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價值的錯誤作文

來源:才華庫 2.49W

“人之過也,如日月之蝕也。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小編收集了有價值的錯誤作文,歡迎閱讀。

有價值的錯誤作文

第一篇:有價值的錯誤

終於進入了期中階段,每一門科目都在緊鑼密鼓地複習。複習時,就要把所有知識點都弄清楚了,但,知識是頑固的,如來沒有一個得到知識的來龍去脈,是很難掌握這個知識的。 這天,生物老師從教室外引人矚目地大步走到了講桌旁邊,將資料夾往桌邊上一放,大聲喊道:“趕快複習!”

於是我想,最無聊的一節課來了。 這一節課我們要複習的是種子的萌發,在討論這一問題時,我和我的同桌與其他人產生了嚴重的分歧,這讓本來十分平淡的一節課變得有聲音了。我們利用一個實驗來學習環境因素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其中設定了四個不同的環境:一個擁有一定水分、充足空氣、適宜溫度的環境,一個缺水的環境,一個溫度不合適的環境,還有一個空氣不足的環境。

哪個是植物萌發的.環境,顯然是第一個。而就在這時,老師指向了第一個優良的環境圖和一個缺少一部分條件的環境圖,十分平淡地說:“那這兩個哪個是對照組,哪個是實驗組啊?”他的樣子並不像提問,複習階段這個答案大家大概都明白吧。 我大聲回答起來:“那個好的是對照組,不好的是實驗組!”此時周圍竊竊私語,忽然一陣聲音朝我撲來:“好的是實驗組,壞的是對照組!”“什麼呀……”我的同桌也十分支援我的觀點。我們與其他同學對峙著,苦苦的爭執,最終換來老師一句話:“這個(好的環境)是實驗組。” 這是什麼定義啊,完全沒有道理可言!在這兩個環境中,一個設定了很好的條件,而另一個是缺少適宜溫度的環境,這兩個相對照,顯然我們探究的是溫度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完成這一探究的實驗組不就是缺少適宜溫度的環境嗎?那麼有優良環境的一組不就成為與實驗組相比較的對照組嗎?

我的理解可能真是錯誤的,不過正確的答又是為什麼對呢?我始終不明白我的理解為什麼錯,正確答案為什麼對。所以就此而言,我甚至覺得,錯比對來得有價值。不過我想盡快知道正確答案的來由,一切正確都是有不正確探究來的,這正是錯誤的價值。

第二篇:有價值的錯誤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教師當然也不例外。那麼,教師如何面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呢?

“人之過也,如日月之蝕也。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這是我們對待錯誤和改正錯誤的一種正確認識,無可非議。筆者想說,如果老師不慎出錯或者故意出錯,一定要讓錯誤體現出價值。

一、“錯誤”是發揮教學機智的絕佳機會。

最近,筆者聽了一堂數學公開課。當執教老師把練習題投影在螢幕上時,一名學生指出題目中的數值錯了。老師檢查一番後說:“哦,這是一個小錯誤,這樣改一下就好了。”難道老師犯的錯誤都是可以改正的小錯誤嗎?如果我是這位老師,當學生指出我的錯誤時,我會平靜地說:“是嗎?請你再做一遍,也請同學們都做一遍。”這時,我會立即調整教學設計,就“錯誤”做文章。首先,表揚指出錯誤的學生。然後,讓全班學生一起分析錯誤的原因,尋找改正的途徑。

二、“錯誤”是開發課程資源的有效途徑。

筆者上《桃花源記》一課時,有學生忽然提出“為什麼陶淵明寫‘桃花源記’而不寫‘杏花源記’”的問題。我當時感覺這位學生無事生非,沒好氣地說:“因為陶淵明那時看到的是桃花,如果看到的是杏花,我們今天讀到的可能就是‘杏花源記’了。”

下課後,當我把“桃文化”三個字輸入電腦搜尋時,眼前赫然出現了下面一行文字:“廣東韶關學院學報編輯部副編審王焰安同志的專著《桃文化研究》是國內第一本有關桃文化研究的著作。”我震驚了,我的“想當然”丟掉了一個重要的教育資源。

第二天,我在課堂上鄭重誠懇地向提問的學生道歉。這節課,我和學生一起查詢課文中有關“桃”的詞語,一起回憶有關描寫“桃”的詩文。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最後我們決定成立桃文化課題研究小組,深入學習桃文化的起源、歷史沿革,桃文化“福”的內涵,桃文化“壽”的內涵,桃文化“美”的內涵,桃文化“情”的內涵。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認識到“桃”與文化密不可分,“桃”是中國文化中一個鮮活的載體、符號和象徵。

隨著所收集資料的增加和思考的深入,一份研究提綱日漸清晰。一個月以後,課題小組居然把“桃文化研究”的網頁製作出來了。

這件事情讓我認識到,教師一定要樹立起學生也是教學資源的觀點。學生已有的經驗是基礎性資源;學生之間的差異是互動性資源;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和行為是不同程度的生成性資源。

三、“錯誤”是點燃智慧靈光的神奇火花。

李鎮西老師教學《在烈日和暴雨下》一課,板書課題時故意把“在烈日和暴雨下”寫成“在暴雨和烈日下”。剛一寫完,學生就嚷起來:“錯了,錯了!應該是‘在烈日和暴雨下’!老師,您剛好寫反了!”聽到學生們激動的聲音,李老師真是高興,但是,他故意不認錯:“我沒有錯!是的,我寫的課題是和書上不一樣,但意思都是一樣的。你們看,‘烈日和暴雨’是什麼短語?”他有意引學生“上鉤”。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並列短語!”“對了!既然是並列短語,那麼連詞前後的部分並沒有主次之分,當然可以顛倒一下!”他很得意地說。“不對!”一位女生似乎有些激動,她說著便站了起來:“題目名為‘在烈日和暴雨下’而不是‘在暴雨和烈日下’是有道理的!因為課文是先寫烈日,後寫暴雨,這既是天氣變化的順序,也是課文的大體結構。怎麼能夠隨便顛倒呢?”

當學生的智慧靈光被點燃後,李老師故作恍然大悟狀:“嗯,同學們言之有理。看來,‘烈日和暴雨’還真不能顛倒。好,我接受你們的意見。謝謝同學們!”一篇文章的內容順序和結構,李老師利用一個巧妙的“錯誤”輕鬆點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