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 學案(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來源:才華庫 3.2W

 《記承天寺夜遊》學案      設計人:門曉豔   2010-12-2

記承天寺夜遊 學案(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

2.欣賞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感受其精妙之處。

3.結合作者在黃州的經歷,揣摩作者寫作本文時的心境。

資料連結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刺新法下御史獄,遭貶。卒後追諡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張懷民,名夢得,清河(今河北省清河縣)人。他於元豐六年貶謫到黃州,初到時寓居在承天寺。他雖然屈居主簿之類的小官,但心地坦然,不把遷謫之事放在心上,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慼之容,是一位有過人自制力的性格倔強的人。無怪乎蘇軾要引他為同道和知己了。

一、初讀文章

1.結合課下注釋或查工具書,給下列劃橫線的字注音。

藻荇交橫   (  )       懷發亦未寢   (  )        

遂至承天寺 (  )        蓋竹柏影也  (  )

2. 有感情朗讀課文,注意文章中的停頓,並劃出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念無與為樂者,相與步於中庭

蓋竹柏影也,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方法連結

停頓有兩種:一是句間停頓,就是根據標點符號來確定句與句之間停頓的長短,語調的抑揚;一是句中短暫停頓,它是以詞或片語為單位,根據句子成分之間的內在關係來劃分的語氣停頓。

二、疏通文意 

1.結合課下注釋,解釋下列加橫線的詞語的意思。

 念無與為樂者           (           )   懷民亦未寢        (             )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          )   相與步中庭    (              )

 庭下如積水空明         (          )   水中藻荇交橫    (              )

 欣然起行               (          )    但少閒人           (   ) 

2.熟讀課文,藉助課下注釋,整體感知文意,重點翻譯下列句子。

 (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4)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5)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三、深入探究

1.根據提示,給文章劃分層次,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

第一層:                        (尋伴夜遊)

第二層:                        (庭院月色)   

第三層:                        (月下感嘆)

2.在文中找出描寫作者心裡感受的句子,並說說傳達出作者怎樣的心聲。

3.文中用的表達方式有哪些?

4.文中的點睛之筆是什麼?

5.本文最後一段:“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說說句中的“閒”字在全文起什麼作用?這個“閒”字有哪些含義?這些句子表現了蘇軾怎樣的心境?

 溫馨提示  結合蘇軾寫本文時的背景分析。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因對新法持有不同意見,被網羅罪名,投入監獄。四個多月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地方軍事助理官)。官銜上還加了“本州安置”字樣,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離安置所,實際上和流放差不多。此時蘇軾深感無用武之地,所以這一時期的作品,如“赤壁賦”“後赤壁賦”等,大多表現了曠達而又失意的矛盾心情。本篇也不例外。

 本文是蘇軾在被貶謫黃州的困苦境遇中寫的。元豐六年(1083年),是作者被貶謫到黃州的第四年。

   7.本文為作者貶官所作,此時心情本應沮喪,可作者卻“欣然起行”,不但描繪了月景,還自稱“閒人”。對作者的這種心態,你如何看待?

 四、積累遷移

1.文中描寫月光美景的語是                                       。

2.表達作者微妙複雜的感情語句是                                 。

3.《記承天寺夜遊》中描繪了一個空明澄,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的語句是                                                     。

4.文中表現興奮和喜悅的句子是             ,它與“           ”一句相照應,顯得一起一伏,一沉悶,一活躍。

5.《記承天寺夜遊》中直接抒發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

6.在我國文學史上,有很多詩人對月有獨特的感受,借月抒發自己的感情,請舉出兩例,註明出處和作者。

附參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一、1. zaǒ xìng    qǐn  suí   baǐ

2. 念/無與為樂者     相與/步於中庭

 蓋/竹柏影也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二、1.念:  考慮,想到     &nbs牽想?nbsp;             亦:  也            

但:  只是                  相與:  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戶:  窗戶

   欣然:高興的樣子。          閒人:   清閒的人      

2. 

(1) 張懷民也沒睡,於是我們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院中的月光,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錯縱橫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枝葉在月光下的影子。

(3)哪一夜沒有月亮呢?哪裡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很少有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閒人”罷了!

(4) 月光照進窗戶(十分優美),我高興地起來走出屋外。

(5)想到沒有可與自己一起遊樂的人,於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

三、1. ……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 ……柏影也。//何夜無月?……

2.念無與為樂者、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一方面,作者慨嘆知音難覓;另一方面,作者當時被貶,心情抑鬱,但仍不失進取心,借美景來排遣抑鬱之情。

3.記敘、描寫、抒情、議論

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5. “閒”字是本文的文眼,“閒人”是本文的點睛之筆。“閒”人含義是:①反映作者身為閒官的現實;②表達了作者安閒自適的心境;③慨嘆世人忙於名利而無閒顧及良辰美景。

6.何夜無月?……兩人者耳。表達作者賞月的欣喜,貶謫的落寞和自我派遣的  達觀。

7.這種做法值得讚賞。因為人們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應苦中作樂,找到生活的希望和樂趣,儘可能給自己一個快樂的心情。

四、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主旨句)

3.月色入戶,無與為樂。

4.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5.欣然起行;解衣欲睡。 

6.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7.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蘇軾《水調歌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李白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月下獨酌》李白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 《楓橋夜泊》張繼   

 

門曉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