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5大學聯考作文全新押題素材

來源:才華庫 2.14W

一、鏡子。

一面鏡子,照了一輩子人,就是沒有照見自己,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鏡子,才看見了自己的真面目。

寫作指導詩歌類材料作文的審題,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品語義。把握“詩家語”的一些特殊性:詩歌常對語言進行變形,在語法上主要表現為改變詞性、顛倒詞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和含蓄美。2、抓意象,抓關鍵。詩歌所描繪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徵性或指代性,審題時,我們可抓住詩歌的意象去聯想、體會,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徵意義和寓意。這一步我們要弄清兩個問題:一是詩中有什麼意象,二是這個意象有什麼深層意義或象徵意義,可採用相似聯想進行合理的推求。3、析主旨。順詩中關鍵語句之“藤”,摸命題者的意圖之“瓜”,分析它們包含了怎樣的是非、善惡、褒貶等觀念,並據此來立意,確定文章主旨。

結合這首詩歌材料來看,這首短詩共四句,短小精悍,寓意淺顯明瞭,詩歌中的物象是鏡子。說的是鏡子,一輩子只照別人,就是沒有照見自己,直到有一天,偶遇另一面鏡子,才看見了自己的真面目。首先,通過關鍵語句,把握材料的感情傾向。“照了一輩子人”貌似讚揚無私奉獻,但“沒有照見自己”“看見自己的真面目”卻將感情極力地扭轉為貶斥,聯絡全詩,詩歌意在批評鏡子只能鑑人,不能鑑己;只能明察秋毫別人的得失,卻看不到自己的廬山真面目;只能知人,不能知己。另外還有關聯詞,“就是”“才”也可以作為佐證。表明詩歌的感情基調是深深的惋惜,是淺淺的責備,是淡淡的批評。由物及人,詩歌意在告誡我們:不但要知彼,更要知己。要認清自己,不但要知人更要察己,不但要全面準確地瞭解別人,更要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要為自己準備一面“鏡子”。

這也是作文的立意,當然還可以化大為小,從如何認清自己入手,如材料找另一面鏡子,論述“以人為鏡,看清自己”。這裡的人,可以指大眾,可以指領袖、精英、榜樣。可以從大眾身上看到人類的劣根性、人性的醜陋,從而反省自己丑陋的一面;也可以以領袖、榜樣、楷模為高標,感知差距,尋找自身的不足,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具體說,“以人為鏡”中的人,可以指與自己密切相關的諍友、知音、愛人、師長、同事、鄰里,也可以是素昧平生、萍水相逢之人,甚至可以是對手。還可以史為鏡,前車之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吸取教訓,認清自己,不讓悲劇重演。如毛澤東“不可沽名學霸王”。當然,要認清自己,不一定非得藉助外在的“人”“史”“物”,還可以為自己準備一面心鏡,即“反躬自省”“三省其身”,時時開展自我批評。

作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立意:1、知人更要知己。辯證地談,前者作鋪墊,著重論述後者。2、以人為鏡,看清自己。3、諍友——生活中的明鏡。4、知音——人生的一面鏡子。5、要利用好對手這面鏡子,看清自己。6、以史為鏡,看清自己。7、反躬自省,吾當三省其身,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8、要認清自己,著重強調認清自己的意義。

 【同類素材】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朋友應該是你的一面鏡子,正所謂“道義相砥,過失相規”。

3、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考興衰;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二、愛心小院

在河北省灤南縣窪裡村,有一個普通的農家小院,與眾不同的是,小院裡生活著一個特殊的“大家庭”:39個患有腦癱、智障或肢體殘疾的孩子組成的大家庭。孩子們在這裡免費讀書、免費吃住,快樂地生活著。孩子們的“家長”是當地一個名叫高淑珍的普通農村婦女。

高淑珍的兒子王立國4歲那年患上類風溼,經過治療,但仍不幸落下了殘疾,走路一瘸一拐的。1998年,孩子到了入學年齡,很想讀書,因身體等原因他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進校讀書。為此,高淑珍安慰兒子說:“咱家離學校遠,趕明兒媽媽在炕頭給你辦個學校。” 不久,高淑珍發現,附近村莊也有一些因肢殘而不能入學的兒童,他們和自己兒子一樣渴望讀書。當初哄孩子的那一句話,迅速成為她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念頭——辦一所學校,讓不幸的孩子也能讀書。就這樣,為了兒子,也為了和自己兒子一樣渴望讀書的殘疾孩子,高淑珍一咬牙在家裡申請創辦了“窪里民辦特教學校”,義務教授知識。為了30多個孩子每天的開銷,高淑珍將自家種植20畝水稻所得以及自己和丈夫打工掙來的錢全額補上,讓這些殘疾兒童得以快樂地生活和學習。

14年來,有100多個殘疾孩子在這所學校學習和生活過。在高淑珍的感召下,先後有9個人來到學校當起了愛心志願者。每每說起這些志願者,高淑珍都不由自主地稱他們為“最偉大的人”。然而,如果沒有她,這些“最偉大的人”或許一輩子也到不了這裡。

一句“上學免費”的善良承諾,讓這個普通的農家小院每天都能傳出孩子們朗朗的笑聲。高淑珍用自己質樸的'愛構築著美麗的精神世界,用“母愛”真情呵護著這群孩子,為殘童們灑下了一片陽光。

【名人名言】人生真正的財富是施與別人的善事。——(阿拉伯)穆罕默德

三、丁肇中:我要用中文發言

1976年10月18日,丁肇中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他只有40歲。在那激動和幸福的時刻,他作出了一個極其莊重而神聖的決定,通知瑞典皇家科學院:“我要用中文在頒獎典禮上發言。”瑞典皇家科學院友好地表示歡迎,但同時也擔心讓誰來做翻譯的問題。丁肇中回答:“我自己做翻譯。”這一訊息見報後,引起了強烈反響,深深感染了不同國家、不同膚色和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們。

可是,美國駐瑞典大使找到丁肇中,非常不滿地說:“我們美國和中國關係非常不好,你用中文是不對的。”丁肇中十分珍惜美中兩國人民的友誼,也盼望美中兩國關係的不斷改善,但面對指責,他毫不留情地頂了回去:“你管不著這個,我願意用什麼語言就用什麼語言。”在那次頒獎典禮上,丁肇中在致辭時又創下了一個世界紀錄:整個金色大廳裡迴盪起有史以來從未使用過的一種語言——中文。

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我要用中文發言。”丁肇中的這句話讓我們感到,履行熱愛祖國的天職是一種最純潔、最溫柔、最敏銳、最強烈、最高尚和最值得敬重的行為。

四、蓋內克:畢加索真正的朋友

晚年的畢加索非常孤獨。儘管他的身邊不乏親朋好友,但他很清楚,那些人都是衝著他的畫來的。為了保護自己畫作的完整性,畢加索請來了一個安裝工,給自己的門窗安裝防盜網。就這樣,安裝工蓋內克出現在畢加索的生活中。

蓋內克憨厚坦率,沒有多少文化,看不懂畢加索畫的那些畫,但每天休息的時候,他都願意陪畢加索嘮嘮嗑。他覺得老人很慈祥、很溫厚,就像是自己的祖父。沒想到,蓋內克在畢加索眼裡卻成了智慧的化身,他情不自禁地拿起畫筆,為蓋內克畫了一幅肖像。蓋內克卻對他說:“這畫我不想要,你要送,就將你家廚房裡那把大扳手送給我吧。”

畢加索離世後,蓋內克想起畢加索曾經贈與的那些畫,翻出來一看,竟有271張。蓋內克驚呆了。他知道,他只要拿出這裡面的任意一張畫,就可以徹底改變他目前的生活。然而,他沒有。2010年12月,一個石破天驚的新聞震驚法國:年逾古稀的安裝工蓋內克將畢加索贈與他的271幅畫,全部捐給了法國文物部門。蓋內克說:“畢加索曾對我說過,你才是我真正的朋友。是朋友,我就不能佔有,只能保管。現在,我把這些畫捐出來,就是為了讓它們得到更好的保管。”

在這個世界上,金錢確實很有用,但金錢並不代表一切。你成功或是擁有財富的時候,站在你面前的不一定是你的朋友;你失敗或是遭遇挫折的時候,能夠和你風雨同舟的則一定是你可以信任的人。蓋內克這種至上的人格,展示出的無疑是一種至純至真的友情和極致的人性之美。

【名人名言】真正的朋友是所有財富中最重要的財富,也是人們最少考慮取得的財富。——(法)拉羅什富科

五、易中天:巧施孝心

易中天近些年來成了學術紅人,年薪高達百萬,他也想多為父親——會計學家易庭源做些什麼。他首先想給父親買一套大一點的新房子,當易中天說了自己的想法,父親直搖頭,說自己要大房子幹嗎?再說這舊房子也住慣了,不想再搬了。易中天只好作罷。父親房間內的陳設極其簡陋,書桌由吃飯的小方桌改造而成,靠牆滿滿的書架原本是幾個鞋架,上面堆放著大量會計學方面的專著。易中天便想給房子裝修一下,再換一套傢俱,可父親依然不同意。父親每個月的花費包括保姆等生活費用,大概要兩千元左右。那就給父親一些錢吧,但父親仍然不需要兒子的資助。

脾氣古怪的父親讓易中天不知如何是好。易中天很想找到父親的“薄弱”環節。想著想著,易中天發現了一個給父親“送錢”的好辦法。2008年父親九十大壽時,言及在身後設立獎學金一事。易中天感到時機到了,他決定給父親十萬元,在學校設立“易庭源獎學金”。父親對此很讚賞,易中天也感到很欣慰——父親總算接受了自己的“幫助”。

父親去世了,幾個後輩召開了家庭會議,一致表示,父親的遺產,分文不取,全部用於完成包括出版學術專著、資助優秀學生在內的多項遺願。

有孝心,可貴,巧施孝心更可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