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農村國小生作文能力的幾點做法

來源:才華庫 3.06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提高農村國小生作文能力的幾點做法,歡迎閱讀與收藏。

提高農村國小生作文能力的幾點做法

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上的一大難點,難就難在作文是一種極富創造性的能力,不是僅僅靠掌握一些現成的知識就能做好的。那麼如何提高國小生特別是農村國小生的作文能力呢?下面談自己的一點粗淺的做法:

一、教會積累作文素材,提高作文能力

每逢作文課常聽到學生唸叨:“不知寫什麼好?”於是有的咬筆頭,有的搔頭髮,明的託下巴……絞盡腦汁苦苦思索,始終無從下筆。蘇霍姆林斯基說:“觀察是作文最重要的能源。”通過觀察,同學們對事物的認識才能向廣度、深度發展,才能積累獨到的、富有特點的作文材料。那麼,我們該怎樣積累作文素材呢?其實積累作文素材,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內容,及時記錄下來。積累作文素材的好處在於可以強化記憶,同遺忘作鬥爭。學生積累的材料越多,作文時,對材料進行優選的餘地才會越大。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農村作文教學如何引導學生就地取材,開發農村作文題材資源,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只要我們能引導學生走向生活,從生活中尋找題材,就能解決學生的“無米之炊”。每個村莊、每個家庭、每個村民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們讓學生做“小記者”走村訪戶,一篇篇的隨訪日記,一個個身邊的故事,就是小作者作文的好材料。農村許多鄉俗、民風隨著社會主義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內涵。如鄉下人過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初九重陽節、壯族的三月三山歌節,端午節等等,都有自己的慶賀方式。此外,還有婚禮、壽禮、造屋、走親戚等等,這些都寄予著農民渴望人泰物豐的美好心願,蘊含著歷史悠久的農村文化,農家風情,有其獨特的風格。如農家慶賀節日,他們有自己的方式:節儉了一時的農民殺雞宰羊,捕魚撈蝦,走鄉鄰、訪親友。農民的節日非常的有特色,在不同的季節,農民用的是不同的慶賀方式,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採集,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聞,就能寫出散發著濃厚鄉土氣息、反映農村特色的作文。

二、啟發學生想象,展開作文翅膀

作文是一種創造性的能力,而創造離不開想象,創造必須以想象為基礎,想象力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認識能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進化的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在農村國小作文教學中,啟發學生展開想象是提高學生作文的一條有效途徑。學生作文一旦經過思考,展開想象的翅膀,就能表述自己心目中的追求,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事。如教學了《凡卡》一文後,我出了《凡卡的.夢》這樣一道作文題,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展開合理的想象;凡卡熟睡後做了一個怎樣的夢?結合課文中凡卡寫的回憶部份內容,假想凡卡的爺爺收到他的信,把凡卡接回鄉下的情景;也可以寫,凡卡跟爺爺一起去砍聖誕樹的情景等等。這樣進行合理的想象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學生作文興趣,而且在作文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發展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還可通過續寫故事,編寫童話,寫科學幻想作文等富有創造性想象因素的訓練方式。使學生的想象思維縱橫馳騁,海闊天空。對學生那些大膽新奇而又合乎情理的想象,要熱情鼓勵,哪怕是“異想天開”,“想入非非”,也不要橫加指責,冷嘲熱諷,而要善於引導,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三、開闢第二課堂,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作文離不開生活,作文教學不能侷限於課堂和教材。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學生創設儘可能多的寫作素材。例如佈置學生用雙休日做小製作,指導學生辦手抄報。並開展手抄報評比活動,調動學生動手的積極性。辦手抄報就要寫文章,查資料,設計板面,畫插圖,最後還要工整地抄寫。這是一既有趣又艱苦,既能擴充套件知識又能培養能力的創造性勞動。通過活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小製作則要經過構思,準備材料,動手製作等過程,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而且鍛鍊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還組織學生彙報每天觀察生活情況活動,做生活的有心人;開展讀書活動,做讀書的有心人;提倡文外功夫,涉獵新題材。這些活動包含了豐富的作文素材,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開展豐富多彩作文遊戲,提高學生作文能力

興趣是學生寫好作文的首要前提。“作文遊戲”就是寓作文教學目的、內容、手段於遊戲之中,使學生在遊戲中興趣盎然,變苦學為樂學的一種方法。如對學生進行人物外貌片段描寫訓練,我製作一個“人物外貌描寫”的作文遊戲“你猜他(她)是誰”。具體做法是:每個學生仔細觀察班上某一位同學的外貌,抓住主要特徵寫一段話,並註明被描寫者是誰。然後,教師把寫有外貌的卡片打亂順序,隨手抽出一張當堂朗讀(不讀姓名)讓大家連猜四次。如果有一次猜中,就說明小作者觀察和描寫基本正確。如果連猜四次都不中,說明小作者沒有抓住特點,就罰他說說自己的外貌特點。又如我設計名為“誰是最佳解說員”的遊戲。比賽開始,先讓一位學生根據生活片斷設計一分鐘左右的有情節的表演動作(包括神態),後面幾位學生依次為前一位當講解員,要求講解員口述表演者的外貌特徵,神態及做什麼,適當的地方可插入自己的想象。通過開展各種作文遊戲訓練,提高了學生觀察能力、想象、判斷和語言表達能力。激勵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作文遊戲不是讓少數尖子學生表演,而是讓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全面提高。如我設計了“誰是我們班的故事大王”的作文遊戲。我先在班內的“學習園地”裡貼上一個故事的開頭,然後讓學生續寫故事的高潮和結局,自己貼到欄內,讓大家評比,評出本班的“故事大王”這樣的活動開展以來,學生們的興趣高漲,連一些平時不喜歡寫作文的學生也積極響應,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