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學聯考人物外貌描寫十種技巧

來源:才華庫 1.84W

  外貌描寫的要求是:根據需要,抓住特徵,繪形傳神,刻畫性格,顯示靈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聯考人物外貌描寫十種技巧,歡迎大家參考!
 

2016年大學聯考人物外貌描寫十種技巧

【大學聯考人物外貌描寫十種技巧】

(一)設喻展示法

所謂設喻展示,就是在描寫人物外貌時,運用比喻手法,對人物進行具體形象化的展現,使人物的此特點轉換成彼形象,以展示人物的形象特徵,讓讀者產生聯想,並加深印象和理解。這種方法的主要優勢,是使人物的外貌更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設喻展示法的運用位置,一般在人物外貌描寫的起筆或落筆。起筆出現 ,總喻而領起定調,落筆出現,總喻而歸納形象,而又以後者為多。

設喻展示法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單一性的,即只在人物外貌描寫上用一次比喻,位置在起始、收結或中間都可以,本體是人物的衣著、特點或某個部位,但必須用在關鍵地方,以形象地顯示所寫人物外貌的特徵。例如《花市》中對賣花姑娘的外貌描寫,就運用了這種設喻展示法 :“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叢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蘭花吧。”這句話用在文章的最後,所用的兩個“像”,前者概括,後者具體,本體都是“賣花姑娘”,再以她“笑微微”這一表情陪襯,以她“站在百花從中“這一情境烘托,字裡行間,充滿著敬佩之意,洋溢著讚美之情,突出了賣花姑娘心靈美好、外表美麗的形象特點,給人以美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是描寫人物的外貌時,多次運用比喻。既可以用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人物的外貌上,也可以用在某一個人物的外貌上。如果是前者,就顯示出彼此外貌各異的比較,從而突出某個人物的形象;如果是後者,則一定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來設喻展示,以突出這個人物外貌的多方面的特點。例如《看戲》這篇文章,就採用了後一種的設喻方法。文章集中寫了藝術家梅蘭芳同志的高超演技,通過對他的外貌設喻,突出了他光彩照人的藝術家形象。文章先設喻,寫他演唱的歌詞“像珠子似的從她的一笑一顰中,從她的優雅‘水袖’中,從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滾下來……”,這裡,表面看是對歌詞設喻,實際上則表現了他演技的嫻熟及表情和身段的優美。再設喻,寫“我們的女主角也就在這時候像一朵盛開的鮮花。”這是直接對人物外貌進行總體性設喻,使這個人物外貌的美麗程度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突出了他的光輝形象,使人受到深深的感染,有助於人物外在特徵的顯示。

設喻展示法是外貌描寫手法與比喻修辭手法的巧妙結合,運用時要注意兩點:一是這種修辭必須用在對人物外貌的描寫上,而且要用在關鍵地方。二是多用明喻,暗喻少見,借喻不用,一般有比喻詞標明,以顯示出比喻的運用。

(二)工筆細描法

所謂工筆細描,就是講究文筆工整,注重人物細部的詳細刻畫和細緻描寫,是國畫方法在文學作品中的巧妙借用,也是人們在刻畫人物時常用的一種方法。工筆細描的顯著特點,是講究人物微觀的具體展示。

工筆細描法的具體實施,往往從人物的整體面貌上用墨,既寫面部,又及全身,給人以整體的印象。這種描寫,多用於比較陌生的人物和主要人物,只有這樣,才能讓讀者瞭解並熟悉所寫的人物,才能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例如,《故鄉》中對閏土的描寫,就採用了這種工筆細描的方法,請看其中一段文字:“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裡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這段文字,對中年閏土的肖像描寫,就是工筆細描。它既寫了閏土的整體“身材”,又寫了五官細部,而又以後者為主,從臉色,到臉皺,從眼睛,到眼睛周圍;既寫了上端頭部“破氈帽”,又寫了中端身部“極薄的棉衣”;既寫了手裡的物件,又寫了兩手著實“像是松樹皮了”;既寫了靜態,整體形象猶如一個“木偶人”,又寫了動態,“渾身瑟索著”,而又以靜態為主;既有現實閏土的精雕細刻,又有他過去外貌的順帶點墨,而又以前者為主,這樣,我們看到的中年閏土,就是一個有頭臉,有衣裝,有細部,有全部的完整形象。

工筆細描法是外貌描寫的基本方法之一,運用這種方法,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要遵從一定的順序,根據寫作需要和人物特點,按照作者或文中線索人物的觀察順序進行有條不紊的描寫。例如,上面對閏土的描寫,就是先“身材”, 後“臉”部,再衣著,從上到下;寫臉部是先“臉”後“眼”,由總到分;寫衣著是先“帽”後“衣”,從上到下;寫眼部是先“眼睛”後“周圍”,先內後外;寫手部是先手中的“物件”後手中的“實情”,由外到內。這樣,主人公的形象就隨著作者的筆墨,先後有序逐漸完整地展示在讀者面前。二是要有重點,不能從頭到腳,不分主次地全面描述,要根據人物思想性格和外在特點,抓住主要本質特徵進行重點描寫。例如上面寫閏土外貌,身材和衣著是略寫,臉部和手部詳寫;臉部中,眼睛又詳寫,手部中,手的實情又詳寫,至於頭部的鼻嘴和臉的下部隻字未提。這樣,就突出了閏土中年窮苦、麻木、近於木偶的個性特徵。

(三)特徵顯示法

所謂特徵顯示法,就是在描寫人物的外貌時,抓住所寫的人物區別於其他人物特點的徵象、標誌,進行具體刻畫,讓其顯示出來,以突出這個人物的這個特徵,以至一提到某個特徵,就會使人想到某個人物,是人物外貌描寫最有效、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種技巧。

運用特徵顯示法,關鍵是抓住人物的特徵。選擇特徵的主要依據,就是這個人物最顯眼而又與眾不同的閃光點。特徵的部位要因人而易,就國中課文而言,人物特徵多體現在臉部,這是因為,人們寫肖像一般都把主要筆墨用在臉上。例如《我的老師》中,對蔡芸芝先生的描寫:“現在回想起來,她那時有十八九歲。右嘴邊有揄錢大小一塊黑痣。在我的記憶裡,她是一個溫柔和美麗的人。”這段文字共有三句話,先說老師的年齡,後說對她的總體印象,中間這句話就是特徵描寫,特徵的集中顯示就是與眾不同的“黑痣”。“黑痣”的特點,一是位置,在“右嘴角邊”;二是大小,與“榆錢”一般。通過前後兩句的配合映襯,蔡芸芝先生的“黑痣”就顯得十分突出,她的形象特徵也因此而生動豐富,以致人們一提到臉上右嘴邊榆錢大小的“黑痣”,就自然會想到:“你說的那就是蔡芸芝。”可見,這顆“黑痣”,不但沒有損傷她的外貌,而且增加了這個人物形象的美學意韻,突出了她“溫柔和美麗”的特點,給人以永久難忘的印象。

特徵顯示法的運用雖然很簡單,一般只需一句話完成,但因為這句話是外貌描寫的關鍵和精華所在,所以這句話的出現位置常常在中間。前有引渡,後有總結,前有鋪墊,後有延伸,使之在眾多語言,眾多外貌內容中熠熠生輝。這就要講究整個外貌描寫的和諧性,既不能一寫人物,首句就是特徵,這會顯得突兀,也不能外貌描寫結束了,還不見人物特徵,不能抓住特徵,人物形象也就毫無特色。打個比方,整個人物外貌描寫是“畫龍”,而特徵顯示則是“點睛”。沒有“點睛”之筆,沒有人物特徵顯示,外貌描寫等於失敗。

人物特徵的顯示部位,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同是像上文提到的“黑痣”,也有大小之差,有位置之異;即使是與蔡芸芝先生的“黑痣”位置大小色澤完全相同,還有個年齡之別、性別之差、性格之異。這種種差異表現在某一個人物身上,特徵就鮮明突出了。因此,我們在寫人物外貌時,要善於觀察,善於比較,捕捉特徵。這方面的例子,國中課本里還有很多。如《一面》中魯迅的隸體“一”字鬍鬚,《藤野先生》中藤野的“八”字鬍鬚,《第二次考試》中陳伊玲笑起來的“鼻皺”,《普通的勞動者》中小李子從軟胎帽舌底下掉出的“一綹頭髮”,等等。這些都是各自人物的顯著特徵,也都是特徵顯示法巧妙運用 的成功範例。

(四)逐步顯現法

所謂逐步顯現,就是通過作者或文中人物(多為“我”)的觀察,來表現所寫人物的外貌特徵。具體運用有兩種情況,一是被寫者由遠而近地向觀察者走來,二是觀察者由遠而近地向被寫者走去,而又以後者為多,因為觀察者是主體,被寫者是客體。通過距離遠近的不同,來描寫同一個時間裡同一個人物略有差異的外貌,能充分表現出這個人物豐富的形象特徵。

逐步顯現法的鮮明特點,一是運用的文字頻率至少在兩次以上,二是描寫的外貌要呈現一定的梯度, 這個梯度要與觀察者由遠而近的距離移動同步發展,猶如推攝鏡頭,最後是特寫形象。例如,《一面》對魯迅的外貌描寫:

第一次:“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穿一件牙黃的長衫,嘴裡咬著一枝菸嘴,跟著那火光的一亮一亮,騰起一陣一陣煙霧。”這是在“我”進門時對魯迅的第一次外貌描寫。因為是“陰天”,“暗得很”,“我”又是從店裡往“店後面長臺子旁邊”“望”去,距離較遠,所以只能“模糊辨出”魯迅先生的大概身形和基本特徵,給人以總體印象。

第二次:“他的面孔黃裡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髮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這是在魯迅先生“走了出來”之後對他的第二次外貌展示,距離縮短拉近了,描寫也清晰具體了。先寫面孔,次寫頭髮,再寫鬍鬚,把人物最顯眼的外部特徵,由整體到區域性到細部,逐一展現在讀者面前,突出了魯迅的戰鬥精神。

第三次:“黃裡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髮;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鬍鬚;左手裡捏著一枝黃色菸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了。”這是在“我”意外地聽到魯迅贈書的親切話語,“驚異”地抬起頭來看他時對他的第三次外貌描寫。這是將近鏡頭化為特寫鏡頭,“我”更仔細地端詳著這位“不平常”的人,進一步讚頌了魯迅先生堅毅、鎮定、安詳、樂觀的戰鬥風格。

這三次肖像描寫,一次比一次清晰,一次比一次深刻,一唱三嘆,反覆強調,盡情展示,縱情抒懷,使魯迅先生的光輝形象,由遠而近,越來越鮮明清晰,越來越完整高大 地矗立在我們面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運用這種方法要注意兩點, 一要防止簡單重複,先寫的要概括些,粗線條勾勒,巨集觀展示,用墨應簡略;後寫的要具體些,細緻些,微觀描摹,用語應詳盡。二是幾次所寫的外貌要有所區別,先少後多,逐漸增加,重點特徵每次都要寫到,以加深人們的印象,如《一面》寫魯迅的三次外貌,都寫了“瘦”。

(五)粗筆勾勒法

所謂粗筆勾勒,原是一種繪畫手法,近於速寫,用在文學作品中,就是採用簡單線條,粗略地把人物的主要特點,迅速地幾筆描寫出來。這種方法的特點,正好與“工筆細描法”相對,用語簡略,運墨便利,幾筆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如果是反面人物,又近於漫畫,常用誇張手法。這種方法,多采用大手筆式的巨集觀描寫,筆下的人物形象,常給人以粗線條、大輪廓、總特徵的印象,至於人物肖像的細部內容,一般不作展示,即使有,也是點到為止,見好即收。

粗筆勾勒法在作品中的運用有兩種情況。一是單一性,即文中只有一次很簡單很粗略的描寫。例如《小桔燈》中對主人公小姑娘的描寫:“我掀開簾子,看見一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的光景,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紫的嘴脣,頭髮很短,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正在登上竹登想去摘牆上的聽話器。”全文僅此一處外貌描寫,它粗線條地勾勒出了小姑娘的外在特徵,從頭到腳,一句一個肖像內容,一句一個外貌部位,文句簡明,給人以大概的印象。

二是多樣性,即文中出現不止一次外貌描寫,每次寫的內容 又不盡相同,具有片斷性和零散性,單獨看來,是人物形象的某一兩個方面,綜合看來,又可以構成人物的整體面貌。但就某處描寫而言,仍然是蜻蜓點水式的,是粗筆勾勒式的,例如《第二次考試》中對主人公陳伊玲的粗筆勾勒就達三次之多。第一次是:“嫩綠色的絨線上衣,咖啡色的西褲。”第二次是:“一雙聰穎的眼睛顯出黯然無神。”第三次是:“一張朝氣蓬勃、叫人喜歡的臉,小而好看的嘴,明快單純的眼睛,笑起來鼻翼稍稍皺起的鼻子。”這三次描寫,第一次寫衣著,第二次寫眼睛,第三次寫面部,每次所寫的肖像內容各不相同,它們在文中出現的位置也有先後之分,但都是用簡短的文字進行粗筆勾勒,輪廓式顯現,而三次綜合起來看,又可以互為補充,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形象。這種外貌描寫,由於多次出現,可以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

運用粗筆勾勒法描寫人物外貌,最大的優點就是簡省筆墨,給人以總體形象。運用時,要注意兩點:一是粗筆勾勒不等於描寫模糊,不是隔著紗巾看人,給人的印象仍然是清晰的,鮮明的,實實在在的;二是粗筆勾勒雖具零散性,但要零而不碎,散而不亂,要有合理的順序。

(六)著色點染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