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優秀評課稿

來源:才華庫 1.85W

今天很榮幸觀摩了王老師的《草原》一課教學。現在我就自己在聆聽這堂課時的所思所感略談一二:

王老師執教的《草原》一課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動地描寫了草原如詩如畫的美麗景色以及蒙古族人們的能歌善舞,熱情好客。課文語言通暢易懂,對場面的描寫富有激情,細膩貼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了其中,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無窮。整篇文章層次清楚,易於朗讀。

一、創設情景,薰陶感染

上課一開始,王老師便播放草原的課件,讓學生看到優美的畫面,聽到動聽的音樂,把他們帶入遼闊美麗的大草原。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欣賞著藍天白雲,碧草盈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結束,以一曲《美麗的草原我的歌》來結束今天的學習,讓學生在回過頭來美美的聆聽那草原的讚歌,再次受到美的薰陶。

二、在教學過程中郎老師自始至終都十分關注基礎薄弱的學生,因此十分注意教學的層次性,儘量做到由淺入深,循循善誘。比如他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方法就很有層次性:先讓學生讀一讀 ,然後劃一劃、圈一圈, 最後再想一想、說一說。在問題的設計上也有層次性。首先是讓學生找一找作者初到草原的不同感受,這樣的問題很淺顯,學生自然容易接受;接著讓學生說一說什麼是高歌?什麼是低吟?哪裡表達作者想高歌?哪裡又表達出作者想低吟?與方才的問題比較就有了一定的難度;之後再讓學生自己讀文感悟,為什麼會有這樣兩種不同的感受?這便是一個涵蓋量很高的問題了,這是作者心境的變化過程,對體會作者當時的內心感受非常重要,需要學生通過讀文,通過聯絡自己的生活經歷去理解,去感悟。教師正是緊緊地抓住了作者這一心理感受的變化過程,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是對教材的重新梳理,教師這樣設計是很有創意的。也使這節語文課很充實。

三、抓住重點語句感悟想象景美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以自主發展為靈魂的教學思想,營造一個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主動發展。

這篇文章結構清晰,著重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在研讀草原景色部分時,教師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和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抓住重點語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麗、遼闊。例如:各種形式的讀,個人讀、自由讀、默讀、教師引讀、集體誦讀、配樂朗讀等,通過讀加強學生讀的'能力的培養,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落實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並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出草原的遼闊壯美以及自己的喜愛之情。此時,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適時點撥。尤其是寫作方法的點撥:用對比的方法寫出了草原的天的可愛,美麗;把寫景物和感受緊密結合起來;用比喻句,把羊群比大花具體恰當地把羊群在草原上的美表現出來。

四、選精彩段落感悟人美

讀懂課文,使學生從中受到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應在課文第二部分重點體現。主要通過學生自學,小組交流概括出主人熱情好客表現在:迎客、相見、款待、話別幾個方面,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學重點。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在本節課教學中,這一點體現得不夠明顯。

我們認為,王老師從本文所體現的人和自然的和諧出發開展教學,以學生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感情的薰陶、感染、昇華,思維的撞擊為目的的,使本課教學成為了全方位、多層次、主動而有效的資訊交流、情感溝通、心靈對話的過程。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很注重通過“品析”,加上及時的朗讀指導來實現對學生情感的關注,真正營造了一個“情感的課堂”、“感悟的課堂”、“對話的課堂”,把語文課上得有情有趣。我們一致認為王老師這節課努力做到了“五實”:教學功底紮實、課堂知識充實、情感體驗豐實、課堂語言平實和教學效果真實。

在本課教學中,王老師在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方面也做得非常巧妙、老到、不露聲色。他沒有直接要求學生“興奮”起來,虛假地熱烈起來,也沒有藉助物質誘惑;而是迴歸文字,藉助文字對話的過程,利用多媒體教學這一先進的手段,通過優美的樂曲有效地引導學生進入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跟老師一道來發現美,欣賞美,感悟草原獨特美景之處,不知不覺的讓學生慢慢興奮起來,受到美的薰陶。在本節課教學接近尾聲的時候又是一首《陪你一起看草原》把這節課帶入了高潮,雖然話已盡,但是情未了。所以我們認為他的教學效果是真實的,情感的體驗是豐實的。

在聽王老師的課,總感覺很輕鬆,他那親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態,都讓我們難很忘。我們覺得,王老師的這節課上得圓滿,很成功,但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節課中也存在著這樣那樣或多或少的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