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名著讀後感作文彙總9篇

來源:才華庫 2.21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名著讀後感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名著讀後感作文彙總9篇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1

千萬裡,大唐終,千萬魔,妖斬盡。

——題記

猴王出世,大鬧天宮,封下五行,前往取經,八十一難,修得正果,思念前程,千里坎坷,無怨無悔。

西遊記,四大名著之一,內容豐富,彷彿置身林臨境,主角是師徒四人: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沙僧,他們忠心耿耿,斬妖除魔,孫悟空有功勞,沙僧有苦勞,他倆一路艱辛卻從無怨言,奮戰到底,而那一臉醜樣的人,我最討厭,他就是豬八戒,好吃懶做又好色,一路上沒幾個功勞,唐僧被捉,就說:“猴哥兒,咱散夥吧!”沒有一點恆心,孫悟空的事,我最喜歡的是——三打白骨精,白骨精為了捉住唐僧,曾多次變化,一次,變化為一個姑娘來送飯,被悟空發現,二次,變成老太婆來找女兒,同樣結果;第三次,變為老爺爺,最終被悟空定住元神打死。好壞不分的唐僧哪知道是妖怪的詭計,一氣之下,趕走了悟空,妖怪見此客機,就捉走了唐僧,最後還是八戒用激將法請回了悟空,才成功的救出了唐僧。

幾萬裡,八十一難,這個數字,相信沒多少個人想去取經,可師徒四人,歷經多年,終於抵達西天,取經成功,脫胎換骨,成了仙,時間就相當於幾次長征,答應做到的事,就一定做到,生活中,你有了目標,就努力朝夢想走去,儘管路漫長,再艱苦,只要努力堅持不懈,就算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只要你相信它會實現,再苦再累,都一定會成功!相信奇蹟的人,本身就和奇蹟一樣了不起!

相信大家都不理解:為什麼豬八戒在路上沒幫忙,卻成了仙,這沒道理。現在我來告訴你們。不僅要有恆心,選擇好的團隊,也是非常重要的。豬八戒正是如此。他跟對了團隊,像生活中,工作中,雖然你沒有多大能力,但一個好的隊伍領導著你,你總能受益,所以,選擇一個好的團隊,有恆心,有毅力,就一定能體會到“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道理。《西遊記》所告訴我們的,正有這個道理。

成長的道路很漫長,讓我們今現在起,做個不怕困難、有恆心、有毅力的追夢人。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2

“勝敗乃兵家常事”,這話說得好。聽說過《水滸傳》嗎?它可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施耐庵。不說這些了。先聽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水滸傳》講的是啥故事吧!

北宋末年,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國運不昌,綱紀盡失,天下人怨沸騰。在邪惡勢力的暴虐淫威下,一批赤心報國的忠臣良將被逼淪為草莽,眾多俠肝義膽的綠林好漢奮起抗爭,終有一百單八英雄豪傑同歸水泊,聚義梁山,演繹出一幕除暴安良的大戲。

這些好漢們赤心報國,每一戰都要打勝為止。什麼初戰祝家莊,再戰祝家莊,裡應外合計。什麼初戰大名府,關勝上梁山,再戰大名府。什麼……

在眾好漢裡面,及時雨宋江為總頭領,智多星吳用聰明機智,雙鞭呼延灼武藝高強,小李廣花榮箭法高明,行者武松打虎英雄。總之,他們個個武藝高強,機智勇敢。

故事講完了,你們覺得這108好漢怎樣,是不是像我講的那樣英雄呢?

是不是像我講的那樣勇敢呢?

後來,有人寫詩稱讚道:

仗義疏財歸水泊,

報仇雪恨上梁山。

留下一卷奇文字,

傳與後人仔細看。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3

暑假裡,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叫《西遊記》的書。我看了《西遊記》的書。《西遊記》是明朝的吳承恩寫的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裡面的內容很豐富。裡面的人物也寫得栩栩如生。下面我來為大家說一下,我讀完西遊記的感受吧!

我讀完這本書我的感受是,孫悟空的勇猛;豬八戒的自信;沙增的耿直忠心;和善良唐增。裡面的人物可愛可憎,就像是真人在紙上。裡面的故事都像真的發生了一模一樣。裡面的每一個故事都生動感人。更不可思議的是裡面的妖精竟然是各位神仙的動物;或者,是他們的家人。我真不敢想象作者是怎樣寫出來的。

接過書之後,我立刻就把書翻開,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這本書講的是唐僧為了廣傳佛法,普度眾生,一路上與他的三個徒弟斬妖除魔、不畏艱險去西天求取真經的故事。唐僧先是救出了被壓在五指山下,受菩薩指點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孫悟空,孫悟空又先後降伏了豬八戒、沙僧,他們三人一路上不畏艱險,經受住了九九八十一難的考驗,共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取得了真經,從而他們也都修成了正果。讀了《西遊記》之後我深有感觸,並深深地愛上了它。

我至今讀過的書有很多,如:《海底兩萬裡》、《水滸傳》、《名人傳》、《簡愛》、《呼嘯山莊》等等,但我最喜愛的還是《西遊記》。說到這,肯定會有許多人會這樣問我:既然你讀過這麼多,而且都是些名著,那為什麼你偏偏選擇《西遊記》,而不選擇其他的呢?

原因有二:其一是最明顯的。那就是想《三國演義》、《紅樓夢》、《簡愛》等這些書都是國中、高中讀的,而且書中內容複雜,對於我這個國小生來說,幾乎都看不懂。而《西遊記》就不同了,書中內容通俗易懂,沒有多少複雜的內容。其二,就是《西遊記》有著豐富多彩的內容。

眾所周知,《西遊記》講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這是一個團結奮進的集體,師徒同心;這是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師徒情深;這是一個挑戰創新的團隊,上下協作。唐僧為人和善、信念堅定,孫悟空聰明機智、愛憎分明,豬八戒憨厚純樸,沙僧老實正直、勤勞肯幹,白龍馬吃苦耐勞、默默無方,四人各有所長,誰也離不開誰,一路打敗妖魔,修成正果。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4

歐也妮·葛朗臺是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巴爾扎克創作的人間喜劇中的一部傑出作品。故事是在家庭內部日常生活中展開的,沒有聳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說,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而其慘烈的程式卻不亞於古典悲劇。

慳吝精明的百萬富翁,有位天真美麗的獨生女兒,她愛上了一個破產落魄的親戚,為了資助他"闖天下",不惜傾囊贈予全部私蓄,從而激怒愛財如命的父親,父女間發生激烈的衝突,嚇得膽續賢淑的慈母從此一病不起;可是在期待中喪失父親、損耗青春的痴情姑娘,最終等到的卻是發財歸來的負心漢。

這類痴情女子負心漢的故事我們並不少見,但是為什麼巴爾扎克的這本小說會成為一部傑作呢?除了由於巴爾扎克為情節提供了一個真實的行動背景外,由小說作者創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據安德烈·莫洛亞考證,其實巴爾扎克只去過索繆一次,而且僅僅停留了幾個小時;有人還找出小說中的破綻,證明故事更像發生在圖爾。這些都無礙於作品的真實性。巴爾扎克對索繆的描寫,無非是為了提供一個人物活動所需的典型場所,它可以是索繆,也可以是別處,但必須是法國在那個時代的內地社會的縮影。同樣,到索繆去尋訪小說人物的原形也是徒勞的。他們是巴爾扎克心目中的一群內地人物的典型。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藝術真實的感染力來自他對觀察所得的提煉和加工,來自他以此塑造的人物在讀者心目中獲得的認同。老葛朗臺的性格是顯然與守財奴的傳統形象大不相同。莫里哀的阿巴公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5

這本書看完好幾天了,那感覺就像是有一團說不清是什麼的東西一直堵在心裡,很想找人和自己探討,很想讓它澄清。書裡面的經典情節很多很多,那裡面展示的很多,我不能一一的重複,就這樣藉著幾個點,簡單的說幾句好了,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作者筆下的當時的那些建築,那些奢華的象徵權力的教堂,人們還不知道可以擁有自己的思想,以及為了自己的願望可以做什麼事情,一切都假借神聖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聖的教堂來展現,展現建築家的審美觀,也就是個人的才華,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時的人們,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聖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從那許多的錯綜複雜的毫無章法的建築群,我們不難看出,當時人們的內心是怎樣的壓抑,怎樣狂躁,那些像雨後春筍一般從地下冒出來的教堂的尖頂,正是人們扭曲的靈魂在對著蒼天做這無聲的哀號!

教堂裡面是那麼的陰森恐怖,這讓人聯想到在宗教的遮攔下,當時社會是怎樣的骯髒和敗壞,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製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強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這樣的對照下進行的,讓人的心靈深刻的體會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劍,你會盡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層蒙在社會上空的陰雲,那陰雲是邪惡的,你對它充滿了憤怒和鄙視,就像書裡面的那些流浪漢們對待社會的瘋狂的報復。可是你不能,因為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惡,你就先要將代表著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啊!還有比人喪失本性更悲哀的麼!印象深刻的是這樣的幾個人物,代表美麗善良的姑娘--愛斯梅拉達。她不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顆純真善良的心靈,從她對待那隻山羊,救下那個落魄的詩人,對於傷害過自己的卡齊莫多,送上的水和憐憫,對待愛情的犧牲,等,我們看到她是美麗的,她的身上心靈上沒有汙垢,她是沒有被汙染的。可是,這樣的天使一樣的姑娘,受到的是怎麼樣的對待呢?流浪,在最骯髒的環境裡面生活,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玩弄,被拋棄,被誣陷,被威脅,最後,作了徹底的犧牲。

書中描寫了一個那樣的社會,和在那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人物的狀態,麻木的如那個弗比斯,最底層的如老鼠洞裡的那幾個隱修女,瘋狂的副主教,還有盡全力反抗的最醜陋的卡齊莫多,副主教和卡齊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美麗的姑娘,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麼的熱烈,那麼的誠摯,可是,一個是佔有,一個是奉獻,已佔有為目的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我想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讓人看到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內心深處的一些活動,無論放在什麼時候,什麼社會,人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對美好的嚮往,對美好的追求,對美好的.讚美,人是一個天使和魔鬼的綜合體,人和人的經歷沒有相同的,也就是說,社會本身就不可能讓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這種不一樣的待遇,讓多少人的內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對美好的追求阿!林林總總的骯髒的巧取豪奪,充斥著我們的眼睛,振盪著我們心靈,我們該怎麼辦?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6

有這麼一本書,讓你讀著讀著,一顆跳動的心不由得懸了上去;有這麼一本書,讓你讀著讀著,不由得佩服這一人物;有這麼一本書,讓你讀著讀著,不由得也和他一樣嚮往大海,嚮往茫茫大海中那一座小小的孤島……那麼,這是一本什麼書呢?這是一本探險小說,書名《魯濱遜漂流記》。書的作者是英國的丹尼爾。福笛,主人公是魯濱遜。

這本書講的是魯濱遜年輕時候的夢想是去航海,他的父母非常反對。於是在一天夜晚,他離家出走,上了大船,出去航海,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在一次暴風雨中,船被撞破了,大家都坐到了救生艇上,一個大浪打來,大家都葬身海底,只有魯濱遜一個人被海水衝到了一個小島上。第二天,他看到那條被撞破的船也漂到了小島附近,他就把船上的生活物品拿到了島上,自己建了住所,養了一大群羊,種了好多麥子,還養了一隻鸚鵡,教他說話。不久,食人族來了,魯濱遜救出了一個要被吃掉的野人做他的僕人,取名叫星期五。又救出一個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爸爸,後來,一些英國人上了小島,他們抓住了一個船長、大副和一名旅客,魯濱遜經過激烈的戰鬥,救出了他們,並收回了那條大船。他們一起乘那條大船回去了,他在那小島上生活了四十多年。

讀完這本書,我深有感觸,魯濱遜是一個非常聰明和勇敢的人,他一人在那無名沒人居住的小島上生活了那麼多年,經歷了那麼多的事,沒有人幫他,他和食人族的野人發生戰鬥,如果他不夠勇敢,不夠機智,能救出那麼多人?能戰勝困難?還能活著回來嗎?再想想我們,遇到困難不去想辦法解決,就想逃避。魯濱遜靠著自己的勇敢和機智在那和一顆熱愛航海和戰勝困難的心,救了自己也救了別人。他那勇敢戰勝困難的精神值得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學習。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7

“我窺見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標,我每天都迫近它一些……如果我擺脫了這疾病,我將擁抱世界……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絕不能讓我屈服……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是多麼美!”這是貝多芬發自內心的呼喊。

從1815年開始,貝多芬就只能和別人在紙上交談了——一隻無形的手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拿走了。這對他無疑是致命的打擊,他曾想放棄作曲、離開祖國、過隱居生活。但經過了不知多少個不眠之夜的思考,不知多少次激烈的思想鬥爭,他終於開始面對命運、頑強耕耘,寫出了交響曲《英雄》《田園》《命運》,鋼琴協奏曲《皇帝》,小提琴奏鳴曲《克魯採》,鋼琴奏鳴曲《華倫斯坦》《熱情》,歌劇《菲德里奧》……

有個叫密契爾的人,他也許沒有貝多芬著名,但也有貝多芬的精神。他曾自認為世界上最倒黴的人:46歲時因車禍燒得面目全非,51歲時又因墜機造成癱瘓。但他不甘心屈服於命運的安排,最終憑藉自己的頑強意志,成了既是受人愛戴的演說家,又是事業成功的企業家。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不管他們是平凡還是出名,凡是有貝多芬精神、與命運抗爭的人,都是偉人。

貝多芬的堅強意志在他的音樂中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他的精神和音樂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他的墓碑上,刻著這樣的話:“當你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著你的並不是志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這樣一個人才能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

勇者無所畏懼,米開朗琪羅的性格可真不是太好:軟弱、膽孝多疑、優柔寡斷、做事有始無終……但在藝術上呢?為了尋找好材料,他在採石場一呆就是幾個月;為了運送精心挑選的石料,他親自帶領工人開山築路;為了使壁畫保持鮮豔不脫落,他摸索顏料配方,一有差錯就得從頭再來,於是嘗試了又失敗,失敗了再嘗試;為了建造陵園、鑄造銅像,他不得不從頭學習自己完全陌生的領域——鍊銅術、建築學;為了掌握人體的結構,他用屍體來解剖,不僅惹來人們反感,還累得大病一抄…他在生活中也許不勇敢,但在探索藝術時,他從未膽怯過!

馮剛,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師,也有著這樣超人的勇氣。為了將野生動物的美展現在人們面前,從而喚起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他揹著十幾公斤重的照相器材,足跡遍及天山南北。為拍藏羚羊,他克服了高山反應,擺脫了重重困境;為拍野犛牛,他孤身步行8小時,凍壞了雙腳;為拍蒙古野驢,他曾在40℃的高溫中迷路14小時;為拍大白鷺,他裹在雨衣中等了4個多小時……他和米開朗琪羅一樣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中,勇氣十足。

米開朗琪羅一生作品無數,他卻因未完成的太多而認為“虛度一生”。其實他不知道,只要是勇敢地與艱難搏鬥的一生,都是成功的一生。

仁者悲天憫人,有這樣一個人,他來到人世間後,表現出了不平常的奉獻感和拯救感。他為許許多多的人做出了許許多多的貢獻,卻從無所求。他為心中的真理而奮鬥,屢遭誤解也無怨言。他寫了不少書,展示了歷史的廣闊畫面,譜寫了民族之魂,塑造了一大群鮮活的人物形象。慢慢地,他成了德高望重的人,他的書被人們稱讚,他的善行被廣為傳頌,他的名字被人們默默敬仰。他離開人世間若干年後,他還一直被人們深深懷念著。他有著優越的地位,健康的身體,美滿的家庭。倘若他安於現狀,過著平靜而幸福的生活,那麼若干年後,將沒有人記得他的生存。他,就是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喜歡打扮成流浪漢的樣子徒步旅行。有一次,他在一個小火車站的月臺上休息,月臺邊列車上的一位婦人誤將他當成腳伕,叫他去候車室取回手提包。他照辦了。婦人隨手塞給他五戈比小費。他先是一愣,而後自然地收起來。這時周圍的人認出了托爾斯泰,婦人由驚訝變為了窘迫,請求托爾斯泰將那五戈比還給她。托爾斯泰拒絕了:“這是我用勞動掙來的正當收入,我要把它留下來。……這是件很平常的事,您不必感到不安。再見吧,祝您一路順風,夫人。”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沒有單純、善良和真實,就沒有偉大。”他的行動讓人們看到了他靈魂的崇高和人格的偉大。

這就是這三個巨人。但卻是命運待他們不公:為什麼貝多芬沒有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那樣好的身世?為什麼米開朗琪羅沒有貝多芬和托爾斯泰的自由?為什麼托爾斯泰不像貝多芬和米開朗琪羅那樣有追隨者?……他們有種種的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遇上挫折時表現得勇敢堅毅,沉著地與困難抗爭。他們所表現出的堅韌與勇敢感動了所有的人。從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三個“大寫的人”。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8

今天我讀了<<世界名著童話故事>>這本書,很受感動。

作者把篇篇名作裝在一個美麗的花藍裡,讓它熠熠閃爍的光輝照耀著我們茁壯成長,夢幻般地度過金色的童年。

特別是其中的一篇格林童話的<<白雪公主>>更使我百讀不厭。

白雪公主是個美麗的女孩,可王后是個惡毒的女人,千方百計想害死白雪公主,都沒有得逞。而白雪公主的善良和美麗使她和七個小矮人愉快地生活在一起;最後在他們在幫助下,白雪公主,終於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而惡毒的王后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看完白雪公主這篇童話故事,我想起了小時候夢見自己變成了白雪公主,由小人兒長成了巨人,由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

童話具有永不凋謝的魅力,使我長出想象的翅膀,使我充滿魔術的希望。它生動有趣,寓意深長,開發了我們的智力,豐富了我們的想像力,開拓了我們的視野,增長了我們的知識,培養了我們熱愛勞動,鄙視懶惰、反對邪惡與暴力的思想,培養了我們誠實,機智和勇敢的精神。

我讀了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也要誠實待人。

名著讀後感作文 篇9

合上書的最後一頁,我閉上眼睛,眼淚落了下來,不知這是第幾滴眼淚了,陽光下,這滴淚在那本書滾動著,發出奇異的光,彷彿在傾訴著這個悲慘的故事——《高老頭》《高老頭》是19世紀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著作之一,講述了一個淒涼的故事,揭露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醜惡面孔。“高老頭這裡個好父親給了兩個女兒毎人80萬的陪嫁,只給自己留下1萬法郎的年金。他以為女兒總是女兒,出嫁之後,他等於有了兩個家,哪知,不到兩年,這對寶貝女兒雙雙將父親趕出大門。。。。。。”讀 到這兒,我曾落過淚,這淚是對兩個女兒卑鄙的心理、虛偽的面孔、毫無人性的冰冷心腸痛斥的淚。她們難道忘了父親的養育之恩了嗎?她們難道忘了父親一天只吃 幾片面包的入身影了嗎?高老頭把一切的心血都傾注在女兒身上——給她們找最優秀的家庭教師,給她們找有教養的伴讀小姐。。。。。。高老頭不會想到,我不會 想到,沒有人會想到:把父親趕出家門的竟是親生女兒!巴爾扎克用辛辣的筆把兩個女兒的卑鄙、虛偽、毫無人性揭露得淋漓盡致,也從側面反映社會上的悲劇:兒 子對自己犧牲一切的母親肆無忌憚;女兒把父親掃地出門。。我茫然了:難道為了幸福就一定要趕走父母嗎?難道趕走了父母就幸福了嗎?。。。。。。我 曾讀過一篇文章,三個不孝的兒女,要通過移植母親的記憶,來摸清母親遺留下來的家底,可是在母親的級記憶裡,他們看到了母親的艱辛,母親的偉大。天下的父 母是同樣的呀,他們為了兒女犧牲了自己的一切。“第二天下午2點左右,高老頭的病情又加重了。。。。。。臨死之前,高老頭哭天喊地的想見女兒一面,但絲毫也感動不了女兒的冰冷心腸。”讀 到這兒,我也曾落下淚,這淚是對資本主義世界裡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痛恨的淚。女兒們為什麼不願來見高老頭,因為他自己沒有錢了呀!以往,只要女兒叫一聲 “好爸爸”,高老頭就能滿足她們的願望。高老頭以為女兒孝敬他,其實不然,女兒真正孝敬的是他的錢呀!“錢能買到一切,能買到女兒。”臨死前,高老頭才明 白了這金錢社會的殘酷。淚,痛斥的淚,悲傷的淚,痛恨的淚,淒涼的淚。。。。。。願高老頭的悲劇不在重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