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擁立美猴王(滬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23W

教學目標

1、 通過交流資料資訊,初步瞭解《西遊記》在中國文化、文學史上的意義,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

2、 以掃讀、跳讀等快速閱讀及圈劃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孫悟空的形象,激發探究人物形象與情節的熱情。

3、 用朗讀討論的方式,感受環境烘托的作用,語言整齊而活潑的優勢,激發探究描寫手法與語言魅力的熱忱。

說明:

本單元作為“以篇帶書”、“以書映篇”的名著閱讀單元,其包容的含量、開放的程度、形式的多樣都是與普通篇章單元的教學不可同日而語,它既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唯篇無書”(這樣便幾乎喪失了設定本單元的意義);也不能上成課堂展示熱鬧,課下幾無實質讀書的“讀書彙報”課(這樣的課所謂“彙報很可能只是前言後序,網上資料的學生口頭複述,那麼離單元意義可能更遠)。因此本單元設計44、47及綜合學習準備宜放於45、46綜合學習彙報的前一個月左右。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書泛覽,查閱資料進行真正的書籍名著閱讀和有實質意義的研究性學習。四四課目的在於以精典的《西遊記》開篇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和進一步探究的熱情,並在篇章的精讀中啟發學生對課下的泛讀進行有意識的深化,明確開展名著閱讀、研究性學習的幾個思考方向。

重點難點:

1、 感受美猴王超然出眾的表現,對後文全書的作用。

2、 領會古典白話概括、整齊的優點,激發對書藝術特色的探究。

說明:

本課重在以篇引書,學生對悟空從小即有所瞭解而且一般都頗感興趣,探究其“出生、出任”非常符合預備孩子的年齡興趣特徵,教師以此為重點可順勢引發學生開展名著閱讀、研究性學習。

《西遊記》詼諧活潑又不失古典的語言既可能成為現代學生學習的難點,但適度的陌生化恰恰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豐富現代漢語口語、書面語的表現力。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簡介《西遊記》引發讀新課 1、 看單元標題,“讀一本名著”,名著《西遊記》你覺得它“名”在哪裡?

2、 請同學依次介紹(注意選擇大家可能不夠了解的資訊有條理的說明介紹)(1)《西遊記》故事淵源:唐僧(2)成書大致歷程與作者(3)主旨及意義 1、 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從小積累的關於《西遊記》有名之處。

2、 學生根據課前查閱資料擇其要點分類概述。 激發學生從小就積累的古典文化名著在自己內心的影響,使學生走近原著;有關資料的補充能訓練處理分類資訊的能力,又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瀏覽目錄首回初感書文異同 1、 根據學生介紹主旨時對孫悟空的評介,引入翻閱目錄,思考《西遊記》從孫悟空出世開始講起的原因。

2、 初讀首回前半部分看看與課文有哪些不同,想想自己小時看動畫片、聽故事感受有何不同,談談你初讀古典白話的新感受。

3、 積極鼓勵學生真實新體驗。特別對刪去詩詞與後文的質疑應大加鼓勵並留到課下探究。 1、 翻閱目錄,瞭解全書大致格局及意義。

2、 在課前預習課文基礎上,比較書、原文、影像作品的不同感受,特別說一說自己新的體驗。(如有更多疑問,對美猴王有了一些新瞭解等) 引發學生了解讀書要有全域性意識,粗讀不妨輕鬆隨意,精讀就需要有所探究,初步感受,影像、聽聞不能代替讀原典名著的意義。

感受人物形象激發情節探究 1、 再讀課文,圈劃出美猴王超然出眾表現的語句。

2、 讀、說給同桌聽,概括為幾方面與大家交流。

3、 引發人物性格與環境及時全書情節展開作用,點到為止,啟發學生思考。 1、通過掃讀、跳讀等圈劃語句

2、與同桌,再與全組交流(可能說到勇敢、勇於嘗試實踐、有見識、有領導才能等) 本課重點,通過圈劃交流,感知小說人物與情節環境的關係,激發“英雄出少年“的情懷,引導學生探究的方向。

思考環境襯托感知語言魅力 1、 小說為何不惜筆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 既然猴王外其他描寫起襯托作用,是否可將(2)(3)節減縮為“那石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與眾猴一樣寒來暑往,遊樂嬉戲,非常快樂”。 1、 結合第1段說說“山石水”的作用(明確既交待情節,又間接襯托猴王的不凡)

2、 朗讀(2)(3),感受寫“猴”這一部分語言形式的魅力。(學生可發現在句式、引用、音韻等方面的特色) 順勢激發學生探究寫法,語言特色的魅力,為探究性學習進一步張本、感受古典白話獨到韻味,與現代漢語更好溝通。

明確讀書要求佈置探究任務 1、小結,引出“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道理在通讀書中製作10~20張閱讀卡片。

2、結合今天生髮的疑問與P172頁中的提示初步確定研究的小組與方向 1、 翻到p172《西遊記》讀書報告,明確要求。

2、 課下分組討論。 激發讀書熱情,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初始工作。

思路點撥

本課也可根據學生層次壓縮前兩個教學環節,在學生簡介《西遊記》作為古典神魔章回體小說精典的體裁與主旨之後,切入問題:孫悟空作為“神、猴、人”三性合一的典型形象在小說首回中各是如何表現的。在學生充分朗讀思考討論後,進一步引發“神化”環境的作用,並由讀引“說”,在複述式的講說評比中感受語言的魅力和神魔小說的特色。

練習舉隅

1、 查詞典,注音、瞭解詞意,並選擇5個詞語連成一段話。

迸裂  玩耍  蹲身瞑目 鐫 抓耳撓腮  石碣 頑劣 喜不自勝 天造地設  拖男挈女

感之既久 採花覓果 洗濯

2、模仿第(3)節句式,用幾句話描寫一下幼兒園裡小朋友玩樂的情景。

3、 用“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禽有禽?,獸有獸?”、“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等俗語名句組織一段有意義的話,並說說引用俗語的好處。

4、 用第一、第二張卡片摘錄《西遊記》1~7回中你最欣賞的語句片斷,並說明理由。

5、 將四四課精彩語句保留,以講故事的口吻將猴王出世出任說給父母或同學聽,並請他們作出評價。

參考資料

   《西遊記考證》胡適

   “《西遊記》有一點特別長處,就是他的滑稽意味。拉長了面孔,整日說正經說辭 ,那是聖人菩薩的行為,不是人的行為。《西遊記》所以能成世界的一部絕大神話小說,彪形大漢因為《西遊記》裡種種神話都帶著一點詼諧意味,能使人開口一笑,這一笑就把那神話“人化”過了。我們可以說,《西遊記》的神話是有“人的意味”的神話。

《中國小說史略明之神魔小說》魯迅

然作者構思之幻,則大率在八十一難中,如金山之戰(五十至五二回),二心之爭(五七及五八回),火焰山之戰(五九至六一回),變化施為,皆極奇恣,前二事楊書已有,後一事則取雜劇《西遊記》及《華光傳》中之鐵扇公主以配《西遊記傳》中僅見其名之牛魔王,僧益增其神怪豔異者也。其述牛魔王既為群神所服,令羅剎女獻芭蕉扇,滅火焰山火,俾玄奘等西行情狀雲:……

又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