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月”

來源:才華庫 1.38W

小時候,媽媽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誦古詩,還說,你長大了就能懂得讀詩的好處。我問媽媽什麼叫“好處”,媽媽笑而不答。不過,讀詩的時候,紗窗外的月光正灑進來,風吹楊葉沙沙伴唱,還有龍山河裡的青蛙愉快的呱呱的叫聲,把媽媽的吟哦聲襯托的很“古典”。

我讀詩一定始於某一個月夜,因為《水調歌頭》是我會背誦的第一首古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問媽媽宮闕是什麼意思,媽媽說,你不是天天想住在宮殿裡嗎?宮闕就是宮殿。哦,懂了。

我就這樣一首首地讀了下來,讀了許多描寫月的古詩。“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哦,這首詩我懂得。窗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好像鋪上了一層白霜。詩人抬頭遙望清冷的明月,低頭思念起自己的故鄉。讀著讀著,這詩句中的意境就慢慢浮出水面了。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兩句我也懂得,只是我不喜歡古代的小孩子的思想,美麗的月亮不應該只是白玉盤,它更應該是明鏡。讀到“又疑瑤臺鏡,飛在碧雲端”時我笑了,原來幾千年前的.小孩子和我的想法是一樣的啊!

李商隱有一首《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還有明朝的詩人邊貢的《嫦娥》:“月宮清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共在人間說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兩相對照,嫦娥的寂寞和對人間的思念躍然紙上。

漸漸的,我讀詩讀出了樂趣,也試著開始寫一些小詩,同時開闊了視野,也增長了知識,這就是讀詩的好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