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少,也是一種環保

來源:才華庫 2.75W

有資料研究表明一個人一天所說的廢話超過90%以上,他就是快樂的。但從環保的角度來看,一個人講太多話,會有很多二氧化碳產生,對環境也有負擔。所以,話少,也是一種環保。

我有時很怕見到一類人,他們紮紮實實屬於一個圈子,比如詩歌圈、校友圈或者媒體圈。一旦和他們交談,我就顯得格外弱智。如果有儀器可以對這類人說的話進行成分分析。你會發現它至少40%由人名構成,而我的惶恐純粹是因為我不認識或不記得這些名字。試想英語聽力中遇到40%的生詞,那就等於成了聾子。“張三是我哥們兒,你不認識張三?”“那天和李四吃飯,就是那個李四……”“王五有次說,陳六這人……就是做過什麼什麼的那個陳六,你怎麼連他都沒聽說過!”

這些名字不是公司名人,就是圈子棟樑,人們樂於顯擺和他們的交往。可這部分內容在我的認知層受阻,導致剩下60%的話迷失方向。我總會很自卑:為什麼我聽不懂他那個星球的語言呢?

和一個不到三成熟的人該聊些什麼好?聊創作?救救我吧。聊超女快男?我只在看春晚時開啟電視機,信不信由你。聊旅遊?請等著買我們下一期雜誌。聊宗教?等我親眼見過鬼以後。聊政治?我的情商還未夠。聊電影?如果這是部懸疑片。我從沒買過股票基金,又喪失了一大話題。

如果有一桌人,你只需要發出些“嗯,哈,呵”之類的語氣詞助興就好了。總有人能用口水控制全域性,而你所需做的就是在“牧師”祈禱時跟著應和“阿門”。如果只有兩個人,如果偏偏又受不住沉默的尷尬,那麼,我們還是聊聊房價吧。

據說和公寓樓裡的鄰居認識的途徑,是養一條狗或生一個孩子。你當然可以通過讚美一條圍巾、一雙皮鞋來打發掉同乘電梯的'時光,至於昨晚19樓女人哭聲的話題,雖然有點冒險,但多半也不會受冷遇。失戀、離婚、暗戀某人、被追求的女孩們,可以不吃不喝聊上兩天兩夜,一旦愛情步入正軌,她多半再沒有喝一杯的興趣。

這也許是因為語言如水,要讓水流動就必須有落差,有時候是交談者之間的落差,有時候又是這個話語同盟與外界的落差,要不我們意見完全一致,還討論個啥?多數時候我們都是事件的看客,真相被層層裹住,哪是口水能穿得透、摸得著的。口若懸河其實只是在增加世界的話語垃圾,為全球暖化推波助瀾。如果我們每人少吐一點二氧化碳和謠言,是不是天氣會涼快一些呢?是啊,我話少的真實原因,是為了環保。

我哪個星球都不混,除非有那麼一個,眼神就好傳達我們的立場。光波一接觸,意見一致會心而笑,觀點相左背過身去。於是,天氣涼下來了,耳膜也安靜了。這才是人們爭先恐後移民的圈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