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與樂業 教案教學設計(魯教版八年級下冊)

來源:才華庫 1.52W

 教材分析 

《敬業與樂業》選自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係的演講詞。文章開宗明義提出了“敬業樂業”的主旨,接著分別談論了“有業”“敬業”和“樂業”三個問題,最後用“責任心”和“趣味”總結精神旨意。全文主旨鮮明,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文短意長。    

教學目標 

1. 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旨。

2. 積累經典語句、格言。

3.學習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兩種論證方法。

4. 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

5、感受先哲的思想風采,品味哲理,豐富個性內涵。

教學重點 

1.學習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兩種論證方法。

2.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 

教學難點 

 真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旨意。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研討探究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理解、積累“徵引、旁騖、敬業樂群、斷章取義、不二法門”等詞語;積累記誦文中的經典語句、格言。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3、把握本文論證結構方式及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等論證方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神奇教練米盧“態度決定一切”的論斷,啟迪的不僅是奮進中的中國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發的是人們對生活態度、處事原則的深層思考。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的一篇宣講人生與事業關係的演講詞--《敬業與樂業》,在感知先哲思想風采中,去觀照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領悟人生價值。(板書文題、作者)

二、預習檢測

1、在課前學習的基礎上,請同學們有秩序地進行知識搶答。

① 結合歷史知識,談談你對梁啟超的瞭解。(同學相互補充)

 ② 檢測生字注音及詞語解釋

③議論文包括哪三要素?常見的論據形式?常見的論證方法?議論文的基本結構形式?

  【課件展示】

1.梁啟超資料: 

    梁啟超(1873~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戊戌變法”領袖之一。

梁啟超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一生著述巨集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餘萬字。為後人留下了豐厚的學術遺產,成為一代宗師。梁啟超是清末民國中國文壇上影響最大的一個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學革命開闢了近代文學理論探索和文學創作的新局面。 

2、詞語解釋

    斷章取義:意思是不顧上下文,孤立擷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斷,擷取。章,篇章。 

    不二法門:佛教用語,指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常用來比喻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徵引:引用。 

    旁騖(wù):在正業以外有所追求,不專心。 

    褻瀆(xiè dú):輕慢,不敬。 

    強聒(guō)不捨:嘮嘮叨叨說個沒完。強聒,過分羅嗦。不捨,不停。 

    敬業樂群:對自己的事業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 

3、議論文知識

議論文的三要素:

常見的論據形式:

議論文論證方法:

議論文的基本結構形式:

三、 朗讀課文,整體把握

1、 結合議論文的基本結構形式(引論----本論-----結論),列出提綱

2、 文章圍繞著“敬業與樂業”,這個論題,提出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提示:根據論點常見的出示方式)

3、本論部分,作者先後談論了哪些問題?並思考:這幾個問題之間的關係。 

(提示:找關鍵句如:第二段:“所以在講演正文以前,先要說說有業之必要”;第六段:“第一要敬業”;第八段:“第二要樂業。”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列出本論部分的結構提綱)

四、閱讀課文,合作探究

本文除了條理清楚以外,課文運用了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加以證明。閱讀課文,在文中標示出來。

(一)瀏覽三至五段

道理論證: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舉例論證:唐朝名僧百丈禪師“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的例子

證明“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的道理,強調有業是做人之本。

(二)速讀六至七段

第六段:道理論證:主一無適便是敬-----朱熹

    舉例論證:當大總統和拉黃包車的例子

證明: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第七段:道理論證:做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曾文正

              用志不分;乃凝於神-----莊子

              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孔子

舉例論證:佝僂丈人承蜩的故事;當木匠和當政治家的例子

證明“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重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

(三)速讀第八段

論證方法:道理論證(引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

道理分析:【質疑】

“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為什麼呢?(四點原因)--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四點嗎?

第一:身體力行得快樂

第二:刻苦奮鬥有快樂

第三:競爭取勝找快樂

第四:遠離無聊就快樂

證明:樂業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五、回顧小結:

學生總結,教師補充。【重點】

1、 本文的論點是:                                 

2、 圍繞論點,作者先後嘆了       、        、        三個方面的問題。它們之間的關係是:                  。 

本文主要引用了         、             的論證方法。本文的結構方式是                 。

六、拓展提高 

本文主要運用了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證明觀點的正確,同學們能夠從文中找出並辨析這兩種論證方法,理解其作用,那麼你會運用這兩種方法嗎?

 (一)、文中在談到“有業之必要”時,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兩個例子加以說明;談到“凡職業都有趣味的”時,列舉了四個原因加以說明。參照兩種寫法,試著為“有業之必要”列舉幾條理由或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例子。 

  學生合作、交流,教師簡要提示: 

    (1)“有業之必要”的理由,如:①可以謀生,使自己在經濟上獨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賴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牽制;②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頓,不至於無所事事、煩悶無聊;③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規律,有利於健康養生;④從業過程中的困難、挫折、煩惱,是對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幹的鍛鍊;⑤事業上的小小成功,都會增強自信心與成就感,給人帶來精神滿足;⑥有創造性的成就,更是對生命價值的最高肯定等。 (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如5、8兩段,說出自己對問題的獨特理解更好)

    “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居里夫婦在成噸的工業廢渣中提煉“鐳”,幾年如一日,非常艱辛與枯燥,但他們懷著找到“鐳”的夢想,從沒有認為這項工作是無聊的,從沒有抱怨叫苦而想放棄。 

  (二)、“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依照作者的這一標準衡量,你能從生活也發現一兩位這樣的“天地間第一等人”嗎?【課件展示】

六、鞏固積累

本文引用了大量的名言,在理解其含義的基礎上背誦這些名言。

七、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研讀,繼續探究課文深層內涵。

體會演講特點。 

一、知識回顧

提問積累的名言

1、證明“有業是做人之本”時,引用:

2、證明“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時,引用:

3、證明“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有利,又於人生最為有利”時,引用:

二、研讀課文,深入思考

 1、作者所論述的“敬業與樂業”中的“業”僅侷限於狹義的職業嗎? (參考第五段、第六段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理解回答)

明確:文中“業”的含義並不侷限於狹義的職業。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所以,“敬業與樂業”的意義,就不只限於正式的謀生職業,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只限於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 

 2、演講最後,作者言簡意賅地把“敬業與樂業”總結為“責任心”和“趣味”,說“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那麼,你認為“人類合理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明確:①是有一份正當的工作;②對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的把它做好。③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

3、作為中學生,請你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對“敬業樂業”的理解?(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三、質疑研討:

學生針對作者的某些觀點或者某些句子持不同意見或者不理解的,先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解決不了的,班級交流解決。

老師預設:

1、文中說,“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你贊同這種說法嗎?聯絡現實生活說說你的理由。

作者“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的說法值得質疑。人類或個體的生活,並不都是隻有“勞作”,“休閒”也是人生的重要內容。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休閒在生活中所佔的比例,還在不斷提高。正如“人不是為吃飯而生活”一樣,人也不是“為勞動而生活”。 

2、 課後練習四。

設想:教師依據學生作業完成情形,組織辯論雙方,由班級學習委員擔任本場辯論主席,教師作評判點證。辯題:想當元帥的士兵是好士兵安於職守的士兵是好士兵 

    小結:課文中,作者認為任何職業不分高下,是勸告那些“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的人,要腳踏實地、勤懇敬業,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進而體會職業的樂趣和人生的價值。從現實的個人生活幸福考慮,只有這樣,才能安身立命(儒家),獲得心靈的寧靜與平和(佛家)。而拿破崙的名言,則是為了激勵人們樹立遠大抱負,努力挖掘自身潛能,勇於向命運發出挑戰。 

    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會歷史階段,職業分工的確有“尊卑”之別,任勞任怨地“敬業”未必能保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與獲得尊重。這時候,還要讓職業卑賤者“敬業樂業”,不僅不太可能,而且有維護既有等級秩序之嫌。拿破崙的話也有問題:在一支部隊裡,元帥只能有一個,士兵卻需要千千萬,如果每一個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都懷揣著元帥夢,這支部隊的戰鬥力也大可懷疑。畢竟,社會所提供的“元帥”職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數“士兵”想當“元帥”又當不成,人生豈不盡是一場失敗? 

    可見,兩種說法適用的語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觀也有區別。如果說,梁啟超教導人們要安於本職、不可好高騖遠,體現了隱忍而自斂的中國人生哲學,那麼,拿破崙鼓勵士兵要爭當元帥,則是典型的西方個人本位的進取型、外向型人生觀。理解。 

三、合作探究

本文是一篇演講詞,通過學生了解演講的特點及口語的特點。

介紹演講的基本知識 【課件展示】

    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要求:①認清物件。確立主旨。這裡講的是針對性。演講是直接面對聽眾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須瞭解聽眾物件,認清環境場合,明確演講的主旨。“②思路清晰,節奏明快。③感情充沛,說理充分。

    結合演講的要求,共同探討本文是如何體現以上這些特點的:(思路清晰;說理充分(大量引用經典、格言,是課文在論證上的最大特點)上節課已經分析,簡單一提,重點是第一點)

(一)、針對性:

質疑研討:有人說:“梁氏的‘敬業’說,有著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請聯絡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談談這種說法的意義。 

明確: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有等級色彩的文化,中國人的職業觀向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人們的讀書目的又是“學而優則仕”“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官本位的文化,極度蔑視普通職業,尤其是體力勞動,人們紛紛以出人頭地、顯親揚名為人生價值的實現。因此,課文論述的“敬業”說,有著矯正世風,改良國民性的積極作用。 

(二)、演講是以口語表達的方式面對聽眾,就某一問題發表自己觀點,闡述某一事理的活動。  體會口語和演講的特色      

(1)引用古籍名言時,用通俗的口語進行解釋。(上節課已講)

(2)語言通俗,如話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禪師的故事時,說:“這位言行相顧的老禪師,老實不客氣,那一天便絕對地不肯吃飯。”

      “人生從出胎的那一秒起到嚥氣那一秒止,除了睡覺以外,總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擱起不用”(第八段)

(3)結合演講時的情境,注意和聽眾現場交流。

例如:“今天大熱天氣,我在這裡喊破喉嚨來講,諸君…還不是一樣在淘神費力?(第八段)

      “我盼諸君和我一同受用”

(4)設問句的使用,有利於聽眾的注意和思考。

如:業有什麼可敬呢?為什麼該敬呢?

 (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至於我該做哪一種勞作呢?(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

怎樣才能把勞作做圓滿呢?(絲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為什麼呢?(四點原因)

四、學生談本課收穫

1、知識上,我學到了:

2、思想上,我懂得了:

五、結束語 

    同學們,通過閱讀、探究,我們對課文有了深層的理解,對人生與事業多了一些思考。希望同學們以文中所說的“敬業樂業”的精神去提升我們的學習,去實踐生命的價值。 

六、板書設計(可以有學生列出板書)

語言特色

1)引用古籍名言時,用通俗的口語進行解釋。

2)語言通俗,如話家常。

3)結合演講時的情境,注意和聽眾現場交流。

4)設問句的使用,有利於聽眾的注意和思考

 

劉志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