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幸福的作文700字三篇

來源:才華庫 2.51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幸福的作文700字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高中幸福的作文700字三篇

高中幸福的作文700字 篇1

當夜幕再一次降臨,穿越蒼山洱海,尋找生命中謹記的容顏。——題記

小品清茗,離騷入口,幸福在誰的眼波里流轉依舊,在誰的執著裡不曾更變?斜陽微入,捧一卷書香,尋找時光中不變的幸福。

那女子、

掀開歷史舊卷,那女子如一抔塵土撞在我的心頭,記憶經久不散。她是大周后,李煜的皇后。

那女子是一曲高挽髮髻、微擺柳腰的舞;那女子是一首修補全的《霓裳羽衣舞》;那女子是一位在寒冬詠絮的佳人。那女子在時光中存了幸福。

煜很愛她,他們一起填詞、作畫、弄曲、編舞。他為她親梳烏絲,她為他填補殘曲。歷史上留她不多,可她卻在不多的卷頁上,留下最絢爛的一筆。她琴瑟在御,執子之手,此生安好。

時光容易把人拋,一曲終了,時光忠實的記下了她的幸福。

那騷人、

翻開詞集,他的白衣還在曉風殘月中、靜看窗外雲捲雲舒,翠色不改當年。他是柳永,奉旨填詞柳三變。

那騷人是皇榜龍頭偶徘徊;那騷人是怡紅樓裡不變的身影;那騷人是當朝皇帝案上的柳詞。那騷人在詞集裡存了詞作,在時光裡存了幸福。

有記載“凡有飲水處,皆能歌柳詞”,就連李青蓮在世時也不曾享受過這番榮耀吧!柳永曾填過一詞,歌頌江南盛夏荷塘千里,金秋桂香四溢,引得不少北人,甚至當時北方的皇帝也為之動容,想要南下一探究竟,一覽美景。柳永才高八斗,科舉考試時一次失利後寫下什麼“偶失龍頭望”之類發牢騷的話,竟也為當代皇帝所熟知。他是宋朝的代表,他白衣翩翩,奉旨填詞,歲月靜好。

櫻桃紅了,芭蕉綠了,一詞終筆,時光悄悄為他在記憶本里寫下了大篇的幸福。

那丫頭、午後,泡一杯清茶,捧一卷書香,坐在陽光上,靜靜的翻閱。

幸福是那茶杯裡永遠喝不完的茶;幸福是睡著後身上輕蓋著的毯子;幸福是陽光跳躍在眉間、清風微撫書頁的聲音。我喜歡在這樣的情景下看書。有墨香的味道,實在好聞極了。

微醺時,枕一卷書香而眠,在夢中一直尋找謹記的容顏。

枕一卷書香而眠;攜一脈墨香而眠;帶幾分愛意而眠,幸福自就在其中流淌了。時光會忠實地記下一切幸福。

淡淡的茶香,清麗的詩句,暖暖的愛意,熟睡的貓兒,時光,你幫我記下了嗎?

簷外熟睡著月光,靜靜且流轉著幸福的味道。

高中幸福的作文700字 篇2

幸福,一個很模糊的概念,我不是哲人,不懂得如何來詮釋這一個詞兒,但我心中卻有一番感想。

幸福是知足。這世界貧富差距很大,有的人揮金如土,有的人食不果腹,這樣的現實也許暫時無法改變,但是擁有一顆知足的心卻是大多數人都可以做到的。試問,用你的雙足、雙手,親情、友情來換取成千上萬的財富,你同意嗎?我想大部分人不會同意。既然有健全的身體,有可貴的親情、友情,何必去貪圖那身外之物呢!

幸福是懂得珍惜。你或許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裡讀書,或許在烈日炎炎下辛勤地勞作,請不要埋怨。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命運。或悲慘或幸運,然而歲月不饒人,無論你曾經呼風喚雨還是默默無聞,最終都將化作一gS土,長眠地下。我們能做的只是珍惜現在,努力奮鬥,讓歷史記住我們,願日後的祖國大地上有我們的一分汗水,不管是多是少。

最能體現幸福的是親情與友情。外出回家,見到父母,叫一聲“爸爸媽媽”。父母很高興地回答,“哎,乖兒子回來了,今天玩得開不開心啊?肚子餓不餓啊?”我便會感到莫大的幸福。生病了,臨睡前父母會來試試你有沒有發燒,看看哪裡不舒服,需要照料。這時我便會甜甜地想:這個世界上有兩個至愛我的親人,能在生病時照顧我,寂寞時陪伴我,難過時安慰我,讓我在需要保護時有一個避風的港灣,我便有一種莫名的喜悅之情,使人心頭一曖。

擁有友情,同樣是件讓人幸福的事。國小畢業了,常常打電話給以前的好同學,約他們一起出來玩兒,切磋切磋球技,暢談各自的所見所聞,那是一件多麼愉快的事啊。有困難時朋友會出來幫忙,有快樂時大家一起分享,彷彿我們是一體的。一個人靜靜坐著的時候,我常會這樣想,若干年後,我們都有鬍子了,甚至有了妻兒,但少年時期那份純真的友誼猶在,那該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啊!

現在我坐在這個教室裡,寫下這一個個平凡的文字,抒發著這一番出自肺腑的感想,不也是一種幸福嗎?其實這字裡行間洋溢著的,正是一股幸福之情。

簡評這是一篇七年級現場作文賽的習作。用語簡潔老練,條理分明通暢;於細小瑣事之中緊扣主題,是本文的成功之處。本文告訴人們簡單純樸是一種幸福,善於感受是一種幸福,這就有了獨特之地。有歸有光的《項脊軒志》這樣的簡樸美,是一篇情感真摯之文。

高中幸福的作文700字 篇3

我覺得自己像一條幹渴的魚,被扔在土路上,我張大嘴巴想要說些什麼,卻什麼都喊不出來!

——題記

好久沒有受到故鄉炊煙的洗禮,衣服沒有炊煙的味道,總覺得我童年乃至少年的歲月隨風遠去,我伸手去抓,發現只剩下惆悵與無奈……

想那歸家的漢子,看到自家屋頂上的炊煙裊裊,滿腦子是油滋滋的大餅,紅津津的辣子,一碗冒著熱氣的紅薯酒便可解脫一天的憂愁;幾個孩童在巷口壘起蹩腳的灶臺,總想點一把火,過一把做飯的癮,不成想卻被炊煙刺激的淚流滿面,灰頭土臉;蹲在牆根的老者,看到炊煙飄起,便會起身拍掉身上的浮塵,將手疊在背後,還不忘捎上在路旁撿到的三根玉米棒子,這是吃飯時要向老伴炫耀的一天的收穫……

那時的炊煙是故鄉的靈魂,故鄉的人對溫暖的認識是從炊煙開始的,炊煙裡所蘊含的是要我用一生去體味的,一如奶奶家的灶臺總會在午後飄起炊煙,因為灶底的灰燼中埋著我喜愛的'地瓜。炊煙裡有我童年的歡樂,有奶奶的溫暖,有鄉村的記憶。

問過一位漂泊異地的朋友,他說沒有炊煙的地方就沒有家的感覺。我點點頭。在一個晦暗的傍晚,一個漂泊異鄉的遊子,突然感覺到有一種熱淚湧流的想象,那往往是炊煙嫋娜地鑽入你的鼻孔,浸入你的靈魂,勾起你所有的情愫,不顧一切地往家趕,只為看一看故鄉的炊煙,嗅嗅聞聞那故鄉的炊煙,呆在炊煙的懷抱裡,不願再次離開。

可是回家之後發現炊煙像一個破爛不堪的糟老頭,徘徊在村巷的水泥路上,伸出乾枯、虯枝般的手指怯怯地敲響緊閉的硃紅大門,許久,只有惡狗的咆哮作為迴應,他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轉過身默默地離開了。望著那佝僂的背影,我彷彿看到我童年和少年的歲月正在風中瑟瑟發抖,我趕忙跑回家,開啟門,等待著他的到來。許久,我眺望著,發現他躺在路邊一動不動,路過的人掩面小跑,像是躲避瘟神,而我卻跑過去,抱著他瘋人一樣大哭,他帶走了我的記憶,帶走了鄉村的靈魂。

老頭走了,在生命的彼岸願他尋到幸福,此時我追問八面的風,為何就容不下一個老頭安靜的走家串戶?為何就容不下一個老頭去渲染天空?為何就容不下一個老頭醉醺醺安臥牆角?這一切的一切,我們所有人都應尋找答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