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讀後感的作文錦集9篇

來源:才華庫 1.28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讀後感的作文錦集9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今天,我有幸拜讀了朱永新先生的《教育的奇蹟》,讀完後讓我感覺到:它雖然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但是他通過一些偉人小時候的故事,告訴我們其實這些偉人小時候和我們平常的孩子小時候是那樣的相似,只不過是他們遇到他們人生中的伯樂,讓他們最終成才。讀完這部書之後,感觸也挺大。

教育家周弘說:“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仔細分析一下這些“笨小孩”“問題孩子”,我們就會發現,他們並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問題,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牛頓曾經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在牛頓的親人中,除了年邁的祖母和改嫁的母親外,還有一個親舅舅。他叫威廉·艾薩庫,畢業於劍橋大學,是一位牧師。威廉從牛頓安靜、多思的性格中,下意識地感覺到牛頓身上有別的孩子沒有的東西。對學習毫無興趣的牛頓,在期末考試中總是處在差等生的行列之中。班上的同學就給牛頓起了個綽號,叫他“笨蛋牛頓”。威廉舅舅對此很不滿意。為了培養牛頓的學習興趣,威廉經常給牛頓買學習用品、課外讀物等。一有空閒,威廉就到農場給牛頓講外面的世界。在舅舅的開導下,牛頓對讀書有了一些興趣。舅舅又給牛頓買來科學方面的書籍,對他進行有目的的引導。這些書都是關於數學、生物和科學簡史等方面的。他想,讀這些書也許能夠培養牛頓對科學知識的興趣。牛頓的成功是對威廉舅舅最好的回報。

美國教育家老卡爾﹒威特也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縱觀有史以來的偉人和天才,他們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倘若能給他們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們一定會更偉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寬大、更出色、更聰明、更正直、更博學、更謙虛和更堅強。一言以蔽之,只要滿懷虔誠的心態,施以更加優良的教育方法,這些人就會成為更加盡善盡美的偉人和天才。”是呀,每個孩子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優點,就看你能不能發現他們的優點並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養他了。如果我們細細分析一下這些“笨小孩”“問題孩子”,我們就會發現,他們並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問題,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細地觀察自己的孩子,總會驚喜地發現,孩子身上具有許多優點,也許他可能缺乏紀律觀,但是,他卻非常愛好勞動,喜歡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許他可能學習成績並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歡畫畫,畫的作品非常有新意。在孩子上身上其實有著異乎尋常的潛能,關鍵是父母和老師們如何去挖掘。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和父母能夠帶著賞識的眼光去看待去孩子,總會發現,其實我們的孩子就是一個天才孩子。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思緒萬千: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沒有什麼比愛心更重要的。對此,我深有同感。在我看來這些七八歲的孩子都應該是快樂幸福的,而在我曾經教過的一個班裡,有一個學生卻和別的孩子不一樣,沉默寡言,課間還躲在角落裡,上課不願發言,性格孤僻,行為也較為散漫,學習成績也不太好。為什麼陽光般的年齡卻是如此默然呢?我在腦子裡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於是,我決定去了解一下她的家庭,希望從那裡能得到答案。通過我的瞭解,他七歲時,父母離異,她跟著父親過,父親沒有固定工作,經常找一些人在家裡酗酒、打麻將,很多家務活都得他幹。即使這樣,父親一不順心還要打他。在學校裡,他總覺得老師、同學歧視他,對他冷淡,因而自卑心理嚴重。教師的愛應該像陽光照射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溫暖每一顆還十分稚嫩的心,特別是那些心靈受過傷害的學生。父母離異,家庭變故給他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創傷,使他不能像正常學生那樣得到父母的撫愛和家庭的溫暖,許多要求得不到滿足,不願和人交往,膽小,天常日久成為班上的後進生。心理學認為,教師對學生誠摯熱愛的情感,能夠感染打動學生,乃至轉化為學生的心理動力,影響其品德的形成和個性發展的方向。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關心教育這樣的孩子,並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協調好離異雙方和孩子的關係。我決心以行動去溫暖他,消除他的自卑心理,喚起他的自尊。在這過程中,不是我一個人的努力,而是要號召全班同學和家長共同協助和配合,一起來幫助他走出迷茫,邁向成功。這個學生漸漸地變了,性格開朗了,學習成績也上來了,特別是和同學們一起玩了。

其實“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的職責,更多是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甚至還是舅舅、姑媽、後媽等人的責任!總之,無論是來自哪一個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創造真正的奇蹟。而這一個個奇蹟的背後,無時無刻不在顯示人性的愛!是愛,各種各樣的真愛,讓這一切成為了可能!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讀了課文《燕子專列》,我感覺有一股暖流湧上心頭,腦海中浮現著人們在皚皚白雪裡尋找凍僵的燕子的感人畫面。

課文講的是:瑞士政府和當地居民們冒著春寒、頂著大雪救護北飛中遇到困難的燕子,最後用列車將它們送往溫暖的地方的感人故事。是啊!我們都應該培養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我小的時候,姥姥家屋簷下有許多燕子窩,它們下蛋、孵鳥,在窩裡嬉戲。我很好奇,想去掏鳥蛋,捉只小鳥看看,但是姥姥制止了我。她說:“你如果動一下,鳥媽媽會生氣的。不信你看。”我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望過去,只見幾隻大燕子站在電線上,大聲地叫喊,還不停使勁地拍打翅膀,大有與人決一死戰的架勢。

由此我想到了:一些人們不顧禁止捕殺鳥類的禁令,把它變成餐桌的一道美味時,那該有多少鳥媽媽傷心欲絕呀!那些殘忍的大人們,請不要再捕殺小鳥了。因為鳥是樹的花朵。

讓我們攜起手奉獻愛心,自覺加入到愛護環境,保護動物的行動中來吧!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對中國舊有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較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願望。

這部小說集於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記》、《藥》、《明天》、《阿q正傳》等十四篇小說,出版後得到很大回響。

在《吶喊》序中,魯迅談到他棄醫從文的經過和目的。他於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肄業〈第二年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1902年畢業後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學,1904年進仙台的醫學專門學校,1906年中止學醫,回東京準備從事文藝運動。是一次課堂上看畫片的經歷使他棄醫從文的。他回憶道:‘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

據解說,則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鑑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他‘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魯迅又談到他把《狂人日記》等小說投稿到《新青年》的經過。他曾問辦《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那人答道:‘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於是他便寫了《狂人日記》,此後還陸續推出了另外十餘篇。魯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鐵屋’中的人,使國人得救。談到《吶喊》的名稱,他說:‘在我自己,本以為現在是已經並非一個切迫而不能已於言的人了,但或者也還未能忘懷於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罷,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裡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至於我的喊聲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顧及的;但既然是吶喊,則當然須聽將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筆,在《藥》的瑜兒的墳上平空添上一個花環,在《明天》裡也不敘單四嫂子竟沒有做到看見兒子的夢,因為那時的主將是不主張消極的。至於自己,卻也並不願將自以為苦的寂寞,再來傳染給也如我那年輕時候似的正做著好夢的青年。

魯迅的小說是中國現代白話小說的奠基之作和經典之作,它以無窮的魅力,風行了大半個世紀,至今不衰。這三部小說集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其《吶喊》中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不僅是中國的名著。同樣也是世界的名著。

《吶喊》收入了魯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說。後來作者抽出去一部歷史小說《不周山》(後更名為《補天》),遂成現在的14部。這些小說反映了五四前後中國社會被壓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以下介紹《吶喊》的內容。在《吶喊》自序中,作者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其中了反應了作者思想發展的過程和從事文藝活動的目的和態度。同時也說明了這些小說的由來和起名的原由。作者從學洋務、學醫、走科學救國之路,到推崇文藝,把文藝做為改變國民精神的武器,表現了他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和求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精神歷程。本篇對於瞭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說的內涵,及意蘊均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寒假到了,我每天都看《給你整個世界》的一個故事。

今天,我看了《給你整個世界》中的難忘的零分這個故事。它主要寫了懷特森先生是我六年級的自然課老師。在第一次上課時懷特森老師為了考我們有沒有具備思考和獨立判段真偽的能力及懷疑的能力,就刻意給我們講述了世界上沒有的一種貓科動物,還讓他們做筆記。但我們個個同學都沒有提出疑問還個個同學的課堂筆記都得了零分。之後,懷特森老師還解釋道並讓我們在零分中吸取教訓。這是一個終身教訓,懷特森老師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啊,這個懷特森老師真好呀!為了考驗同學們的有沒有具備思考和獨立判斷真偽的能力及懷疑的能力和想讓孩子能從話語中得到知識。就不顧同學們對自己的看法,就自己編故事且講故事給同學們聽還把一個貓骨頭給同學們看,但我們都讓懷特森老師失望了,個個的課堂筆記都得了零分。但懷特森老師並不生氣還解釋了一番。從此我受益終身。

這時,我想起了生活上的一些事:一天,衛生員來了。我們班的垃圾桶裡還有一個垃圾。倒垃圾的小黃已經下到樓下了。我迫不及待地叫在樓下的小黃,小黃抬高頭,於是,我把手上的垃圾扔向在樓下的小黃。之後,我們班就沒有扣分了。但是馬老師知道了就叫我過來,我為了躲避責任就做東做西。可是,馬老師魔高一丈就在全班上批評了我一頓。當時我很羞愧,但我不怪馬老師,因為馬老師是為我好的。在此我領悟到了一個道理:你煩是在做一些不應該做的事情之前都要在心裡問自己該不該這樣和保持理智和冷靜。

一個人只要你在生活中細細觀察一些小的事情,你就會懂得無數的道理。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按照暑假老師的要求,我和女兒一起讀了一些書籍和文章這套書,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保姆狗的陰謀》,它給我的啟發很多。

故事發生在翠湖公園裡兩隻狗之間的恩怨情仇,和牧羊犬帥仔親密無間的臘腸狗頻頻置牧羊犬死地,而一次次被笑貓救起。但臘腸狗又頻頻謀殺帥仔狗,用盡了各種卑鄙而又殘忍的手段,這一切竟源於嫉妒!

嫉妒是人心上的一顆毒瘤,解藥就是自己的思想,如果毒瘤在開始滋生時就用思想剋制住他,來個懸崖勒馬,也許你能停住走向嫉妒深淵的步伐;但你讓它放肆的生長,你會失去你的本性,你的正義感,你的優秀品質。就像那隻臘腸狗一樣,他本來是一種具有所有臘腸狗所有優秀品質的好狗,但就是沒有剋制住自己的嫉妒心,走向了罪惡的深淵,走向了死亡的道路。可怕的嫉妒心!

其實,我們不必去嫉妒別人,別人有的,你不見得有;但你有的,別人不見得有。上帝是公正的,他會給你別人沒有的,也會給你沒有的,嫉妒的心是上帝對你的考驗,他在考驗你,看你是否能剋制住自己,看你有沒有活在這個世界上的資格,是否能和你的同胞相處。我們每個人頭上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何必去爭奪別人的天空呢?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本書講了一隻來歷不明的藍熊被侏儒海盜救了。他好奇的登上了船怪島,結果被船怪抓住,他們讓藍熊哭。藍熊跑出了船怪島後,遇到了饒舌風波,他們教會了藍熊說話。藍熊努力的找島的途中,遇到了大鯨魚,它把藍熊放在了一個美食島上。藍熊住了一年後發現,這座島是一隻海怪,可是為時已晚,忽然一隻叫麥克的恐龍把他救了。從此藍熊和麥克生活在一起。幾天後,麥克把藍熊送進夜校和根泊爾人生活在一起。藍熊被龍捲風捲到了一個鮑老克頭裡。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走出了大腦袋,終於終於到達了目的地亞特蘭蒂斯。藍熊後來到了一條大船上,智鬥查莫名。

我覺得藍熊是一個珍惜生命的人,他每次深入困境都會想方設法的自救。本書主要告訴我們生命是寶貴的,不能任憑支配。

我身邊有一個珍惜生命的人,那就是我哥哥。他每週都要定製一週安排。我發現,他每次都要編一張不一樣的表。他說,人活著的時候要多做一點事,這樣才會活得光彩有力。還有一次,我們待在家裡。我無所事事,他卻在一刻不停地專心致志地幹他喜歡的每一件事。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假期剛開始,我就看完了《追風箏的人》。

這篇長篇小說講述的是阿富汗地區的兩個孩子的故事,一個叫做阿米爾,一個叫做哈桑。哈桑是阿米爾的僕人,他一直把阿米爾當作自己的朋友,但是因為阿米爾看他地位低下,所以從沒把他當作真正的朋友,只是當作一個玩伴,這也讓哈桑十分悲哀。

在他們那個地方,每年都會有一次放風箏的比賽,贏者可以獲得無上的榮譽,阿米爾自身的努力以及哈桑的幫助,他獲得了冠軍,而這一舉使那個地區的“小霸王”,另一個富家少爺十分地不快活,因此他和他的一群夥伴找到了哈桑,痛扁了他一頓。但是阿米爾目睹了整個事件的經過,卻無法幫助哈桑。最後,哈桑和他的父親離開了他的家。因為戰亂,這個富家子弟不得搬到美國。不知不覺他已經中年。他帶著悔意,回到了家鄉,卻看到了民不聊生,硝煙瀰漫,讓他不能忘記的祖國——阿富汗。

他聽說了哈桑被那些士兵槍斃在街頭,死於非命。阿米爾的悔意更加深刻。他也得知哈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爾兒時的對手——也正是在巷子裡對哈桑下毒手的那個人手中,在那個小巷子裡發生的一切一切,都在阿米爾的腦袋裡迴旋,他久久不能平靜……

終於,阿米爾救回了索拉博,但是他的心靈已經收到了重創,他已經忘了怎樣笑,他幾乎快要瘋了。他,是那樣的可憐,失去了父母,失去了愛……

是的,阿米爾犯錯了,一個不可赦免的錯,這個錯誤讓他在以後的日子裡失眠,在一個又一個夜晚裡翻來覆去,他不能原諒自己,哈桑也不能原諒他。這篇小說讓我感受到,一旦犯下了錯,就無法挽回,再多的救贖,也不能彌補,就算是小錯也是這樣,這也更讓我覺得,現在我們所擁有的東西,一定要珍惜。等到失去它們的那一天,才會知道它們有多麼珍貴。

作者用最細膩的手法,描寫了人類各種各樣的情感,愛,恨,悔,失落,傷心,開心,大笑……我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內心真實的感受。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卻讓讀者感受到最真摯的經歷。

戰爭改變了阿富汗,改變了阿富汗的一切一切……戰爭讓許多人在絕望中死去。文中有一個令我記憶深刻的片段:在阿米爾和他的父親坐著偷運人去別地逃難的人的車上,空氣令人窒息,還有難聞的氣味。車上有一個阿米爾認識的人,硬是死在了車上,他的父親,在車上,拿著槍,射進了自己的喉嚨,血流了一地……這個鏡頭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為你,千千萬萬遍。”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寒假裡,我讀了一個吃黑夜的大象的故事。故事講得是在黑蘑菇森林裡,小能多多、小猴淘淘、小刺蝟扎扎一到天黑的時候就哭著說怕黑,能媽媽、猴媽媽和刺蝟媽媽於是就請了一位名字叫啊嗚的大象把黑夜吃掉了。可是沒有了黑夜的大森林,黑夜也像白天一樣亮亮的,小動物們可以整天玩,小動物們的媽媽們也不能睡覺了,因為她們要給小動物們餵奶,看護他們。夜晚沒法睡覺,黑蘑菇森林,變成了討厭的哈欠大森林。最後,動物媽媽不得不再次請來大象啊嗚將吃掉的黑夜吐出來,夜晚的大森林又黑了,動物們又可以安靜地睡覺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知道了黑夜並不可怕。相反,我們要在黑夜好好休息,只有休息好了,白天才有精神學習和玩耍。感謝黑夜給了我們休息的空間!

讀後感的作文 篇9

魯迅的筆是鋒利的,可以說是力透紙背,他筆下的一個個小人物映射出的都是社會中的大問題。《藥》中他正是巧借華、夏二家的悲劇想要大聲吶喊出的是華夏民族的悲哀,《狂人日記》、《阿Q正傳》、《故鄉》中塑造的一個個愚昧的國民形象到今日難道就不復存在了嗎?他們一直存在著,如果沒有全民教育的普及,他們將一直存在著。

今天城市中有越來越多的進城打工的人,而且城市的各行各業也非常需要為我們付出努力與汗水的人們。也許我們不能改變那些農民工們的文化修養,但國家可以出資改善農民工兒女的受教育條件。只有讓他們接受教育,才能提高整體的國民素質。多在山區建幾所學校,讓他們學習文化知識,至少知道打架動粗是野蠻的行為。國民素質不僅僅是體現在我們打造世界頂尖的高鐵,創造出多高的GDP,而是表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習慣,談吐舉止及文化修養。

正如魯迅先生他用筆,用心吶喊的那樣,我們總有一天會改變,會理解魯迅先生他筆下的深意,會走向文明的時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