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理知識入門教案

來源:才華庫 1.14W

樂理知識是學習音樂的基礎,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樂理知識入門教案,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樂理知識入門教案

樂理知識入門教案【1】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學習本課的知識任務—音樂中的節奏:音樂中的節奏的定義,節奏對音樂有什麼影響和作用,如何在音樂中找出節奏型並判斷節奏型。

2. 技能目標:通過課堂活動中的討論和賞析環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分析的能力,提升學生聽,看,腦多感觀思維的運作。

3. 情感目標:同過鮮明的、典型的節奏,激發學生對不同地域、民族、風格的音樂的興趣,並能在這些音樂中掌握專業的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力。

教學重點:

音樂中的節奏,節奏與音樂的色彩,節奏型的判斷。

教學難點:

在音樂中找出節奏型,聽音判斷節奏型。

學情分析:

本課程樂理是一門音樂基礎理論課。是學習所有音樂相關課程中的基礎課程,因此本課程在音樂學習環節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學好本課十分的重要。本課的教學物件為中專校幼教專業一年級的學生。該階段的學生剛從國中畢業,進入中專校選擇幼教專業,無論從學習環境、專業的選擇上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不熟悉且新鮮的。因此該階段學生特點是好學,有求知慾,較缺乏的是良好的習慣、成熟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能力方面,該階段學生對本課的認識微薄,專業名詞基本不熟悉,整體的音樂綜合素養也較為薄弱。結合學生的環境,特點,能力,本課在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上多以欣賞、師生討論為主,將相對枯燥的理論知識蘊藏在豐富的教學內容中,從而學習知識、積累知識,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音樂綜合素質,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設計說明:

本課是教材的第三單元—《音樂的強弱》的第一課。音樂的強弱是音樂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而節奏是表現音樂創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本課以節奏為主線引出課題,由始至終用節奏來貫穿本節課,由淺入深一步一步的對節奏剖析並拓寬知識點:節奏—節奏與音樂色彩(節奏與地域,節奏與音樂風格)—節奏型。在教學環節上一環扣一環,前後呼應,銜接自然。在教學方法上通過師生互動的討論、學生音樂和視訊賞析,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動力、分析能力、觀察能力等。教學內容上通過賞析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音樂來判斷節奏,拓寬學生音樂的綜合素質。音樂選擇上大眾化,典型化,激發學生求知慾。運用多媒體教學軟體,解決了本科的難點和導練評價部分,並且通過教學軟體及時得到學生的反饋,合理的運用多媒體軟體,增添教學資訊化的利用和實踐。

使用教具:

1. 多媒體課件

2. 多媒體軟體

3. 投影裝置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 討論:找一找生活中的節奏?

【教學任務】教師引領,與同學們共同討論話題,找一找生活中哪裡能發現節奏,並匯出課題。

【教學目標】在課堂開始展開討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與探討的興趣,從而匯出課題。

【教學方法】討論法、引導法。

【教學活動】

教師:同學們,我們上一堂課給大家佈置的作業還記得嗎?

學生:記得。

教師:好,我們一起來說一說佈置的作業是—

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節奏。

教師:很準確。沒錯,上節課老師佈置的作業是—找一找生活中的節奏,讓同學們在課後仔細的去觀察你自己的生活,仔細聆聽生活中的聲音,蒐集生活中的節奏。好,現在我們來說一說你觀察到得結果。

學生:走路時有節奏;

汽車的喇叭聲有節奏;

做廣播操時聽音樂的節奏;

寫字的聲音(等等)。

教師:教師把學生的回答記錄在黑板上。

教師:非常好,同學們觀察的十分的仔細,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大家蒐集到得答案。現在我們來給這些答案分個類。請同學們說一說哪些節奏是整齊、有規律的,哪些節奏是一會兒長一會兒短、不整齊的。

學生:討論,給出答案。

教師:引領學生討論,把答案寫在相應節奏後:

走路—節奏整齊

汽車鳴笛—節奏不整齊

做廣播操—節奏整齊(等等)。

教師:總結—同學們在生活中聽到或找到的這些聲音,無論是聽上去整齊的還是不整齊的,這些聲音的運作都是有規律的,這樣有規律的運作就稱作節奏。

二、新授

1. 什麼叫做節奏?

【教學任務】給予節奏通俗易懂的定義與書面的概念。

【教學目標】點明本節課的課題,學習節奏的概念這一知識點。

【教學活動】

教師:接匯入部分教師通過師生討論的結果,用通俗的說法總結什麼是節奏。節奏—生活中的聲音,有長有短,有整齊的,有不整齊的,這些聲音規律的運作就稱為節奏。

給出節奏書面的概念:節奏—組織起來音的長短關係。對於一段旋律,不考慮它的音高,得到的便是它的節奏。

2. 賞析視訊《鍋碗瓢盆的世界》

【教學任務】在視訊片段中,描述聽到的節奏,並在視訊中找出表演節奏的“樂器”及

其特點。

【教學目的】緊接上一個環節,鞏固節奏的概念,通過觀看視訊,提高學生賞析、三維感觀思考能力。

【教學方法】視訊賞析法,觀察法,討論法。

【教學活動】

教師:同學們很細緻的找到了生活中的各種節奏,我們也進一步學習了節奏的概念,接

下來我們欣賞一段視訊,聽一聽視訊中的節奏是什麼樣的,看一看視訊中用了哪

些“樂器”表現出這些節奏的。

教師:播放視訊《鍋碗瓢盆的世界》

學生:觀看視訊:找一找表演用了什麼“樂器”,聽一聽你聽到的節奏是什麼樣的。

視訊賞析

教師:首先,同學們雪亮的眼睛告訴老師你們看到了那些特殊的“樂器”啊?

學生:大鍋,很多碗,鏟子(等等)。

教師:對了,這些啊都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廚房用具,這些廚房的小道具來表現節奏真的是很生活化,而且每種不同的用具敲擊出來得聲音都不一樣。那麼請同學們來一起描述一下你聽到了什麼樣的節奏啊?是快還是慢、是……?

學生:有快的,有慢的,很複雜(等等)

教師:是的,那麼除了節奏我們還聽到了什麼呢?有沒有聽到樂曲或者是一段旋律?

學生:沒有。

教師:是的,我們聽到的光是節奏,沒有旋律。那麼節奏能給旋律帶來什麼呢?

3. 節奏與音樂色彩。

【教學任務】連一連:賞析四段不同的音樂片段,並與之相應的地域對應上。

【教學目標】賞析音樂並與相應地域對應,旨在節奏對於音樂色彩的影響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性,並提高學生的旋律感、音樂感、音樂風格等音樂綜合素質。

【教學方法】音樂賞析法,討論法,觀察法。

【教學過程】

教師:請大家欣賞四段旋律的片段,把這四段旋律與你認為合適的地域相連線。

四段旋律:憂鬱的探戈;櫻花;阿拉木汗;手鼓

學生:賞析並思考

音樂賞析

教師:好的,四段旋律欣賞完了,我們再一起邊聽邊連線。

憂鬱的探戈—拉美

櫻花—日本

阿拉木汗—新疆

手鼓—非洲

教師:非常棒!同學們這麼準確的就能把這些音樂與地域對應上,除了音樂旋律色彩鮮明外,當然,節奏也幫了我們很大的忙。不同地域的節奏也是不同的,比如非洲音樂的節奏十分的'快,聽上去很複雜,一刻都不停。而日本音樂的節奏十分的緩慢,好像一個穿著和服的人拖著腳步走路。

節奏是音樂作品創作的重要表現手段之一,是曲調的骨骼。它能塑造鮮明的音樂形象,表達音樂作品的特定內容,有助於表現音樂一定的風格和不同的地域、不同民族的色彩。

就如我們剛剛所聽到的旋律,每一段旋律加上旋律中有特色的節奏能很好的幫我們判斷出改音樂表現的風格、地域。

4. 節奏型

【教學任務】賞析不同風格的音樂片段,分別給音樂記錄下節奏型。

【教學目標】學習節奏型這一知識點,能準確的給音樂打出準節奏。提高學生對節奏進一步的理解和切身的感受。

【教學方法】實踐法。

【教學過程】

教師:剛剛我們說到,節奏有助於表現音樂的一定風格以及不同的地域、不同民族的色彩。不同的地域我們通過上一環節的連線題有了瞭解,那麼現在讓我們來聽一聽不同風格的音樂的節奏是什麼樣的。仔細聆聽,請感受音樂的環境,聽完後給我們描述一下兩段音樂應該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

欣賞2個音樂片段:《拉德斯基進行曲》《藍色多瑙河》

教師:請大家來說一說你聽到這兩段音樂有什麼不同,給你什麼感覺。

學生:第一首(拉德斯基進行曲)—十分有力,堅定,好像在踏步一樣。

第二首(藍色多瑙河)—十分優美,開始很舒緩好像在美麗的山河邊,後面節奏

變快,而且鮮明,好像很多人在宮廷中跳舞。

教師:給兩段音樂配上相應的圖片,並給予兩段音樂名稱及音樂風格。

第一首:拉德斯基進行曲—進行曲

第二首: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教師:通過同學們的理解,我們很快就給這兩首曲子再風格上加以區分。我們也很明顯

的聽出進行曲和圓舞曲的不同,那麼在節奏上它是不是也不相同呢。現在讓我們再來聽一遍。這一遍我請大家邊聽,邊用手打擊出音樂中的節奏。

音樂賞析《拉德斯基進行曲》

教師:教師先帶領學生用手打擊節奏,適當時讓學生自己打節奏。並在黑板上用X把節

奏記錄下來。

學生:用拍手的方式表現音樂中的節奏。

音樂賞析《藍色多瑙河》

教師:首先帶著同學們找準節奏,在適當時讓學生自己掌握。在黑板上用X記錄下節奏。

學生:用拍手的方式表現出音樂中的節奏。

教師:通過同學們自己給音樂打擊節奏的感覺,在加上我們的記錄,一起來看一看進行

曲與圓舞曲的節奏有什麼不同。

進行曲—兩個音或四個音為一個組合

圓舞曲—三個音為一個組合

教師:像這樣的在音樂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節奏叫做節奏型。一般一首樂曲中的特定的節

奏貫穿始終,就是這首樂曲的典型節奏,也就是節奏型。

正如同我們給《拉德斯基進行曲》和《藍色多瑙河》所記錄的節奏一樣,就是他

們的節奏型。

三、導練與反饋

1. 判斷基本節奏型

【教學任務】聽節奏判斷節奏型。

【教學目標】運用多媒體教學軟體,完成本節課的練習。鞏固節奏與節奏型的掌握,

通過練習及時得到本節課的反饋。

【教學方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教師:運用Auralia音樂教學軟體中節奏練習的基本節奏練習這一項,讓同學們根據

聽到的節奏判斷基本節奏型。由淺入深,完成5個級別的練習。

學生:練習—判斷基本節奏型。

四、課堂小結

【教學任務】對課堂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再次以提問的形式進行復習、總結、強調。

【教學目標】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再次加強記憶,並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正確的認識。

【教學方法】歸納法。

【教學過程】

教師:總結。

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回顧。

五、課後作業

【教學任務】完成課堂中導練部分的節奏型判斷練習。

預習:找一找一條樂曲中出現的與節奏有關的符號。

【教學活動】

教師:分析課後作業。

學生:思考。

樂理知識入門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認識十六分音符(時值、讀法等)

2、在新年的遊戲情境中,萌發參加樂理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較熟練掌握四分、八分音符的節奏。

物質準備:禮物節奏卡、新年老人、串鈴、十六分、八分音符節奏卡一拍與八分、十六分的比較卡、視唱譜、磁帶、車票、車頭卡片

重點難點:

16分音符的拍打與運用。

活動過程:

一、引出十六分音符

1、新年老人駕著馬車出發了,聽聽他馬車上的鈴鐺是怎麼為音樂伴奏的。(教師用十六分音副符為樂曲伴奏)

2、你們願意跟新年老人一起打嗎?請幼兒跟打

二、 認識十六分音符

1、這個節奏好快啊,比八分音符還要快,是什麼音符啊?

2、對了,是十六分音符(出示卡片)

3、比較八分與十六分音符

不同:外形上的不同,一條符尾和兩條符尾

八分音符一拍有兩個,十六分音符有四個。十六分音時值短,所以快。

4、讀法:八分音符怎麼讀?十六分的讀法與串鈴的聲音很象,讀RIRIRIRI。

請幼兒讀。新年老人的禮物發到誰手裡,誰就將這個節奏邊讀邊打出來。

5、音符歌

三、 十六分音符的運用

1、遊戲1:禮物送給誰?

請幼兒將1、2、3號任意禮物盒上的節奏打出。(先全體打一遍)

2、遊戲2:聽聽找找

聽旋律,找出十六分音在哪個小節

將視唱唱一遍

3、遊戲3:乘著馬車去旅行

用3把貼有音符的小椅子做馬車頭,幼兒每人發一張車票,對號上馬車,將自己的節奏打一遍。

跟音樂將自己馬車上的節奏打出來,馬車就能出發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