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化學第一章教案設計

來源:才華庫 1.78W

1 開啟化學之門 第二節 化學研究些什麼

國中化學第一章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瞭解化學研究的內容

能力目標:通過實驗觀察,認識化學變化的特徵和伴隨發生的現象

情感目標:在實驗探究活動中,理解觀察與化學實驗對化學學習的重要性

重點和難點:

1.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教學內容:

導言:什麼是化學?化學是一門以研究物質的性質與變化、組成與結構、用途與製法的基礎自然學科。它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故在學習時,因注意實驗的操作及觀察

觀察的內容:主要是物質原來的顏色、狀態等;變化過程中的現象(例如發光、發熱,火焰的顏色,放出氣體,產生沉澱等);變化後生成的氣體的顏色、狀態等;

P.S.煙:是固體小顆粒分散在空氣中;霧:是液體小液滴分散在空氣中

一.化學研究物質的性質與變化

1.實驗1:蠟燭燃燒的實驗觀察

點燃前:紅色固體,

燃燒時:黃色火焰,放出熱量,蠟燭熔化為液體,有部分蠟油凝固,有少量黑煙生成

用白瓷板壓在火焰上:白瓷板上有黑色的粉末狀固體

從蠟燭火焰中引出“白煙”:能被點燃

用乾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燒杯內壁上有水霧產生

迅速加入澄清石灰水振盪: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吹滅火焰後:產生白煙

實驗2:加熱試管中的火柴頭

實驗現象:加熱一段時間後,火柴燃燒,橡皮塞蹦出

實驗解釋:經酒精燈加熱後溫度升高,使火柴燃燒,放出大量的熱,試管內的氣體壓強急速增大,將塞子彈出

實驗3:灼燒葡萄糖、砂糖、麵粉實驗

實驗現象:有特殊氣味,葡萄糖、砂糖灼燒後變黃,變黑

2.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1)物理變化:沒有新的物質產生的變化,如三態變化等;

化學變化:通常有新物質產生的變化,如蠟燭燃燒等;

(2)化學變化的特徵,或者說,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分就是有新物質產生

舉例:石墨在高溫高壓,隔絕空氣的條件下轉化為金剛石(俗稱鑽石),該過程是化學變化

石墨、金剛石經點燃,能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3)化學反應的現象:一般會伴隨著發光、發熱、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現象

但特別注意,有發光、發熱、變色、放出氣體或生成沉澱等現象產生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

(4)化學變化中能量的吸收或釋放:

一般是通過熱能進行轉化,有些是放出熱量,為放熱反應;如碳酸氫銨受熱分解是需要吸熱,為吸熱反應

一些是化學能與電能轉化,充電電池充電時,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在放電時,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有些與光能轉化,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時吸收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3.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熔點、沸點、密度、氣味等

(2)化學性質: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表現出來的性質,如:不穩定性,毒性,腐蝕性等

(3)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是一種物質的屬性,一般用“能”、“易”、“可以”等表述;而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則是一個過程

二.化學研究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1.對物質的組成研究(巨集觀方面),解釋了“為什麼不能點石成金、水變油”

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分析了很多物質,發表了他排列的“元素週期表”

2.對物質的'結構研究(微觀方面),揭示了“有碳組成的金剛石與石墨為什麼在物理性質上有很大的差異”

3.在實驗3中的現象,揭示了“葡萄糖、砂糖、麵粉在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

三.化學研究物質的用途與製法

1.通過對物質的研究,可以合理的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如:綜合利用水資源、化石燃料等

2.人工合成出更有價值的、更有廣泛用途的新的材料、物質,如導電塑料

3.一些事例:

(1)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發現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

(2)我國科學家首次人工合成了結晶牛胰島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