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藝術研究所劉連群的一封信範文

來源:才華庫 6.56K

我是江蘇省常州市一名普通的京劇觀眾,對陳派劇目情有獨鍾:《鎖麟囊》主題積極健康,給人以現實的啟迪,且唱詞精緻優美,堪稱詩劇。用陳腔演繹,我百看不厭;《春閨夢》大概是根據唐詩“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構思情節的,屬於反戰題材,亦夢亦真,宛然是一篇立體動態的《弔古戰場文》;其中許多唱詞如“門環偶響疑投信,市語微譁慮變生”等,含蘊之深及造語精美可與《鎖麟囊》相伯仲,無怪陳迷們把這兩個戲稱之為陳派劇目的雙璧。還有《荒山淚》等,都令我激賞,限於水平,就不一一評讚了。

給藝術研究所劉連群的一封信範文

不久前,我在電視上看到由陳派名家劉桂娟主演的《六月雪》,又大飽了一次戲癮。劉真不愧為梅花獎得主,演技和唱功似更加爐火純青了。天津多陳派名家,除劉外,還有李佩紅、呂洋等;北京陳派名家當數李世濟、張火丁、遲小秋等。我不知道她們若分別主演《六月雪》,由資深專家評判,結果會怎樣?大概是各有千秋,難分軒輊吧?

以前,我只看過《六月雪》的兩個摺子戲,一出是獄中訴冤,一出是刑場途中,兩節有大段唱詞,悉都悽惻動人,渲染了濃重的悲劇氣氛。這次看了全本,我雖依然激賞以上兩折,但對照以前所讀關漢卿《竇娥冤》原本,覺得《六月雪》所作改動未免太背離原作了,尤其是竇娥刑場獲救,沉冤昭雪,最後全家團圓,與原作臨刑發三願皆得實現及死後靈魂訴冤於竇天章方得昭雪,簡直太大相徑庭了。一個悲劇變成前面一場虛驚後面皆大歡喜,當然是出於給觀眾些許慰藉:竇娥的命運太慘了,讓她有一個好結局吧。但這無疑是消弱了原作的思想意義和對封建社會的控訴力度。有可能還會給觀眾以誤導,以為黑暗如元代的封建社會還有刑場生還沉冤昭雪的僥倖。如此,今天人們常用的“我比竇娥還要冤”這句俗語,恐怕用不上了。當然,今天使用這一俗語的人大多意在誇張或搞笑。

“秋聲江上寒”。陳腔低逥婉轉,如巴山猿啼、杜鵑泣血,最宜表現真正意義上的`悲劇。為此,我有個不情之請,冒昧地想請求劉老在不失其原旨並保留重大情節的前提下,改寫或新編關作《竇娥冤》,使之通俗易懂,為當代的一般觀眾所接受,且適合於京劇演出,(就象張君秋先生擅演的《西廂記》一樣,雖脫胎於王實甫的《西廂記》,但通俗不失典雅,如碧雲天唱段,能為低層觀眾所理解,且依然演繹了反封建爭取愛清自由的主題。)屆時,由劉桂娟或其他陳派名家主演,相信不僅可以豐富京劇劇目,而且可以使《竇娥冤》這一古典名作以通俗普及版面世。這樣做,似有顛覆《六月雪》之嫌,但其實正是京劇劇目日臻豐富多彩的表現。瑞環老不是根據《生死恨》新編了《韓玉娘》嗎?您老的《香蓮案》不也是對《秦香蓮》作了新的解讀嗎?竊以為李老的《韓玉娘》與您老的《香蓮案》,與原作相比較,思想和藝術上不知昇華了多少。最近第十屆京劇藝術節上演出了《楚宮恨》,我以為也是這樣,意新、詞新、腔新,真令人感到全然是一出“新翻”的“楊柳枝”。我猜想此劇也是由劉老您新編的。如您老能再揮大筆,以您博大精深的學養和新銳的視角新編《竇娥冤》,未來此劇一定會大受歡迎。知道您年事已高,但重大賽事依然頻見您的風采,何妨發揮餘熱,再為京劇寶庫添一朵新花?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五百年。齊如山、羅癭公們當年為國粹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相信您也能不負眾望,為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京劇事業作出超越前人的佳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