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古文閱讀題集(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3.28W

zxdl

國中古文閱讀題集(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

[《論語》課文分析]

1、 各章大意

2、 主題思想

3、 分別從哪些角度談學習問題的

4、 本文是對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闡述句子有哪些?

[《扁鵲》課文分析]

1、“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你如何理解。

2、扁鵲和蔡桓公的言行分析。

3、寫作特點

5、 課文怎樣描寫扁鵲第一次進見桓公的情景和桓公的反應?

6、 課文寫出了故事什麼樣的結局?

7、扁鵲為什麼逃往秦國?

7、 層次結構

9、主題思想

10、思路結構

11、課文怎樣描寫扁鵲第二次、三次進見蔡桓公和蔡桓公的反應?

12、課文一共寫了幾次扁鵲見蔡桓公?

13、從文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狼》

1、 本文敘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2、 故事順序

3、 文中"狼"比喻的是什麼呢?

4、 文中描寫了狼怎樣的動作、神態,揭示了狼怎樣的本性?

5、 屠夫起先怕狼,後來又怎樣戰勝狼的?

6、 屠戶戰勝狼的原因是什麼?

7、 這個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

8、 中心思想

9、 文中,有記敘,有描寫,有議論,請各舉一例,說明其作用。

10、 篇末作者的評論由“狼”引申到“禽獸”,其真正含義是指禽獸嗎?

11、 第三段先後用了3個“其”字,讀時請注意它們各指代什麼。

12、 寫作特點

13、 點明“肉盡”“剩骨”和“綴行甚遠”有何作用? 

《為學》

1、 層次結構

2、 作者對"為學"是怎樣看的?

3、 為什麼開頭卻從"天下事"寫起?

4、 引用了"兩個和尚的故事"有何作用?

5、 寫作特點

6、 “吾昏、庸、聰、敏”的結果與為學有什麼關係?

7、 “蜀鄙二僧”故事的含義和作用?

8、 主題思想

9、 文章思路 

10、 第二段如何論證?

11、 論證方法

12、 分析排比句藝術效果。

13、 兩個和尚同時面對著困難,“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是何道理?

14、 《為學》抓住哪個字展開議論?

15、 第三自然段,有錢的和尚兩次說“子何恃而往”,語氣有何不同?

16、 作者設計了一貧一富兩個和尚有什麼用意?

《桃花源記》

1、 層次結構

2、 課文開頭和結尾都寫得簡略,中間寫得詳細,為什麼?

3、 怎樣認識作者的社會理想?

4、 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桃花林之美的?

5、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現什麼

6、 漁人怎麼發現桃花源的?

7、 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8、 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境的?

9、 怎樣描寫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的?

10、 “皆嘆惋”什麼?

11、 為什麼說桃花源是當時的理想社會?

12、 課文以什麼為線索?請具體列出。

13、 桃源人見漁人為什麼“乃大驚”?

14、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麼? 

15、 為什麼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口技》

1、 層次結構

2、 “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

3、 口技表演描摹了幾幅圖畫?

4、 三個場景的聲音變化有何特點?

5、 分析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

6、 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麼好處?

7、 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8、 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9、 從哪些角度表現口技人的高超技藝。

10、 第一段寫什麼內容?

11、 第2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聲響場景?

12、 第4段可分三個層次,層意是什麼?

13、 為什麼作者在第5段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

14、 課文中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精神和動作?

15、 本文寫作上是以正面描寫為主還是以側面描寫為主?

《傷仲永》

1、 層次結構

2、 寫了方仲永的才能發展經歷有哪幾個階段?

3、 按三個階段組織材料有何好處?

4、 第3段“受於天”、“受於人”各指什麼?

5、 第3段講了幾層意思

6、 方仲永由神童變為平庸之輩的原因是什麼?

7、 “見”“聞”交織,詳略有序的作用是什麼?

8、 文章第一段介紹方仲永的家世和“生五年未嘗識書具”的目的是什麼? 

9、 第二段寫方仲永才能衰竭,最終成為普通人的原因是什麼? 

10、 作者的觀點是什麼?

《愚公移移山》

1、 段落大意

2、 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

3、  以“愚公”和“智叟”對話,有什麼深意?

4、 愚公移山的成功說明了什麼?

5、 課文是怎樣表現愚公這個人物的?

6、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毛,其如土石何?”兩句話意思相近,語氣上有什麼不同? 兩句話意思相近,語氣上有什麼不同?

7、 愚公要移的是什麼樣的山? 

8、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麼?

9、 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愚公是該搬家還是該移山? 

《三峽》

1、 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特徵描寫三峽的自然景物的?

2、 文章第2段和第3段各描寫了什麼景物有何特點?

3、 本文的中心

4、 寫作方法

5、 層次結構

6、 文章描寫了哪些景物?

7、 三峽地貌總體特點是什麼?

8、 “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9、 “清榮峻茂”

10、 “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11、 “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12、 最後一句,對文章的表達有什麼作用?

《與朱元思書》

1、 段落大意

2、 每一段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3、 找出文中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景的句子,並說說其好處?

4、 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 抓住“清”和“急”的特點,文中用了哪些詞句。

6、 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山之奇?

7、 寫作特色

8、 文章在結構上的突出特點是什麼?

9、 寫景順序和詳略上有何特點?

10、 文章是如何抓住“異”和“奇”兩字來寫水和山的? 

11、 你從泉聲、鳥聲、蟬聲、猿聲中聽到了什麼? 

12、 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趣?

13、 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的理解

14、 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山之奇?

《陋室銘》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什麼修辭手法?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這兩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麼?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麼?

5、“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麼?

6、“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句寫什麼?

7、“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麼?

8、 本文哪句話能提挈全篇大意?

9、 作者怎樣引出本篇的主旨?

10、“諸葛樓”、“子云亭”與“陋室”有什麼關係?

11、陋室環境如何?

12、陋室人員如何?

13、 本文哪些地方運用類比,有何作用?

14、 本文表現了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愛蓮說》

1、 不提“愛蓮”,而是又說“晉陶淵明獨愛菊”,為什麼?

2、 文中為什麼要寫牡丹?

3、 為什麼作者只愛蓮花呢?

4、 蓮花有哪些可愛之處?

5、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蓮的形象。

6、 從作者對蓮花的描寫和歌頌中,可以看出他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7、 作者對"愛菊"、"愛牡丹"、"愛蓮"的態度分別是什麼?

8、 文章怎樣表現了蓮的品質。

9、 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生活態度。

10、 全文的主體形象和陪襯形象。

11、 蓮與君子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12、 寫作手法

13、 中心思想

14、 文章結尾幾句,運用了哪些句子,發了哪些感慨?

《周處》

1、 層次結構

2、 周處前後性格有什麼變化?

3、 陸雲用什麼方法開導周處的?

4、 在塑造周處形象時運用了哪些方法?

5、 讀了《周處》這個故事你明白什麼道理了?

6、 為什麼課文對周處為害鄉里寫得簡而虛,而對他殺虎斬蛟、自悔自改卻寫得繁而實? 

7、 概括本故事情節。

《五柳先生傳》

1、第一、二段的內容: 

2、“五柳先生”之號是如何得來的?

3、陶淵明“好讀書”,為什麼“不求甚解”呢?

4、本文最大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請從文中找出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麼作用?

5、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點:

6、如何理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含義?

7、“贊”語中哪句話和前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談談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看法?

8、五柳先生的三大愛好反映出他怎樣的精神品質?

9、怎樣理解“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10、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畫了怎樣的形象?

11、“贊”語與前文有什麼聯絡?

《小石潭記》

1、 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

2、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3、 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

4、 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5、 本文寫作思路

6、 第一段描寫了哪些景物?

7、 第一段寫景用了什麼寫法?

8、 第二段寫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麼寫法?

9、 潭水有什麼特點?

10、 作者是怎樣寫魚的?

11、 第三自然段描寫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麼特點來描寫?

12、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滅可見”?

13、 第四自然段寫作者在潭上所見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寫了小石潭中怎樣的氣氛?

14、 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15、 結構層次

16、 如何準確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馬說》

1、“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在全文中的作用。

2、伯樂、千里馬、食馬者各比喻什麼?

3、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麼? 

4、找出千里馬不幸遭遇的句子?並說明其作用?

5、“策之”“食之”“鳴之”是什麼句式? 

6、讀了本文受到什麼教育?

7、本文的想法全是對的麼?有沒有什麼不足的地方?

《公輸》

1、 本文對應的雙方是誰?主要表現的是誰?墨子前往楚國的目的是什麼?

2、 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3、 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幾個動詞是什麼?反映了墨子怎樣的心態和精神?

4、 墨子見到公輸盤,就請他幫助自己去殺人,而且進一步說可以"獻金",其真正的意圖是什麼?

5、 墨子抓住公輸盤"吾義固不殺人"一語,怎樣駁斥了他的"義"?

6、 "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是在指責公輸盤的不義嗎?

7、 "公輸盤服",此時公輸盤真的服了嗎?他取消了攻來的計劃了嗎?

8、 問題沒有真正解決,墨子善罷甘休了嗎?從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來?

9、 墨子見到楚王,先舉了一個什麼例子?目的是什麼?

10、 墨子是怎樣借楚王的推斷說服楚王的?

11、 楚王是否承認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來的計劃?

12、 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託在公輸盤及其所研製的新式武器上面,那麼,雙方又進行了怎樣的較量,結果怎樣呢?

13、 "公輸盤詘"說明了什麼?

14、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輸盤怎樣的心理狀態?

15、 在危險關頭,墨子有什麼表現?

16、 墨子揭露了公輸盤"不言"的內容,請問是什麼?

17、 墨子是否徹底懾服了楚國君臣?為什麼?

18、 體會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僅靠鋒利巧妙的言辭?

19、 從全文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陳涉世家》

1、 為什麼在開頭列出吳廣呢?

2、 作者怎樣寫出少年時陳勝的個性的?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主要反映在哪裡?

3、 農民起義的原因是什麼?在段中畫出句子。

4、 陳勝、吳廣謀劃起義的主要策略是什麼?

5、 陳勝、吳廣為謀劃起義作了輿論準備,是怎樣的?有何作用?

6、 本段中對人物的刻畫主要採用什麼描寫方法?

7、 劃分第三自然段層次,概括段意:

8、 第三自然段開頭描述了哪三個場面?

9、 起義的導火線是什麼?

10、 起義的根本原因則是什麼?

11、 陳勝認為起義將得到廣大人民支援的理由是什麼?

12、 哪些詞語表現了起義軍的勝利進軍情況?結尾一句有什麼作用?

13、 陳勝、吳廣是怎樣謀劃起義的?怎樣看待他們所採用的迷信手法?

14、 從陳勝對當時形勢的分析和所提策略口號,以及為起義作的輿論準備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樣的品質?

15、 陳勝是農民起義的領袖,作者對這一歷史人物持什麼態度?試說明理由。

16、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的思想含義是什麼?

《送董邵南河北序》

1、 第一自然段的大意?在全文中起何種作用?

2、 文中第一句話"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在全文起何作用?

3、 第二自然段可分為幾層?

4、 前後兩段末尾句"董生勉乎哉"含意是否相同,為什麼?

5、 最後-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意圖?

6、 如何理解"為我吊望……有屠狗者乎,"這句話?

7、 文中作者不欲董生助藩鎮,為什麼?

8、 文中寄託作者心意的句子:

9、 比較"說"和"序"兩種文體的不同:

10、 《送董邵南河北序》與《馬說》比較寫法上的異同。

《始得西山宴遊記》

1、 段落大意:

2、 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蘋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中“到”、“醉”、“臥”、“起”等動詞的表達作用?

3、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的作用?

4、 抓住了西山的什麼特點?

5、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表達了作者什麼心情?

6、 作者借西山之遊,抒發了自己怎樣的人生感受?

7、 作者怎樣用比照映襯來寫西山之景?

8、 你如何理解“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一句。

9、 “始得”二字的含義及其貫串全文的作用?

10、 你如何理解“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一句。

11、 作者怎樣借景抒情?

12、 作者從哪些方面描繪西山的?

《醉翁亭記》

1、 第1段主要寫醉翁亭的什麼?

2、 第1段採用什麼方式寫出醉翁亭的位置環境?

3、 第2段包含幾層意思?

4、 第2段描寫山!寫朝暮、四時之景,採用什麼方式?

5、 第3段包含幾層意思?

6、 第3段為什麼寫滁人之遊?這個內容與上段有何聯絡?

7、 結束段寫了兩個重要內容,是什麼?

8、 這篇文章抒寫了作者的什麼思想情懷?

9、 本文的主旨是什麼?

10、 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11、 本文寫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12、 本文寫景上有什麼特色?

《滿井遊記》

1、 段落大意。

2、 第2段可以分幾層,請歸納層意。

3、 第2段描寫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還寒”,萬物復甦的特點,分析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怎麼描寫的?

4、 第三段表達了作者什麼願望?

5、 請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6、 作者在這裡向讀者交代了出遊的時間、地點、人物,與開篇相較,是怎樣的一種心情?

7、 景色是這樣的美,人物是這樣的活,作者的感受怎樣呢?

8、 野遊只有景,沒有遊人嗎?

9、 作者原“侷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今徑奔滿井,他的第一感覺是什麼?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 段落大意。

2、 用什麼來有利於作戰的條件?

3、 本文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4、 本文的論證方式有什麼特點?

5、 文章第3段運用什麼句式?有什麼效果?

6、 文章第4段運用什麼句式?有什麼效果?

7、 如何將“人和”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統一起來。

8、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還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 段落大意

2、 從六位人物中總結共同的規律?

3、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的前提是什麼?目的是什麼?

4、 怎樣理解第三段的第一句話。

5、 論點、論據、論證各是什麼?

《岳陽樓記》

1、 為什麼要從滕子京寫起?

2、 第2段如何寫景?作者所述的登樓者是什麼人?他們有什麼感受?。"銜"、"吞"二字的作用是什麼?

3、 第3、4段寫了什麼內容?

4、 第2段寫"岳陽樓之大觀"中的“此”指代什麼?

5、 作者認為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裡?

6、 本節中有些句子有前後照應的關係,有些句子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它們找出來說明它們的關係或作用。

7、 作者發了什麼議論?為什麼在文章末段發這樣的議論?

8、 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係,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係。那麼跟什麼有關係呢?

9、 作者為表現"悲"、"喜"兩種不同的感情,分別選取了哪些有特徵的景物?

10、 古仁人有沒有快樂的時候呢?如果有,是在什麼時候?

《魚我所欲也》

1、 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麼作用? 

2、 “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3、 “所惡有甚於死者”“所惡”可以指哪些事情?

4、 “故患有所不闢”“患”指什麼?

5、 “非獨賢者有是心”的“是心”指什麼?

6、 作者列舉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讚揚了什麼樣的人,斥責了什麼樣的人?

7、 文中說得了“萬鍾”是為了什麼?

8、 本文的論點、論據、論證各是什麼?

《出師表》

1、 第1段分析天下大勢,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2、 第1段提到“侍衛之臣”和“忠志之土”有什麼作用?

3、 諸葛亮在文中向劉禪提出了哪些建議?提出這三條建議的目的是什麼?

4、 從全文來看,諸葛亮向劉撣提出的三條建議,他反覆強調的是哪一條?

5、 作者出師後的國內政事如何安排?推賢了哪些賢臣?目的是什麼?

6、 出師之前作者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7、 作者如何表達了出師的決心?

8、 諸葛亮是在向劉禪提建議,但文中提到“陛下’’不過七次,而提到“先帝”卻有十三次之多,這是為什麼?

9、 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10、 出師的目的是什麼?

11、 作者對他所推薦的賢臣和後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墨池記》

1、 作者認為王羲之能在書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麼?

2、 撫州學官王君,書“晉王右軍墨池”六字於檻柱間的目的是什麼?

3、 對幾個設問句的理解(內容、語氣)

4、 文章主旨

5、 中心思想

《曹劌論戰》

1、 段落大意

2、 第一段寫曹劌與鄉人的對話,說明了什麼?

3、 第一段寫曹劌與魯莊的對話有幾問幾答?

4、 為什麼“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

5、 為什麼“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6、 “肉食者鄙”“鄙”表現在哪裡?

7、 曹劌的“遠謀”表現在哪裡?

8、 縱觀全文,弱小的魯國能戰勝強大的齊國原因有哪些?

9、 本文的詳略安排寫作手法上有何特色?

10、 曹劌是如何幫助魯莊公選定這個反攻時機的?

11、 曹劌、魯莊公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12、 本文有幾條線索?

13、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麼?

14、 為什麼說“小大之獄,雖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的主要條件?

《上樞密韓太尉書》

1、 作者在寫好文章方面提出什麼觀點?他是如何證明這一觀點的?

2、 作者認為怎樣才能養氣? 

3、 作者“決然捨去”的目的是什麼?

4、 作者“決然捨去”看到了什麼?

5、 作者在第2段中大寫特寫自己的遊歷過程,目的何在? 

6、 作者寫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7、 最後一段作者“偶然得之,非其所樂”,作者所樂的是什麼?

8、 全文以什麼為線索?

9、 文中寫周公、召公,方叔、召虎這幾個人物有何用意?

《送東陽馬生序》

1、 第一段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談自己刻苦求學的經歷?

2、 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明代太學生優越的學習條件?

3、 作者寫這篇贈序的原因是什麼?

4、 中心思想

5、 本文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