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以開封景點為話題的寫事作文1500字

來源:才華庫 2.56W

  開封是一座有深厚的文化積澱的城市,yjbys作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開封的作文,希望大家看了會喜歡上開封。

開封菊花_1500字作文1

明代著名詩人李夢陽的“萬里遊燕客,十年歸此臺,只今秋色裡,忍為菊花來。”詩中的一個“忍”字,也真正說出了我對菊花的愛。今年,我們遊了七朝古都開封的龍亭,正逢開封第二十三屆菊花節在這裡舉行,我怎忍心不看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菊花展;怎忍心不看菊花的萬姿千容;怎忍心不聽一聽菊花伴樂秋之聲;怎忍心不聞一聞能醉倒人的花香。這是我人生最難得的一次好的機會,不能錯過。

金秋十月,秋高氣爽,菊花竟放,十里長街,十里菊花,百里飄香,龍亭上下,錦旗招展,綵球升空,人頭攢動。公園湖畔,到處都是盛開的菊花;到處都是賞菊的人流;到處都是對菊花的嘖嘖讚美聲;到處都充斥著沁人心脾的花香。我們從中門進去,過玉帶橋,經嵩呼、朝門、大殿以至北門廣場,在全長近千米的展覽線上,分別擺設有大立菊、塔菊、九龍菊等千餘種,

莊嚴古樸的龍亭建築群,掩映在一片菊海之中。在龍亭大殿前擺設著精品菊花,浪漫的開封人給他們取了很好聽的名字,我們不忍心遺忘,有的人用照相機一一拍攝,有的人用筆在紙上仔細記錄,為以後備查,你聽:紫羅銀星,高原之雲,聖光秋月、千手觀音、麻姑獻瑞,貴妃出浴、天女散花、漁女蓑衣、西湖秋月、黃山雲霧、金碧輝煌、國華遊景以及黑麒麟、卷西風、黃鶯舞、粉十八、碧樂春等多個好聽的名字,珍貴的菊花加上這文雅的名稱能不叫你一見而終生不忘嗎?

開封人不但浪漫,而且還有深厚的文化基礎。不信你看,構思巧妙的“雙獅迎賓”、“金雞報曉、”“節日禮花”、“菊海騰龍”、“秋菊遇仙”、“陶令採菊”、“菊城相會”、“和諧社會”、“祖國萬歲”等藝術造型,能不叫你流連忘返嗎?站在高高的龍亭大殿上,看著開封四周的城池,隱隱約約的都是菊影,空氣中時不時的飄來淡淡的菊香,真可謂“金秋花朝人影亂,香飄十里動菊城”。

回到承德,我思念菊花的情懷始終放不下,查了大量有關菊花的書,使我知道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其實,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古都開封,對菊花的栽培,已有悠久的歷史,素享盛名,唐代已相當馳名,到宋代,養菊之風十分興盛,每年都栽培了大量的菊花。每逢重陽節,不僅民間有花市,菊花賽,就是宮廷之內,也有插花、養菊、掛菊燈、開菊會、飲菊酒的活動。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 ?重陽》中,記載:“九月重陽,都下(開封)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若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曰金鈴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酒家皆以菊花讚賞菊縛成洞戶。宋太守之婿李遵勖曾讚賞菊花為“此花開後更無花”,道出了菊花的名貴和地位,也充分表達出開封人愛菊和惜菊之情。《東坡雜記》中有“近日都下(開封)菊花甚多,皆以地草接成,不復與時節相應,始八月至十月,菊花不絕於市”的記載,說明當時已有了菊花的嫁接技術。宋代的藝菊專著,也相繼出現,至今仍存有劉蒙、范成大等著的數部“菊譜”。宋人陳景沂所編輯的《全芳備祖》,分三綱二十多目,用長達30頁的篇幅,對菊花進行描寫和讚頌。清朝時,開封養菊、賞菊之風仍很盛行,清乾隆皇帝觀賞開封菊花時,吟有“楓葉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詩句

寫著寫著我的思緒又回到了開封,眼前幻化出很多的菊花。可不,現如今開封的菊花更非往昔的唐、宋、明、清時所能比,據導遊介紹,開封有很多菊花栽培基地,不但有很多單位栽培,而且城市的市民和城郊的花農也栽培。品中很多,有23大類,700多個菊花品種,既有傳統的名菊,也有新引進的國內外優良品種,諸如綠菊、墨菊等深受群眾歡迎的名貴品種,也栽培了很多。栽培的方法和形式,也多種多樣,如有的地栽菊、盆栽菊、套盆菊和盤枝壓條等,菊花栽培的形式,最能表現出不同品種的不同特色,如有一株只開一朵的獨木菊,有一株能開出六千朵的大立菊;有一株能開出數朵花的多頭菊;此外還有繁花密集形成懸垂山崖狀的懸崖菊,以及獅子菊、孔雀菊、猴子菊等多種動物造型的菊花。世界上最大的菊花和最小的菊花都能欣賞到,那能不是人生的快樂之事?

每年的每年都會秋高氣爽,菊花瓢香的;每年的每年開封人都會以菊花為媒,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每年的每年菊花都會被開封人紅紅火火的演唱下去的。我相信菊花帶給開封人視覺美、環境美的同時,更會給開封人民創出更大經濟效益的。花海如潮,如潮的花海,歡樂與友情,交流與合作,期盼與夢想,一起在花海中奔騰澎湃。年年歲歲花如此,歲歲年年人不同。十月花潮照人影,百里飄香動菊城。今朝並肩登高處,明日同舞七彩虹。讓我們真誠相約吧!待到秋天時,還來看菊花。

河南三日遊——開封篇作文2

早晨,東方露出魚肚白,我聽到了許久“起床”聲,不理會,只是慢慢蠕動著身子,不想起來。直到那“白”照地我十分不舒服,才極不情願地爬了起來。一瞧表,5時30分。

今天,我們為什麼這麼早就起床呢?這是因為我們要赴河南,在這端午節僅僅放假三天的時間內,隨旅遊團瞭解河南一帶。

用完早餐,幾經周折我們才安頓到了旅遊巴士上。車子緩緩啟動了,我才長吁了一口氣。

待平陰的旅客上車後,我們這60個人才享受到了“高速”待遇。到了高速公路之上,我們路過的第一站就是蘭考縣。聽媽媽說蘭考是個十分貧困的地方,當初有個書記焦裕祿來這兒扶貧,卻因患肝癌而不幸逝世。說蘭考貧困也實不過分,透過窗外,我們可清楚地看到這兒全是麥田,全是金黃色。這樣當然不能表現出很貧,重要的是這裡的小麥雖說已成熟,可是高度大概是我們長清那一帶小麥高度的三分之一。那麼矮小的一片片,讓人忍俊不禁。那情形用人類中的“侏儒”來比喻它們,絕不過分。

長路漫漫,卻不無邊。經過6小時的“長途車涉”,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開封。

開封的景點有很多,因為時間關係,旅遊團只給我們安排了兩大景點——大相國寺與開封府。

剛到大相國寺,我們就已從導遊口中瞭解到了鎮寺之寶——千手觀音。至於它的模樣,導遊自己也說不清,只待我們親眼見識之後再描述。

話說進了大相國寺的大門以後,第一眼望到的便是四大天王殿。說這四大天王呢,是代表的“風調雨順”,怎麼個“風調雨順”呢,我今天兒也算是才知道——(畫外音:得,您以前去過的那些寺廟算是白去了!)停停,低調低調。好,轉入正題:說那個手持寶劍的那個天王,劍十分鋒利,由此得來“風”;再說那另一天王手抱琵琶,琴上無弦。有人說無弦有心就可以“調”出美妙的音樂;再說說那另一天王手持雨傘,不用說肯定跟“雨”沾邊哈;最後說說那最後的一個天王,他身上纏滿了蛇,拿著龍頭,人間也有說這猛獸要“順”著它的性子來,所以這才形成了“風調雨順”。

走出“四大天王”的地牌,我們就看到了兩隻大象雕像。幾千年前河南有很多大象,所以大象成了河南的特徵。再一個河南的簡稱:“豫”,豫的.意義就是一個人牽著大象,而先人曾以狩象為生。可是我在此為什麼提起大象呢?(畫外音:這孩子,跟著葫蘆小弟學壞了啊!)不是不是,跟你直說吧。怪就怪在這兩隻大象分別長了六隻牙!瞧瞧,不是我在賣關子吧!一問導遊,方才得知:傳說有一真佛一直沒有孩子,直到45歲時,在夢裡夢見兩頭大象,第二天便懷孕了。夢裡這兩頭大象就都有六隻牙。

告別“大象”,矗立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八角琉璃殿。原來這就是存放“鎮寺之寶”的地方!我的心情十分激動,想一飽眼福。走進殿內,我不禁驚訝萬分:這千手觀音金碧輝煌,神采奕奕,栩栩如生,一隻隻手雕刻精細,令人不得不叫絕。進一步聽導遊講解,方才明白:千手觀音之所以為鎮寺之寶,是因為它十分珍貴,它是由一整棵1500年的銀杏樹雕刻而成的,不僅有四面,且四面完全相同。它一共有1048隻手,每隻手都上有一顆亮晶晶的眼睛,俗稱“千手千眼”……

不知不覺,大相國寺美好的景象就盡收我的眼底。於是,我們又光顧了“開封府”。開封府以有包公為名,所以我們十分想去了解。

在開封府的門中,有一個被放大一百倍的官印,摸一摸,感覺良好。再深一步進府,便可以看到包公的一些簡介與生平了。令我們吃驚的是,面前的包拯與印象中的大不相同。在包拯簡介中,我瞭解到他個頭只有1.62而且是個白面書生!他一向很“孝順”,29歲便成為了“進士”,當官時已40多歲。他64歲逝世,享年才二品。包拯為官清廉,相傳他種出的藕,斷,絲而不連(無私)。

聽導遊講解,我們現代生活中的貶義詞“走後門”(不正當的手段來謀求達到某種個人目的),還與包公有關呢!傳說包公上任開封府尹後,很久沒有百姓來告狀。後來,他偶然發現其原因:守門官吏要索要賄賂才讓人進門,這就是所謂“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貧苦的百姓沒有錢來告狀,只好憋一肚子氣。包公處罰了守門官吏,並在開封府後開了兩個後門,讓百姓隨意出入告狀。由此出現了“走後門”這個說法,但“走後門”的意義後來發生了重大變更,不再是原來的好事了。

相傳包拯因為身材矮小,倍受侮辱:在大臣與皇上商議軍事時,眾大臣喜歡把包拯圍起來,讓皇上只聞其聲而不見其人。為此皇上感到十分生氣,於是下令把大臣們的官帽帽翅都做成直木狀,還把包拯的帽翅左右兩邊各增加三寸,凡碰到他的帽翅者一律殺頭。

原來單包拯就有這麼多知識啊!看來我們中國的歷史有著豐富的底蘊,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去了解祖國的悠久歷史和大好風光。我從心底裡這樣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