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小語文課文教案集錦十篇

來源:才華庫 2.03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語文課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國小語文課文教案集錦十篇

國小語文課文教案 篇1

《珍珠鳥》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精心撰寫的優美散文。這篇散文描寫了人鳥相親的動人歷程,揭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並茂,寓理於事。我班的孩子比較喜歡動物,對動物有愛心,所以我選擇這篇課文進行教學。從上課的情況看,我的教學有以下亮點:

一、創設情境,注重激發學生情感。開課伊始,優美的鋼琴曲在學生的耳畔縈繞,各種美麗的鳥兒圖片一張張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住了。姿態萬千的鳥兒,清新、幽靜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讓人看了有種和諧的感覺。這不僅觸發了學生心底深處的感情,也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巧妙地找準切入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重視培養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而實施探究性、創造性閱讀,關鍵在於我們要把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方能引導他們去搭建自主探究和發現的平臺。設計這堂課時,我沒從頭開始,而是叫學生找找“作者為什麼寫這篇文章”,由此引出“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中心。指導學生讀這句後,我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針對這句話提出問題。學生毫不猶豫地道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團:“作者是如何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誰信賴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將四個有價值的問題板書在了黑板上,接著抓住第一個問題:“作者是怎樣照顧和呵護珍珠鳥的?”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詞、字探究。問題是孩子們自己提出來的,所以無論是自學,還是小組合作學習,他們都非常的投入,交流時也妙語連珠。

三、結合學生的感悟,隨機指導朗讀。在交流“作者是怎樣照顧和呵護珍珠鳥”時,有一個學生談到作者稱呼珍珠鳥為“小傢伙”,突出了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還結合父母平時稱他為“小傢伙”進一步說明。我覺得他體會得很獨特,隨機讓學生找到出現了“小傢伙”這個詞的句子,自己反覆朗讀體會。學生自由讀完後,我又指名讀、部分讀、齊讀,在一遍遍朗讀中,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深深的愛。

四、對教材的合理拓展,為課堂增添了精彩。教學快結束時,我設計了兩個很有創意的環節:一是“給文中插圖起名”。在學生讀完第13自然段後,我出示書中的插圖,並深情地配上話語:“在作者眼裡,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呀!你能試著這幅圖起個名字嗎?請寫在插圖的旁邊。”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擴散思維,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概括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起的名字五花八門:“愛”、“信賴”、“特殊的父子”、“溫馨的一家人”……二是“自行編寫信賴格言”。這一環節的精心設計,從學生的精彩發言(如,“信賴是階梯,讓我們走向成功”、“信賴是一雙緊握的手,我給你力量,你給我力量”、“信賴是一座彩虹,讓我們心相連”……)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同時學生在編寫格言的時候,對自身健康品質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當然,教學中我也覺得有遺憾,最主要的是朗讀指導還少了些。這也是閱讀課文一直困惑我的一個問題。我們的閱讀課文篇幅比較長,但要求一節課完成,容量可想而之,因此,很多時候是匆匆而過。在以後的閱讀課文教學中我將不斷探索,如果各位同仁有好的建議請賜教。

國小語文課文教案 篇2

《凡卡》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複雜,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分三課時進行這課的學習:第一課時的學習目標是學生自己設計預習題目,要求抓住重點字詞,形式多樣,有思考價值;第二課時交流預習成果,檢查預習效果;第三課時圍繞課後思考題進行研究學習,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在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發現有的學生設計的預習題很全面,很有創意,能夠抓住重點,聯絡舊知識,聯絡課外的知識,題量也很大;而有個別學生(有的屬於學困生,有的則屬於習慣差的學生)則相反,一堂課下來,這兩種型別的學生的收穫真是天壤之別。面對這種現狀,我開始想對策:對,在其他學生設計的同時,請一位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到黑板上完成,建議(或要求)後者模仿這位同伴的題目去設計自己的預習題,這樣,他們有了壓力,也有了動力,提高了他們的預習效果。另外,在進行預習成果交流是,要做到人人蔘與,採用兵教兵的策略,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收穫知識,提高能力。

二、在第三課時的教學中,我通過“明確目標-自學自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總結評價”的五步教學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主人公悲慘的生活,內心的痛苦,美好的嚮往。首先,我向學生提出學習目標:默讀課文,思考課後題,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進行批註。接著,學生進行自學,與此同時,我進行行間巡視,及時發現有價值的批註及時進行交流,啟用其他學生的思維。

之後,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要求在組長的帶領下,將小組成員的理解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統一的認識,並選出代表準備進行全班交流。最後,我組織進行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多數學生能夠抓住關鍵性語句進行分析理解,尤其是抓住了課文的第8、10、15自然段,感受到了凡卡悽慘的學徒生活,有很多學生進行了動情地朗讀,更增加了感染力。

國小語文課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7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5個字。能正確讀寫下面的詞語:斧頭、蓋房、造犁、不斷、減少、擴大、一棟棟、傢俱、冒出、柴煙、黎明、洪水、何處、包括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3.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課文蘊含的道理。受到熱愛自然、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教育。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環境保護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懂得生態平衡的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蒐集防沙固土的有關資料、瞭解我國自然環境的現狀。

導 學 過 程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初讀課文,讀通讀順,瞭解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2.查閱資料,瞭解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的重要性。

第一課時

一、播放課件,匯入新課

1.播放背景音樂和大螢幕(美麗的小村莊環境優美,小動物們在樹林裡快樂地玩耍,人們在快樂地耕種和收割)

2.說說最喜歡小村莊哪個地方。生交流。(板書:美麗)

3.是啊,我跟你們一樣也喜歡這個美麗的小村莊,那就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第一段吧!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第一段。

2.指名讀,齊讀。

3.很好。聽到大家的朗讀老師也陶醉其中了。現在我請你再看這段話,你除了發現小村莊特別的美,你還有什麼發現?

4.“山谷中,早先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強調“早先”。那麼現在這個小村莊還有沒有呢?

三、 品味小村莊的最終命運

1. 課件出示被破壞後的小村莊圖片。

2. 自由讀、指名讀最後一段。

3. 讀了這一段,你瞭解到了什麼?(板書:什麼也沒有)

4. 小村莊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四、自讀課文中間部分,自我瞭解,總結原因

五、回顧,整理

1.出示課文生字詞語,進一步認識、鞏固 。

2.結語:美麗的小村莊被洪水捲走了,我們感到痛心,感到惋惜,到底是什麼原因害了它,你們肯定有很多的話說,就把它寫在課文的旁邊吧!我們下節課再暢所欲言。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出示字詞,認讀

二、瞭解小村莊消失的原因

合作學習第二、三、四自然段,

1. 現在就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朗讀這篇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邊讀邊想,是什麼毀了這個美麗的小村莊?找出對應的句子讀一讀,說一說。

2. 是洪水捲走了小村莊,是因為人們把樹吹掉了,才不能擋住洪水,是他們自己害了自己。

3. 為什麼說是村民自己毀掉小村莊?請你分成四人小組,找找村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莊毀掉的,畫出對應的句子,並說說你畫這句話理由。 (生分組學習,師巡視、參與學生學習活動)

4. 小組彙報,及時總結,引導

A: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還有“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傢俱,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板書:斧頭

B: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我們小組是這樣認為的:村民為了眼前不錯的生活,砍掉了樹木,所以才會造成今天的局面。

C: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師:你為什麼要畫這一句,你的理由是什麼啊?

生:因為小村莊的人們一直在砍伐樹。

師:啊,一直在砍樹,你從哪一個詞知道的?

生:“不斷”。

師:啊,“不斷”,還有呢,針對時間是哪個詞?

生:“一年年,一代代”。

師:“一年年,一代代”說明小村莊的人們一直在什麼啊?

生:砍樹。

那麼些村民這樣長時間的,無休止的砍樹,有沒有想到後果呢?最終災難終於降臨了……

再次讀4段。

三、品讀第四段,理解“咆哮”一詞

1.指名說詞語意思,江河奔騰或人暴怒叫喊。

這裡是誰在“咆哮”?

生:洪水。

2.(多媒體課件渲染洪水“咆哮”情境)

3.為什麼洪水這麼咆哮,這樣肆虐?

因為小村莊的人不愛護自然界的樹木,隨便地亂砍亂伐

這是因為人們不愛護大自然,遭到了報應

因為村民亂砍樹,所以現在沒有樹木來抵擋洪水了

4. 現在老師告訴同學們的是,慶幸的是在這場咆哮的洪水的災難中,小村莊的人們活了下來,那你想對村民說些什麼呢?

學生自由說

5.學了這篇課文,老師也有很多話想說。讓我們看看下面的一篇文章。

讓地球媽媽笑起來

當綠葉慢慢變成美麗金色的時候,秋姑娘從遙遠的地方旅行回來了,她來看望大地媽媽和她的孩子

但眼前的景象著實令他大吃一驚:大地媽媽正在痛苦地呻吟.原來大地媽媽病了,病得還不輕哪!匆忙趕來的秋姑娘趕忙請來了著名的太陽醫生和風婆婆大夫給大地媽媽看病。

太陽醫生仔細地看了看,搖了搖頭,指著大地媽媽的面板說:“大地媽媽得了面板病,有些地方以前是美麗的綠洲,而現在都變成了沙漠,到處塵土飛揚,乾燥得不行了。”

風婆婆用聽診器在大地媽媽胸口側耳傾聽了一會兒,嘆了口氣說:“哎,大地媽媽得了嚴重的哮喘症。現在許多工廠大量排放廢氣,大氣汙染嚴重,大地缺少新鮮空氣,如今連天空都是灰濛濛的。”

太陽公公又忙給大地媽媽照了X光片,發現她的日常飲食也很不衛生,影響到了內臟,不由感嘆道:“是啊,如今連小河水都變得十分渾濁,魚兒也無法生存,這樣下去怎麼行?”

地球媽媽聽完自己的病情,哭得更傷心了,眼淚奪眶而出,大聲呼喊道:“誰來救救我啊?”

親愛的人們,不要再讓地球媽媽哭泣了,要知道,地球只有一個,地球沒有了,我們大家都將面臨死亡,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去保護大自然,保護地球,讓地球媽媽的臉上永露笑容!

板書設計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美麗 斧頭 什麼也沒有了

砍伐

保護環境 合理利用

國小語文課文教案 篇4

《藍鯨》(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五冊)是一篇說明文,課文按總分總的結構,介紹了藍鯨的形體特徵及行動,呼吸、吃食等方面的生活習性。文章運用了列舉資料、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根據文章的內容及寫作特點,我設計瞭如下四步進行教學。

一、填一填

課文二、三自然段重點寫了藍鯨的形體很大,為了把這個特點說清楚,作者列舉了很多數字來說明。教學時我指導學生先讀書,圈出描寫鯨很大的數字,然後完成如下填空練習:

(1)藍鯨的體長可達( )多米,體重有( )多噸,相當於( )頭黃牛的重量。鯨鬚有 ( )米多長。它每天要吃( )噸飯,每頓競能吃下( )噸魚蝦。(列舉資料)

這些資料說明藍鯨很___________。

(2)藍鯨的行動非常迅速,每小時可達( )千米。藍鯨換氣時,會從鼻孔內噴射出高達( )米左右的水柱。(列舉資料)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這些資料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了藍鯨很_________。

通過讀、圈、填,讓學生體會初步認識舉資料這種說明方法,更通過這些資料讓學生體會到藍鯨確實很大。

二、比一比

課文的二、三自然段不僅介紹了藍鯨大,還介紹了藍鯨行動、呼吸等生活習性。在列舉資料的同時,作者還運用了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教學時先引導學生讀書並找出這些語句,再讀一讀,比一比,切實體會藍鯨行動、呼吸、拉力等方面的特點。

具體的句子有:

1、藍鯨的嘴巴容得下十幾個成年人在裡面睡覺。(作比較)

2、一頭藍鯨相當於300頭黃牛的重量。(作比較)

3、一頭藍鯨的拉力相當於一臺中型火車頭。(作比較)

4、3米長的鯨鬚,就像一把大型的軟掃帚。(打比方)

5、遠遠望去,水柱宛如一股噴泉。(打比方)

怎麼體會呢?就是抓住比較的事物,將兩者深入地比一比。如第一句可設計如下比法:

a、這句話拿( )和( )作比較。

b、估算一下十幾個成年人睡覺得要多大的地方?

c、閉起眼睛,想像一下藍鯨的嘴巴就有多少大。

d、這一句話說明藍鯨__________。

e、再讀一讀句子,要讀出這種感覺,這種特點。

剩下幾句可在上述學法指導的基礎上,讓學生自行比較體會。在比一比中讓學生把語言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形象,獲得感性的體驗。這樣既深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所用的說明方法。

三、演一演

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了藍鯨吃食的特點,即鯨吞。這一段內容較長,鯨的吃食有一連串的動作:一張、一推、一湧、一閉、一卷、排、留等,如何理解這段話,體會這些詞?我讓學生仔細讀書,然後把自己當作是藍鯨,並用自己的嘴巴演示鯨吞的過程:一張一推一湧一閉一卷排留。我還讓同桌兩人一個

演示,一個解說。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深入地理解了課文。

四、拓一拓

學完了二、三、四自然段,引導學生再回到課題上。讓學生看著課題說一說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你懂得了哪些關於藍鯨的知識?讓學生自主總結,把剛才學得的知識,進行內化整理成塊,並通過學生自主發言練習說話能力。

通過總結,學生儲備了關於藍鯨的一定的知識,但不能讓學生滿足於這些,還要拓一拓:讀了課文後,你對藍鯨感興趣嗎?你還想了解藍鯨的什麼呢?這一問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紛紛發言:我想了解藍鯨怎麼睡覺的?我想了解藍鯨怎麼生?

國小語文課文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4、瞭解民族國小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感和讚美之情,並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5、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讚美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預習生字的方法。

2、複習的方法。

3、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4、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5、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今天是我們開學後的第一課,我想先考一考你,你知道“族”是什麼意思嗎?

⑴民族:漢族。

⑵聚居而有血統關係的人群的統稱:家族。

⑶事情有共同屬性的一大類:水族館

⑷滅族:封建時代的一種刑法。

2、你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56個)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民族國小的課文。

二、初讀課文

我想課前同學們一定非常認真地讀了課文,下面就讓你來驗證一下自己學習的結果如何。

三、學習預習方法

1、複習的方法。

2、明確名稱:音部、部首、音節

3、畫表格:

章節

音部

部首

筆畫

組詞

字義

四、學習生字

1、部首相同的:

蝴蝶:怎樣記?(形聲字的方法,左形右聲)

坪壩:山區或丘陵地區區域性的平地。

2、注意讀音的字:

坪壩(bà)

傣(dǎi)族

景頗(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3、容易寫錯的字:

“戴”,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結合緊湊。

“蝴”,左中右結構,相互要*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構成。

“雀”字“小”字下邊的撇(丿)要長些。

“舞”字中間四豎要寫短小、*攏些,第三橫要長些,整個字第十三畫是撇折。

五、練習書寫

國小語文課文教案 篇6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個短篇小說。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讚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本課思想內容有以下兩個重點:

一是表現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除了題目,全文沒有一個窮字,但窮人窮到什麼地步,我們卻能從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桑娜的丈夫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冒著危險出海打魚,清早出去,深夜未歸;桑娜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可見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麼艱難。再看西蒙一家,丈夫已死了,在這個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慘地病死在稻草鋪的床上。屋裡又潮溼又陰冷,兩個無依無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親旁邊。這些描述飽含作者的感情,使讀者深切地感受到窮人的悲慘命運。

二是讚頌窮人富於同情、熱心助人的美德。課文裡沒有一句直接讚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收養孤兒,本來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養孤兒這件事安排在一個孩子多、生活已經十分艱難的窮人桑娜家裡,這就感人至深了。桑娜抱回兩個孤兒以後,作者細緻地描寫了她緊張、擔憂的複雜心理活動。造成桑娜內心矛盾的客觀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艱難,而收養兩個孤兒,無異於在極為沉重的生活壓力上,再增加一個包袱。然而最後桑娜夫婦還是做出了收養孤兒的決定。作者在敘述這個故事時,沒有拔高人物,而是植根於現實的土壤,真實地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桑娜夫婦沒有說一句豪言壯語,然而他們那顆善良、淳樸的美好心靈,卻深深地打動了讀者。

課文以窮人為題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與西蒙兩家的貧窮──住得差,吃得差,勞動條件差,還有疾病,是沙俄時期俄國漁民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就是在這樣貧窮的情況下,桑娜與漁夫做出了令人難以相信的舉動:在自己五個孩子的基礎上,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作者就是通過這樣的事例,謳歌了窮人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有力地抨擊了當時上流社會的墮落與腐化。

課文在寫作上特色鮮明,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環境描寫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勞、善良的品質。關於桑娜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地展現了桑娜的內心世界,刻畫了一個充滿愛心、樂於助人的窮苦勞動婦女的形象。漁夫與桑娜的對話,個性鮮明,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人物的真情實感。漁夫的話顯示出他爽直、樂於助人的品質。而桑娜則小心應對,說話斷斷續續,表明了她緊張、不安的內心,反映出她熱愛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質。

課文段落分明,結構獨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內心矛盾為主線,圍繞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這件事,前後設定了兩個懸念:漁夫是否平安回家?漁夫回家後能否同意收養孩子。兩個懸念交替展開,逐步消除,從而推動著故事向前發展。這樣處理,使得全文波瀾迭起,扣人心絃,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把握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二是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抒發真情的寫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這樣做是指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把他們扶養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發現西蒙已經病故,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一個還不會說話,另一個剛會爬。面對西蒙的悲慘遭遇,桑娜本能地把兩個孤兒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與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看似矛盾,實際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窮人、關心窮人的善良品質。

②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忐忑是指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兒後,面對自己的五個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緊張、擔憂,她不知道丈夫會說什麼,覺得自己這樣做給丈夫增加了負擔,覺得對不起他;她擔心丈夫突然回來,不知道怎麼告訴丈夫自己把孤兒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寧可讓丈夫揍一頓,也要收養孤兒。課文真實地展現了桑娜此時的心理活動。透過桑娜的心理活動,讀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給桑娜帶來的壓力,感受到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的心靈。激起讀者對桑娜今後命運的關心。

省略號的連續運用,表明桑娜當時的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逼真地寫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③桑娜沉默了。

沉默是不做聲的意思。桑娜與漁夫對話時先後兩次沉默。第一次是桑娜與漁夫同時沉默。漁夫回家了,漁網也撕破了,面對剛剛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訴丈夫收養孤兒的事,所以選擇了沉默。而漁夫還沉浸在與海浪搏鬥的恐怖中,心裡尚存餘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說話了。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訊息告訴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決定,所以又沉默了。桑娜的兩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善良的心地。

④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說,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皺起眉臉變得嚴肅、憂慮說明漁夫感到問題很難辦。搔搔後腦勺說明他正在認真考慮,形象地說明漁夫覺得問題嚴重。嗯,你看怎麼辦?這是漁夫在徵求妻子的意見。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這是漁夫做出的初步決定。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艱苦的生活)的意思。說明漁夫為了撫養鄰居的孩子,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的辛勞。快去!別等他們醒來。漁夫怕孩子醒來受驚,催促桑娜去抱孩子。這段話細緻地描寫了漁夫做出決定前後思考的過程,說明他與妻子桑娜一樣,有著一顆甘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⑤但桑娜坐著一動不動。

你怎麼啦?不願意嗎?你怎麼啦,桑娜?

你瞧,他們在這裡啦。桑娜拉開了帳子。

文章的懸念終於消除,讀者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下了。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動、興奮和快慰中。這一動不動的動作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她當時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靜又不平靜的效果,讀來給人以回味的餘地,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能力。

(2)對詞語的理解。

呼嘯:文中形容海風發出高而長的聲音,說明寒風猛烈。

抱怨:埋怨。

自作自受: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結果。受:承受。

魁梧:(身體)強壯高大。

倒黴:遇事不利;遭遇不好。

憂慮:憂愁擔心。

二、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讀寫舒適、擱板、勉強、抱怨、傾聽、掀起、魁梧、撕破、倒黴、嚴肅、憂慮、溼淋淋、心驚肉跳、自言自語、自作自受、縫縫補補等詞語。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3.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前,教師要進行朗讀備課。朗讀時要注意:描述性的句段,如,課文開頭對天氣的描述,要讀得低沉而緩慢。人物的心理和對話,要體現人物的性格和不同場合的心情。如,桑娜抱回孩子後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動,有害怕,也有自責,更有決斷。又如,漁夫回來後,桑娜與漁夫的對話,桑娜開始是提心吊膽地回答丈夫的話,接著是強作鎮定地敘述西蒙家的事,最後是如釋重負地告訴丈夫孤兒已經抱過來;而漁夫,先是對天氣的後怕,接著對西蒙去世感到震驚,最後是在擔憂中做出收養決定。朗讀時要注意有感情地讀出來。

2.學習本文,重點是從環境和人物的心理、對話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教學時可參考如下思路:

(1)讀題激疑,讀通課文。開課後,教師可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閱讀本文的興趣。如,為什麼用窮人做題目?課文是否只寫了窮人的窮?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自學生字新詞,獨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本文篇幅較長,有的語段也比較難讀。如,第九自然段桑娜的心理活動。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說哪些語段比較難讀,然後安排時間讓學生自由練習,最後指名朗讀語段,幫助學生讀通課文。如果學生還不能讀通順,教師可進行適當的範讀。

(2)概括課文內容,整體把握課文。學生讀通課文後,可讓學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怎樣的事。由於課文篇幅長,學生概括課文內容時不容易一下子說清楚,應當允許學生逐步把事情說清楚。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把全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課文第1~2自然段,講漁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守候在小屋裡,等待出海打魚的丈夫回家。第二部分:課文第3~11自然段,講桑娜出門探望丈夫的漁船,結果走進了西蒙家,意外地發現西蒙已經病故,她把西蒙留下的兩個孤兒抱回家,然後忐忑不安地繼續等待丈夫。第三部分:課文第12~27自然段,講漁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動提出收養孤兒,夫妻倆的想法不謀而合。理解桑娜夫妻決定收養孤兒的艱難。

(3)深層研讀,感受人物品質。讓學生通過認真研讀,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句子,體會窮人的高尚品質。教學時要注意抓住桑娜抱孤兒回家後複雜的心理活動以及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這些內容組織學生深入研讀。桑娜抱孤兒

孤兒回家部分,重點研究“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個句子,聯絡上下文了解“這樣做”的意義,從這種矛盾的心理中,體會桑娜的善良品質。理解桑娜複雜的心理活動,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教學時,教師首先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朗讀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然後組織交流:桑娜在繼續等待丈夫的時候想到了哪些?為什麼會想到這些?通過討論明確:由於桑娜家庭的貧窮,由於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所以才會有如此複雜的心理活動,同時明確:雖然桑娜的內心活動十分複雜,但是收養孤兒的決心沒有動搖。接著讓學生再讀讀描寫心理活動的語句,瞭解省略號的作用。最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一步體會桑娜的崇高品質。桑娜與漁夫的對話部分,要以讀為主,在讀中理解兩處“沉默”的不同含義。通過朗讀,讀出兩人不同的性格。

在研讀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感情朗讀。桑娜複雜的心理活動與她和丈夫的對話是朗讀的重點。教師可先讓學生根據標點符號的提示,自己試試怎麼讀才能讀好,再把自己的體會和大家交流,然後反覆朗讀,讀出人物的真情,最後讓學生彙報朗讀。朗讀的形式力求多樣,必要時教師要發揮範讀的作用。

3、本文的環境描寫既有天氣描寫,也有桑娜與西蒙兩家情景描寫。這些環境描寫從側面烘托出桑娜與漁夫的美好品質。教學時應當結合對收養孤兒這件事的理解進行。可以通過朗讀,讓學生找出有關環境描寫的語句,思考“環境描寫對刻畫桑娜與漁夫的形象有什麼作用”?讓學生暢所欲言。最後讓學生把描寫環境的句子摘抄下來,進行積累。

4、課後小練筆:續寫《窮人》:

桑娜告訴丈夫自己已經把孩子抱回家後,課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運會怎麼樣呢?桑娜與漁夫又會帶領孩子怎樣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這些問題牽動著學生的心。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告訴學生:續寫時要把握故事情節的主線,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無論最後發展成什麼樣子,主線不能變,人物的思想品質不能發生本質的變化。接著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創造,必要時可以進行小組討論。然後讓學生把想象的故事寫下來。最後,組織學生交流。如,通過開小小故事會、在宣傳欄出專輯、排課本劇等形式,讓學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5、課文多處運用了省略號,主要作用有:

⑴表明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⑵表示省略遞增的次數。如,“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⑶表示語意的跳躍。如,“謝謝上帝,總算活著回來啦。……我不在,你在家裡做些什麼呢?”

⑷表示說話結巴,欲言又止。如,“我嘛……縫縫補補……”這些用法,都可以結合課文的學習相機滲透。

6、生字、新詞一般以學生自學為主:

教師可提醒學生讀準“怨、掀、慮”的讀音。“作”是多音字,在“自作自受”中讀“zuò”。字形上引導學生區別:“怨”與“祭”的上半部的不同。“魁”是半包圍結構,“鬥”字要寫在豎彎鉤裡面。

7、教師可結合對桑娜與西蒙兩家貧窮生活的理解,向學生介紹課文寫作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列夫·托爾斯泰的情況。

國小語文課文教案 篇7

一、學習目標

1、積累理解並學會運用“倒坍、引頸受戮、周道如砥”等詞語。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課文的主旨。

3、理解託物寓意的創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藝術性。

4、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正確認識發展與環保的矛盾,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二、學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

1、瞭解那樹的生命歷程,把握樹的價值、品格及其命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託物寓意的表現手法,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難點:

1、揣摩關鍵語句,體味作者痛苦、悲憫、激憤的情感,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

2、正確理解螞蟻王國的事情,體會作者的用意。

三、教學模式

讀讀、議議、講講、練練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預習思考題。

2、讀讀想想,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明確:全文大致分為三部分。

(1)描寫早期的大樹,寫了大樹的形象、經歷和對人類“友善”的情況。

(2)描寫近期的大樹,寫大樹妨礙了道路發展引起人們的議論,使人們質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3)描寫現時的大樹,作者對大樹的最終命運作了關鍵性的描述,並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

本文按大樹生命經歷的順序敘事,越是久遠敘述得越簡略,越是近期的敘述得越是詳細。(可找語言標誌)

3、用自己的話概括文意,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

熟讀課文,感知那樹的形象,體會作者的情感。

討論:文中的樹是一棵什麼樣的老樹,它具有怎樣的價值、品格,最後遭遇怎樣的命運?

明確:

1、大樹有奇特的容貌;大樹生長在特殊的環境中;大樹對人類大有功德;總之,大樹為世間珍奇之物,是人類的守護神。

2、大樹的生存受到了威脅,淹沒在滾滾黃塵裡和焦躁惱怒的喇叭聲裡,即便如此,大樹依然奉獻著生命的綠色,醞釀著詩意,表現了大樹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忍辱負重、胸懷豁達的本性。

3、那樹無端被判刑、被殺戮、被消滅。慘不忍睹,悲壯異常,像勇士被迫離開疆場,哀怨、無奈而又剛烈。

(三)總結。

那樹經久屹立,目睹著大地的滄海桑田,給人以邈遠的歷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災禍面前“毫髮”未損,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幟;它綠化大地,蔭庇人類,只願給予,從不索取,無私地奉獻,表現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卻不放棄綠的願望,表現了豁達寬容的胸懷;它在自己面臨殺戮時,也要保護自己的螞蟻國民,讓其安全撤離,表現了一種愛心。

(四)整合提高,拓展延伸。

再讀課文,體味作者的情感。

思考:作者描述老樹的形象時,融注了濃濃的情感,請揣摩在“綠著生”“綠著死”兩個生命階段的描摹過程中,表露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國小語文課文教案 篇8

一、 匯入

1. 今天,和孫老師一起來的還有四位客人,你們看到了嗎?

2. [顯示作家圖象]瞧,這位是戴眼鏡的伯伯,他是誰?板書:作家

3. 還有三位,兩個大的在籠子裡,[顯示珍珠鳥圖]一個小的在他的肩膀上。他們是誰呀?板書:珍珠鳥

二、 看圖,揭示中心,引導質疑。

1. 看,作家在注視著珍珠鳥,他用什麼樣的目光注視著珍珠鳥?板書:喜愛

2. 珍珠鳥在幹什麼?能說得更好嗎?可見珍珠鳥對作者怎麼樣?板書:信賴

3.齊讀板書。

4.你有什麼疑問嗎?

5.歸納出示:珍珠鳥為什麼惹作家喜愛?

珍珠鳥是怎樣逐步信賴作家的?

6.齊讀問題。

三、 自讀課文,初步解疑。

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你喜歡放聲讀也行,默讀也行,找到你認為能回答這兩個問題的材料就把它劃下來,讀讀體會體會。

四、 合作學習,進一步解疑。

1. 師:同學們的學習有收穫嗎?好,下面請你們找個好朋友,交換自己的學習成果。

2. 示學習方法:1、讀句子 2、談感受 3、讀出感受

教師巡視指導

五、 集體交流

交流學習成果。教師啟發學生先概括地說說珍珠鳥的特點,相機歸納為兩個方面。

1. 板書:樣子可愛

多請幾位學生讀,要求讀出自己的感受。

2. 板書:活潑機靈

要求在談了自己的感受後還要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六、 藉助表演,重點體會珍珠鳥與作家的信賴是如何一步步建立的。

1. 過渡激勵,提出要求:看,你們多麼會學習呀!不僅找到了這麼多材料,還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如果你們把自己的感受表演出來,那就更棒了!你們想不想演?[顯示“漸漸地……啄我的手指]能把自己的感受演出來嗎?好,請你們再讀讀這段話,邊讀邊嘗試著做做動作,想想怎麼演才能把感受演出來。

2. 學生自由放聲讀。

3. 推薦一名學生做小鳥,一名學生做導演,有聲有色地讀好這段話。老師演作家。要求觀眾們認真看,準備評議。

4. 評議:哪些動作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麼?

5. 演小鳥的同學談談自己演了以後有什麼感受?

6. 師問小鳥:你一開始就這麼信賴我的嗎?

[顯示填空:我是一隻活潑聰明的珍珠鳥。起先,我只在( )活動;隨後就在( )飛來飛去;漸漸地,我( );後來,我完全( ),最後我還落到( )睡著了。你瞧,我倆都親熱呀!]

現在,你們都是小珍珠鳥,看著螢幕,自己說說你是怎麼和作家成為朋友的。

7. 學生交流。

七、 回到畫面,擴充套件思維。

展示畫面。說說小鳥夢到了什麼/

八、 總結;

1. 人愛護鳥,鳥信賴人,人鳥和諧地相處在一起,這就是一種—(美好的境界)。它是由什麼創造的?對,[顯示中心句]所以作家看著這可愛的小傢伙,不由自主地發出了呼喚——(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

2.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人鳥和諧相處的故事,(指板書)作家喜愛珍珠鳥,珍珠鳥信賴作家,其實,人和動物和睦相處的故事還有很多,同學們下課後可以去收集一些,下一課來交流,更深的體會“信賴,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國小語文課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快速默讀課文,講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來的上學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2.大膽想象,能與同學交流未來的學習生活可能的樣子。

教學重點

快速默讀課文,講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來的上學方式和今天的不同。

教學難點

大膽想象,能與同學交流未來的學習生活可能的樣子。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一、情境匯入

2155年時,孩子們還要去學校上課嗎?他們會不會視紙質圖書為古董?讓我們跟隨瑪琪的故事,一起去暢想一下美好的未來吧。

二、自主閱讀讀,檢索資訊

1.快速默讀課文,講述在作者的想象中,未來上學方式和今天有什麼不同。

2.學生交流。

①“呀!”托米說,“我想,這樣的書一讀完,就得扔掉,多浪費呀!我們的電視螢幕一定給我們看過一百萬本書了,可它還能繼續給我們別的許許多多書看,我可用不著哪天把它扔掉!”

②在這個熒光屏上,所有的課文都現出來了,還跟著沒完沒了地提問題。這倒也無所謂,最讓她厭煩的是那個槽口──她非得把作業和試卷塞進去的那個口子。她總是要用那種打孔文字像程式設計序似的把作業和答卷寫出來。她還只有六歲的時候,媽媽就讓她學會用這種語言和機器教師對話了。

3.瑪吉喜歡未來的學習方式嗎?找到相關語句。

瑪琪失望極了,她本來希望他把這個機器老師拿走。他們有一次就把托米的老師搬走了將近一個月之久,因為歷史那部分的裝置完全顯示不出影象來了。

4.你喜歡未來的學習方式,還是現在的?或者在你的想象中,你覺得未來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三、合作交流,展開想象

1.請同學們大膽想象,未來生活還會發生哪些變化?

2.學生交流。

(學生不再需要每天到學校上課、每個人都是一個空間穿梭機,可以穿梭到任何一個地方、與別人交流可以用程式碼,或使用腦電波直接交流......)

3.把你想象的未來生活畫下來,做成一張海報。

四、課堂總結

這一節課,我們一起交流了未來的學習生活是怎樣的,讀完《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文章,你是不是對現在的學校、厚厚的課本有了一點珍惜感呢?把你的感想記錄在寫作本上吧!

國小語文課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隨文鞏固文中14個生字及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體會王二小的機智、勇敢。

2、過程與方法:

(1)圖文結合,理解課文。

(2)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及最後的獻身精神。

(2)激發學生對少年英雄、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體會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感受王二小的機智、勇敢,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準備:

課件、《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匯入課文

1、課件出示插圖“王二小”

談話:孩子們,你們認識他嗎?對,他就是小英雄王二小,那你們對二小了解多少,誰來介紹一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王二小的故事。

2、板書課題。

請小朋友伸出手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然後讀一讀。

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品質

過渡:咱們班的孩子都很優秀,聰明的你們讀過課文後知道王二小在幹什麼嗎?

1、根據學生回答,理解“放哨”。師板書“放哨”

2、請五個孩子分段讀課文,一人讀一段。

[創設情境:多媒體課件依次出示五幅圖畫,配上哀傷的音樂,學生讀完一段切換成另一幅與本段內容相符的圖畫]

3、播放課文朗讀。

4、聽完故事,談感受與滋味。

預設:難過,氣憤,仇恨??

5、從書上哪一句看出王二小犧牲了?(引導學生找句子)[課件出示第四段課文指導朗讀]

6、用波浪線勾畫出王二小犧牲的句子!

討論:“死了”與“犧牲了”。

7、敵人是怎麼知道自己上了當的?

指導學生讀相關句子。教師引導,狡猾的敵人為什麼會這麼笨呢?

學生討論回答,師總結。

師:敵人是大人呀,怎麼會輕易相信一個13歲孩子的話呢?因為什麼?能從書上找出原因來嗎?有一句話在暗示我們喲,看誰的火眼金睛能把它找出來!(學生看書找句子指導朗讀)

根據學生回答師生參與理解“順從”

[創設情境:日本軍官和王二小對話的情境。學生演一演。]

出示圖片,理解王二小的機智與勇敢,師板書。

師:請同學們再來讀第3、4自然段,讀出王二小的鎮定、堅強,讀出敵人的凶殘,讀出我們的沉痛和仇恨!

7、 四人學習小組討論:如果你是王二小,當時你會怎麼想?你會往哪個方向帶路?為什麼?

(1)相機理解“掃蕩”,“叛徒與英雄”。

(2)課件出示課後“我會讀”練習。

三、看課件,聽歌曲,昇華情感

播放多媒體音樂,看王二小被殺害的動畫故事,《歌唱二小放牛郎》

1、師:現在,我們就站在王二小的墳墓前面,你想對王二小說什麼? (生髮言)

師:對,就這樣聰明可愛、勇敢機智、不怕犧牲、熱愛

家鄉的王二小被敵人殺害了,年僅13歲。他永遠離開了親愛的爸爸媽媽,離開了熱愛的村莊、學校、小夥伴和八路軍,他的鮮血染紅了家鄉的土地,他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山溝裡的鄉親們。正是千千萬萬個王二小這樣的英雄,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2、過渡:王二小英勇犧牲了,但他的血不會白流。齊讀最後一段。

四、總結全文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在我們幼小的心田裡又種下了一個英雄的名字他就是——(生)王二小。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呼喚(示意齊讀):小英雄王二小,讓我們一起把一首頌歌獻給他。(出示王二小畫像)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

聽歌下課

五、作業:把故事講給父母聽,學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