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所見高中生作文

來源:才華庫 1.03W

大凡英雄有謀有略,有膽有識,他們的“所見”常會“不謀而合”。不是嗎?韓信為興漢滅楚設“暗渡陳倉”之計策,當初張良建議燒燬棧道的時候,也曾向劉邦預先說過。劉邦見自己麾下這兩位英雄先後所定的計策,竟然完全一樣,高興地說:“英雄所見,畢竟略同!”在赤壁之戰的打法上,周瑜和諸葛亮都主張用火攻,這也是“英雄所見略同”的一例。古今中外,“英雄所見略同”的事例不勝列舉。

英雄所見高中生作文

然而,“英雄所見”未必全都“略同”。英雄畢竟有獨立人格,其見解睿智常有獨到之處,因此“所見略異”在所難免。魯迅和郭沫若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兩位巨匠,但他們對文學運動和文學流派的“所見”多有“略異”,彼此進行過多次論爭。由於兩位英雄“大戰鬥卻都為著同一的目標”,“決不日夜記個人的恩怨”,雖有“筆墨相譏”,但還是牢牢把握著鬥爭的大方向,始終把鬥爭的矛頭直指共同的敵人,不失為一位革命家和一位無產階級文化戰士的風度。

從辯證法的觀點來分析,“同”是相對的,“異”才是絕對的。人類正是在“同”與“異”的比較和較量中不斷向更理智、更科學的.方向發展,日臻高度文明的境界。如何對待“所見略異”?英雄們會有不同的答案。縱觀這些答案,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黨同伐異。或利用權勢,或利用勢眾,或利用權術,一方英雄無情討伐另一方“所見略異”的英雄,直至置其死地而後快。二是求同存異。不視“異”為“異端邪說”,而是在求大同的前提下允許“存小異”,這多少有點民主意識。三是敬賢納異。出於對英雄賢士的尊重,儘管有“異”,但能採納其合理核心以滋補自己的學識,完善自己的理論,共同盡力於文明建設。由此可見,“求同存異”和“敬賢納異”在政治生活和學術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倘若舍此,那麼,政治生活將是“一言堂”的專制統治,而學術研究則是“萬馬齊喑”的頹敗境況。

英雄所見“略同”者,有之,“略異”者,有之,甚或“略反”者亦有之。王安石和蘇東坡是宋朝文壇上頗有成就的人物,同時也是政治上非常著名的活動家。這兩位英雄在文學上的“所見”可謂“略同”(同列為“唐宋八大家”),但在政見方面,尤其是改革方面,兩位卻“所見略反”,矛盾尖銳,在朝廷上常為具體的改革方案(如“青苗法”等)而脣槍舌劍,蘇東坡甚至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但是,由於兩位英雄都是以利民興國為出發點,而不以個人的得失來“暗算”對方,因此, “所見”雖然“略反”,但並不影響兩人之間的關係,也不有礙共同竭其心力來利民興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所見略同”,英雄們和睦相處,這固然是件好事。那麼,“所見略異”,甚至“略反”呢,也應有寬容和忍讓的態度(當然並不排除必要的“爭辯”),這可要有一種坦蕩蕩的政治襟懷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