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法制教育班會教案(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2.05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八年級法制教育班會教案(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法制教育班會教案(通用5篇)

八年級法制教育班會教案1

一、 主題班會的目的

通過案例分析,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完善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二、班會的活動方式

班幹部主持,師生共同參與,以講解、朗誦、討論等形式展開。

三、班會的理論分析

1、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和鍛鍊學生的分析能力、認識能力、鑑別能力,增強團隊合作精神,有助於學生正確地傳遞和接受資訊,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將校內法制教育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相結合,有助於學生自覺地提高公民意識和法律意識、社會責任感、社會認識能力。

2、引起學生的現實關注;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日趨低齡化、暴力化、團伙化,已向全社會敲響了警鐘。專家分析,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學校教育不到位;二是受家庭負面的影響;三是社會上不良風氣的侵蝕。成長環境,對青少年至關重要。學校教育固然起著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但光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學生天天受到學校的教育和教師的影響,同時也天天受著社會的教育和社會上各種人的影響。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必須集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力量共同加以解決。學校的法制教育要首先走在前列。

3、促進法制教育課的教學。使學生的法制教育學習與社會實際情況相結合,學以致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澄清學生心理及思想感情中的模糊觀念。

四、班會活動流程

案例介紹——教師講解周邊的一些案例——實話實說(討論)———齊誦——宣佈班會結束

實踐證明,青少年學生一旦養成了種種不良習性後要矯正過來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因此,青少年學生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處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共規範,遵重社會公德,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加強自我修養,樹立自尊、自立、自強的意識。

自尊、自律、自強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進行自我防範和贏得社會保護的途徑。如果青少年學生自甘墮落,外界再怎樣幫助,也是無濟於事的。增強辯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青少年學生只有學好知識,豐富社會生活經驗,鍛鍊各種能力,才能對違法犯罪行為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能分清是非,青少年學生還要加強鍛鍊身體,增強體魄,這樣有助於青少年學生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時候,及時逃脫或者進行正當防衛,不至於受犯罪行為的隨意侵害。

討論題:

1)年少犯罪就值得寬恕嗎?

2)你怎麼樣安排假期?

教師講解周邊的一些案例

全體學生齊誦:《中學生守則》

6、班主任總結:不管一個人的知識多麼豐富,一個人的家庭背景如何好,當他帶上法盲的眼鏡時,就容易走錯路,跨過法律的界線。讓我們擦亮法律的鏡片,讓他們與法同行吧。

7、班幹部宣佈班會結束。

八年級法制教育班會教案2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的基本法律意識,幫助學生樹立守法觀念。

2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了解並知道如何運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

3通過案例分析與學生的討論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

教學過程:

一、匯入觸目驚心:

據統計,在我國,25週歲以下的人犯罪佔犯罪總數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漸攀升,每年新產生的少年犯人數竟高達15萬。這些犯罪行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響外,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那麼怎樣才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國小生應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依法自律,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則十分必要。

二、你對國家的相關法律知道多少?

1、說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規。

2、師總結並出示課件。

法律詞典:

違法:指違反法律規定,危害國家、社會和公民利益,依法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通常表現為對正常社會秩序的破壞,對公民人身權利和公私財產等合法權益的侵犯,

犯罪:指嚴重危害社會,觸犯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三、合作交流:

問題1哪些行為屬於不良行為?自己有沒有不良行為?

問題2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自身原因還有什麼?

八年級法制教育班會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有關法律的基本知識,掌握一些比較適用的法律條規。

2、能力目標:在瞭解相關法律制度的基礎上,對自己及旁人的行為有正確的認識並規範自己的行為,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的中學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強法制教育宣傳,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有效地樹立和維護學校良好的學風以及社會的穩定發展。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小組討論法

教學用具

傳統教學工具與現代教學工具相結合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親愛的同學們,當你走在繁華的大街上與人擦肩而過時;當你走在僻靜的鄉間小路留戀於周圍的美景時;當你與別人交往接待時;當你購物時;你是否想到"侵權"兩個字,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為了每個人幸福和快樂,讓我們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識,增強我們的法律意識吧。為此我們準備了這次《法制教育進課堂》主題班會,在這次班會上我們將通過各種形式來了解掌握法律法規常識,從而使我們自覺遵守法律法規。

講解新課

1、法制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是統治階級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國家事務,並且嚴格依法辦事的原則。

2、我們中國的法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為什麼會有法律的產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始社會,是沒有法律的。那個時候,當一個部落和另一個部落出現矛盾時,往往採取“以牙還牙”的報復方式來解決,而不是依靠法律來解決。如果一個部落的人殺了另一個部落的人,那麼另一個部落的所有人都會為被殺的那個人報仇。這樣整個社會非常混亂,大家的人身安全每天都受到威脅。只有在夏朝建立後,才通過制定法律來防止這種混亂。所以法律是從夏朝開始的。

3、說出你所知道的有關青少年的法律法規的名稱。

《民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還有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制度。

八年級法制教育班會教案4

一、教學目的:

加強法制教育宣傳,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養成學法,懂法,依法辦事的好習慣,有效地樹立和維護學校良好的學風以及社會的穩定發展。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加強法制教育宣傳,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養成學法,懂法,依法辦事的好習慣,有效地樹立和維護學校良好的學風以及社會的穩定發展。

三、知識技能目標:

讓學生更瞭解法律,並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學生在遇到某些情況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運用法律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四、教學重點:

通過案例分析和學生參與討論事例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

五:教學過程:

引言:同學們都有十五,六歲了,相信大家都會判斷是非對錯,可是,為什麼又有那麼多的未成年人因為一時的糊塗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沒減,面對這個沉重的問題,我們是不是應該去深思呢?

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已逐步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然而,社會各方面的保護和幫助還要通過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家長,教師和社會不可能時時刻刻呵護著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長本事,才能有效防範來自社會生活中的.侵權侵害。所以,在加強來自家庭,學校,社會保護的同時,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學生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依法自律,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則十分必要。

主要內容:

(一)你對法律知多少:

1、說出你所知道的有關青少年的法律法規的名稱。

《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請你舉例說說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曠課,夜不歸宿,參與賭博或者變相賭博,偷竊,故意毀壞財物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打架鬥毆,辱罵他人,攜帶管制刀具等等。

(二)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

隨著年齡的增長,未成年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逐漸增強。未成年學生的獨立自主的意識是很可貴的,有些未成年學生對家長和教師的教育缺乏正確的態度。如認為父母"趕不上潮流",對父母的話聽不進去,甚至動不動就與父母頂撞,耍態度,發脾氣;對教師的批評教育很反感,認為是和自己過意不去。如果連教師,家長的正確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現偏差。

案例:一個考試不及格的學生因為害怕第二天的家長會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後父親知道他成績很差就辱罵他,逼得他與父親頂撞之後離家出走。

請大家思考:你是怎樣看待故事中的父子倆的做法的(討論)

(三)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未成年人應該懂得,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自我保護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維權不僅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維護法律的尊嚴。

案例:小陳是一個農村姑娘,9歲時由父母做主,同一個21歲的男青年訂立了婚約。男方給了小陳的母親1960元禮金。小陳13歲時,提出要與男方解除婚約。男方不肯,堅持"要人不要錢".小陳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便到法院起訴,要求解約。法院經過調查,在做好疏導工作的基礎上,依法裁決由小陳的父母退還男方1960元禮金,小陳與男方解除非法婚約。就這樣,小陳依靠法律,保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案例:小周家住湖北農村,是六年級學生。1996年月11月3日,在騎車回校途中,不慎將8歲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傷,雷家要求周家賠償,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意見,雷家到鎮派出所報案,要求周家賠償損失。派出所召集雙方家長調解未成,於是派人到學校將小周帶回了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覆,必須交納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窮被迫四處籌錢,但仍不夠錢,被迫寫下欠條,之後,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週迴家後,越想越不服,聯想起在學校學的法律知識,決定討一個說法。於是小周向當地法院遞交起訴狀,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派出所行為是違法行為,必須退還周家交納的錢。小周終於依法維護了自己的尊嚴。

(四)學會斷案

父母不讓孩子上學違法嗎?

村民趙某家有一子一女,均達到法定入學年齡。但趙某有重男輕女思想,僅讓其九歲的兒子上學,其女兒則被留在家裡幫助幹活。村委會幹部多次勸說趙某將女兒送到學校去讀書,均被趙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來管而拒絕。你認為趙某的做法是否違法。

八年級法制教育班會教案5

活動目的:

加強法制教育宣傳,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養成學法、懂法、依法辦事的好習慣,有效地樹立和維護學校良好的學風以及社會的穩定發展。

活動意義:

通過這次班會,我們瞭解到法制教育所具有的弘揚法治精神、培養法治人才以及預防與減少違法犯罪等特有功能,奠定了它在現代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學校教育要適應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就必須從學校教育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都高度重視法制教育,營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園環境。

主要內容:

一、班主任談話匯入

給出一組青少年犯罪的資料,觸動學生們的心靈。解釋“違法”“犯罪”兩組概念,並列舉違法犯罪的事例。

二、班主任提出問題,學生討論交流

班主任圍繞輕度,中度,重度三種不同程度的不良行為,舉出案例並結合班裡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讓學生討論並列舉身邊不良行為,在討論交流中理解什麼是嚴重不良行為、中度不良行為、輕度不良行為。列舉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原因。案例分析,向學生介紹相關法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法律知識問答

三、班主任組織學生集體宣誓

班主任提出殷切希望。

我們鄭重宣誓: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徹底告別不良行為習慣,提高法制意識,遠離違法犯罪,做一個文明中學生,做一個合格公民,為社會和諧貢獻力量。

活動小結:

通過這次班會,同學們的心中都感觸頗深,紛紛發表自己對本次活動的感受和看法。法律與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時時刻刻規範著我們的言行舉止。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有夢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條成功的捷徑。其實捷徑就在我們的身邊,那就是勤於積累、腳踏實地。在這45分鐘法制主題班會上,我們有歡聲笑語,也有深深地沉思,但是,這一個個真實的例子也在告訴我們,告訴每一位學生,我們要知法、懂法、守法,更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要做好自我預防,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