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寒假徵文:大學聯考之外

來源:才華庫 1.02W

【篇一】

2016高中寒假徵文:大學聯考之外

全國高等院校統一招生考試,簡稱大學聯考,每年六月都會在各省市如期舉行,許多人把它視為一次改變人生的重要機遇,把它當做十年寒窗的終極也是唯一的目標。但是,大學聯考過後,我們會剩下什麼?大學聯考給我們留下了什麼?而大學聯考之外,又會有些什麼?

要想回答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從問題的根源出發,必須全面客觀而又公平公正地認識大學聯考,評價大學聯考。

首先,我們必須指出,大學聯考是合理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儘管它自身存在著諸多弊端,存在許多有待改進之處;儘管對於大學聯考的口誅筆伐歷來都不絕於耳,甚至是愈演愈烈;儘管如此,它依然是合理而又可行的,原因很簡單,大學聯考在帶來嚴格要求與硬性指標的同時,也將每個人的評判標準統一起來。換言之,教育的一大特性就是公平,即不管人與人之間有著何等的差距,在大學聯考面前,家庭、身世等都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所有人多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向著同一個目標而邁進。

大學聯考確實有待改善,但大學聯考毫無疑問的鍥合了我國的實際情況,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就說過:‘再大的優勢,除以十三億都會變成小的優勢;再小的問題,乘以十三億都會變成大的問題。’確實,人類在發展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的根源之一就是人口的規模與當今人類所能使用的資源之間不相匹配。現如今,中國人口早已突破十三億的大關,龐大的人口規模與有限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中國社會的流動性問題需要一個穩定的機制,因此應試下的大學聯考也是無法避免的,他走為一種行之有效且易於推廣的選拔方式,十分有必要繼續實行與保持下去。

但是,每件事都會有兩面性,大學聯考也不例外,因此想要辯證的認識大學聯考,就不能對它的缺陷視而不見。大學聯考一刀切式的要求與標準確實為每一名參加者都提供了一個平等的機會,但在一些方面,大學聯考它限制了人們的創造與自由發展。人是活的,但規矩卻是個死的,應試教育體系確實不失為一種選拔人才的高效方法,也確實為這些人才的後期提升與創造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但這種人才普遍缺乏再造能力,許多人對學問十分精通,卻苦於無法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東西,無奈下只能充當前人知識的儲存器。‘錢學森之問’為許多中國人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學問的精通固然十分重要,但對於知識的不斷擴充套件與發現,更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與深入的思考。

社會的發展需求是剛性的,而追求社會發展的質量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但高質量的追求與當前有限的資源,高水平的人才同當前教育系統的困境似乎難以相容。被詬病的應試製度依然覆行著為社會提供人才的責任,大學聯考中走出的學子們依然會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主力軍。

大學聯考是人生的重要道路,但它絕對不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也絕對不會成為實現人生價值的唯一途徑。十年寒窗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應試技巧與知識儲備,我們還會在其中收穫親情、友情,在此之外,無可否認的是知識的累積勢必會幫助人們提升個人修養、品行與綜合能力。雖然這些都難以在應試中得到全面體現,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學聯考的存在就會成為他們成長的阻礙。相反,在大多數時候,大學聯考的存在會成為它們成長的助推劑。

在統一目標的指引下,集體意識與團結精神得到培養,與他人的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個人的眼界與視野也隨之變得開闊。在準備大學聯考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在社會生活中的自律、努力與專注;學會了在達成目標之前的堅持、隱忍和奮鬥。而這些,並不會隨著大學聯考的結束而湮滅,相反,它會在大學聯考之外繼續發揮出光和熱,會在我們邁向社會的過程中給予我們莫大的支援與幫助,會繼續在大學聯考之外的生活貢獻出它的價值。

大學聯考並不是生活的全部,但除了大學聯考,我們鮮有其他的'選擇。大學聯考並不會將我們的生活變為一潭死水,大學聯考教會我們的在接下來的生活中會繼續指引著我們前行,成為我們人生中一筆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我們在大學聯考之中所學會的,會在大學聯考之外繼續被一一踐行著!

【篇二】

在許多人看來,大學聯考是所有人前半輩子唯一的目標,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在大學聯考之外,我們也有更多有意義的事可以做,照樣能夠走向理想的巔峰。

大學聯考之外需要創新。

創造者必須走自己的路,根據自己的愛好來走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丁俊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丁俊暉的父母曾是從事副食品生意的普通個體戶,父親丁文均愛好檯球,8歲時丁俊暉就開始接觸檯球,不過他真正走上斯諾克檯球的道路緣於一次偶然的經歷。他在國小三年級暑假時,他父親與當地一位檯球高手切磋球技,在其他人的慫恿下,丁俊暉在父親上廁所的間隙替父親打了幾桿球,竟出人意料地替父親戰勝了對手。

自此,丁俊暉的父親便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兒子對臺球的興趣。望子成龍的父親為了保證丁俊暉的訓練,甚至頂著家庭和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要求丁俊暉就讀的學校允許丁俊暉只修語文和數學,半天學習,半天訓練。另外還放棄原先的生意,自己開了一家球房。正是有這樣的信心和愛好,假期裡送丁俊暉到斯諾克檯球環境相對較好的上海接受系統的斯諾克專業訓練。而憑著自己的努力和天賦,丁俊暉很快就在江蘇省內嶄露頭角。11歲的丁俊暉選擇放棄學業,為一家檯球城打球。對臺球的熱情使他每天訓練超過八個小時,所以說穿鑿這總是在尋找著自己的道路。

大學聯考之外需要勤奮。

勤奮與努力也能夠造就人才。古代的醫學家李時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她就是在多次科舉考試中多次落榜的人,他的祖父是草藥醫生,父親李言聞是當時的名醫,,曾任太院例目。當時民間醫生地位低下,生活艱苦,他的父親不願意再讓李時珍學習醫藥,李時珍14歲時隨父親到黃州府參加考試時,中秀才而歸,李時珍出自醫學世家,自幼熱衷醫學,並不熱衷於科舉考試,其後曾三次赴武昌應試,均不第,故決心放棄儒學,轉而學習醫學,鑽研醫學。

這就是他的生平,和我們大家也差不多吧,俗話說得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李時珍擔任了太醫院的醫官時,多次向院方提出了編寫新本草的建議,然而他的建議不僅未被採納,反而遭到無端的譏諷挖苦與打擊重傷。李時珍很快就明白了,這裡絕非自己的用武之地,要想實現理想,必須畢生為之努力,最終他實現了,撰寫了本草綱目》,可以說,勤奮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大學聯考之外需要堅持。

堅持到底,總能夠使人成功。看看偉大的愛迪生吧。愛迪生8歲那年上學,當時他家剛搬到另一個大湖旁的休倫港不久,整天困在教室裡,他感到太沒意思了。像當時大多數教師一樣,這個學校的老師也都信奉棍棒教育,愛迪生非常害怕藤條,儘管如此,他仍然學不進去老師講的那一大堆知識。而他好問的習慣更令老師生氣,愛迪生成了班上最差的學生,一連三個月都如此。

後來他聽到老師議論他,說他有毛病。一怒之下,他衝出了教室,再也不願回去。但他堅持了下去並沒有放棄,愛迪生20歲時,開始研究電燈泡,歷經十幾年,在一天晚上,愛迪生的助手把燈泡裡的空氣抽空,並將燈泡安裝在燈座上,一切工作就緒,大家靜靜的等待著結果。接通電源後,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芒,把整個實驗室照的通亮,13個月的艱苦奮鬥,試用了6000度種的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所以說堅持總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丁俊暉沒有經歷過大學聯考最終也成為冠軍,李時珍考試失敗最終寫出了《本草綱目》,愛迪生被學校開除最終發明了電燈泡,洛克菲勒沒上過學,最終成為“石油大王”、、、、、、他們都沒經歷過大學聯考,但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通往成功的途徑。

大學聯考固然重要,但大學聯考也不是絕對的,也不是每個人的生命最終的走向。一條路走不通,那麼可以試著去開闢新的道路,也許新道路會有很多坎坷,但經歷種種磨礪之後總會讓人驚喜萬分,有意想不到的魅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