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幼兒園教案範文(精選5篇)

來源:才華庫 2.67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垃圾分類》幼兒園教案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垃圾分類》幼兒園教案範文(精選5篇)

《垃圾分類》幼兒園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嘗試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毒有害進行垃圾分類。

活動準備

課件,廢舊垃圾等。

活動過程

一、討論垃圾與生活的關係。

1、出示地球媽媽圖片。

師:今天,老師把地球媽媽請來了,你們看,她怎麼了?

師:她為什麼這麼傷心?

2、瞭解垃圾及垃圾與我們生活的的關係。

師:你認識這些垃圾嗎?是什麼垃圾?

師: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如果大家不講衛生,亂扔垃圾,我們的環境會變得怎麼樣?

師:你們有什麼好辦法減少垃圾或處理垃圾?

二、垃圾分類

師:剛剛,地球媽媽請小朋友把垃圾扔進了一個垃圾箱裡,覺得太亂了,想請你們分分類,好嗎?

師:老師這裡有3個垃圾桶,表示什麼意思呢?

讓幼兒自己探索各種垃圾的分類。

看視訊,聽清潔小博士進行介紹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物質。然後進行檢查剛剛幼兒分的垃圾。

師:根據剛剛學的小本領在分一次,這次可不能錯嘍。

再一次檢查

三、結尾

師:剛剛我們知道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還有有害物質的小本領,現在我們回去把教室的垃圾也進行一次分類吧!

《垃圾分類》幼兒園教案2

活動設計背景

在日常活動中,發現班級有些孩子還有隨手扔垃圾的現象,為了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懂得垃圾如何分類,特設計此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給垃圾分類。

2、保護環境,養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

3、喜歡並能動手製作陀螺。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學難點:獨立製作出陀螺

活動準備

剪好的廢紙盒若干;彩筆、鉛筆每人一支;ppt、掛圖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一、

1、師利用聲音引起幼兒興趣:

師模仿哭聲後問:小朋友們猜一猜,是誰在哭?

幼兒自由想象、猜測。

2、師開啟垃圾箱在哭的圖片提問:小朋友猜猜它為什麼哭?

師指名幼兒回答。

3、師再模仿笑聲問:又是誰在笑呢?

幼兒回答後,師:是垃圾箱又笑了,它們為什麼又笑了呢?

4、幼兒自由議論:師總結出垃圾箱哭、笑是因為垃圾也要分類,如果不分類就會給地球造成麻煩甚至是危害。

二、觀看ppt,給垃圾分類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垃圾該怎樣分類嗎?(鼓勵幼兒大膽發表意見

2、師播放ppt,小結出垃圾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種。可回收的垃圾有:廢棄的紙張、如舊報紙、紙盒等,飲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壞掉的食物,做飯剩餘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廢電池、燈管油漆桶等。

3、師出示掛圖請幼兒分類:小朋友,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垃圾的種類,老師這有很多垃圾卡片,誰能把它們分一分類呢?

4、師指名幼兒給垃圾分類,及時表揚、鼓勵幼兒。

5、師:如果我們隨地扔垃圾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指名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

師小結:我們都要養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扔垃圾的時候要給垃圾分類,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地球,更要變廢為寶,做環保小衛士,老師收集了很多廢紙盒,下面我們一起用紙盒做陀螺吧?

三、變廢為寶,製作陀螺

師發放廢紙盒等材料,和幼兒一起做陀螺。師示範做陀螺後巡迴指導,重點照顧動手能力差的幼兒。

延伸活動:師幼一起去戶外玩陀螺。

教學反思

在此次教學活動中,我從幼兒身邊最為常見的垃圾入手,讓孩子們懂得了垃圾給環境、地球帶來的影響和危害,懂得了垃圾分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種,從而知道應養成不亂扔垃圾的良好衛生行為習慣,同時利用廢舊紙盒變廢為寶學會製作陀螺。在活動開始時如果我利用圖片等對比的形式,讓幼兒看圖評價講衛生和不講衛生兩種情形的對比判斷,讓幼兒評價他人行為對錯中將會隊自身行為習慣有更好的引導作用。另外在製作陀螺過程中因為個別幼兒動手能力差,如果鼓勵幼兒互相幫助會讓他們共同提高動手能力及樂於助人的品行。

《垃圾分類》幼兒園教案3

【活動目標】

1、認識垃圾分類標誌。

2、分辨回收的垃圾。

3、嘗試進行垃圾分類。

4、瞭解垃圾分類的意義,懂得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幼兒製作一張家裡垃圾記錄表,認真填寫。

2、蒐集並瞭解有關於垃圾分類的知識。

3、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2個、幼兒分類用的生活垃圾、幼兒分類用的小垃圾箱。

4、分類垃圾箱大掛圖、垃圾分類圖片。

【活動過程】

1、交流分享,說說生活中的垃圾。

師:孩子們,老師給大家佈置了任務,請大家記錄這幾天家裡產生的垃圾,你們完成了嗎?(完成了)快把記錄結果和旁邊的小夥伴說說吧!

(1)小組交流。(拿著記錄表,互相說說)

(2)個幼介紹。(誰想把記錄結果說給大家聽聽?)

小結:

每天我們的家裡會產生許多垃圾,主要有廢紙類、塑料類、金屬類、玻璃類、織物類、廚餘類、有毒有害類垃圾。這麼多垃圾你們平時是怎麼處理的?(放到垃圾箱裡;如果孩子回答"可以分類放進垃圾箱"師說:你在哪兒看到分類垃圾箱的?)

2、問題思考,商討垃圾處理方法。

(1)認識垃圾分類標誌。

師:老師這兒就有兩個垃圾箱,我們快來看看!

①提問:仔細觀察,你們發現了什麼?(顏色、標誌)(找兩三個孩子說)這是什麼標誌?可回收物是什麼意思?不可回收物是什麼意思?

②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這是可回收標誌,這是不可回收標誌。回收以後經過特殊處理能再為我們服務的就是可回收垃圾,這樣的垃圾應該扔到可回收垃圾箱中;除了這些,剩下的就是不可回收垃圾,應該扔進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2)討論垃圾分類方法。

師:咱們記錄的垃圾要跑進哪個垃圾箱?先把可回收垃圾圈出來,然後和旁邊的小夥伴說說吧

①幼兒小組討論。(引導孩子說塑料瓶、牙膏盒是可回收垃圾,電池、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也就是先說劃圈的,再說不劃圈的`)

②提問:誰願意把討論結果介紹一下?

③個幼回答。

小結:

哦,原來廢紙類、塑料類、金屬類、玻璃類、織物類是可回收垃圾;廚餘類、有毒有害類是不可回收垃圾。

3、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類意義。

師:咱們剛才分的特別好,老師特別佩服你們!為什麼要將垃圾分類處理?

幼兒自由回答。

《垃圾分類》幼兒園教案4

活動目標

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

瞭解垃圾的分類

能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垃圾分類投放,提高分析、分類、比較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垃圾的簡單分類,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

難點: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已做過垃圾填埋和廢電池養花實驗

物質準備:做紙漿工具、實物垃圾和三個垃圾桶、錄影機、紙和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提問:什麼是垃圾環衛工人為什麼要每天清掃垃圾呢今天我們撿來的垃圾該怎樣處理呢為什麼

二、瞭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認識有機垃圾

①提問:菜葉等垃圾腐爛後會有什麼用?還有哪些也是有機垃圾?

②看錄影一,回憶菜葉的變化,瞭解菜葉等垃圾在土中會腐爛,這些垃圾可以慢慢變成肥料,讓其他植物長得更好。

2.認識有害、有毒垃圾

①看錄影二,觀察塑料袋的變化,並與菜葉的變化進行比較,得出結論:塑料袋不會腐爛,只會越積越多汙染環境,造成白色汙染,動物不小心吃了會有危險,我們把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儘量不用或少用這些東西,保護環境。

②提問:我們小朋友都知道還有一種垃圾有毒,是什麼誰來說說廢電池對我們的危害

③看錄影三,瞭解廢電池的毒害,知道電池要作特別處理。

④提問:還有哪些也是有毒有害垃圾

3.幼兒觀察教師做紙漿實驗,認識可回收垃圾。

提問:老師是怎麼做的你發現了什麼

得出結論:紙可以化成紙漿再造新的紙,紙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

提問:可回收垃圾還有哪些

三、垃圾分類

1.請幼兒設計有機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的標誌。

2.請幼兒將垃圾分類放入三個桶內。

活動延伸

請幼兒去查詢一些不能確認分類的垃圾資料。將垃圾分類桶放置活動室一角,幫助幼兒繼續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處理垃圾。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本課時是主題活動――垃圾中的第三個活動,在此之前已經做過了兩個實驗,所以本課時是整個主題活動的總結,重點內容的提煉。在本次活動中,主要通過看錄影回憶實驗過程、結果和做實驗來完成。這主要是考慮到幼兒瞭解事物的直觀性,同時考慮到幼兒對看錄影和做實驗的極大興趣,曾經有好幾個幼兒來問我什麼時候能看看實驗錄影。直觀形象的錄影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並能對內容產生極大的關注,同時,實驗的操作性、實踐性很強,能讓幼兒在親身體會中獲得有關垃圾的常識。本課時的側重點在於認知和技能,主要是讓幼兒瞭解垃圾的不同特性,從而學會垃圾分類。

二、效果分析

通過這一教學活動,對前兩個實驗活動做出了總結,幼兒知道了更多關於垃圾的知識,瞭解了不同垃圾的處理方法,同時學會了簡單的分類。活動中,運用的錄影和實驗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幼兒的思維積極,發言大膽,而分組教學給了幼兒更多的發言機會。垃圾分類標誌圖的設計更給了幼兒主動參與及繼續思考的機會,教學效果較好!

《垃圾分類》幼兒園教案5

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瞭解人們處理垃圾的一些方法。

2、增強小朋友的環境意識。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教學重點、難點

1、要求小朋友時時刻刻記住不能亂扔垃圾,要丟進垃圾箱裡。

2、讓小朋友去影響周圍的人及家裡的人,知道垃圾對人們的危害。

活動準備

1、大籃子一個

2、每個小朋友從家裡帶來報紙、易拉罐,紙盒子,玻璃瓶等廢物品。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引導小朋友說出垃圾就是不要的東西或者沒用的東西。

2、告訴小朋友不要的垃圾要扔進垃圾箱裡,如果我們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來越多,就會對我閃閃的健康造成影響。

3、讓小朋友知道人們把垃圾放進垃圾桶然後一環衛工人把它運到垃圾場,進行處理。

4、引導小朋友給垃圾分類:

(1)可回收的垃圾有哪些?如塑料袋等。

(2)不可回收的垃圾有哪些?臺果皮,菸頭等。

(3)有害垃圾:如電池,應該放進專用垃圾箱,這樣能防止汙染環境。

5、教育小朋友平時要愛護環境,不隨便亂扔垃圾,爭做“環保小衛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