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教案模板彙總五篇

來源:才華庫 2.55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綜合實踐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綜合實踐教案模板彙總五篇

綜合實踐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通過三首不同民族樂器借鑑形式樂曲的賞析,讓學生突破狹隘的民族觀,從世界大文化的高度,積極認識“樂器借鑑”這一文化現象的社會價值。

2、運用電腦作曲軟體讓學生探究在多媒體計算機中進行“樂器借鑑”,從而加深對“樂器借鑑”這一文化現象的社會價值的認識。

教學重點:

1、重點了解不同民族樂器借鑑的形式。

2、指導學生運用音色在多媒體電腦中進行不同民族樂器借鑑。

教學準備:

1、多媒本硬體:

2、多媒體軟體:《不同民族樂器的相互借鑑》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1、欣賞音樂片段,考慮:(1)作品名(2)作曲者(3)什麼樂隊演奏

2、感悟:為什麼中國民樂隊演奏這首曲子,在什麼地方演出(看影片檔案)

中國民樂隊演奏傳統西洋樂曲是屬於一種什麼樣的文化現象,由此引發課題——不同民族樂器的相互借鑑。

二、新課匯入:質疑:為什麼會出現不同民族樂器的相互借鑑現象呢說明:借鑑的生命力每一種民間樂器都有其富於美感的藝術特色,同時也往往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每一個民族的人們對自己的民間樂器都有很深的感情,但對異族樂器都抱有一定的新鮮感和獵奇感,因此,民族樂器通過借鑑可以展現音樂作品新的風貌,民族情感在樂器的借鑑中可以煥發新的光彩。

三、作品賞析:揭示不同民族樂器借鑑的形式作品一:羅馬尼亞民間樂曲《雲雀》,排簫演奏與楊琴演奏的比較借鑑形式:用東方樂器表現西方民族情感分析:這種借鑑的特點(相同點及不同點)

作品二:東北民間樂曲《江河水》管子獨奏與二胡協奏曲的比較借鑑形式:用西洋樂隊烘托東方樂器討論:A、這首樂曲表現什麼情感B、管絃樂隊的加入起到什麼作用C、這種借鑑的意義

作品三: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借鑑形式:用西洋獨奏樂器和樂隊表現東方情感討論:A、這種借鑑好不好,為什麼B、這種借鑑是不是也體現民族性,為什麼補充舉例:馬曉軍與二胡結論:跨民族的樂器借鑑、滲透、合作能造就全新的時代經典

四、實踐操作:在多媒體計算機上進行樂器借鑑,體驗不同民族樂器的借鑑。

1、簡要介紹色彩性比較強的幾件民族樂器的音色特性及與雅瑪哈KB——410電子琴上民族樂器音色的比較

2、在Cakewalk電腦作曲軟體上進行編輯樂曲1:茉莉花樂曲2:雪絨花樂器:絃樂(小提琴)、長笛、雙簧管、薩克斯、二胡、笛子、笙等

3、具體要求:(1)分組討論選擇樂器(2)派代表交流並說明為什麼(3)派代表進行操作五、小結:跨民族不同樂器的借鑑、滲透、合作不僅能造就全新的時代經典,同時也體現了人類文化的相互尊重,從而應驗了“音樂是跨越國界的語言”這句名言。

綜合實踐教案 篇2

教學目標:情意領域: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發現鞋子的造型美、色彩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認知領域:瞭解鞋的文化背景,瞭解各種各樣鞋的結構和款式。

操作領域:學習運用各種紙材、繩線等製作一隻自己設計的鞋。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鞋的文化背景,瞭解各種各樣鞋的結構和款式。學習運用各種紙材、繩線等製作一隻自己設計的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操作能力。

難點:作品的評價方法,創新使用材料設計製作,體現審美性和實用性。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鞋子實物及作品若干件、剪刀、雙面膠、各種彩紙、教學課件等。

學生準備剪刀、雙面膠、各種彩紙。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猜謎揭示課題師:小小船兒整一對,坐著客人有十位。

白天坐船趕路忙,走遍天下不用水。(生答:鞋子)

(板書——鞋)

師:說說你家有哪些式樣的鞋子?生答:……(略)

2.出示“虎頭鞋”,激發興趣。

師:老師這裡有一雙鞋子,你們看看有什麼特殊之處?生答:……(略)

3.師:生活中鞋子的式樣可以說千變萬化,我們今天就一起到鞋子的世界裡看看吧!

出示課題——各種各樣的鞋

二、新授1.瞭解中國古代鞋的歷史(1)介紹兩家上百年的老鞋店師:鞋子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中國古代就有漫長的做鞋歷史。北京有兩家上百年的老鞋店——“內聯升鞋店”、“同生和鞋店”(出示兩家鞋店的照片)。

“內聯升”鞋店創建於1853年,距今已有140年了,“內”指大內宮廷,“聯生”示意顧客穿了此店製作的朝靴,可以在朝廷官運亨通,連生三級。當然,現在內聯升鞋店的顧客是普通百姓了。

“同生和”鞋店於1902年在天津建立,清朝大臣鐵良親筆提寫了一幅對聯“同心協力功成和,升官冠戴財源多。”位於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同生和鞋店是1932年開業的。

(2)瞭解古代人穿的鞋師:古代人穿的鞋究竟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到古代畫家的作品裡找找看吧!(出示三幅作品,引導學生觀察。)

A、《羅漢圖》——劉松年(宋)

師:中縫淺口棉鞋(和尚、羅漢的鞋子)

《浴馬圖卷》——趙子昂(元)

師:靴子(馬伕的鞋子)

B、《麻姑獻壽圖》——任伯年(清)

師:草鞋(農民的鞋子)

C、古代的鞋子,瞭解古代鞋子的質地、款式、花飾等特點。

①商周時期的鞋②西漢時期的鞋③明朝時期的鞋④古代女鞋、官靴⑤少數民族的繡花鞋E、展示現代的鞋子,瞭解鞋子的穿著季節、穿著場合、款式、材料等特點。

師:鞋子美不美主要看款式、質地和色彩。設計師在設計鞋子也主要從這幾個角度去創意思考。看!這些鞋有的還出自平常婦女之手。你覺得哪雙鞋最美?為什麼?

生答:……(略)

2、創設情境——比一比,賽一賽,看誰的設計最新穎?我們將頒發“最佳設計獎”、“最佳製作獎”

3、教師示範A、畫——用鉛筆畫出鞋底、鞋面、鞋跟的形狀;B、剪——用剪刀剪下“鞋底”、“鞋面”、“鞋跟”;C、貼——用雙面膠將它們一一組裝;D、裝飾——運用剪貼、繪畫等方法裝飾鞋子。

師:只要肯動腦筋,你手邊的材料一定可以裝飾得很美。

三、學生作業,教師巡視。

師:參考四種鞋底形狀,設計一雙自己的品牌鞋!(出示四種鞋底形狀供學生參考)

綜合實踐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通過對神六的關注,讓學生知道我國的航天事業在不斷的進步,綜合國力在不斷增強。

2.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瞭解我國航天事業不斷髮展的過程,以及航天員的衣食住行。

3.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在對神六有所瞭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去暢想神七。

活動重點

1.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突破。

2.神舟六號,航天員的衣食住行。

活動準備

1.學生收集資料,與中國的航天事業有關的資料,特別要關注這次神舟六號的有關報道。

2.教師準備一些圖片,點火那一瞬間的片段。

活動過程:

(一)引入課題課前,老師播放10月11日上午九點神舟六號準時發射的錄象片段。(讓學生注意力集中,進入我們今天要活動的主題)

(二)揭示課題師:課前老師要求同學們回去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來收集資料,我們都知道我國的航天事業,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實現了能夠載人的突破,以及今天的神六,我國的航天事業一直在不斷的進步。就請每個小組收集到的資料來與我們大家共同分享。

第一小組: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中國第一艘不載人的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經過21小時的飛行,在完成預定的科學試驗後,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成功著陸,中國人成功實現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師:可以說那個時候大家還是娃娃,下面第二小組。

第二小組生1:我們組收集到了三號和四號的資料,神舟三號飛船在產品進場的第4天,出現了飛船穿艙插座訊號有一個點不導通的問題。決策者們毅然決定:進度服從質量,推遲發射!當飛船船艙內3000多個接點個個導通之後,20xx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發射升空。飛船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訊號裝置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迴圈的重要生理活動引數。軌道艙在太空留軌執行180多天,工作正常,預定試驗目標全部達到,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生2:9個月後的12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在低溫嚴寒條件下發射成功。20xx年1月5日,飛船安全返回並完成所有預定試驗內容,突破了我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神舟三號、四號在全載人狀態下連續發射成功,預示著中國人“摘星攬月”已為期不遠。

師:很精彩,哪個小組收集到了關於神舟二號的資料。

生:我們組。(第五小組)神舟二號雖是第二艘無人飛船,但卻是中國第一艘正樣飛船,也可以說是載人飛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種技術狀態與載人時基本一樣。飛船在軌飛行7天后返回地面。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各種儀器裝置效能穩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資料,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

第六小組:20xx年10月15日9時,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21個小時23分鐘的太空行程,標誌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航天員大家都知道的:楊利偉!(學生一起說)

師:從神一到神五,說明我國我國航天事業不斷進步,每一次都有新的技術突破,誰來具體說說我們今天的神六呢?

生1:神舟六號構型與神舟五號相同,由返回艙、軌道艙和推進艙3個艙段構成。由於這次飛行沒有交會對接任務,飛船取消了附加段。按照神舟六號飛船在太空中飛行狀態,3個艙段由前到後的安裝次序是: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

生2:神舟六號飛船共帶了50公斤左右的氧氣,不僅可以滿足兩名航天員多天的需要,還可用於應急狀態時使用。由於高壓鋼瓶裝載高壓的大氣,需要承受210個大氣壓的壓力,所以研製難度較大,一隻鋼瓶的造價大約為5萬元人民幣。

生3:為了使航天員在太空中吃得更好,除了使食品的口味和種類符合航天員的個人喜好外,還必須創造一個與地球上類似的就餐環境,這樣才有利於調動航天員的食慾。神舟六號航天員就餐時將食品放在具有磁性吸附作用的餐盤中,使用刀*進行進餐。在太空中,航天員可以使用食品加熱器對食品進行加熱,一般進行30分鐘左右的加熱後,航天員就可以吃上熱的飯菜了。

師:剛剛這位同學談到了航天員的吃飯,老師很想知道他們的衣食住行,與我們生活有什麼不同呢?

生1:航天服不是簡單的服裝,它是航天員的個人防護系統。在飛船出現意外情況時,航天服將成為保護航天員生命安全的最後防線。“中國航天員的艙內航天服重10多公斤,價值高達數十萬元人民幣。”(老師向學生展示航天服的有關圖片)

生2:在神舟六號上天之前,航天醫學專家們為兩位航天員制定了詳細的太空食譜。食譜中包括50多種各類食品,航天員在太空中每日進餐3次,每餐可以享用到五六種食品。這些食品既考慮到了要營養均衡,還考慮到了航天員的口味習慣。這些食品包括主食和副食。主食以米飯為主,每份米飯140克,裝在真空包裝袋中,食用時使用加熱器加熱。副食包括肉類、蔬菜、罐頭3大類。我還親自做了一份,呵呵,現在展示給大家看看。

師:雖然不是很科學,但體現了她的那番熱情。(此時老師播放航天員吃飯的情景,在失重狀態下)

生3:在太空中居住,航天員感到最不方便的可能就是大小便了。神舟六號飛船上安裝了我國科學家自己研製的太空馬桶。航天員需要方便時,只需要將馬桶上的塑料軟管緊貼到排洩器官上,馬桶內的抽氣裝置將會把航天員的大小便收集到一個固定的容器裡。小便也許比較簡單,但大便就不太容易了。根據美國和俄羅斯宇航員的經驗,在無重力的環境里人體內的腸子漂浮著,內臟並不能正常工作,許多人從太空馬桶上下來時經常喃喃自語:“又失敗了。”生4:雖然在太空中航天員“輕如鴻毛”,但太空行走並不輕鬆。神舟六號中的兩名航天員雖不出艙活動,但需要在返回艙和軌道艙兩個“房間”之間來回穿梭。航天員要脫掉航天服,需要按照規範,開啟連線返回艙和軌道艙的艙門,然後用手扶著艙壁或其他固定部位,從一個艙飄移到另一個艙。

(三)總結:通過今天的綜合實踐活動,我們對中國的航天事業,尤其是神六有了許多瞭解,充分說明了我國的航天事業在不斷的進步,綜合國力在不斷的強大,我們都知道,落後就要捱打,所以只有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了我們的神7、神8……現在就讓我們去暢想我們的神7、神8吧!

綜合實踐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不同造型的相架及功能,瞭解各種相架的材質和加工特點。

②初步瞭解平面圖畫法,認識示意圖。

③學會正確畫出作品的示意圖和結構圖。

③初步學會從作品的功能、結構、材料、工藝四個方面進行作品設計。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觀察不同造型的相架,初步學會用草圖表達自己的構思設計。

②通過與同學的交流、評價,能夠對自己的設計進行反思,進行修改,完善和優化自己的設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審美情趣,體驗勞動創造美的思想情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② 通過作品的設計、探究,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③ 通過獨立或與他人合作完成作品設計,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 平面圖設計技能。

2、難點:相架結構設計和工藝流程設計。

三、【教學器材】

1、教具: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木製相架模型

2、學具:鉛筆、尺、量角器、圓規等。

四、【教學流程圖】

五、【教學過程】

(一)確定設計要求

1、提問:

①生活中你喜歡拍照嗎?那麼你最喜歡用什麼方式來儲存相片呢?

②如果有一個精美的相架,不僅可以珍藏你美麗的相片,還可以點綴美好的生活,你準備設計一個什麼式樣的相架?這個相架有哪些功能?要用到哪些材料?

2、通過欣賞作品分析思考:

教師提供多種式樣相架或圖片,組織學生欣賞,觀察這些相架的材料特點和造型特點,分析思考它們的優缺點。

3、想一想:

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求,獨立或尋找合作伙伴,填寫“初步設想”的表格。

說明:問題內容的選擇最好是引導而不是要去難倒學生,讓學生對教師每一個問題都充滿好奇,通過對作品的欣賞和分析,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再按照自身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提出設計要求,從而有目的地進行收集相關資料。

(二)收集分析資料

1、收集資料

①組織學生在課前上網瀏覽,參觀買相架的文具店,各組根據自己提出的設計要求,蒐集有關資料(教師提示以下查詢範圍)。

(1) 木製相架和其他材料的相架比較,有哪些獨特之處?

(2) 各種造型木製相架的實用性和裝飾性。

(3) 過去和現在在人們心目中木製相架的作用。

(4) 目前市場較常見的木製相架有何特點?

② 佈置學生單獨或尋找合作伙伴,到商場或照相館去了解更多有關相架功能及材料的情況。

2、分析資料

(1) 要求學生能將所蒐集的資料(文字資料和圖案資料等)進行下載。並相互交流。

(2) 各組根據蒐集的資料,用制定表格或文字的形式進行分析比較,尋求最適合自己“初步設想”的有價值資料。

3、分析材料

製作相架可用各種材料,如木料、塑料、金屬等,本單元做的相架所用的材料為木料。在分析材料時,教師要重點介紹常見木料的特徵、用途以及木料的接合方式。

(三)學習構思方案

1、觀察思考

學生觀察教材中P15頁“簡易筆筒的草圖”,並思考、討論:簡易筆筒草圖應怎樣構思?有哪些注意點?造型和材料有哪些特點?

2、嘗試構思方案:

①從筆筒的設計遷移到相架的設計,提示學生從相架外觀造型、尺寸大小、功能結構、材料選用的.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與思考。

②引發學生對各自的初步設想進行再構思,並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如何運用這些木製材料特點創作作品進行思考。

③通過實物投影儀交流“我的初步設想”表格,指導學生對作品的主題開展討論。

(四)相架設計表達

1、設計草圖

①學生獨立或者尋找合作伙伴設計樣稿,學習用草圖表達相架的設計意圖。

②運用實物投影儀對設計圖進行展示和表達。

2、完善設計

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組織學生交流,表達各自的設計意圖,相互指出草圖設計的合理性、新穎性以及提出可以改進的地方,通過引導和幫助,讓學生獲得好的創意進行“再設計”。

說明:

讓學生觀察教具實物,分析它們的特點,探討在構思設計方面的方法、關鍵,為後面的設計構思做準備。

教師在學生確定構思中,可適當給予一些提示,使學生的作品更具有亮點,並及時對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分析指導,讓學生順利地找準設計創作的入口。

創新是從設計開始的,學生通過活動,把最初的“初步設想”提升為“設計方案”,學會了用繪製草圖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並通過交流,進行再設計,確定最後的方案

(五)技能體驗

1、平面圖和結構圖畫法

(1)認識平面圖和結構圖

對照相架實物,認真觀察,參考課本上P15頁簡易筆筒草圖,瞭解草圖的畫法。

(2)對自己的構思進行設計表達。

(3) 教師示範操作

(六)修改相架設計

1、討論相架的工藝過程,使學生對操作過程有一個基本的瞭解,熟悉設製作的一般順序。製作相架所需要的材料和用途。

2、引導學生修改相架設計草圖,並提請學生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①相架的成角度粘合:框架外框和框條的拼角有交叉拼接、直角拼接和45度拼接等等,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②拼接45度角時,劃線工具可用量角器、角尺固定角、正方形的對角線等等,哪種方法合適就用哪種;

③相架的“框架槽”,在設計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框架槽的深度與框架背板的厚度要求,如果框背板的厚度大於或小於框架外框與框條所形成的厚度,那麼把照片放入相架內,都顯得不合適。由於框架外框與框條不是同一塊木料,在拼接時要考慮到交叉拼接,這樣拼角粘合才有牢度;

說明: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注意及時對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分析、指導,實現師生間的互動,

綜合實踐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會計議論性的或包含議論性成份的文章,能從中明事理、長辯才。

2、學會擬寫講演稿,並鍛鍊自已的演講、發言能力。

3、通過辯論會,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

活動範例

一、讀、寫、說互動

本單元都是議論性或包含議論性成份的文章,講述了幾口才極棒的人的故事,讀罷能使人明事理、長辯才。

鄒忌、曹劌、唐且、晏子,都善於辭令。道理本來是抽象的,但他們善於具體地陳訴利害得失,使對方易於接受。之所以有這樣的效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說得富有“理趣”。

舉例:·······

本單元文章中,你最喜歡哪一篇?誰說得最有趣、最讓人心悅誠服?在小組中說給大家聽聽。

二、“莊子—惠子杯”最佳辯手大賽

“理趣”之淵源,可追溯到莊子下惠子的一場論辯。

小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道理都有反方向引申的可能。“失敗是成功之母”是有一道理的,“失敗非成功之母”也有一定的道理。愚公移山,就其毅力來說,是有道理的,就其可行性來說,則不如把家搬到山外。一切論題目都是可以分析的,在一定條件下可能會向反面轉化,人定勝天,慢工出細活、熟能生巧、知足常樂、開卷有益等,莫不如此。

三、以“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為辯題,定一篇演講稿。再分成“正方”“反方”進行辯論,選出最佳辯手若干名,授予“莊子——惠子杯”

提示:“莊子——惠子杯獲獎參考標準:

1、對辯題理解較準確,注意到了“更”的念意。

2、觀點鮮明,有理有據。

3、有新鮮、生動、有趣的事例。

4、能迅速抓住對方弱點,進行機智的反駁。

活動方法

1、閱讀鄒忌、鄒忌、曹劌、唐且、晏子,都善於辭令的人的文章,從中發現他們的“理趣”,並使讀、寫、說互動。

2、舉行“莊子—惠子杯”最佳辯手大賽

以“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為辯題,定一篇演講稿。並進行辯論。

活動課時

三課時

活動內容

在班級內舉行一場辯論會

1、從班內選出八名選手,四名為正方,四名為反方。

2、以“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為辯題,正方主題為“逆境更有利於人的成長”;反方主題為“逆境更不利於人的成長”。

3、從正方反方中選項出最佳辯手兩名,授予獎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