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作文:第二次考試

來源:才華庫 2.48W

《第二次考試》故事極為簡單:報考音樂學院的姑娘陳伊玲歌唱天賦初試時獲得了眾多專家的讚歎,但複試時卻糟糕得判若兩人。深感詫異的蘇林教授親自跑去調查,才發現臨考前夜陳伊玲家所在的上海楊樹浦一帶遭強颱風襲擊併發生火災,陳伊玲奮不顧身投入搶險救災,倒了嗓子。真相大白,蘇林教授極為感動,當即決定錄取陳伊玲。

七年級作文:第二次考試

1956年12月26日,這篇不到2000字的文章在《人民日報》發表後,反響之大卻出人意料。次年即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成故事片《複試》,被電臺編成廣播劇,多種報刊接踵轉載。《第二次考試》成為當時中學語文正式教材,並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文字發行世界各地。

《第二次考試》發表後,很多讀者都寫信要何老介紹認識陳伊玲。那個年代的年輕姑娘也以陳伊玲的穿著打扮為時尚。何老說:“其實我本人也沒見過陳伊玲,故事發生在我太太上海合唱團裡。有一次太太跟我說起了合唱團考試發生的一件事情,我聽了很有感觸,提筆以好人好事的'模式寫了這樣一個故事。陳伊玲的形象是以我認識一年多的一個紅粉知已為模特,後來她離開上海去了外地,我把她美好的形象賦予在陳伊玲身上。陳伊玲這個人物形象能在讀者中引起共鳴,很多評論家認為當時對人物的描寫都比較單調,而我把一種真、善、美呈現在讀者,這算有點突破。”

在“左風”肆虐的年代裡,《第二次考試》同許多名人名作一樣,也曾經引起過一場爭論,幾乎成為“白旗”的典型。後來羅蓀先生著文肯定了這個作品,風波才漸次平息下來。耐人尋味的是到了1979年,這篇散文又吃香起來。何為清楚地記得,那一年全國高校統考語文試題中的一篇作文,就是讓學生把《第二次考試》改寫為《陳伊玲的故事》。接下來是有關部門約他與500位評卷老師見面。這個時候的何先生,真是百感交集。在經受了時間和社會的檢驗之後,這篇文章成為新中國散文長廊裡的耀眼篇章,已是不爭的事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