察小螞蟻的日記》。

我蹲在地上,看見小螞蟻忙忙碌碌的爬來爬去。他們在幹什麼呀?

我跟著一隻小螞蟻看見它在地上來回盤旋,好像在尋找什麼。終於在一片芝麻大小的小石子前停了下來左右看看,像是在挑眩小螞蟻夾起它挑選的石子繼續前進,我很奇怪它為什麼不回家?原來小螞蟻也懂得“貨比三家”它又夾了另一塊,還把頭轉了過來。

我又把目光投向了另兩隻小螞蟻,他倆一起搬著一個比他們還大的土塊兒艱難的行走著。別的螞蟻見了也來幫忙,走了兩步又停了下來大家商量了什麼,又變成了兩個人。但這次走了兩步又有另外兩個小螞蟻來接班,配合的挺默契,終於再大家不懈努力下搬回了家。

小螞蟻圓圓的腦袋上面有一對觸角下面長著“8”形的身子,一雙小而有力的腳在地上來回穿梭,速度快極了。

我決定以後多觀察周邊事物,發現有趣的事情。

螞蟻觀察日記 篇4

今天,陽光明媚,風和日麗,我和哥哥一起來濱河公園玩。

我們玩得正開心時,忽然,我發現了一群精靈般的小螞蟻,經過我的仔細觀察,我發現:螞蟻的眼睛小小的,鼻子很強,總能聞到好吃的東西,嘴巴小得幾乎看不到,頭上還長著一雙觸角,聽哥哥說,觸角是用來說話的。它一身黑,像烏黑的芝麻。別看螞蟻小,但螞蟻非常聰明。

然後,我把一小塊饃花兒放在了螞蟻窩的旁邊,看看螞蟻到底吃不吃,過了半個小時後,一隻螞蟻東倒西歪地走了過來,那隻螞蟻先聞了聞,又仔細看了看,連忙轉身走了。我還以為那隻螞蟻又去找別的食物吃了,過了大約五分鐘,我看見有一、二、三、四、五......好多隻小螞蟻排著整齊的隊伍浩浩蕩蕩地來到了饃花兒的旁邊,有的在饃花兒下頂著,有的在饃花兒的左右兩邊手拍著饃花兒,有的在饃花兒上趴著,有的在前面拉著,還有的在後面推著......不一會兒,小螞蟻成功地把饃花兒抬到了窩裡。

我看見這些小螞蟻心裡感慨著,小小的螞蟻竟然是那樣的堅強,那樣的團結,那樣的靈活。

從這裡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有什麼困難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戰勝。這真是“人心齊,泰山移”呀!

螞蟻觀察日記 篇5

前些天,我們參觀了上海科技館。在科技館購物點,我購買了心儀已久的寶貝—一螞蟻工坊。螞蟻工坊是一座小型蟻巢,在裡面放上螞蟻,可以清楚地觀察到螞蟻的生活習性。我挑選了一個透明外殼的蘋果形塑料盒子,裡面充滿了藍色的像果凍一樣的凝膠。有4只大小不一的山螞蟻在裡面爬來爬去。我根據它們的體形起了名字:“大大”“小小”“尖尖”“圓圓”。我把盒子捧在手心裡,細細觀察:只見它們焦急地爬來爬去,似乎在尋找出口。

回到家裡,我把它們放在自己床邊。第二天清晨,我一睜眼就去看螞蟻,驚喜地發現藍色凝膠的表面已經被挖出了一條長約1釐米的“地道”。我想象著它們昨天晚上的“所作所為”:在“大大:=的率領下,螞蟻們開始分泌蟻酸,用來溶化膠晶。螞蟻真是一種團結的小生靈,它們知道單個的力量有限,團結起來力量大。此刻,瞧它們那副優哉遊哉的樣子,我相信,它們明天肯定會挖得更深更寬,把家裝飾得更美更完善!

螞蟻觀察日記 篇6

今天下午,我在外婆家樓下發現了一群正在搬運食物的螞蟻,禁不住好奇,我便蹲下來觀察了起來。

他們身體呈黑色,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六條腿,頭上還有一對觸角在不停地擺動。它們腹部有一、二節呈結狀。前足距離大,呈梳狀。回想曾學過的內容,螞蟻是具有社會行為的昆蟲,負責照顧蟻后和幼蟻、挖洞、蒐集食物的是工蟻,那眼下這一排排歪歪扭扭的隊伍應該就是工蟻了吧。接著,我又想起課本上寫螞蟻是靠氣味辨別方向和傳遞資訊的,就伸出手在蟻群周圍蹭了蹭,他們立刻像摸不著頭腦似的亂轉了起來,估計是失去氣味後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我還覺得沒有玩夠,便想到了一個曾在書上看到過的實驗:把一隻螞蟻燒成灰之後,撒在另一隻活螞蟻身上,其它螞蟻就會認為它已經死了,不管那隻“死螞蟻”怎麼動,其它螞蟻還是要把它抬走。我按照實驗步驟,把死蟻灰撒在了一隻活螞蟻身上,再把它放到蟻群當中,果然發生了這種情況!那隻被撒了死蟻灰的螞蟻被其它的螞蟻當成了死螞蟻抬著走了,儘管它在不停的掙扎,抬著它的螞蟻似乎還像沒感覺到一樣,竟“毫不動搖”。但再一想,蟻群是靠氣味傳遞資訊的,嗅到了死螞蟻的氣味,自然會認為它已經死了。

我高興地把這些發現記了下來,又繼續低頭仔細觀察了起來,我發現較大塊的食物都是好幾只螞蟻一起配合搬運的,前面幾隻什麼東西都不搬的應該是領頭帶路的。它們的合理分工真是令人驚歎!

形成組織的蟻群能分工明確、團結一心,讓我自愧不如。我們班級雖然有值日表貼在牆上,但也難以像它們那樣有條不紊,也沒有像它們那樣團結。小小的螞蟻倒成為了我們的老師,教會了我群體之間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晚上,我利用資料更多地瞭解了螞蟻。知道了他前足距離大是為了清理觸角用的,知道了它屬於蜂科,膜翅目,並且雄蟻只有在和沒有生育過的雌蟻時有翅膀,後翅膀就脫落了,

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自然界中許多動、植物都不僅僅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我們的老師。而生物學就是我們讀懂自然奧祕的鑰匙,熱愛生物也就是熱愛自然。

螞蟻觀察日記 篇7

系列之一:初入新家

暑假裡的一天,我和媽媽在瓦嶼山上抓了6只山螞蟻,放在我的螞蟻工坊裡養著,當我的觀察實驗品。

這是一群山螞蟻,其中5只為同一種類的大個子螞蟻,渾身上下長著極有偽裝性的“枯葉黃”,脊背上有兩排齒狀的身甲。我叫它們為“大個子”;另一隻屬於不同種類,個子相對小些,全身烏黑鋥亮,頭呈倒三角形,一對粗大的觸角象電視天線一樣,整天不停搖擺著。我叫它“小個子”。它們體形比一般的螞蟻大十幾倍,六條腿特別長而且有力,跑起步來健步如飛。別看它們長得大,膽子可小了。

一進工坊,螞蟻們立即四散開,驚慌失措地到處亂跑,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過了一會兒,螞蟻們才稍微平靜下來。“大個子”們都聚集在工坊的角落裡,相互急促地磨蹭著觸角,好像密謀著一起“越獄”,而“小個子”卻遠遠地獨自一人,急切著尋找著出逃的機會。商定片刻後,“大個子”們便四散開來四處尋找可以出逃的洞。結果找了半天,洞倒是有,只是太小了,不可能鑽出去。眼見出去的希望太渺茫了,它們只好定下心裡不再四處亂竄,無奈地在工坊裡住下了。都說不同種類的螞蟻會因為身上的氣味不同而爭鬥,可“大個子”和“小個子”卻在我的工坊裡相安無事。

我一看,心裡樂開了花:“螞蟻最喜歡吃甜食。我得安撫安撫這些小傢伙。”我從廚房拈來些白糖,小心翼翼地開啟蓋子,放入工坊中,生怕一不留神把一隻螞蟻給弄跑了。糖放入工坊後,我仔細觀察著螞蟻的一舉一動:糖晶粒在工坊的水汽下慢慢融化成一汪水漬。有一隻螞蟻不經意地經過這兒,敏銳的觸角一下子探測到空氣中的甜味,它興奮地俯下身去舔了一口。它一邊歡快地吃著美味,一邊大幅度地搖動著觸角給同夥傳送資訊。哈哈,有難同當,有福同享!螞蟻可真夠講義氣。不一會兒,糖水處聚集了全部螞蟻,它們都一個個依葫蘆畫瓢,咂巴咂巴喝起了甜甜的糖水。美味讓它們完全忘記了失去自由的痛苦。吃飽喝足後,它們每位的肚子都撐得好像一個個迷你乒乓球,一動不動地趴在果凍似的營養膠上享受著“陽光浴”。

看來,螞蟻很善於適應環境。

系列之二:第一次開葷

餵了幾天的糖水後,今天,我決定要給我的“小乖乖”們改換一下食譜了——我要給它們補充營養,送點肉食。

我從桌上抄起用來抓蟲的祕密武器——一隻透明的筆蓋和一張半透明的、有一個角打有一個小洞的薄卡紙。我來到衛生間,抓了一隻活著的灰蠅,把它送進了“地獄”——螞蟻工坊裡。

這個倒黴的傢伙一掉進工坊剛巧砸在一隻螞蟻身上,把螞蟻嚇得團團轉。很快,這種恐慌“感染”了整個蟻群,螞蟻們馬上像一群沒頭蒼蠅似的相互撞來撞去,四散而逃。而灰蠅也在工坊裡飛舞,嚇得不知所措。過了一會兒,灰蠅飛累了,就停在地上,喘口氣。這時,一隻奔跑著的螞蟻正巧歪打正著把灰蠅頭撞到坊壁的一滴水汽上。灰蠅的翅膀被水汽沾住了,露出了它最柔嫩的腹部。黃澄澄的肚皮十分飽滿,稱得上是“皮薄肉多”,還一動一動的,惹得螞蟻直流口水。一隻大個頭螞蟻耐不住性子,首先衝上前,試探性地用觸角碰了碰那黃肚子。灰蠅被這意外的觸碰嚇得魂飛魄散,對準那隻螞蟻的臉就是一陣狂踢,螞蟻被踢得火冒三丈,毫不猶豫地張開大顎對著灰蠅的嫩肚皮就是一口。這一咬可不得了,灰蠅當場斃命。肚子裡的肉露了出來,血腥味頓時瀰漫全場。大個子螞蟻一聞到肉香,二話不說又是一口,咬掉了灰蠅的頭,然後從灰蠅的胸部開始啃。小個子螞蟻也聞風跑過來,但是它不敢冒然上前,只是乖巧地趴在大個頭螞蟻身旁,就像獵狗向主人討吃似的,等待著大個螞蟻的施捨。大螞蟻轉身揹著“小個子”吃蟲時,“小個子”又跑到它跟前要吃的。最終小個子以驚人的耐心和不懈地努力獲得了食物,雖然只是那麼一丁點兒。

系列之三:螞蟻決鬥

今天,“大個子”螞蟻和“小個子”螞蟻終於開戰了。

格鬥場是一塊被螞蟻們挖出來的晶塊圍起來的空地。一隻大個子螞蟻從螞群中跑出來,和它的對手——小個子螞蟻來到了格鬥場。

決鬥剛開始時,雙方都仰起頭,張開那一對威武的大顎,震懾對方。對於都是久經沙場的勇士,如此虛張聲勢的動作根本不放在眼裡!兩隻螞蟻見自己的第一招不見效,便馬上拉開架式,向對方衝過來。它們抱成一團,在格鬥場裡你壓我,我壓你,場面十分激烈。站在一旁觀戰的其他螞蟻們卻是一付悠閒自在的樣子。它們一會兒嘴對嘴喂喂食;一會兒幫對方清理身體;一會兒整理自己的觸鬚,全然不管眼前這場生死決鬥。

我拿起放大鏡對著格鬥場上扭打成團的兩隻螞蟻一照,這才看清了這令人吃驚的場面:雙方扭成一個球。小個子螞蟻用大顎緊緊咬住對手的左觸角尖不放。大個子螞蟻也不甘示弱,用盡全力去咬對方的右前腳。雙方鬥得難解難分,直到我用小木棍把它們分開,這場爭鬥才得以停止。

通過螞蟻觀察,我不僅增長了知識,更讓我懂得:世間萬物,只要用心觀察,勇於探索,最不起眼的生命我們也能發現其精彩的一面。

螞蟻觀察日記 篇8

今天我跟媽媽一起出去散步,在路上的一棵大樹下,我看到了很多的螞蟻揹著白白的東西,我忽然想到了前幾天在《百科全書》上看到的行軍蟻,這些是行軍蟻嗎?

這些當然不是行軍蟻,行軍蟻是生活在墨西哥南邊的一種螞蟻,我們這裡當然不會有行軍蟻出現,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瞭解到的行軍蟻吧!

行軍蟻的頭方方正正的,頭上有一對大鉗子,而且它們的特點是從來不築巢,每一隻螞蟻都會為這個家庭做出很大的貢獻。行軍蟻分為工蟻和兵蟻,一些看起來很忙碌的就是工蟻,它們要為孩子們尋找食物,有些時候工蟻會排成一列長長的隊伍,而且每隻工蟻身上都揹著白白的小米粒樣的東西,那可不是它們的食物,而是它們還沒有孵化出來的寶寶,在隊伍的兩旁站著威武的“士兵”,那些“士兵”就是兵蟻了,一旦出現危險的情況,兵蟻們就會挺身而出保護整個家庭!

行軍蟻還是農民伯伯的好幫手,農民伯伯在翻地的時候,從地下翻出來的害蟲,都會被經過的行軍蟻立刻消滅掉,農民伯伯連農藥都省了呢!

小朋友們,這是我在學習中認識到的小昆蟲,通過我的介紹,你們學到了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