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衰的漢字》優秀評課稿

來源:才華庫 2.78W

今天,雖然空氣充滿著寒意,但是陽光燦爛。開往實驗校區的路上,我的心情如同陽光般燦爛。回想前晚劉寅打電話給我探討教材處理已經教法的選擇的話,讓我覺得劉老師真是個認真的老師。我今天聽的是《千年不衰的漢字》,選自蘇教·中圖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十二課《我們為祖先而驕傲》一課。本課有兩個版塊的內容:祖先的發明和創造,千年不衰的文字。今天,劉寅老師上的第二課時主要內容是千年不衰的漢字這一部分。本節課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古老的漢字經歷幾千年仍具有很強生命力的原因,體會出漢字不僅是一種傳情的工具,還是維繫中華民族的根,感受祖先創造出這種表意文字的高度智慧,激發愛國熱情。一般的人面對歷史性題材的課文,總會一步一步牽著學生走向我們預設的內容,而今天的劉老師,將品德課與語文中的漢字單元,進行了整合,並以綜合實踐課的形式,展示給我們另一種精彩。

《千年不衰的漢字》優秀評課稿

一、精心中透著真實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間教與學的溝通和交往的多維活動,教學設計以學生元認知為基點,以學生的活動為載體,達到我們的預設教學目標。在本節課中,劉老師精心設計活動,積極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教學情境,營造了民主、寬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有效體驗。

課伊始,劉老師問孩子們:“你們瞭解了漢字的哪些方面?”孩子們就在自己的原有的知識上進行搜尋回答。這樣的設計,便於學生梳理自己的知識,更有利於老師瞭解學生的知識儲備,讓老師在學生的基點上進行教學。接著,劉老師又問同學們:“那你還想知道漢字的什麼知識呢?”。孩子們的想法特別豐富,有的想了解漢字的演變,有的孩子想了解漢字是怎麼來的?有的孩子想了解漢字有什麼用?是什麼時候誰造出來的?等等。各個問號如何收場?這時的劉老師非常機智,將孩子們提的問題進行了梳理,概括出了幾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歸納成了:漢字的起源、漢字的演變、漢字的藝術、漢字的特點。

課堂上的劉老師是機智的,有著嫻熟的`調控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有著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極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思維,營造了寬鬆、愉快的課堂氣氛。這樣課堂,是真實的課堂,這不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課堂嗎?不正是生態課堂所期待的嗎?

二、 簡練中透射著整合

在真實的課堂裡,需要激情。課堂上,劉教師感情充沛、神采奕奕、潛心投入,是一個善於激發學生情感、富有教育機智、充滿教育智慧的人,她巧妙地將品德的內容與語文進行了整合。翻閱教材,我們會發現,教材中一系列的教材內容,有的孩子在語文課上也能找到,有的只用孩子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就能輕而易舉地掌握。為了能達到高效的課堂,劉老師這節課採用了綜合實踐課的模式,一節課,只有三個環節:提出問題——討論研究方法——反饋確定方向。讓孩子們在提出自己的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制定研究報告。在分小組的後,劉老師發給每小組一張研究報告計劃書,讓孩子們在小組內進行討論、研究你們小組最想研究的問題,並打算怎麼做,並能記錄下來。這個環節中,劉老師在課堂中充當了活動的組織者,站在“戲外” 看“精彩”。多麼簡練的課堂呀!多麼生態的課堂呀!就像清新的空氣,無形,無色,卻彌散在教室的每一塊空間,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三 、靈活中彰顯成效

新課程理念下的品德教材是一個開放的文字,是可以靈活處理的素材,是可以和學生進行對話溝通的載體。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教學內容要根據實際情況,在教學時允許有調整的餘地,能夠促使兒童的活動彈性的延伸。劉老師能靈活整合教材,優化教學效果,大膽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她將教材中涉及的各個版塊融合在研究調查報告的這個環節之中,使整堂課顯得更加完整、流暢,操作起來也更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也讓學生始終興致勃勃地參與、體驗。我們期待孩子們在實踐後,形成調查報告的那一刻,等待孩子們在這次的收穫吧!相信孩子們在這樣的課堂,在這樣的實踐中,各種能力肯定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真是驗證了那句話:放開手,我們會走得更好!

總之,劉老師的課讓我感受到如同冬日的陽光,溫暖、燦爛。溫暖著我的啟發思緒,燦爛著我自我反醒的心靈,我想對我改善今後的品德教學是一種極大的促進。最後,希望我們的品德課永遠充滿活力、充滿精彩!

以上的評課,如有不同意見,請批評指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