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電頌》教案

來源:才華庫 1.02W

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雷電頌》教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雷電頌》教案

【教學目標】

1.感受屈原內心強烈的情感:極度的憤怒,想要把黑暗的現實撕碎的強烈願望,對光明與自由的熱烈追求。

2.欣賞郭沫若將這些強烈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的藝術手法。

3.探究風、雷、電的象徵意義和"屈原"形象的歷史意義。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雷電頌》,這是郭沫若歷史劇《屈原》中一個最為著名的片段。這樣長長的一篇文章其實都是屈原的內心抒情。那麼,在《雷電頌》中,屈原抒發了怎樣的情感?作者郭沫若又是運用哪些藝術手法,淋漓盡致地表現出屈原的情感,並打動無數讀者的呢?

二、感受情感

播放《雷電頌》情境朗讀視訊。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走進屈原的內心,感受屈原的情感。

學生自由談論感受,明確:屈原此時內心湧動著無比強烈的情緒——極度憤怒,想要摧毀當時的黑暗現實,熱烈地追求光明與自由。

三、分析鑑賞

1.在文章中,你是不是覺得有些句子情感表現

得很強烈,而另外一些句子的情感表現力則較弱一

些?(教師要求學生找出這些情感表現力強烈的句

子,前後左右交流,然後到班上交流。儘量讓不同的學生都來說說自己的感受。)

2.請同學們思考:為什麼是這些句子的情感會更強烈、充沛一點?你能否扮演屈原,通過朗讀將蘊藏在這些句子中的強烈情感表現出來?

明確:因為這些句子具有特殊的表現形式,所以其表達的情感更為強烈。

⑴展開神奇的想象,讓屈原和宇宙間偉大的自然力"急風、怒雷、閃電"結合在一起,達到物我統一的境地。藉助它們的神力,詩人具有了毀滅諸神、摧毀一切黑暗的力量。這樣就使歷史中屈原的形象顯得更加神采飛揚、光輝奪目。全文雄渾壯闊,氣勢磅礴,洋溢著髙昂的革命浪漫主義激情。

⑵特定的修辭手法的使用使人物情感的抒發更加強烈和直接。

文中大量運用擬人、呼告等修辭方法,或者熱切地呼告和歌頌風、雷、電,或者無比憤怒地斥責惡神,直接有力地表達了愛憎的情感,增強了語句的氣勢和表達效果。同時,文中大量運用了反覆、排比、反問等方法,增強了整個獨白的抒情效果,有力地表達了愛憎的情感。

炸裂呀,我的身體!炸裂呀,宇宙!讓那赤條條的火滾動起來,像這風一樣,像那海一樣,滾動起來,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汙穢,燒燬了吧,燒燬了吧!把這包含著一切罪惡的黑暗燒燬了吧!

我這熊熊地燃燒著的生命,我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難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瞭嗎?

在上面節選的第一段文字中,反覆出現"炸裂""燒燬"這兩個詞語,充分地表達了屈原此時想要毀滅黑暗現實的情感。後一個句子使用反問修辭,表達出屈原對光明的堅定追求和對光明到來的堅定信念。

⑶長短句的結合使用,令人讀來鏗鏘有力,情緒飽滿,同時又具有詩的形式美,迴環往復、蕩氣回

腸、朗朗上口。

我們只有雷霆,只有閃電,只有風暴,我們沒有拖泥帶水的雨!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動吧,風!咆哮吧,雷!閃耀吧,電!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懷裡的東西,毀滅,毀滅,毀滅呀!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求學生先指出自己覺得情感最為強烈的句子,然後進行分析鑑賞,最後要求學生通過表演性的朗讀來表現句子強烈的情感。

四、揣摩意圖

1.思考:在《雷電頌》中,詩人屈原召喚了風、雷、電的目的是什麼?這些風、雷、電象徵著什麼?

明確:藉助風、雷、電,屈原試圖摧毀當時黑暗的現實世界,消滅那些無德無能、高高在上、欺民惑眾的'統治集團。因為屈原本人無力去改變黑暗現實,所以寄希望於這些自然的力量去改變世界。風、雷、電象徵著改變黑暗現實的偉大力量,象徵著追求光明與自由的力量。

2.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看到了一個無比憤怒、想要摧毀黑暗的世界,追求光明與自由的屈原。那麼,郭沫若創造這個藝術形象在當時又有什麼現實意義呢?請同學們說說郭沫若的寫作意圖。

明確:《屈原》寫於1942年1月,這時正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也是國民x反動統治最為黑暗的時候。半壁河山淪於敵手,蔣介石消極抗日,並且悍然發動"皖南事變",大肆屠殺愛國抗戰的軍民,掀起了反x高潮。郭沫若面對這樣的政治現實義憤填膺,遂創作了《屈原》。屈原對楚國統治集團的憤怒代表的就是當時的人們對國民x反動統治的憤怒,屈原對自由與光明的嚮往則代表了當時人們對自由、光明社會的渴望。"屈原"的形象大大鼓舞了全民族團結抗日的鬥爭精神,有力抨擊了蔣介石集團的暴政。

五、教師總結

《屈原》在當時國民x的統治中心重慶一經上演,便轟動了整個山城,隨後的每次演出都被觀眾爆發出的雷鳴般掌聲所淹沒。這個劇作最後雖然被國民x當局禁演,但是直到今天,我們仍然能感受到它巨大的藝術魅力,讓我們再次朗讀課文前六段,感受屈原的憤怒與追求吧!(在朗讀中下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