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端午節優秀作文600字三篇

來源:才華庫 1.5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端午節優秀作文600字三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端午節優秀作文600字三篇

八年級端午節優秀作文600字三篇1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老師說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那時人們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包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時,人們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後來在晉代,粽子才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新增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南北朝時期,又出現雜粽。在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被用作了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它的形狀出現了錐形、菱形。宋朝時,人們又把果品包入粽子,就有了“蜜餞粽”。在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餡料也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人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最為出名。吃粽子的風俗,也一直流傳至今。

八年級端午節優秀作文600字三篇2

今年的四月二十八日是端午節,那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在外婆家度過了開心的一天。

記得小時候過端午節,總是外婆和媽媽包好了白米棕子,燒熟後裹著白糖給我吃,每次吃到這白米棕子,我別提有多高興了,“啊嗚啊嗚”地吃下去,邊吃還邊在心裡盤算著,什麼時候自己也包一回棕子。

盼星星,盼月亮,總算盼到了今年端午節,我可以自己包棕子啦!

吃完午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包棕子,於是,外婆拿出了一袋糯米和棕葉。

我和外婆先一起把糯和棕葉洗乾淨,然後,外婆把糯米放到一個大盆裡,再往糯米里灑了一小勺鹽。我不明白為什麼要灑鹽,就問:“外婆,為什麼要灑鹽呀?”“灑了鹽糯米就不粘牙了啦!”“那不會很鹹嗎?”“就一點點,沒關係的啦!”“哦!”雖然我這樣回答了,可我還是一知半解。

準備工作做好後,就要開始了。外婆拿起一片棕葉,卷好,往卷好的葉裡放入糯米,再把棕葉折起來,包出棕子的形狀,最後用繩子把棕子捆好,一個棕子就包好了。一卷,一放,一折,一捆,一個棕子只需四步就完成了。

只見外婆雙手靈巧地包出一個個小棕子,包好的棕子小巧靈瓏,看著外婆包棕子挺簡單的,我就忍不住想要來試一試。我剛包出一個棕子的形狀,還沒捆好呢,米就漏出來了,只好重新包過。有時候,稍一用力,棕葉就破了,也只能重新換張葉子重新包過。看著外婆和媽媽包了一個又一個棕子,可我手頭沒有一個棕子“誕生”,甭提有多著急,只好請媽媽幫忙,總算包好了幾個。最後,我自己單獨包的棕子僅僅只有一個,哈哈,我是多麼“強悍”呀!

鍋裡放好水,外婆把棕子倒進去,看著這小棕子“撲通撲通”跳下水,我的口水便不由自主地落下來,真是“口水流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呀!

今年端午節可真開心,不僅吃到了自己包的棕子,還親身體會了包棕子的樂趣。還知道在糯米里放點鹽,棕子果真不鹹也不粘牙了。同學們,你們一定也想包棕子了吧,那就自己試一試吧!

八年級端午節優秀作文600字三篇3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每當端午節來領之際,孩子們活蹦亂跳的盼望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大人們也開始忙乎著準備包粽子的佐料。

要說農村人過去吃粽子,那才有趣。因為絕大多數人不會包粽子的緣故,也是由於好多人捨不得買包粽子的粽葉,所以有的人想吃粽子,就在鍋上放上鍋屜,鋪上籠布,然後撒一層金黃色的.大軟米,撒一層洗乾淨的棗;有的為了簡單,就把大軟米和棗放在一個小盆子裡,用快火蒸熟,涼冷以後,美餐一頓;有的人買來了粽葉,但是不會包,又不好意思請人,所以他們就鋪一層粽葉,然後一層大軟米,一層棗的蒸熟,然後挖在一個小盆子裡,晾冷美餐一頓。

在過去的時光裡,由於人們吃的少的緣故吧!會包粽子的人少之又少,自我記事以來,只要是村裡人包粽子,經常叫我的媽媽去包粽子;到了我十五六歲的一個端午節,媽媽在家裡包粽子,我們姐妹幾個早已在山上砍一些簍草,回家以後,把植物的莖餵了羊,葉子留下,在媽媽包粽子的不遠處放一些土和一些小石子,代表米和棗,媽媽的手動一下,我們姐妹們跟著媽媽動一下;三番五次的重複,終於我的第一個成功了,但是姐姐妹妹怎麼也弄不成功,後來她倆索性放棄了,再也不學了。從此以後,我學會了包粽子,有時我還指點媽媽。自從我學會包粽子,也重複了媽媽跑遍全村包粽子。每到端午節來臨,我可是忙人了,東家門裡進,西家門裡出的忙乎著。

而今人們都吃的是軟大米粽子,就是從農村拿來一些大軟米,人們也會如獲珍寶,捨不得多攪如,攪一小部分,偶爾在粽子中撒幾粒金黃色的大軟米,也是一種稀罕。

回憶中的包粽子很有趣;回憶中的往年吃粽子時,老家等待捎回的粽子香味飄溢兩邊,而今只有爸爸一個人吃到我親手包的粽子,卻快樂不起來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