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邊形評課稿(15篇)

來源:才華庫 3.11W

四邊形評課稿1

烏魯木齊十三中於菲老師的一節八年級的《中點四邊形》一課,是一堂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課堂。

“貼近的必熟悉,熟悉的必喜歡”,通過美麗的圖案創設教學情景,把學生注意力吸引到課堂,回顧“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的知識,再通過實際問題引導任意四邊形的中點四邊形形狀的判定和證明,當學生初獲成就感時,將問題推向特殊的四邊形中點四邊形形狀,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交流時間、探索時間,讓學生通過在運動變化的過程中,尋求不變的事物,再次感受幾何圖形的魅力所在,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在學生髮現並理解影響中點四邊形形狀的主要因素得出結論後,又迴歸生活實際,通過一道會考開放題的探究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一理念,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功感,享受到學習樂趣。

整個課堂以人為本,教師不斷撥動學生的心絃,對學生的合理想法多給予肯定,一堂課中不停的用不經意的讚許、誇獎、點頭、微笑甚至全班鼓掌,讓每一個學生課堂上勇於表達樂於表達,還多次使用“請坐”、“請回答”、“真棒”等用語,尊重關注學生,給學生以自信,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本課屬於“綜合與實踐”課,實施是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它是教師通過問題引領、學生全程參與、實踐過程相對完整的學習活動。這樣的課有別於學習具體知識的探索活動,更有別於課堂上教師的直接講授。之前可以借鑑參考的課例不多,於菲老師的課是對“綜合與實踐”課的實施做了一個有意義的嘗試與探索。

四邊形評課稿2

老師這節課以一個問題——用三角形補出平行四邊形為主線,老師不斷引導學生嘗試思考、合作思考、分析、判斷、推理,在這一思考過程中,本節課的重點-----判斷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的方法被不斷突出、強化,學生在思考中主動掌握了這些方法。最後以一組溫暖的---不在是冷冰冰的、有生活氣息的---不在是抽象的練習題讓學生在富有情感的氛圍中鞏固所學,同時讓學生體會數學來自生活,在迴歸生活,這也成為本節課的最大亮點。更可貴的在於這節課體現出魏老師在教學上的追求---讓教學有鮮明的個性、有新穎的思想、有高超的教學藝術。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生敢於思考、善於思考---讓學生會思考

從問題的提出、解決、證明、應用,魏老師始終在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思考、肯定學生思考,本節課的教學實際證明: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始終貫徹這一理念的老師才能引導學生完成如此大的思考量,也才能放心的讓學生進行思考。學生會思考了,也就是老師教給學生點金術。

二、把教學置於開放的環境中

這節課的問題---把三角形補成平行四邊形,就有多種補法,問題---就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在證明補出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又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使解決問題的方法是開放的。在鞏固練習的第三題中,學生可以設計多種方案,從而使學生在開放性的練習中鞏固所學。開放的教學,才能讓學生具有寬廣的視野和發散性的思維,真正形成學生思考的能力。

三、重視學習情感的培養

把問題放心的交給學生,耐心的引導學生去嘗試著思考,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在作圖時鼓勵學生大膽作、放心作,讓學生在做中學,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分組在黑板上讓學生合作作圖、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通過這些學習情感的培養,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這也是新教材所重視的培養目標。

四、精練的細節

我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魏老師這節課的成功,也正是取決於一些精煉的細節,問題串的設計---抓住了學生,突出了重點。複習與結論的分類照應---建立了學生的知識結構。練習的設計---創設了暖色調的學習氛圍,讓數學回歸生活。學習活動的設計---使老師對課堂程序調控自如。

對這節課更出色的地方,可能掛一漏萬沒有注意到,望大家批評指正。

四邊形評課稿3

本節課是國小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四年級)學習了面積單位和長、正方體的面積的認知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本節課既是培養學生空間圖形中平面幾何觀念的奠基課之一,更是給學生滲透“等積轉化”重要思想的開啟課。

本節課的教學緊扣教材,緊緊貼合教材的呈現順序,重難點突出,使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得出結論————應用結論————再次論證”的科學探究過程,程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首先從教材中呈現的生活情境圖中提出問題:1、你能找到那些平面圖形?2、你學過那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並給兩組資料讓學生計算,說說計算公式。由此引發學生的認知記憶,找到學生的認知原點或起點,找到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有效生長點。然後再來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形、底和相對應的高、鄰邊等。引發猜想,提出大問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它的什麼有關?有怎樣的關係?讓學生在保留自己猜想的基礎上進行多方法、多角度的探究,用數格子法、割補轉化法(等積轉化法)等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並得出統一的結論或推翻自己原先不合理的猜想,然後再總結提煉計算公式,並及時應用(套公式計算)。最後,再通過拉一拉的方法,讓學生觀察拉的前後什麼沒變?什麼變了,再一次驗證了割補轉化法(等積轉化法)的合理性與存在的意義。本堂課的半數設計簡潔、合理、美觀、重難點突出。

從本節課中可以看出,賈老師很注重對孩子閱讀教材的能力的培養。只是本節課自始至終老師都讓學生看書:1、看書上的情境圖找平面圖形;2、看書上的格子圖數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3、探究出公式後讀書例1;4、練習完成書上的做一做等過程都是看書,在師的一句一句細緻的引導下如長方形的長佔幾格?寬佔幾格?面積佔幾格?平行四邊形的底是幾格?高是幾格,面積佔幾格……一節課就那麼35分鐘,如何保證大班額下每個同學都能緊跟老師的指導,跟隨老師的思路,在翻書與觀察老師的演示和板書交替中,回過神來細細品讀教材和理解教材的用意呢?本節課有很多好的課件可以借用,為什麼老師只有在複習長、正方體面積計算給出兩組資料時才應用了課件?課件的輔助教學功能沒有體現出來。

四邊形評課稿4

翁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複習》這節課中,我覺得這是一堂充滿生命活動力的課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課堂,體現新課標理念的課堂。我認為本節課的啟示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思路清晰,重難點突出。

翁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學思路。這節課翁老師突出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的訓練,通過畫圖活動來加深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的理解,整個教學做到詳略得當,重、難點把握準確。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重視操作探究,發揮主體作用。

翁老師設計了畫圖操作活動,讓人人蔘與學習過程,不是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操作,讓學生既學得高興又充分理解知識,形象直觀地複習了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三、教師的主導作用:

這節課也讓我們感受到翁老師鮮明的教學風格,每一道題呈現出來之後都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交流、探討的過程,最後教師點評,較好的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點撥到位:例如第一題在學生分析的過程中,翁老師耐心傾聽,對學生找出的結論,沒有逐個點評。在學生都發表完意見之後,老師再進行小結。

⑵引導的恰如其分:通過課件的演示讓學生觀察邊角的關係,他首先引導學生在演示的過程中找出對應邊角,為學生順利解決問題指明瞭方向。

⑶評價恰當: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及內初班學生情況。翁老師及時簡單中肯的評價,給予了學生莫大的鼓勵。

四、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

這個班的學生基礎較好,他們活潑可愛、積極向上。由於翁老師的問題設計非常合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⑴氛圍:學生髮言積極,思維活躍。課堂上探究學習的氛圍非常濃厚。

⑵師生關係:翁老師的性格開朗、豁達的個性深深感染著學生,師生關係融洽,非常民主、平等、和諧。

⑶訓練有素: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可以看出學生平時訓練非常有素。

五、教學效果好:

從整體上看,本節課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教學設計體現了數學教學的新理念。教學實施的手段領先,能充分利用課件演示圖形的變化,活躍學生的思維,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切實達到了教師、學生、媒體的整合。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地訓練,通過問題的解決,進一步培養了數學學習的能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節好課。

四邊形評課稿5

由我校教導室主辦的“教學月”活動正式啟動後,吳傳清老師上了一節數學示範課《四邊形的認識》,下午的教研活動時間,我們三年級數學老師就吳老師的這堂課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在龍書記的帶領下,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都說這是一堂高質量的數學課,上得非常成功,既充分體現了我校教師的風采,又展現了我校課改的成效。特別是新調進來的老師,更是獲益匪淺。

吳老師的課教學目標明確具體,重點難點的提出與處理得當,教學效果好,整節課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下新的教學理念。我們認為以下幾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1、準備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學設計合理,由淺入深,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一次逐一體現出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觀察、比較,抽象出四邊形的概念,做到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導學得法,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教具、學具也恰到好處的發揮了作用,學生始終在教師創設的具體場景下進行活動,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認識了四邊形這個新朋友,真正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究,體會到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

2、體現了“數學源自生活,數學服務生活”。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發現數學,找出身邊的圖形,讓學生感受生活環境的美妙,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通過認圖形,產生疑問,再通過觀察抽象概念,通過區分比較鞏固概念,在校園中、在生活中尋找四邊形,使學生感知數學於生活,使學生體會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意識。幫助學生建立比較清晰的概念。

同時也有值得商榷的幾處地方,以便自己我們自己在教學中得以運用和理解以及改正。

1、在讓學生給圖形分類時只強調了用邊或角做標準,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使有些學生更有創意的想法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現。

2、過重重視了自己“包辦式”“不放心式”教學,沒有充分做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不把教學放在學生為主,老師講解的過多,以便出現語言上的不精練,重複繁瑣。

3、應著重重視動手操作。四邊形是一節操作性很強的課,學生通過操作能探索究竟怎樣的圖形叫四邊形,同時又能進一步理解、鞏固概念。在課堂上,應讓學生在本上畫一個四邊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及創新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小組合作、探討等新課改教學模式,應多利用我校已有的教學課改模式、教學資源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

小組合作的優點之一就是學生之間能互相啟發,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問題。在本堂課之前的試教課中,教室裡充分利用了四人一組的小組合作、小組探討的合作學習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本堂課中卻在此忽略。

四邊形評課稿6

一、本節課的特點

(一)教學設計合理,準備充分

1.四邊形概念的揭示由淺入深,由內到外,由近及遠。先整體認識四邊形,感悟四邊形,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後,再動動手創造一個四邊形。這種設計很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最後是展示,彙報,評比,明確。

2.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活動一]讓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四邊形的活動。[活動二]用正方形紙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驗證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徵。

3.課件製作體現了童真童趣。比如,測量花園和花壇的直徑和半徑。

(二)教師語言幽默風趣

“如果不是四邊形你就揮揮手,如果是四邊形就請你點點頭”。

“老師,我要補充,你補充,我喜歡聽到這樣的聲音”。

“給她留點時間,讓她緩衝一下”。孩子,我們的先站一邊好不好?

“等你們呀,你們聽了以後,就沒有意見嗎?”

(三)情態觀的滲透恰到好處

1.在說教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在交流中,在操作中,在觀察中處處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和鼓勵。“我們兩個一起合作可以嗎?”

2.在快樂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享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伴著美妙的輕音樂,學生盡情的,投入的,認真的在尋找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徵。

3.彙報的同學站在展示的舞臺上,下面的孩子是傾聽的舞臺,都有舞臺,都有事做,都有收穫,都有付出。讓人感受到真人,真課,真實的味道。

(四)教師的教學風格和特點明顯

1.兒童化語言很投入。展示學生的作品,老師提示為分享學習成果。折有折的好處,量有量的妙處。

2.能夠靈活處理課堂教學中的預設和生成。學生把正方形的對角線當成了邊來說了,老師給予了很好的補充和明確。特別還生成了孩子驗證正方形的兩折就說明了正方形的四條邊是相等的。

二、教學思考

1.預設與生成。折的正方形紙對摺,對摺再對摺就可以判定四邊形是正方形,但老師沒有給予關注。因為老師也沒有做出正確的判斷。

2.課堂上有時候顯得過於隨意。老師的神態,動作,語言和肢體在課堂放的略微有些開。

3.教學內容沒有進行完。(教學時間把握的不是很準確)。

三、教學反思

問:畫圖環節為什麼舍掉了呢?為我勞心勞力的背後的老師,思考和困惑。教前如何給學生傳授知識點。2.一節真實的課堂重要嗎?三教的教學理念:思考,表達和體驗——貴州師範大學教授。真實的課堂,學生參與進來的課堂,更有意義。可能老師會,學生不會。呈現一節真實的課堂。如其教學環節,還不如多一點體驗。開放,和諧,自由的課堂。安民告示,12點17分準時下課。第三節課,三角形面積一課。這個式子能成為公式嗎?孩子是不是公式,直角三角形比較特殊,銳角三角形也留了。第三節課,與同類的課相比有什麼亮點和特點?兩個例題,兩次教學,老師在教學進行了前測,連加,或者按順序加。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係,建立了函式的思想;數學與音樂的整合。

四邊形評課稿7

今天有幸聽到了一節四邊形,首先展示了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四邊形。

一:觀察

1、讓同學們找共同點:四條邊,四個角。

2、區分是否是四邊形,認為是的點點頭,不是的擺擺手(這樣的回答有利於更好地管理課堂紀律。)

3、繼續出示圖片,讓學生們區分是不是四邊形。

4、揭示封閉圖形的圖形,強調四邊形都有4條直邊。

二:擺一擺

1、讓同學們在丁字板上擺一擺。

2、畫一畫:讓同學們在課本上面畫一個四邊形。

三:比較

1、最熟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他們有什麼共同點,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2、強調長方形有兩條長,兩條寬。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為下面求周長的課題做鋪墊。

3、拿出教具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他們都有什麼特徵。

總結:認識了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條邊。

通過這節課我認識到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還是有限的,他們的語言組織也不到位,需要老師去補充說明。還有一些孩子畫圖順手就用鋼筆,這是不對的。老師要早強調,加強強調畫圖用鉛筆。讓他們養成一個好的做題習慣。然後要學會自己去比較,去探索。當然這需要老師的引導。把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尋求答案,比老師講清楚印象會更深刻。

衛芬芬老師思路清晰,語言表達簡潔,準確。帶給了孩子們一節輕鬆愉快的課堂。

朱雙文老師思路也非常清晰,強調重點,唯一不足就是老師說的太多,學生說的太少。

我覺得自身也有這種情況,以後會加以改正。學習各位老師的長處,避免自身的一些不足。

四邊形評課稿8

我聆聽了陳老師的一堂複習課————《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是四年級上冊空間與圖形的內容。這節課相對來說知識點多,上起課來有一定的難度,陳老師通過自己獨特的方式化難為易,將本節課重點和難點落到實處。

一、 優點

1、設計合理、環節清楚、複習目標把握準確,條理清晰的引導孩子進行知識點的構建和學習。

2、課堂上老師敢於放手學生,讓學生充分交流彙報,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師進行有效地梳理,充分顯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在練習中,針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和關係設計,進行有效地思考,對知識進行了拓展和延伸。

二、需要探討的地方

練習拓展的面可更寬泛一點,可聯絡以前學生學習過的周長計算進行,提升思維的高度。

總之,陳永志老師以自身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學生,用自己的教學風格折服了在座的所有聆聽著,讓大家覺得聽課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享受。

四邊形評課稿9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第九冊第五單元多邊形面積的計算第一小節的內容。幾何知識的初步認識貫穿在整個國小數學教學中,是按由易到難的順序呈現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並能靈活運用長方行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行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且,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運用會為學生學習後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奠定良好的基礎。聽了邱靈芳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堂課,感到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很多。她的課堂,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教師的主導作用恰如其分,學生的自主探究氛圍濃厚,多維能力得以發展。縱觀整節課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動手實踐,多維探究。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孩子的自主動手操作探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教學時,邱老師出示一個與長方形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先讓孩子們認真觀察,用數方格的方法比較它們的面積大小,讓孩子明白“數格子的方法不大好用”,從而產生探究的慾望:能否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與它面積相等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接著孩子們積極討論後再動手操作:觀察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的紙片,剪一剪、拼一拼,在動手實踐、操作探究中自主發現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整個操作過程層次分明,通過剪、拼,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使孩子們多維參於探究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學得既高興又充分地理解知識,懂得應用割補法直觀、形象地推匯出平行四邊行的面積計算公式,從而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重視思想,善於滲透。

在數學課堂滲透科學的數學方法和思想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關係到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邏輯性等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邱老師執教的這堂課中“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滲透。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要滲透的就是這種轉化的思想,這種思想將直接影響之後學習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面積的推導。邱老師在全課始終都強調了這種思想,甚至在全課總結時都不忘轉化思想的強調。另外練習中的底和高互相對應的思想方法和等底等高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的思想也得到了較好地滲透。

三、分層運用,逐步內化。

對於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內化效果。邱老師能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如下幾道練習題:

1、基礎練習:判斷題,鞏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

2、提升練習:出示例1及生活中的數學題,熟練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3、發散練習: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

為什麼?此題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進行邏輯推理,使學生明白等地等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了思考、發展了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這節課邱老師能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動手操作,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長。

四邊形評課稿10

二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評課稿

聽了孫老師和白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兩節課都層次清晰,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的數、剪、拼、擺等系列操作活動,著重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意識與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孫老師一開始以比較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兩個花壇的大小引出本課,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思考解決的方法。白老師是先回憶了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及其面積,並在一開始就滲透了平行四邊形相對應的高和底。

二、大膽放手讓學生思考,重視動手操作引導學生探究,滲透“轉化”思想

整個教學過程孫老師先讓學生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然後通過拉動長方形使之變成平行四邊形,發現周長沒變面積變小了,從而否定了面積等於鄰邊相乘。兩位老師都給足時間讓學生動手操作,對於面積公式的推導都是建立在學生的數、剪、拼、擺的操作活動之上的,教師只是引導,而不是包辦,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和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操作,學生也通過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動手操作能力。白老師在學生用割補法之前在上出示了具體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操作,要求明確,便於學生操作。

三、練習設計各有千秋,形式多樣,層層遞進,並突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底乘高必須是相對應的才可以。孫老師的練習貼近生活,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說明生活中數學的重要性。白老師設計的自我檢測很好,簡單梳理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過程,使學生對於這個轉化的思路更加條理。

建議:

孫老師的練習中學生的獨立練習少,應該讓學生親自體驗解決問題的步驟,這樣印象會更深刻。白老師在獨立練習時,如果叫兩名學生板演,在講解時會更直觀,便於學生觀察記憶,也便於發現問題。

四邊形評課稿11

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3即對角線互相平分是在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性質的基礎上推理證明得到的。林老師通過學生回顧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和性質,引入本節的主題。手法比較自然而流暢a)新增一條對角線可得出哪些結論?1)分成兩個全等三角形2)兩個面積、周長相等的三角形b)新增兩條對角線可得出哪些結論?讓學生觀察分析推理證明得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3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學生做的'較好。對這個性質做了較多的練習,鞏固性質及進行了應用。板書整齊自然,但字寫的太輕較小。

一下幾點供參考:

1、我以為語速太快。

2、提出的問題要乾脆利索。

3、學生回答時不要重複學生回答的語句。

4、要提問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有什麼性質,並且要板書其性質,還要寫出其數學語言。

5、提出問題時,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6、要面向全體學生,多讓學生板演,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邊形評課稿12

開學一個月了,新教師的過關課在今天正式開幕,我們組的劉傑和朱盧穎兩位教師首當其衝,教學內容同為三年級上冊《四邊形的認識》。兩位老師非常清楚學生對四邊形是有一定的認識的,並不是一張白紙。所以在課一開始就直接揭題,提供自學材料讓學生自學找四邊形,在自學的過程中帶著“你選出來的四邊形有什麼特點?邊的特點_____ , 角的特點”問題去思考,目標指向非常明確,

例如在匯入環節中,教師讓學生看看哪些是四邊形的圖形,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來判斷哪些是四邊形。在判斷過程中,學生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矛盾衝突,並在這些矛盾衝突中慢慢的得到了判斷四邊形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想得到鍛鍊,在他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不斷領會它們在知識形成中的作用,認識它們的本質特徵,逐步做到自覺靈活地應用所要解決的問題。

學生在瞭解了四邊形的特點後,練習環節兩位教師都是通過在教室中找一找四邊形,來感受數學源於生活,無處不在。在這個環節上應該注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準確性,適時的引導,從而引領學生走進生活中的四邊形。

整節課下來,老師的教態自然大方,語速不緊不慢,板書工整規範,若在關注學生的生成方面再提高一些就更好了。

四邊形評課稿13

在**市外國語開放週期間,有幸聽了戚**老師的一節平行四邊形動點問題的拓展課,這一節課的問題設計環環相扣,體現出老教師紮實的數學功底、精湛的上課藝術,思路清晰,層層遞進,結構嚴謹,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師生互動配合默契,使學生成為一節課的中心,是一節認真學習示範課。

戚老師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在複習課匯入部分開門見山,讓學生處理平行四邊形在直角座標系中,平行四邊形的邊角關係。接著,戚老師在此基礎上新增兩個動點,讓學生判斷新的四個頂點是否能夠成平行四邊形。學生通過作圖深刻體會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從邊、角、對角線方面來考慮,通過分類,將符合條件的平行四邊形逐一找出。

接下來,戚老師設定了t為何值時,△APQ能構成等腰三角形,讓全體學生建立信心,讓全體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展現自我,又能體會小試牛刀愉悅心情。最後一個環節,戚老師將軸對稱性的知識點進一步延伸,加大了動點的難度。藉助幾何畫板,學生基本上完成。

戚老師這樣複習形式讓全體學生有的放矢,一下子就吸引學生的興趣,又能激發學生求知慾,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戚老師始終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的自我操作能力的培養,注重及時的總結梳理,整理知識結構,使這堂課生色不少。

四邊形評課稿14

今天,我聽了一節課——《平行四邊行的面積》,老師能深悉教材,把握重點,思路清晰,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富有激情地演繹了一節精彩的數學課。在學生通過畫、剪、拼等動手操作的活動來主動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自主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參與、團結合作、主動探索的精神。我覺得這是一堂充滿生命活動力的課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課堂,體現新課標理念的課堂。

一、給足探究時間,展示方法多樣化

平行四邊形面積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它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為學生學習三角形面積和梯形面積公式的探究打基礎。從整堂課來說,老師讓學生經歷數、割、移、補等方法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空間觀念。讓學生經歷方法的交流、轉化、概括、溝通過程,體驗化歸的數學思想方法,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在學生動手操作和彙報交流這個環節中大約花去了20多分鐘的時間,給足了學生探究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從課堂中我們也看到了在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時候呈現的方法也是多樣的,藉助網格求出它們的面積、用剪拼的方法,轉化成長方形求出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還有學生想到把平行四邊形平均分成兩半拼成大平行四邊再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這都是在保證足夠探究時間的情況才會出來的。

二、注重數學方法和思想的滲透。

在數學課堂滲透科學的數學方法和思想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關係到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邏輯性等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本節課有創設情景中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到驗證並的出結論,讓學生嘗試了從猜想到驗證這樣一種科學的探究規律的方法,其實這也是科學家搞研究發明的最常用的方法,學生通過這樣的摸索探究,科學方法深入學生的思維。再如老師還很重視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探究中的轉化思想和練習中底和高對應關係尋找,數學中很重要的幾種思想學生得到了很好培養,為今後學生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邊形評課稿15

聽了XX老師執教的五年級數學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深切的感受到只有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才能發展學生思維,啟用學生的智慧點,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分析的能力。具體概括為以下幾點:

1.匯入部分通過交流問題生成單,讓學生提煉出最想提最有價值的問題,找準了學生的問題點,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營造了學習氛圍,使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了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2.在小組活動時,XX老師多次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並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交流中,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引發了學生的轉化思想。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從不同角度思考,發現了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長方形進行計算,這一環節使課堂充滿了實效性,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3.課末檢測的設計有層次、有梯度。設計了A類和B類,有基礎性練習,也有拓展思維練習,使不同學生有不同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