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答辯稿

來源:才華庫 1.01W

我們在進行畢業答辯時,難免會有緊張的心理,大腦出現一片空白。因此事先準備好畢業論文的答辯稿是非常有必要的。今天公文小編收集整理了畢業論文答辯稿,希望對您有幫助!

畢業論文答辯稿

畢業論文答辯稿(一)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下午好!

我是□□班的學生□□□,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xxx》,我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是□□□老師。本論文是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再次謹向□老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中心的感謝!下面我就把論文選題背景,寫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師作如下簡要陳述:

近年來,隨著教師研究的不斷深入,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日益成為研究的新熱點。作為教師信念的核心,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是學校教學和教育革新的關鍵。研究教師的自我效能感,不僅能幫助教師更好地瞭解自我,切實增強自信與教育的有效性,提高自身素質,促進教育能力的發展,而且能為研究者、行政管理者和教師培訓者制定科學的教師培訓方案提供有益的參考,使之有助於從根本上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從而切實提高教育質量。

目前,我國對教師自我效能感問題的探討,有介紹國外的研究成果,也有一些對我國教師進行的實證研究,這些研究中既有對教師自我效能感結構及與學校因素的關係的探討,還有對專家、新手型教師自我效能感的對比研究。但是,關於自我效能感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的研究資料匱乏。

因此,我對□□市國小教師自我效能感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進行深入地調查研究,考察該市國小教師自我效能感的差異狀況及其特點,並分析了自我效能感與國小教師專業的發展的密切關係。並結合調查研究,提出提高教師自我效能感以促進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希望能夠提供給國小教師建議與參考。

全文共分四個部分,分別為教師自我效能感概述、阜新市國小教師自我效能感現狀調查、提出相應策略和結論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闡述了教師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作用,旨在增加對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以□□市為例闡述了國小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現狀,進而分析自我效能感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間的關係。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現狀:阜新市國小教師自我效能感總體水平較高;在個人教學效能感方面有顯著差異;學歷因素對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影響顯著;教學效能感與教齡間有密切關係;與性別間有顯著的相關存在,並對上述的現狀進行了原因分析。

第三部分主要針對存在的現狀提出以下策略:教師方面,培養教師角色意識;建立心理防禦機制;不斷提高文化素養;積極進行教學反思。學校方面,創設寬鬆的工作環境;減輕額外的工作負擔;消除城鄉教育的差距;改革現行學位要求,強調綜合素質。

最後一部分是論文的結語,是對整篇論文主要觀點的概括。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研究法、訪談調查法。

首先本文是在查閱大量相關資料和前人的研究情況下來進行寫作的。

其次,本人對□□市部分國小教師進行了訪談調查,調查物件注意了市區與農村的地域代表性。

最後,對大量的資料和訪談調查的結果進行了歸納總結,分析原因,並提出幾點可行的建議。

本文比較早的對□□市國小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現狀進行了調查,並第一次對存在現狀進行了原因分析。本文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由於人力和時間有限,不能對各個地區進行更大範圍的調查,並受條件限制,尚未採用問卷進行相關係數檢驗,標準化程度不高,有待在今後進一步改進與驗證。

最後,我的論文是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完成的,他嚴謹治學的態度給了我潛移默化地影響。同時,在撰寫的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東西,豐富了自己的知識。

我的陳述完畢,希望各評委老師給予評價和指正。謝謝!

畢業論文答辯稿(二)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

我叫**,我的論文題目是《人文關懷:馬克思哲學的價值取向》。論文的選題與研究是在楊老師和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在此對楊老師和周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

現在我就論文選題的原因、研究意義、主要內容、研究背景、方法與結論等做一個簡單介紹。

一、論文選題的原因:

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論題是在兩種動力下提出的。一種是理論的思考,另一種是現實的呼籲。處於現代化過程中的中國在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和確立科學理性權威的同時,同樣需要高揚人文關懷的旗幟,需要人文精神的普照。於是我就想到從價值論的角度來探討馬克思哲學的人文精神。之所以選此課題研究,主要原因如下:社會轉型期人們生存的“孤離”需要人文關懷。這是我選此論題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國正處於新一輪現代化的起步和發展階段,傳統的制度和體制、社會權威和規範系統、社會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道德、理想信仰等精神文化價值系統被打破,新的系統尚在建設之中。這必然導致社會成員思想和行為呈現一種進退失據、以及社會規範的紊亂與異化,乃至“潛規則”的橫行無忌與顯規則的疲軟無力。這種規範的缺失,造成人們內心的危機感,以及人際關係的疏離感。人們生存的疏離主要表現為四重疏離化狀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以至人與自我之間,都已經出現了無可置疑的疏離感。人們四重疏離化的狀態急切呼籲人文關懷的普照。

二、論文研究的意義:

理論意義:深入挖掘馬克思哲學的人文關懷思想,有利於全面把握馬克思哲學的本質內容,有利於全面理解馬克思哲學的本真精神,徹底克服由於理論和現實的因素造成的對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維度的遮蔽現象,為當代馬克思哲學的發展提供新的路向。

現實意義:轉型期中國的社會發展,正在歷經一場極其深刻的社會變革,這必然會觸動人們原有的社會地位和利益關係;在這種社會變革面前,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疑慮和困惑,這樣的社會更需要真正能夠貼近實際生活的人文關懷,而馬克思哲學的人文精神就能夠發揮出其潛在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當今社會,伴隨著物慾的急劇膨脹,人們的精神隨之日益匱乏;生活的節奏日益加快,生活的真諦卻日漸喪失;人們外在的生活日益豐富,而內在的生活卻嚴重的日益虛無。人也不可避免地會陷入空虛、焦慮、冷漠、孤獨和無家可依可歸的狀態中。與之相伴而生的是人們內心的躁動、緊張和潛在的風險感、冷漠感,人之為人的本質就在於人的精神的超越性,那麼人失去了其精神的維度,何其為人?尤其是在當下急功近利和物質崇拜風尚的影響下,關照人的精神欲求和價值指向是一項極為迫要的工作。馬克思哲學沉思人類的命運,思考現實的個人的價值,探求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終極關懷,建立每個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馬克思哲學是“我”一個精神家園的價值支點。作為千年思想家之首的卡爾·馬克思,他擔負著人類尤其是無產階級的苦難,在這一使命下,喚醒了人們沉睡的心智,激發了苦難人們的鬥志,給一個民族一種理念,一種信仰支撐。

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在現實關懷與終極關懷的張力中始終保持著對人的現實生存的關注,對人的自由尊嚴的解蔽,對人的價值、人的精神的追求,在現代性的境遇中,人文關懷問題已經遠遠超出理論的層面,中國目前正處在社會轉型期,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思想對於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社會不斷進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解決弱勢群體和當代人精神困境等問題都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三、論文主要內容:

本文包括引論和5章內容:

第1章引論:以當下人們為什麼需要人文關懷為發問點,在批判學術界研究不足的基礎上,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闡明本文的主要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諸類問題。

第2章:探究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之源,辨析“人文”、“人文關懷”、“人本主義”等相關概念內涵的細微差異,釐定馬克思哲學的“人文關懷”範疇之真義。洞悉人文關懷在不同語境中的真切內涵,凸顯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的精神旨趣,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是建立在西方人文精神基礎之上的,而超越了狹隘的西方視角,從全人類的角度,從事自己的.哲學思考。

第3章:這是本文重點篇章。本章重點闡釋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的科學內涵:馬克思哲學實踐觀的確立,是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的理論底座;現實的個人的生存境況,是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關照的物件;人文關懷實現的途徑:馬克思哲學對現實生活的改造;對宗教、政治、哲學等徹底的批判及“異化”理論批判;三大經典社會形態理論與人的自我實現是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實現的現實路徑;人類解放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的價值歸宿。

第4章:基於第3章對馬克思人文關懷價值內涵的解讀,本章提出了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的價值旨歸。馬克思哲學的人文關懷在現實關懷與終極關懷的張力中始終保持著對人自由尊嚴的解蔽,對人現實生存的關切,對人的精神,人的價值的理想追求,是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的永恆旨歸。

第5章:闡釋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的當代意義。通過前4章深入研究挖掘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的價值內涵,能夠為當代中國人指引道路。人文關懷在中國轉型期的實踐,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價值導向;是當代中國弱勢群體生活的精神支撐;是當代中國人文精神提升的理論資源,為當代中國人文精神的構建提供價值導向和意義支撐。

第6章:結語:強調人文關懷:馬克思哲學的價值取向這一主題內涵,總結論文研究中存在的欠缺。

四、研究背景: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動態:

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人的問題”的探詢伊始於《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公開發表。由於立場、視角、出發點的差異,東西方各有相當一批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或者是反人道主義的理論。儘管論說方式、思維路徑、批判理論各異,這些研究上的探索,一定程度上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但這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人本化、科學化的思維方式,既不符合馬克思哲學之真義,更不符合馬克思的價值旨趣。

(1) 國外研究動態:

西方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問題的研究,有三次重要的思想轉折,並以此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反科學的人本主義思想,以盧卡奇、葛蘭西、柯爾施為代表人物。第二階段:人學發展的最高層以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實證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和法蘭克福學派為表徵。馬克思的人道主義精神的全面拓開以《1844年哲學經濟學手稿》為思想泉源。

第三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變化就是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的研究從對人的關懷漸進入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政治、文化以及革命前景的關注上來,尤其是與發展了的人學理論的自覺結合是一大顯徵。這一轉變不僅是研究視域的橫向轉換,更顛覆了傳統研究方式的困囿,從而在研究方式和研究視域的雙重意蘊上跨越至馬克思人學研究的新視界。

(2) 國內研究動態:

中國哲學界對於人的問題的研究,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的。關於人道主義和異化問題的大討論,標誌了“人道主義”探索在中國的正式發端。王若水、張奎良、周揚、汝信、朱光潛、曹天予等人,都贊同馬克思主義是人道主義。

學界對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理論的研究,主要從下面幾個維度入手:

第一,把人文關懷作為馬克思哲學的一種內在的理論維度去顯認。俞吾金在《人文關懷:馬克思哲學的另一個維度》裡明確指認人文關懷是馬克思哲學的基本維度之一,人在馬克思哲學中的地位也由此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

第二,從實踐觀的角度理解馬克思哲學的人文關懷。這一問題的提出始於本世紀初。黃克劍在他的論文《論馬克思的“實踐”範疇》中明認,馬克思的實踐範疇內具豐富意蘊,實踐範疇內蘊著認知理性和價值理性的統一。徐長福的《馬克思的實踐首先是一個價值本體概念》一文中提出了馬克思實踐觀首先應是一種價值本體論的觀點,也就是說人歸根到底應該把人的自由自覺的生命活動和全面發展也即是把實踐作為人的價值上的阿基米德點。賀來在《論實踐觀點的人文精神》一文中揭示了人的實踐活動的價值創生性的特點。以上的研究可以說都是把實踐與人的聯絡作為研究的切入點,分別從不同視角揭示了馬克思實踐觀與人的關係,他們的共同點都觸及到了馬克思實踐觀的人文關懷內涵。不過,上述的任何一種解讀都無法迴避一個核心問題馬克思哲學內蘊的人文關懷問題,而這一核心問題正是馬克思實踐觀的人文關懷意蘊的根本所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世紀初,圍繞“馬克思哲學的人文關懷”這一主題,俞吾金和楊學功之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楊學功的《也談馬克思的人文關懷----兼與俞吾金先生商榷》,討論了實踐的觀點與人文關懷維度之間的關係,提出:“人:只有作為結果才能成為前提。由於實踐論的哲學視界的確立,人文關懷的維度在馬克思哲學中得到合理而現實的內在肯定性確認”後來,徐長福、陸劍傑也加入到這場激烈的討論之中。這場討論雖然是起源於“馬克思哲學的人文關懷”問題,但最後討論的焦點和落腳點卻回到了“如何理解馬克思實踐觀”的問題上來。這場討論說明了對於馬克思實踐的理解,的確是理解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的關鍵。

第三,從唯物史觀、社會發展理論等角度探討了馬克思的人文關懷。李萬鵬的《歷史唯物主義社會發展理論中的人文關懷取向》論述了馬克思哲學的人文關懷向度。

第四,對馬克思人文關懷思想及其現實意義研究的成果相當豐富。

概括言之,人文關懷問題已經越來越成為哲學討論的熱門話題。儘管人們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有種種不同理解,然而,人們正在形成一個基本共識,即“人文關懷”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維度。同時在探討中也發現一個缺憾,這種探討還沒有拓展深入到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價值內涵的邏輯架構上而僅僅中止於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被遮蔽實踐觀的辨析。筆者的思路正是源自於這樣的追問:既然“人文關懷”是馬克思哲學的重要維度,那麼馬克思哲學的人文關懷的思想宗旨是什麼?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維度的邏輯架構又是什麼?在馬克思的哲學中是怎樣蘊涵著人文關懷思想的?馬克思哲學的人文關懷價值取向在當下人們的生活境遇中是如何體現的?

筆者認為,馬克思的哲學關注的焦點是人。這個“人”不是指傳統哲學中的“抽象的人”,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現實人”;哲學所關注的方式是對現實的批判,而不是“形而上的沉思”。可以說,馬克思哲學的人文關懷是基於“現實的個人”之上的現實關懷和設定“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目標的終極關懷的有機統一。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的邏輯起點是“現實的個人”,解放無產階級,最終在實現共產主義的基礎上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是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的真正指向。

五、研究方法與結論:

本人懷著對人類深刻的眷注和深深的人文關懷的情感,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基本原理為主要理論方法,同時結合哲學、倫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理論進行綜合分析。具體運用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辯證分析的方法和文獻學方法等。圍繞“人文關懷:馬克思哲學的價值取向”這一主題進行拓展論述。

本文對馬克思哲學人文關懷價值取向的研究,尚屬初步和探索性的研究,距離付諸實踐還有一定的距離。對其他思想家人文關懷觀點的分析會著墨較少,從而會影響對比視域下思想特色的突顯。筆者以後將著力於馬克思哲學人文思想的分析比較,著力探索何以能與現實相契合。今後,本人將繼續關注社會轉型期人文關懷發展中的問題,為促進我國人民的全面發展盡一份力!

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