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讀後感的作文集合9篇

來源:才華庫 1.78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讀後感的作文集合9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今天,我讀了一篇課文,叫大瀑布的葬禮,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篇課文講的是:在1986年9月時,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舉行了一次葬禮,是為一條瀑布:塞特凱達斯瀑布準備的,因為科學人士推斷這座大瀑布將要停止流水了,是因為人類掠奪了大自然!

這篇課文使我氣憤,人類就像蝗蟲一樣,為了自己,伸手向大自然掠奪,只因為人類這樣的掠奪,舉世聞名的塞特凱達斯瀑布才會停止的。

如果人類多珍惜資源,多多節約,大瀑布就不會停止。

大家是不是都很一愛一去看一些美麗的景色?一愛一去一些美麗的地方遊玩?

如果一愛一,就請珍惜它,多一點節約,多一點一愛一護,大自然會更美。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樂曲,噴泉也和著音樂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它發電可特別了,不是靠電器,而是靠人走動所發出的振動來發電, 這種發電機既保護環境又不佔空間,真是好處多。豌豆左想右想,最後決定放棄。”媽媽說:“我看的是‘嗚咽山莊’,你還小,不適合看這種文章!

這篇文章寫的是紅軍過草地時所發生的一件感人的事。主要講的是老炊事員為了照顧作者與另外倆位小同志,而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多麼偉大啊!老炊事員是一位普通的紅軍戰士,但在這件事上,他竟然用自己的生命來換作者與另外倆位小同志的生命,他的行為是多麼無私啊!我們應向他學習這種無私的精神!

當我讀到“他坐在那裡,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青草和我們吃剩下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嚥下去”的時候,我的喉嚨哽咽了。多麼值得尊敬的老炊事員啊!為了革命事業,寧願自己吃盡苦頭,也要保住這幾位小同志的生命,為了下一代,為了讓全中國得到解放,這位老戰士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革命事業。而我們呢?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過的是多麼的幸福,但是有一些人仍不知道珍惜糧食,回想起來,那些人是多麼令人憎恨啊!

在平時吃飯的時候,我的妹妹都會在桌子上,地上掉一些飯粒。那是,我便會告訴她要珍惜糧食,從那以後,雖然她吃飯時,還把飯粒撒在地上,桌子上,但是比起以前,好多了。

有一次,我發現妹妹把媽媽給她盛的豆麵條倒了,我就過去問她:“你為什麼要把豆麵條倒了?”她說:“我不喜歡吃。”之後,我便又給她講紅軍戰爭時,沒有飯吃是多麼可憐,並且告訴她,以後不喜歡吃的飯跟媽媽說,不可以倒掉。從此,我再也沒見過她到飯了。而且,我發現她不那麼挑食了,多麼好的一個孩子啊!

讀了這篇文章後,在拿它與現實社會相比較,我深深感受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該珍惜糧食,老炊事員所吃的東西能和我們比嗎?他為了人類的解放事業,歷經艱辛!現在,我們卻不太珍惜糧食,真感到無比慚愧啊!我多麼希望用自己碗裡白花花的米飯去換老炊事員手中的魚骨頭啊!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在閱讀著名的作家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我的心情一直沒有平靜過,書中每一章都讓我受益匪淺。

海倫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正是因為有了知識,她才如此幸運。在她19個月失去視覺和聽覺後,就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失去了聯絡,這個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譴與世隔絕的孤獨感,她古怪、粗暴、無禮,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認字,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得以與人溝通。一接觸到了知識,孤獨的海倫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鋪就一條通向光明之路。當海倫感悟到“水”——這個她所認識的第一個字後,便開始了對知識、對世界強烈的渴求,開始了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從生命本身汲取知識。對知識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難以想象的單調和枯燥中竟然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多國語言,閱讀了多部文學和哲學名著,吸取著那些偉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學習比做攀登奇山險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點進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漸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直到璀璨的雲端、藍天的深處、希望的頂峰!這些知識,像一道道彩虹,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也架起了海倫和這個世界溝通的橋樑!

這又想起我四年級學的課文《觸控春天》。課文講了一個盲女孩安靜穿梭在花叢中。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來,慢慢伸出雙手,竟然攏住了一隻逗留在花間的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間撲騰,安靜的臉上充滿了驚訝。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雖然她眼前一片黑暗,但她是用心去感受春天。由此看出安靜是多麼熱愛生活的小女孩。

知識的力量多麼巨大,它能使一個殘疾人,變成一個有益於人類、有益於社會的人。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海倫。凱勒一樣,在有生之年把對知識的渴求,看作對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著這種追求,懷著友善、朝氣、渴望去生活,我們的人生將會增添多少歡樂、多少幸福啊!

海倫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類帶來光明的一生,但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生命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難遺忘的生命之歌!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追求——《昆蟲記》讀後感一本叫《昆蟲記》的名著擺在我的桌子上,可我卻一直把它涼在那裡,久久沒有翻開——昆蟲有什麼好寫的,肯定沒意思,可是還是要看啊,還要寫讀後感,我極不情願地翻開了《昆蟲記》,誰知剛看第一頁,就被它吸引了。我發現《昆蟲記》不同於一般的科學小品和百科全書,它沒有絲毫機械呆板的介紹,散發著濃郁的文學氣息,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那些平實的文字具體而詳細,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更是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第一篇講的是“蟬和蟻”,法布林先引用一個小寓言故事吊起讀者的胃口,再把自己融入其中,把蟬和蟻擬人化,進行細緻入微地刻畫。他把蟬尋找水源比作是尋找飲料,把樹汁比作是酒釀,把蟬在枝頭鳴叫比作是在唱歌……如此生動形象的比喻,怎麼能讓我沒有興趣?他對昆蟲的描寫十分細緻傳神,實在是讓我感嘆:法布林的觀察之力怎如此之強!甚至讓我懷疑他就是一隻昆蟲,在向我們介紹他的生活。他把昆蟲們所做的事情,全都變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使我們身臨其境,切身地感受大自然的奧祕。怪不得周作人這樣評價法布林:“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他真的是把昆蟲們寫活了。這本著作讓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的;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法布林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

《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可想而知,要想寫出這樣一本著作,需要怎樣的功夫,需要作者多麼強悍的觀察能力和探索創新精神啊!而法布林,他卻做到了。法布林1823年12月21日生於法國南部聖雷翁村一戶農家,童年在鄉間與花草蟲鳥一起度過。因家境窘困無法讀書的他堅持自學,一生中先後取得了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他依然堅持不懈地研究昆蟲。1880年,他終於有了一件實驗室——一塊荒蕪不毛但卻是矢車菊和膜翅目昆蟲鍾愛的土地。在餘生35年中,法布林就蟄居在這座園子裡,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科學札記等資料,完成了《昆蟲記》這本著作。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彷彿看到法布林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資料,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資料、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實驗。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昆蟲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奇蹟的創造者就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法布林就是這樣一個對理想、對信念執著追求的人,他用他的`一生譜寫了大自然的美麗篇章,把大自然的奧祕呈現在世人眼前,讓人類更加了解了大自然。更讓我們知道了他對理想和信念的執著追求。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英亞當。斯密所著的《國富論》,全名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此書初版於1776年,就是美國《獨立宣言》發表的那一年,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方面,《國富論》起了重大的促進作用。《國富論》的編者馬克斯?勒納評論說:"這是一本將經濟學、哲學、歷史、政治理論和實踐計劃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書,一本由有著高深學問和明敏見識的人所寫的書。

這個人有強大的分析能力,能對他的筆記本中所有的材料進行篩選;又有強大的綜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將其重新組合起來,斯密對他當時的學術領域的各種思想是極為敏感的。他像後來的馬克思一樣,不是一個關在自己房子裡的與世隔絕的學者,他彷彿全身裝著天線,能收到並吸收所能接觸到的一切資訊。他在封建歐洲解體之末、近代世界開始之時寫作,在這個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團經常表現的頑固性在堅持。他正是為反對這種利益集團而寫作的。結果是,他的書不只是為圖書館架藏而寫的,它對經濟意見和國家政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形成了我們今天住在其中的整個生活環境。"

斯密在《國富論》中要回答的最後問題是,感情與"公平的旁觀者"之間的內在鬥爭,在社會的長期演進中究竟是怎樣在歷史本身的大舞臺上發生作用的。這個問題的答案見第五編,他列舉了社會發展的四個主要組織階段,除非由資源的匱乏、戰爭或政府的壞政策予以阻止,否則這些階段是會連續進行的。這四個階段是:獵人的最初"野蠻"階段,原始農業的第二階段,封建或莊園"耕作"的第三階段,商業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階段。每一階段伴有與它的需要相適應的制度。例如,在獵人階段中"沒有任何財產……因此,也就沒有任何確立的行政長官或正規的司法行政"。隨著牛羊群的出現,產生了比較複雜的社會組織形式,不僅包括"可怕的"軍隊,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壘。斯密思想的核心是:這種制度是保護特權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為之辯護。

他說,"文官政府是為了財產的安全而設立的,實際上是為保護富人反對窮人而設立的,即為了保護有些財產的人反對根本沒有財產的人而設立的。"最後,斯密將演進描述為從封建主義走向一個需要有新制度的社會階段,這種新制度是由市場確定的而不是由同業公會確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這在後來稱為放任自由的資本主義,斯密稱之為完全自由的制度。這種物質生產基礎的連續改變,將帶來的上層建築的必然改變,這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有明顯的相似之處。可是也有一個重大的差別:馬克思主義體系中的最後動力是階級鬥爭,而在斯密的哲學史中,主要的推動機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慾望所驅使,由理智所指導。

《國富論》遠遠不是一部通常所認為的學術論文。雖然斯密也勸說放任自由,但他的論證卻更多地是反對政府幹預和反對壟斷;雖然他讚揚貪慾的結果,卻又幾乎總是鄙視商人的行為和策略。他也不認為商業制度本身是完全值得讚美的。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暑假裡我讀了幾本課外書,如《櫻桃溝的春天》、《烏丟丟奇遇記》、《感悟童心的300個成長故事》,但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櫻桃溝的春天》。

在《櫻桃溝的春天》裡有很多像笑貓這樣的小動物被作者寫得栩栩如生如能在山谷中飛翔的黑旋風、忙著為大熊貓安排相親的阿黃、得了相思病的阿黑、滑板高手母白鵝和有著一副金嗓子的鷯哥,還有既是哲學家又是幽默家的老老鼠,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黑旋風和阿黑了。

黑旋風是一頭很酷的黑豬,跑起來像風一樣快。他很神祕,每天早出晚歸的誰也不知道他幹了些什麼。他跟一般的豬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他有理想、會溜冰,還會飛翔。除了黑旋風讓我不能忘懷的就是那隻叫阿黑的貓,阿黑因為長時間見不到自己的愛人和兒女而得了相思病,笑貓和老老鼠為了幫助他和愛人及兒女團的過程讓我身臨其境。

笑貓和老老鼠幫阿黑打聽到母白貓的下落並找到了母白貓讓她和阿黑團聚,重逢後的阿黑和母白貓商

量著找尋他們失散的兒女,笑貓和老老鼠知道後又幫他們打聽到了小貓咪的下落並帶他們去一一確認。他們一行人先來到了穀雨家門口母白貓輕輕的叫了兩聲,這時一隻灰色的小貓咪跑了出來,阿黑和母白貓看到了走過去圍著小貓咪轉了兩圈後母白貓在她身上嗅了嗅興奮的和小貓咪摟在了一起,母白貓興奮的說這就是我們寶貝女兒,阿黑也去舔小灰貓,一家三口沉浸在久別重逢的喜悅中。接著他們來到了芒種家門口,母白貓用同樣的方法叫了兩聲可是裡面的小貓咪一點反應也沒有,母白貓到小貓咪的身邊嗅了嗅失望的說:他不是我們的孩子。這時笑貓的兒子說到有兩隻小貓咪一直跟在我們的後面,母白貓聽到了走到兩隻小貓咪的身邊嗅了嗅高興的把他們摟在了懷裡:他們是我的孩子。最後他們來到立夏家裡用同樣的方法找到了另外一隻小貓咪,阿黑一家緊緊地摟在了一起。

通過《櫻桃溝的春天》裡面阿黑尋找兒女的事讓我感受到了母愛和父愛的偉大及那些可愛又擁有這獨一無二的本領的小動物之間的不同,讓我感受到愛不僅在人與人之間存在,動物之間也是如此!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我讀過一本書,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如何謙讓,如何做人。也讓我懂得了許多我平時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它就是《哈佛家訓》。

這套書是一位哈佛博士的教子課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生指南,每一個小故事都富有哲理,使看了的人回味無窮,令人十分感慨與震撼,我也不例外。其中的《一塊小麵包》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講得是在一個村莊,一位富有的麵包師每天都會給村裡的窮小孩做麵包。一個叫格琳琴的小女孩,在兩次搶麵包時,都拿到的是最小的一塊,但即使如此,她還不忘對面包師說聲謝謝。但在第三次當母親切開面包時竟然藏著幾枚銀幣,媽媽讓她送回去。可麵包師卻說這是上帝的獎賞。

讀了這篇小故事,讓我感受到人人都要有一顆謙讓、感恩的心。謙讓會使人得到尊重:謙讓會使人學會寬容。在生活中,爸媽對我做的一切,說聲:“謝謝”,對老師對我們的細心教導,說聲:“您辛苦了。”,當同學們之間相互幫助時,說聲;“謝謝”。

讓我從現在做起,當一個像母親和格琳琴一樣懷著一顆謙讓、感恩的心。那麼世界將變得燦爛美好!!!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今年寒假,我看了一本書,名叫《佐賀的超級阿嬤》。它主要講了:廣島原子彈爆炸後,父親隻身“回廣島看看”,卻因受核輻射而死去。因無力撫養,母親只好把年僅8歲的昭廣寄養在佐賀的外婆家,沒想到,昭廣卻在這裡度過了8年快樂的生活,雖然極度艱苦,有神奇的辦法讓日子過下去,讓生活充滿創意、發現和快樂!

讀了這本書後,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常常被書中的外婆弄得哭笑不得,如:游泳不是靠泳褲,靠的是實力!別太用功!太用功會變成書呆子!不要一直說錢啊錢的,就是有一億塊錢也造不出一條金魚來!但有時候,我也一直銘記著書中的外婆說地:“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們家窮得開朗。而且啊,我們跟由富變窮的人不一樣。你不用擔心,要有自信,因為我們家的祖先可世世代代都是窮人!”

在今後的道路上,我們也要已阿嬤為榜樣,不顧辛勞,養育了七個子女。更要學習阿嬤樂觀堅強、自強不息的生活態度。人生總不會一帆風順,在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勇敢的面對挫折,取得最後的勝利。在學習中,我們也要堅持不懈,不屈不饒的對待每一件事情。

這本書,教會了我們要向阿嬤學習!

讀後感的作文 篇9

小鳥,你在冬天快要來臨的時候,和大樹約好等明年春天再回來給大樹唱歌。可是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你又來到這片沃土時,卻驚奇地發現大樹不見了,只剩下樹根留在那裡。你既著急又傷心,坐立不安急得頭上都出了汗。你問樹根:“大樹去了哪裡?”樹根告訴你,是伐木工人把他砍倒,運到山谷裡去了。此時你的內心很複雜,既恨那些伐木工人把樹砍倒,又默默地向天祈禱,希望那棵大樹還沒有被鋸掉,讓你見他最後一面。最後,你決定飛向山谷,去尋找大樹。

一路上,你受盡了折磨:曾經在空中飛翔時,被獵人發現,並打中了羽毛;曾經在一個有霧的日子裡,不小心碰到了一個突兀的峭壁上,撞得頭破血流;曾經像在草叢中休息時,被裡面的碎玻璃片扎得鮮血直流... ...但是,不管路途多麼遙遠、艱難,不管天氣多麼惡劣,不管身體多麼不好,你都咬牙堅持挺了過來。歷盡千辛萬苦,你終於來到了木材加工廠。

在工廠的大門外,你聽到鋸木頭“沙——沙——”的聲音,心不由地一陣狂跳。“但願我的大樹朋友還沒有被鋸掉!”你想。可門先生的一席話卻朝你頭上潑了一盆冷水。因為門先生告訴你:大樹已經被據成條條,做成了火柴,運到村子裡去了。當時你的心不由涼了半截,但你並沒有灰心,仍抱著最後一絲希望,顧不上寒冷,顧不上飢餓,顧不上自己身在何處,馬不停蹄的向村子跑去。可是不料你竟誤跑道了獵人的家裡,獵人看到你,趕忙鎖住家門,在屋子裡四處追打你,你上躥下跳,好不容易才從窗戶的破損處逃了出來。此時的你,已經遍體鱗傷,渾身沒有了一點力氣,但你還強迫自己打起精神,勇敢地向前飛去。突然你發現遠處有一絲光亮,那是一位小姑娘正在油燈下寫作業。你問:火柴在哪兒?姑娘說:“最後一根火柴已經用完,但用它點燃的燈還亮著。”於是你就唱了一首歌給燈火聽。從燈火的影子裡,依然可以看到你和大樹當年快樂的情景!

小鳥,我想對你說:你可別為此失去傷心哦。因為樹的最終用途是為人類做貢獻的。看,現在的桌子、椅子、床、大門等都是用大樹為原料做成的,大樹正在默默地為人類服務呢!

誒,對了,小鳥,說了半天,忘記告訴你了:我們人類也已逐漸擁有環保意識了。看,他們正一邊砍樹,一邊栽樹,一批有一批的小樹,會逐漸長大,成為你的新朋友,你應該高興才是啊!我們還專門把每年的

三月十二號定為“植樹節”,號召大家為小鳥營造一個美好的生存環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