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課文《秋水》優秀教案

來源:才華庫 2.44W

國中課文《秋水》是一篇優秀的思想類古文,通過闡述和表達莊子的思想,表達了人生思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國中課文《秋水》優秀教案,一起來看看這課是怎麼進行教學的吧!

國中課文《秋水》優秀教案

國中課文《秋水》優秀教案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曾經這樣評價一位古人:“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這位作家是誰?成語“望洋興嘆”“貽笑大方”又出自他的哪篇文章?

(學生回答)

明確:莊子《秋水》板書課題引入課文

二、簡介《莊子》並解題

學生介紹後,教師點撥補充: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大體與孟軻同時或稍後。他繼承並發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老莊”。

《莊子》一書,漢代著錄為五十二篇,現存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通常認為是莊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有莊周門人及後來道家的作品。

莊子的思想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誇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別,在認識上走向相對主義。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

莊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曾經這樣評價他的文章:“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秋水》是《莊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對話的形式,討論了“價值判斷的無窮相對性”的問題。課文節選《秋水》開頭的一段,單看此文,寓意已經有了新的理解。

三、課文分析

1.教師範讀課文(提醒字詞讀音及斷句)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學生自讀課文,交流課前預習時製作的知識卡片

合作小組交流,互相補充、討論、明確,在此基礎上,小組推薦展示1-2名學生的卡片。教師提示重點知識點,師生共同討論,歸納其用法及意義。

(1)通假字

涇流之大(“涇”通“徑”,徑直)

不辯牛馬(“辯”通“辨”,辨別,區別)

(2)古今異義詞

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至於”,是動詞“至”和介詞“於”的連用,意為“到達”。今僅用作另提一事的連詞)

東面而視(“東面”,臉朝東。今指東邊)

(3)詞類活用

秋水時至(名詞“時(季節)”作動詞“至”的狀語:隨季節,按季節)

順流而東行(方位名詞“東”,作動詞“行”的狀語:朝東,向東)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形容詞“美”,作介詞“以”的賓語,用作名詞:美景)

(4)一詞多義

(5)句式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判斷句。“用……者,……也”表示判斷)

以為莫己若者(賓語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詞“己”作賓語前置。)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句。助詞“之”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被動句。用“見……於……”表示被動)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以……為……”是古漢語常見的固定形式,可譯為“認為……是……”“覺得……是……”)

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非……,則……”,是副詞“非”和連詞“則”的配合格式,可譯為“(要)不是,就……”)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且夫”,連詞。連線上句或上段,用在下句或下段的開頭,可譯為“再說”“況且”,表示意思推進一層)

(6)出自本文的成語

望洋興嘆: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看到人家的偉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望洋,亦作“望羊”,仰視的樣子。

貽笑大方:留下笑柄給內行人,讓內行的人笑話。貽,遺留。大方,大方之家,指修養很高、明白道理的人。常用作謙詞

4.學生齊讀課文,研讀討論

(1)引導學生用課文原句回答下列問題

①河伯在什麼情況下欣然自喜?

②河伯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③河伯為什麼認為自己“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