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選8篇)

來源:才華庫 1.87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選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選8篇)

  篇一:讓我做一隻雄鷹

喜歡花兒的溫柔嬌媚,但卻更喜歡大樹的堅強挺撥;喜歡小溪的山由水繞,但卻更喜歡大山的毅力沉穩;喜歡小鳥的快樂依人,但卻更喜歡雄鷹的搏擊長空。

讓我做一隻雄鷹吧!勇敢的去接受生活風雨的洗禮,去見識天空的博大。溫室的花兒雖然幸福,但卻不是生活的全部。在你摔了一跤時,需要的不是家人、學校、甚至社會的暄寒問暖,而是你自己勇敢的站起來,去迎接自己未知的未來!

當蘇子高吟“大江東去浪淘盡——”時,不知他的悲愁是否隨著他的詩詞也隨之而去,這個滿腹才華的詞人卻被定在一條永遠的貶謫之路上。但蘇子卻把苦難釀成了一杯杯美酒,歷久彌香。他用“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來品味著生活,品味著苦難。也讓我做一隻雄鷹吧!去勇於接受生活苦難的洗禮,去為自己尋找一份豁達的胸襟!

當清照依窗低吟“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時候,滿地零落的菊花,可是她內心的悲愁?還是那個低首嗅青梅的她嗎?還是那個誤入藕花深處的那個她嗎?社會的動亂,家庭的破敗,生活的流離,讓曾經一度浪漫的清照漸漸成熟,也漸漸堅強了起來,也曾“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邁,也曾“載不動,許多愁!”的悲涼,但她始終在那個歷史舞臺上堅守著自己獨有的風格與魅力。在那個男性為尊的社會裡,清照用自己的堅強書寫了許多奇蹟和不朽!讓我做一隻雄鷹吧,尋找一份獨有的堅強!

一個無聲的世界卻有別人看不見的精彩,《千手觀音》這個讓億萬觀眾為之感動的節目,他們用那優美的雙臂展現了唯美與動人,她們用那無聲的語言構建了人類的偉大與不屈,這個舞蹈的動作包含了多少她們的淚水與汗水,一次次的掌聲也彷彿是他們拼搏的軌跡。讓我做一隻雄鷹吧!去領略汗水與拼搏的滋味,也讓我在那裡堅強,從那裡成長!

讓我做一隻雄鷹吧!去勇敢經歷生活,感受生活,接受風雨的洗禮,感悟苦難挫折的智慧,去收穫一份豁達,一份堅強,還有一份不屈不撓的意志!家人、老師和社會的關心和幫助固然重要,但千萬不要為孩子永遠搭建一方避風港,讓他們在自己的羽翼下成長。放飛吧,讓他們成長!

讓我做一隻雄鷹吧!不管風吹雨打,總在理想的天空自由飛翔!

  篇二:唯願書香滿人間

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圖書館的模樣——博爾赫斯

不分晝夜,無論貴賤,只要是願與書為鄰、以墨為伴者,書店皆“蓬門今始為君開”,奉上豐盛的精神大餐。小門小店,大義大愛,我要點贊。

心無分別,即是佛心。《論語》有言,“四海之內皆兄弟”;陶潛雲,“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盧梭說,“人人生而平等”……一顆平等心,一顆無分別心,古今中外的賢士仁人們傾情呼喚了千年,而世道難免“人敬有錢人,狗咬穿破衣”。書店既沒有以世俗之眼觀人——或戴有色眼鏡看人,或從門縫瞧人,也沒有以世俗之心待世——計成本,衡得失,而一視同仁,不論童叟賢愚,抑或膏粱白屋。“唯書有色,豔於西子;唯文有華,秀於百卉”,在超塵脫俗的詩書面前,眾生平等。商賈逐利,天經地義,趨利而不忘義,實乃大商風範。

“一個愛書的人,不會壞到哪裡去。”“人人皆可為堯舜。”涵養聖人之行、君子之品更需聖人之言的教誨,而“國之基在民眾”,唯有最廣大、最基層的民眾成為“與書為鄰”的君子,國家方能成為“君子國”。

曾國藩曾雲:“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以改矣。”俗話亦有云,“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難於上青天”,而讀書可“以學問自斂抑”,涵養性情,近可“修身”,遠可“齊家”。想當今社會。“路怒族”,暴虐氣、唳氣沖天幹雲,加塞、別車不一而足,偶生摩擦,動輒老拳相加,甚至刀兵相向。唯有讀書方知什麼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暴粗族”,整天出口成“髒”,臭氣熏天,自以為灑脫,接地氣,卻不知早已成了別人內心的粗鄙之輩、不屑之徒。唯有讀書,才會讓你“錦心繡口”,才知道什麼是“腹有詩書氣自華”。“陀螺人”步履匆慌,心忙意亂,為了“生存”丟了“生活”,忘了還有詩和遠方……唯有詩書,才會讓自己“心歸空山”,才明白“此心安處是吾鄉”。

普渡眾生,澤被千秋,知行合一,書店,早已在路上……

學之厚者,家國天下;商之大者,為國為民。一個書香迷漫的`社會,不會差到哪裡去。書店,是社會經濟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大廈的一部分,肩負著文化、文明的傳播重任。以星星之火,點燃全社會的燎原烈焰。還是社會文明的一個視窗,社會良心的一面鏡子。不僅顯貴達官,布衣裙釵,可到此一遊,享受那“坐擁書城”的愜意,那些村氓野老、販夫走卒,抑或是流民乞兒,亦可到此,享受那片刻的溫存。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從來都折射著一個社會的良心。“山藏千秋不語,水潤萬物無聲。”和諧社會、幸福國度,從這裡啟程……

心無分別堪作佛,播散火種功德圓。

不辭辛勞月明伴,唯願書香滿人間。

  篇三:相遇在夢想

古往今來,人類生生世世在編織著夢想與希冀。遙望蒼穹,星空閃爍著訴說著先人祈福的呢喃和虔誠的禱告;那夢想是如此真實,又如此遙遠,因為那是心中不滅的追求,是浮於現實的繁華與幻想。

學鳩的現實是“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溪流的現實是在石縫間淺吟低唱著“靡靡之音”;老馬的現實是“眼前飄過一陣鞭影,我只低頭瞧著腳下”。它們早已身陷於現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麻木的心靈早已放棄了擁有夢想遙望天邊的權利。於是夢想的翅膀飄然遠去,現實的枷鎖架在脖項。

收回遐想的思緒,我才發現夢想就是天邊的星辰,永不熄滅地照亮匆匆的人生;現實就是腳下的土地,踏實而厚重地記錄行路的足跡。人,既不能活於華而不實的夢想裡,也不要沉湎於現實的喧囂中。在人生的道路中,應是左邊種植夢想,右邊種植真實,隨時採擷,收穫希望。

尋著古人的來路,我聽到了杜工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呼喚,這是憂國憂民的吶喊,是杜甫心中最大的夢想。收回目光,我聽到了魯迅先生仰望星空的感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這是先生“用筆救國”的夢想,他縱然對現實失望,但沒有絕望,彷徨中的吶喊喚起了國人的奮起和努力。

追溯著世界的旅途,我看到了麥哲倫環遊世界的夢想,他用廣闊的胸懷迎接波瀾壯闊的波濤,用夢想書寫著生命的厚重與責任。縱使行程中的他遭到土著人的屠戮,現實的殘酷卻沒有將他的夢想抹殺削弱。後人沿著他夢想的軌跡,走向世界。收回目光,我看到了馬丁?路德金的夢想,醜陋而頑固的現實一次又一次打擊著這位“追夢者”,但他的夢想凝集了所有黑人的正義和力量,現實,終於因他的執著而跪拜在這一偉大民族戰士的腳下。我又看到了徐本禹樸實無華的笑容,他沒有像自己的同學一樣追求花前月下香車寶馬,更沒有因現實的殘缺而逃遁,而是傾自己的夢想於偏遠支教之中。他們,都是現實中堅強的追夢者!

尋著古往今來的道路,我探頭仰望天邊的星空。夢想與現實交軌在人的生命中,讓我們用胸懷天地的壯志凌雲擁抱夢想,用虛懷若谷的情懷書寫現實中人生華美的篇章吧!

  篇四:與車共舞

20世紀初,卡爾·本茨發明了汽車。由三輪到四輪,從無蓋到封閉再到敞篷,汽車的功率不斷提高,人們“假車馬”而“致千里”,世界在人們的腳下變小。人們紛紛讚歎這是一項偉大的發明。

21世紀,汽車成為了人們主要的交通工具,卻不再受到那樣的讚譽。噪音、尾氣汙染,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開車出行,轉而回歸原始,投奔自行車或是雙腳。不僅如此,汽車在有些人的眼中更成為了快節奏,城市化生活的禍首,被指責。

不可否認,汽車為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了快節奏的生活。人們耳邊迴響著“向前向前”“加速加速”之類的話語,期望一腳油門,一聲呼嘯就可以快速到達目的地。人們不再耐煩於等待,甚至將孩子們與昆蟲最自然的交流看成是浪費時光和虛度年華。

“草在結它的種子,樹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就站著,不說話”,這是詩人顧城的慢節奏生活,而今這樣的生活卻只存在詩人的精神花園或是上一輩的記憶中。在田野中漫步或者騎行,隨時停下采擷腳邊的野花,無車的時代人們曾有過這樣的愜意生活,而今人們駕著車飛速掠過一片片田野,只見得金黃一片,心中貧瘠而躁動。

那麼,我們真的不能與車和諧相處了嗎?

也不盡然。一位詩人在千年之前就為我們提供了答案“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是否周身一片喧囂,川流不息,只要擁有內心的獨立,就能擁有如同顧城或是陶淵明一樣的澄澈內心。

當我們身陷阻塞的車流中時,不必再暗自憤恨地咒罵,開啟窗,可以看見同樣歸家的飛鳥寫給天空的散文詩,可以看見樹葉與晚風最後一次盡情的舞蹈,可以瞥見另一扇車窗後焦急歸家的同路人。一切並沒有那麼著急。不僅如此,車輛並不僅僅將我們載往壓抑逼仄的辦公室,路途的另一端擁有更多的可能與期待,是郊區楓林的漫山紅遍,是異國風情的樂曲舞蹈,是遠方姑娘的純淨的笑容……

木心先生說:“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現在的車馬都快了起來,風馳電掣,而日色依舊緩慢,一生依然可以只愛一個人。

與車共舞,一樣有璀璨人生。

  篇五:更重要的事

我的手已經伸進了口袋,我的手指輕輕摩挲著小本子,捏緊,慢慢抽出來,慢慢……講臺上一雙鷹眼向我掃射過來,冷峻而嚴厲。對峙了幾秒鐘之後,我又把本子輕輕塞回去。

試卷上就剩下最後一個大題了,醒目的空白,讓人窒息的緊張。我知道,只要拿出那個小本子,12分我就能輕而易舉得到,我就能擊敗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的王一鳴。

我看到王一鳴的手伸向褲腿,挽起的褲腿裡有一部手機。他在觀察,在尋找時機,在等待那隻老鷹轉身的一瞬。

這道題我必須做出來,我必須考好。如果我成了第一,那就意味著,我可以擁有媽媽承諾過的手機。為了它,我必須冒險。我再一次將手伸進了口袋,左右看了一下,裝作輕鬆地打了一個哈欠,我看到老師正在盯著王一鳴,也許這就是我唯一的機會。

是的,我再也無法忍受沒有手機的屈辱。周圍所有的同學都有手機,都是好幾千塊的。他們跟我要手機號,我說我不喜歡手機。貧窮像一根刺緊緊插在我的胸口,我再也忍受不下去了。我不能忍受的還有媽媽的嘮叨,我就沒聽到過她一次的表揚。我全部的忍耐力都來自於父親。他一直在工地拼命,每次回家都要帶禮物給我,微笑地看著我,彷彿永遠都不會疲倦和悲傷。就算為了父親,我也要做對這道題,我要成為第一。

我的手已經把本子完全掏出了口袋,我用手掌遮掩著它,就像保護著救命的神符。我知道,只要那個老鷹一樣的老師稍微轉過身去,我就能準確地把本子翻到我想要的那一頁。我用餘光觀察著他,他坐在講臺旁邊,好像已經完全遺忘了我。這時候他打了一個哈欠,眼睛在一瞬間閉上了,我快速出手,一下子將本子翻到了那一頁,心理撲騰撲騰亂跳。這時候,王一鳴歪著頭看了我一眼,那目光充滿了諷刺,好像說:瞧,你連作弊都是那麼笨。

講臺上的鷹忽然站了起來,嚇出我一身冷汗。他輕描淡寫地看了我一眼,說道:“希望同學們遵守考試紀律,誠實考試,不要抱僥倖心理。”

我趕緊合上了本子,將它放在屁股底下。我恨自己膽怯,恨自己無能。時間眼看就過去了,怎麼辦?就這麼算了?不甘心啊,我怎麼向媽媽交待?怎麼面對父親?

說到父親,我也不是沒有意見。他曾經撿到了一個提包,裡面裝了一萬多元現金和銀行卡,他愣是想方設法還給了人家,還花掉了自己十幾塊錢的車費。我敬佩他,但是我覺得一萬元對富人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麼損失。但是父親卻說:有比錢更重要的事。什麼會比錢更重要?道德?榮譽稱號?電視臺的採訪?冥冥之中,我隱隱地感到一些愧疚,不得不說,爸爸的人品那是響噹噹地。作為他的孩子,我當然不能給他丟臉。但是,如果被抓住了,那我就沒臉見父親了,我在班上也會名譽掃地。怎麼辦?抄,還是不抄?

我看到王一鳴已經低頭看手機了,時間只剩下十幾分鍾,再不下手,就沒機會了,我毫不猶豫地把本子拖了出來。

這時候,老師從講臺上站起來,慢慢走向我,我已經魂飛魄散。他經過我的身邊,對我微微一笑,轉到王一鳴那裡,從他衣服裡拿出手機。我看到王一鳴已經徹底癱了。

我最終還是放棄了作弊的打算。爸爸是對的,生活中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比起手機、金錢、成績,也許真誠、真實更值得我去珍惜。這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考試,我涉險過關。

  篇六:閱讀的三重境界

人生天地間,總要與外界發生聯絡。而閱讀,則是其最主要的通道。

閱讀分為若干種,絕大多數人的閱讀屬於消遣性閱讀。這種閱讀的目的就是打發時間,說得高雅點,是讓時間不至於白白流逝。瀏覽網頁,翻翻報紙,看看電視,瞭解一些熱點新聞,蒐集幾件明星八卦,打探哪裡出了奇人異事,瞅瞅又有幾個老虎被調查……邊看邊樂,然後與志同道合者大擺龍門,是很愜意很得意的事。

市井閒人們的閱讀大抵如此,很多上班族的閱讀有相當的比重也可歸入此類,我們青年學子,有時也願意做這些消遣性的閱讀。為的是放鬆放鬆,調劑一下有些枯燥的學習生活。我覺得,“消遣”是個中性詞,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可歸入褒義,畢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寄託,這總比無所事事、無是生非要好得多得多。

閱讀的第二重境界,我稱之為充電式閱讀。這種閱讀有明顯的現實“功利性”,頗有現躉現賣、臨時抱佛腳的意味。以我為例,該交綜合性研究作業了,我才上網搜尋相關的材料,包括成本的書、雜誌,相關論文,然後挑燈夜戰,快速掃描,從中篩選自己用得著的礦石,冶煉、提純,最終形成自己的產品。這樣的閱讀,效率高,印象深,積少成多,集腋成裘,我的大腦裡面的東西感覺越來越多,越來越有品位。出於很近視的目的,其效果卻是長久的,這樣的閱讀,其實就是我們成長的臺階。

聽說大多數成年人尤其是上班族,其閱讀大都含有某種“功利性”。這不是壞事。關鍵是要將這些資訊合理轉化,切忌生搬硬套,機械照搬。否則的話,這種閱讀就成了鴉片,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閱讀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性閱讀,或者叫心靈性閱讀。這樣的閱讀完全是個人的興趣所在,閱讀的過程,也是修養身心、陶冶情操的過程。據說,這樣的人,看經典的影視作品,會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能與劇中人的命運相喜悲;看喜歡的文學名著,常常會如五柳先生“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可惜的是,我還沒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但我會向這個方向努力。

魯迅說過,要看各樣的書,即使和本業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盧梭則強調,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道出了讀什麼書和怎樣讀的問題,明乎此,力行之,便會臻於大境界。

  篇七:勿以好惡論斷之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與厭惡之情,然而,當這種好惡之情摻入對真理的認識時,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也許臘梅討厭冬風的肆虐與無忌,卻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許魚兒討厭巨浪的洶湧與猙獰,卻依然與巨浪為伴,成全生命的真諱;也許落葉對這個天地無比依戀,然而,當秋風吹來時,它毅然地飄落,告別那個美好的世界,成全來年萌發的草芽……

勿以好惡論斷之,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境界!這是一種何等的明智選擇!

當一個人可以將對事物的判斷遊離於感情的親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帶鉤,自是對其痛恨無比。然而,當他認識到管仲的才識時,放下心裡的厭惡,重用管仲,終成一代霸主。

劉邦不喜韓信的出言無忌,卻委其以重任,讓韓信統兵作戰,征討四方,終於滅了西楚霸王,成為天之驕子。

房玄齡曾為李建成出謀害李世民,李世民又豈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計前嫌,重用房玄齡為臣,遂有"貞觀之治"之盛世,感情的親疏可以矇蔽你的雙眼,讓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礙你對真理的認識,成為你求知路上的絆腳石。

勿以好惡論斷之,楚王不聽信鄭袖之辭而疏遠屈原,自不會為秦國所吞併。

勿以好惡論斷之,李存勖不寵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談國事,自不會因1人之亂而七廟隳,為天下蒼生所笑。

勿以好惡論斷之,諸葛亮不聽信馬謖的信誓旦且,自不會痛失街亭,1敗千里,死不螟目。

舉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傑因內心之好惡而慘遭滑鐵盧?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許,將來也如此。

對真理的探求是獨立的,對事物的認識也不能摻雜上感情,“做學問就是做學問”,陳景潤的話也許揭示了這個真理。

自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不必苛求,不過,不可不求。

勿以好惡論斷之,也許你會發現,狗尾草也會開出美麗的花。

  篇八:談最遙遠的舉例

什麼是最遙遠的距離?航海者說:“最遙遠的距離是在海洋裡看不見海岸,找不到歸途的方向。”攀登者說:“最遙遠的距離是山頂到山腳的距離,因為這一路的攀登是艱辛困苦的。”,面對親人的別離,有人會說:“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生與死的永別。”但是,我認為,最遙遠的距離是心靈間的距離,是人心隔著一堵厚厚的牆。

古今往來,有多少像這樣的例子。你看,著名作家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一個活生生的科舉制度下的知識分子,就是在那樣的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下,像孔乙己這樣的讀書人也不免成為窮困潦倒的下等人。生活在孔乙己周圍的那些人,缺乏同情心,漠視他人,不同情可憐之人。當孔乙己偷盜別人財物而被追打時,周圍群眾只是冷冷地站著笑,不時又指手畫腳地對孔乙己冷嘲熱諷。這種麻木不仁、冷漠無情、入木三分的人際形態便劃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想,如果當時的人能多一點同情心,多一點憐憫之心,多幾句關懷安慰的言語去關心孔乙己,那麼,也不至於他後來無故的離開人世。孔乙己和周圍群眾的距離便是最遙遠的距離,是一道劃開人與人之間互愛互助的距離。

2008年的那場汶川大地震的災難中,便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患難見真情,當巨大的石塊壓在受難者的身上,我們國人的心如刀絞,解放軍展示也義不容辭的站在抗震救災的第一線上,幫助無數受難群眾脫離苦海。此刻,人們血溶於水,用團結友愛的力量鑄就鋼鐵般的長城,距離近了,陌生的面孔不再陌生,不同的言語不再是障礙,只因你我心連心。

說到這裡,我便想高聲的讚揚那駐紮在災情第一線的解放軍和志願者,是他們挽救了一條條可愛的生命,是他們眾志成城的勇氣緩解了災情。然而,該批評的是那群封建科舉制度下的人們,是他們腐朽的心靈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孔乙己和他周圍的人們。最親近的距離,莫過於災難下人們團結一心的精神。

最遙遠的距離,是一條劃不開的隔膜,是一道隱形的線條,是一根連線愛心、同情心和友愛之心的繩索。讓我們打破這遙遠的距離,用雙手送給他人溫暖,用行動去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讓人與人之間形成一種和諧友善的情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