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小猴子下山》評課稿

來源:才華庫 2.2W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兒童喜愛的童話故事。寫的是小猴子下山,經過許多地方,看到許多自己喜歡的東西。因為他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不夠專一,把手中好吃的食物扔掉,去追擅長跑跳的小兔子而一無所獲,只好空手回家去。課文通過這一簡單的故事告訴孩子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專一,要有始有終,否則一事無成。

一年級語文《小猴子下山》評課稿

根據我個人的聽課感受,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年齡特點

莊老師抓住故事特點,出示動畫,其實是課文朗讀,把學生愉快地帶入故事創設的情境中,學生積極地融入文章中,充當其中的`角色,能自主的讀、說、演。教學第一段時,莊斯老師指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指導朗讀:老師是低年級學生的偶像,老師的範讀是學生的榜樣;配上動作朗讀激發了低年級的朗讀興趣,同時理解了動作詞“掰”、“扛”等詞的意思;給動畫配音更是將朗讀指導推向了高潮。低年級學生喜歡動畫,現在有機會給動畫配音是多麼好玩的事,只是動畫的最後和語音配不上。莊老師的朗讀指導體現了低段語文教學聲情並茂的特點。

二、教學過程紮紮實實

莊老師教學生字時出示生字有規律,先出示:結果子 吃西瓜 滿樹的桃子。這一組詞語帶有輕聲,莊老師特別用心地組織學習,強調“結”的讀音。除了強調讀音,莊老師還特別注意生字教學,比如,教學“瓜”,塗老師由淺入深,從自行變化,到組詞“西瓜、南瓜、甜瓜”。再由這三種瓜引申“腦袋瓜”,最後以新憶舊,鞏固了上學期的諺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同樣在教學“滿”字,她採用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詞義,通過圖再次拓展了“滿”的其他意思“水滿出來了”“滿座”等。如此教學,語文基本將紮實有效,

三、誦讀兒歌調節課堂情趣

課文中出現比較多的短語“動詞+名次”: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抱西瓜。老師除了引導學生識字規律,讓學生演一演、猜一猜、理解了動詞“掰、扛、扔、摘、捧、抱”。更巧妙的是莊老師把這些變成了有趣的兒歌:掰掰,兩手一分就是掰;扛扛,肩上一放就是扛;扔扔,往下一丟就是扔;摘摘,用手採下就是摘;捧捧,雙手託著就是捧;抱抱,兩臂張開就是抱。兒歌的內容進一步鞏固了字詞的理解,讓學生跟著老師做,一邊讀兒歌一邊理解了字義,同時全體起立讀兒歌也是一種有趣的課間操。如此將字形字義和樂學融在一起真是巧妙。

此外,老師對整個課堂的把握也是值得我學習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