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大學聯考滿分作文雲南

來源:才華庫 2.62W

不苦不累,大學聯考無味;不拼不搏,等於白活。分享了2017年雲南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範文給大家閱讀!

2017大學聯考滿分作文雲南

雲南大學聯考滿分作文:逆水行舟

不苦不累,大學聯考無味;不拼不搏,等於白活。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大學聯考欄目編輯為您整理的 2017雲南大學聯考滿分作文:逆水行舟,希望對您有用。

大學聯考前,父親到藺中拜會我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鄧國剛副校長。問及我大學聯考有無希望,鄧校長笑著對我說:

“打個比方吧,你就像門檻上的雞蛋,可以進,也可能出!”

鄧校長用手點點我的頭,又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明白鄧校長的意思,像我這樣的基礎薄弱的區鄉學生,要想贏得大學聯考,並非那麼容易,要做好失敗的準備,同時也不能放棄希望。

我一直行進在艱難的路上。

1979年9月,藺中面向全縣招考國中生,我的成績超招考線並不多,比我的夥伴袁紅明差了好幾十分。人家可是農村娃,我呢,居民戶口,生活在教師家庭,可供自由支配的時間比他多,可學習總是比不過別人。我們兩人可是從國小到國中的同班同學啊!

要說,受影響,我們兩人都受過餘波的影響,那時的國小、國中,不要說部編教材,好像連省編教材都沒有;我們上午學習,下午勞動,每天還得沿途打一捆“秧青”交學校,定時送農民田裡作肥料。所不同的是,我有文藝宣傳一堆事,要學草原舞蹈,要學樣板戲,常常要下生產隊巡迴演出,有時還要上街參與批鬥大會。這一些,袁紅明是沒有的。

五年國小,兩年國中,儘管我在班上還算學習優秀,但實在沒學到什麼知識文化,倒是課外家裡的那些連環畫讓我知道了不少,但也僅限於文學和歷史。課本沒給我留下太多記憶,至今印象深的是課本中有《黃帥日記》。至於所學科目,是絕對沒外語的。

就這樣的文化基礎,要在兩年高中後參加大學聯考,實在是困難重重。儘管如此,我的目標是明確的:只能考出去。大姐為躲知青上山下鄉,一直在“戴帽”國小讀國中高中,二姐也是,所不同的是她在區上中學讀過高中,她們先後頂替或考了代課教師,無法圓大學夢。作為教師家庭的我,父母無法再給我一份工作。我只有通過努力考出去。

高中第一年文理沒分科,我的數學依然是老大難,幾乎沒考及格過,物理同樣糟糕,力學和電學讓我如登蜀道“難於上青天”。外語於我這樣毫無基礎的人來說,簡直如天書,而王牌教師洪老的全英文教學更讓我墜入五里雲霧,不知東南西北。一年下來,文科只比理科多20來分,也就只能選擇讀文科了。

好的是,文科班的數學老師是鄧校長,他對我們知根知底,一直重視基礎教學,而且持續不斷地鼓勵我們。他給我們改數學作業,紅勾打得特別大,我們都喜歡;常常有“不錯”“好樣的”“繼續努力”“五個題對了一個,這也是進步”這樣的作業評語,這讓我深受鼓舞。漸漸地對數學的恐懼感消除了,成績逐步上升。地理、歷史是我的長項,語文也還可以。外語我只能會一些基礎的讀寫,面對大學聯考以30%計入成績,還是充滿了擔心。

那時的大學聯考複習,幾乎沒有指導書籍,主要的是老師印發的講義。我上課認真,下課勤於溫習,並按照自認為有效的方式學習。記憶知識,加減乘除、鏈條、畫圖、書寫,可謂什麼方法都用盡;我會把每一科各章節變成概念題、填空題、選擇題和問答題。在文科班的一年中,我由開始的中間位次,逐步上升,到最後半期一直穩在前三名,但從來沒得過第一名,第一名始終是佩戴900度眼鏡的城裡學生劉一如所佔據,第二名是英語和語文都相當優秀的歐陽紅玲所佔據。

鄧校長,之所以說我是“門檻上的雞蛋”,不是沒有道理的,基礎弱,心理壓力大,成績雖有進步,但並沒處於領先地位。這樣的我,大學聯考怎能有絕對把握呢?

不過,哪怕逆水行舟,我也絕不放棄奮鬥!一年不行,再來一年!!鄧校長的話更堅定了我這一想法。

或許是天道酬勤,我最終考上了宜賓師專,超錄取線10來分。我所在的文科班,劉一如考得最好,被西師錄取,歐陽紅玲和徐林考起桂陽管理學校。我兒時同伴袁紅明考起敘永師範。

這就是我的大學聯考故事。懸在門檻上的“雞蛋”,是進,還是出,往往不是自己能決定的事。自己所能決定的是:盡志無悔!

雲南大學聯考滿分作文:孤獨,也是一種高貴的姿態

從什麼時候開始,又會怎樣結束,歷史留給我們的,只剩下虛無。歲月洗禮過的輝煌,竟比不上千萬年前殘敗的記憶。

是什麼時候,他尋找到孤獨?漫天黃沙中,金戈鐵馬,兵戎相見,七個國家絕不會和諧相處。他們各自割據一方,被稱為戰國七雄,所有人都在想保全自己,安命一隅。他,註定是不同的,沒有人知道他在戰火中看到了什麼,沒人知道他心中澎湃著什麼。我想,他在不屑,不屑與其他六國一樣。他需要的是一統天下,後人都稱之為野心,這便是孤獨。沒有前人嘗試,他便放手一搏,於是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王朝屹立在歷史上。嬴政,他是天下的王,一個人,一片天下。從這時起,他尋到了孤獨。

孤獨,是一種勇氣,是一種果敢。芸芸眾生中,有太多的相同,沒有人會記得所有相同的成就,而獨樹一幟的,終究最耀眼奪目。世界看得到你時,你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在空無人煙的平原上獨自漫步。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融入,選擇和別人一樣。我普通、平凡,他們也一樣,那就這樣吧!於是,這種普通到了極致,無法改變,這便是順從,順從他人,順從命運。漢初的“無為而治”便很好地詮釋了這種順從。既然前人做得很好了,我已無能為力,唯有順從。可慢慢人們發現,這種順從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在這個時候,社會普通的潮流也擋不住孤獨的步伐。董仲舒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如此“百家爭鳴”的局面讓統治者難以選擇。他冷眼旁觀著各個學派爭奇鬥豔,他所需要的是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學派——能夠在這個王朝立足並被奉為上座的學派。融入,這是他做出的創新。他脫穎而出,眾中求異,攀上了巨人的肩膀,泛黃的歷史的紙頁上也寫上了他的名字。這也是孤獨,當然我們更習慣稱之為創新。

也許,你會忘記昨日的晚霞,也許你會忽略懸掛的弦月,但你絕不會忘記轉瞬即逝的.流星,它以一種強勢的姿態闖入你的腦海,哪怕只有一瞬,你也會記憶深刻,因為它是宇宙中孤獨的存在。

近代中國,便也像流星一般。當其他國家還沉浸在資本主義的歡悅中,我們卻轉向了社會主義;當蘇聯以失敗的身份退出舞臺時,我們卻另闢蹊徑,走了屬於自己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當我們獨自漫步在空無一人的平原上時,令我們害怕的是孤獨,但偌大的平原令我們欣喜的也是孤獨。我們始終相信,獨創是孤獨的最高境界。我們以一個大國的身份提出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於是世界看到了我們。

時間記載著一切,但並非一切能讓我們記住。幾張史頁,也不過寥寥幾行濃墨,卻是獨一無二的孤獨傳記。一個人的偉大,一個國家的強盛,無不詮釋著孤獨的力量。

所謂的適應和順從,不過是平凡的藉口,哪怕再普通,去做從未做的事,去想從未有的事,去創新,去突破,又有誰敢說你大眾?時代總在進步,一味的隨波逐流,又怎會比得上乘風破浪?可以受傷,可以失敗,但絕不可以後退。若是前浪,便勇往直前;若是後浪,便後來居上。孤獨從不需要等待。

大千世界,歷史飄渺,當我們以孤獨的姿態去勇闖人生,我們會被後人記住。我們不再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珠,不再是浪花中的一粒砂石,而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沒有代名詞,只有我自己。

“越偉大,越具有獨創精神的人,越喜歡孤獨。”赫胥黎這樣說。時間無法沖走那些屹立不倒的孤獨的人,又是孤獨推動了歷史的前進,推動了世界的前進。

雲南大學聯考滿分作文:追尋的腳步

漫步雨中小徑,煙霧繚繞,跟前植物恰是生機勃勃,怎奈人煙稀薄,再好的生機也只落得孤芳自賞了罷。躋身洶湧的人群,停下原本已有方向的腳伐,看得人影匆匆,不曾留下一個眼神或是一抹傾城的笑容,是因為即使留下也會遺忘,所以就只有背影斑駁嗎?

一位文者曾說:“一片自然的風光便是一個心靈的世界。”這話一出,我想,用漫步者來代替文者貌似更恰當,此時你是否又看到了文者的那一片自然的風光,是否看到了文者所追尋的那片屬於自己的那片天地,那一定是片開闊的,能給人以無限遐思的田野,我們置身於嘈雜都市,陪伴我們的除了那些每天被新聞報道批判的汙染物件外便是一些些的人或者大大小小的事件,每個人都在追尋,為追尋屬於自己的心靈世界而每天匆匆地在時間的長河裡或許奔走或許踱步著,細看眾生百態。

奮鬥。在為夢想而奮鬥的路途中,對我來說,極具震撼力的,便是考拉小巫,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所付出和堅持的,以及由哭到笑,有迷茫、有嘆息,她沒有天神般的開場,沒有自命不凡的神態,她的傻,傻到令人感動,尤記得其中一句: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見不到後天的太陽。每個人定是都幻想過成功之際,那樣的姿態、多樣的目光,那時的天空定是最藍,比任何時候都開闊,可是往往在遐想的過程中,不經意間竟將過程忽略,忘記了奮鬥的成功,尤如無源之水及無根之花,終究乾涸和凋謝。

糾結。愛思索的人最忠實的伴侶便是糾結。它將你繞進一個又一個圈子裡,捨不得探究,便只是終日鬱鬱寡歡,結永遠也解不開,沒辦法嚐到眉頭舒展那刻心裡的甜蜜,就像小溪也曾會糾結是踽踽獨行或是流入大海,它最終選擇大海是因為人們不曾看到它乾涸時露出的微笑。笑,看似可笑。它為何會笑呢?又像是淺灘裡一塊塊光滑的鵝卵石,在它們曾經稜角分明的時候,它們也曾糾結,在一次次衝擊下,它們選擇妥協,這些都只是一種生活態度,請相信,晴天躲在烏雲之後,就像人們只有當善與惡站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分辨出何者才是善般。

孤獨。為何大多詩人追求隱居山水間,卻捨棄大把權力與金錢。陶潛一句“歸去來兮”。大袖一揮,好一陣灑脫,好一陣飄逸,誰又知曉明瞭他有的孤寂與無奈。阮籍為何窮途而哭,為何喪母而笑。為何後人明瞭他的性情,卻在當時遭人摒棄,明明是一份再真不過的性情流露,為何。為何屈原抱石投江,為何竇娥能使得六月飛霜,這一切,一切的孤寂,一切,一切的冤債,只是因為旁人無法解讀麼。或者更多的是自己的不願傾訴,才誤以為世界的變,怕終究只是內心移步換了景罷。

成長。這些便是成長,就像人由出生就在一直在追尋死亡的路徑一樣,這些不論長短不論路途上是風光旖旎或是悸魂動魄。人,總是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找到最佳姿態。我們只是一直在追,追尋著,卻在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懂了許多,成長了。

漫步雨中幽徑,仍舊煙霧繚繞,生機仍舊勃勃,既然無人伴以賞花,那麼,我來做一次鑑賞家可以嗎?躋身洶湧人群,抬起右腳,拾起笑容,化作匆匆中的一個身影,既然選擇了遠方,留給地平線的便只能是背影。

——花凋了,愛它的翠葉田田

——葉殘了,聽打在上面的雨聲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