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聲音》大班教案

來源:才華庫 1.19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奇妙的聲音》大班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奇妙的聲音》大班教案

《奇妙的聲音》大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探索中發現並記錄物體通過振動會發出聲音。

2、體驗用不同方式感受振動現象的有趣過程。

活動準備:

1、新年敲鐘視訊,一段優美的鋼琴聲,一段吵雜的聲音、goldwave軟體

2、操作材料:

(1)鼓6只、雪花片若干,放置在鼓上

(2)橡皮筋綁在長方形一次性塑料碗上 6份

(3)盛有水的小碗、勺子6份

3、記錄表18份、筆18支

4、漢字:聲音、振動活動過程:

一、視訊“敲鐘”匯入活動,引導幼兒進入探索聲音的話題。(材料準備:敲鐘視訊、漢字“聲音”)

1、看看說說視訊內容

2、小結:對了人們一敲,鍾就會——發出聲音,不敲,鍾就沒有聲音。

二、探索

1:初步瞭解聲音因振動而產生。(材料準備:操作材料及記錄紙、筆)

1、交流討論生活中有哪些物體也會發出聲音

2、設疑猜想:為什麼這麼多物體都會發出聲音?

3、探索操作:

(1)介紹操作材料(2)操作前設想:怎樣讓以上材料發出聲音?

(3)提出操作要求及記錄要求:

a.每種材料都要試一試

b.把自己的發現記錄在記錄卡上

(4)幼兒操作,教師引導

a.大鼓:雪花片怎麼樣了?

b.橡皮筋發什麼了變化?

c.放了水的小碗、勺子:用勺子敲一敲,你會發現什麼呢?(碗裡的水怎麼樣了?)。

4、交流討論:讓哪些材料發出了聲音?發現了什麼?

5、進一步感受振動後發出聲音的狀態:兩兩幼兒邊打招呼發出聲音說“你好”,邊摸摸對方的脖子;不發出聲音說“你好”,邊摸摸對方的脖子,並交流感受。

6、小結:原來生活中的物體因為“振動”發出了聲音,出示漢字“振動”。 當我們不讓它們動時,聲音就停止了。

三、聽生活中的聲音,辨樂音和噪音(材料準備:鋼琴聲+吵雜聲的音樂,goldwave軟體)

1、交流討論怎樣的聲音好聽?

2、欣賞準備音樂,觀察軟體畫面,說說看到的現象及感受。

3、小結延伸:那些聽上去舒服,悅耳動聽的聲音叫樂音;而有的聲音太響了,聽上去很刺耳,這樣的聲音叫噪音。回去找一找,生活中哪些是悅音,哪些是噪音?

《奇妙的聲音》大班教案2

設計意圖:

聲音無所不在,無所不有。對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熟悉的,但對於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卻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隨著幼兒年齡增長聲音也越來越大,有的甚至喜歡故意大聲尖叫。為了培養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和思維的靈活性及動手操作能力,培養良好的說話習慣,我設計了這節嘗試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聲音的奇妙,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瞭解噪音和樂音,懂得在生活中避免噪音,感受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發現聲音產生的原因,知道不同物體振動後發出的聲音不同。

2、能分辨樂音和噪音,知道噪音的危害。

活動重點:

知道物體通過振動產生聲音,不同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難點:

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發出噪音。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用具:碰鈴、鈴鼓、三角鐵、玻璃瓶、紙、塑料袋、紙盒、橡皮筋、米粒。

2、教師操作用具:鼓、各種聲音的錄音,三個裝水的玻璃杯子。

活動過程:

一、遊戲:“杯子會唱歌”,引起幼兒興趣。

二、探索不同的聲音。

1、引導幼兒嘗試讓自己的身體發出聲音的方法,如拍手、跺腳等。

2、引導幼兒讓物體發出聲音的方法,並感知不同物體振動後發出的聲音不同。

三、小實驗《米寶寶跳舞》,探索聲音產生的原因。

1、幼兒將米粒放在鼓面上,敲擊鼓面,觀察發生的現象。

2、討論米寶寶會跳舞的原因。

3、再次進行實驗,把一隻放在鼓面上,敲擊鼓面,感受物體振動產生聲音的原理。

小結:各種聲音,都是由於物體振動所引起的,敲鼓時聽到鼓聲,同時能摸到鼓面的振動;人能講話時由於喉嚨聲帶的振動。

四、幫助幼兒認識樂音和噪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麼不同的感覺?那種聲音好聽?優美好聽,聽起來很舒服的聲音被人們稱為樂音;刺耳、難聽、雜亂的聲音讓人聽了心煩,稱為噪音。

2、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是樂音,哪些是噪音。

3、說說噪音對我們身體的危害?聽到難聽的噪音是我們應該怎樣做?

4、幼兒結合自身生活說說怎樣才能避免發出噪音?

五、教師總結:

小朋友知道了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好聽的聲音是樂音,難聽的聲音是噪音,今後我們要多聽樂音,保護自己的耳朵,不要聽噪音,自己更不能發出噪音。

《奇妙的聲音》大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活動,讓幼兒瞭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

不同的聲音。

2、願意用完整的語言講述探索的結果。

3、發展聽覺分辨能力,激發探索周圍世界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幼兒經驗準備:請家長在家引導幼兒注意聽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如鐘聲、電鈴聲、喇叭聲等。

2、物質準備:

(1)、每組桌面上分別放置小鼓、三角鐵、木魚、小鈴、圓舞板、鈴鼓等各種樂器以及瓶蓋等。

(2)、和幼兒一起收集紙盒、紙杯、線、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錄有各種悅耳及刺耳聲音的磁帶、錄音機一臺。

活動過程

1、通過探索,感知聲音

(1)自主玩耍桌面上的樂器,讓幼兒瞭解樂器發出聲音的方法。

教師:今天來了很多小樂器,你們試一試,應該怎樣演奏他們呢?

請幼兒自由玩樂器,並探索使樂器發出聲音的方法,可以敲、搖、碰、拍、彈、晃等。

教師小結:樂器都可以發出聲音,不同的樂器發出的聲音不同,發出聲音的方法也不同。

(2)通過操作,瞭解聲音產生的原因。

※、教師介紹小實驗方法:將瓶蓋放在小鼓上,邊敲打小鼓邊讓幼兒理解物體

因振動而發出聲音。

※、幼兒自由地再次玩樂器,讓幼兒進一步感受物體因振動而發出聲音。

※、瞭解人發出聲音的原因。

教師:我們人站著不動,為什麼會發出聲音說話呢?

請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嚨,喊“啊——”。然後請幼兒說一說有什麼感覺 (引導幼兒感知聲帶的震動)。

師幼共同小結:不論什麼東西,振動了才會發出聲音,不動它是不會發出聲音的。

2、自主嘗試,探索聲音

(1)請幼兒嘗試讓活動室裡的物品發出聲音。

(2)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現。

教師:小朋友,你剛才使什麼物品發出了聲音?用的什麼方法?鼓勵幼兒大膽講述他的探索以及探索結果。

(3)教師小結: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發出聲音,發出聲音的方法是各種各樣的。

3、聽聽玩玩,辨別聲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說一說,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2)教師小結:有好聽的聲音,有不好聽的聲音。好聽的聲音叫音樂,大家都喜歡聽。不好聽的聲音叫噪音,聽多了會有害人的健康。從中教育幼兒在遊戲活動中說悄悄話,避免產生噪音。

4、想想做做,自制玩具。

指導幼兒利用收集回來的物品來自制玩具,如紙盒琴、紙電話、七音瓶等。然後玩一玩自己製作的樂器,體會聲音的奇妙。

《奇妙的聲音》大班教案4

主題說明

聽覺是幼兒感知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奇妙的聲音”創設了以聲音為主題脈絡的學習情境,在這個特定的情景中,幼兒感知著、理解著、創造著、發展著。

聲音在哪裡?你聽,我的身體會發出各種聲音,好象會唱歌;拿個勺子敲敲,廚房裡的炒菜聲……在聽一聽,找一找中,幼兒發覺自己的身體會發出如此奇妙的聲音,發現聽覺通道會給自己帶來那麼多的享受;聲音不但可以感知,還可以去創造……於是,在有趣的遊戲中,我們引領幼兒汲取了隔音的科學知識,生成了積極自覺的社會性行為,或許辨證的意識,也正在悄然潛入他們的心靈。

另外,樂器是我園的一項特色活動,每當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在小樂器上叮叮咚咚發出美妙的聲音時,孩子們情不自禁會駐足傾聽。小樂器的聲音讓孩子們感到愉悅,感到神奇……這些美妙的聲音喚起了孩子探索的慾望。我們設想通過聆聽幾位藝術家的故事,參觀樂器室,認識樂器等活動,讓幼兒瞭解有關樂器,萌發對樂器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引導孩子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各種聲音,如家中的電話鈴聲等,感受聲音的豐富和奇妙。

2、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分辨來自屋內和屋外的聲音;或分辨哪些聲音是近處的,哪些聲音是遠處的。

3、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環境創設

1、幼兒自帶能發出聲音的玩具來園

2、在活動室內和視窗掛上幼兒自制的風鈴,並引導幼兒聆聽發出的聲音。

家園共育

1、和孩子一起討論:什麼時候說話聲音可以響些,什麼時候說話聲音要輕?

請家長準備一些樂器演奏的音樂給幼兒欣賞。

2、請家長與幼兒一起了解一些我國的民族樂器,以及它們發出的聲音。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容新穎,有創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

《奇妙的聲音》大班教案5

設計思路:

幼兒園科學活動,重點是引導幼兒瞭解自然環境,觀察自然現象,培養其對自然科學的探索慾望,增強自我觀察能力和判斷分析等思維能力。聲音現象屬於大班科學教育目標之一,為了讓幼兒初步瞭解聲音的產生原因,我設計了這節活動《奇妙的聲音》,旨在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探索聲音是如何產生的,發展其科學探索的慾望。

二、活動目標:

1、感知了解聲音的產生,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增強對聲音的辨別和判斷能力。

3、培養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1、已熟悉生活中的一些聲音如:電話聲、鐘聲等。

2、紙折的小青蛙、電光紙、塑料袋、盤子、豆子、易拉罐及各種樂器等。

3、多媒體課件。

四、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感知聲音的產生,知道不同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五、活動過程:

1、猜一猜,感知聲音。

師:孩子們,大家好,今天,我帶來了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聲音,你們想知道是什麼聲音嗎?

放課件,自然界的一些聲音,灰太狼。

(分層播放,第一次放一種聲音,第二次可以放幾種,可以逐個增加)師:小朋友你們的耳朵好靈呦,都猜到了,那你們知道這些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引出問題)2、玩一玩,探索聲音。

(幼兒分成三組,第一組:樂器、第二組:廢舊材料、第三組:盤子、豆子)①師:老師在每個小朋友的椅子下放了一樣東西,這些東西都能發出好聽的聲音,請你們拿出,玩一玩,看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幼兒自由操作,老師巡迴指導。

②請個別幼兒大膽說己的發現。:物體進行碰撞振動而產生了聲音。

③讓幼兒把手放在喉部,進一步體驗振動產生聲音。

④師:剛才,大家都玩了玩,讓這些物體都發出了聲音,那這些聲音一樣嗎?再次玩這些物體。進一步探索不同物體發出和聲音不同。

3、找一找,製造聲音。

師:剛才。大家玩弄了各種物品,讓他們了出了不同的聲音,現在,我們什麼也不拿,在自己身上能不能製造出一些聲音呢?

如:拍手、拍腿、踏腳,尖叫等。

(提醒幼兒避免發出尖叫的噪音,影響到其他人。)4、聽一聽,欣賞聲音。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發出了尖叫的噪音,那什麼樣的聲音屬於好聽的聲音呢?

(引導幼兒分辨音樂的不同,懂得要多聽樂音,避免噪音,保護我們的耳朵不受傷害。5、活動延伸:

其實,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聲音,我們今天所玩的,只是其中的一些我相信我們班的寶寶們還能發現更多,更好聽的聲音認真觀察,細心聆聽,把你們發現的,聽到的,帶回來,講聽,好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