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井遊記(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88W

 《滿井遊記》教案

               麒麟中學:佘麗

一、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掌握難字、難詞和一詞多義。

2.體會本文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二、教學重點

    1.掌握難字、難詞和一詞多義。

    2.掌握比喻的運用。

三、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體會本文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四、教法設計

    朗讀法   探究質疑   創設情境

五、學法指導:合作探究    朗讀質疑 

六、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1、匯入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記遊小品。滿井是明、清兩朝北京近郊的一個風景區。文章用極精簡的文字記遊繪景、抒情諭理。歷歷如畫的景物描寫,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氣息,勃勃生機。作者借景抒感,給讀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2、解題

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袁巨集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起遊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助教。本文就寫於這一年的春天。

3、一讀課文,初知大意:

⑴朗讀課文讀好句子的節奏、重音:

①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② 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③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⑵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4、二讀課文,疏通文意

⑴結合文下注釋,理解課文大意:

⑵注意重點詞句:

泉而茗:用泉水煮茶喝。泉,用泉煮。茗,泡茶喝。泉、茗名詞活用為動詞。

  而歌者:端起酒杯唱歌的。,酒杯,名詞用為動詞,端起酒杯。

  紅裝而蹇者:蹇,本文跛足的,引申為驢,用作動詞,騎驢。

  凡曝沙之鳥:瀑,晒太陽。曝沙,在沙灘上晒太陽。    

  呷浪之鱗:呷,吸而飲。鱗,借代魚。

  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毛羽鱗鬣,鳥的羽毛,魚鱗魚鰭。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未始,未嘗。

  夫不能以遊墮事:墮,壞,耽誤。  

  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瀟然,心中沒有牽掛的樣子。    

  惟此官也:此官,當時作者任順行府儒學教授,是個閒職。 

  而此地適與餘近:適,正好。    

  惡能無紀:惡,安、怎麼。無紀,沒有記遊的文章。  

5、三讀課文,思考討論 

⑴朗讀課文

⑵思考討論: 

①北京一帶早春氣候有什麼特徵?    

②寫城中餘寒景象表達作者什麼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③第2自然段描寫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還寒”、萬物復甦的特點,分析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怎麼描寫的?    

④第3自然段表達了作者什麼願望?

6、品讀課文,體會修辭

    本文在記敘描寫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試舉例說明。

7、 小結    

 本文是寫景的小品。小品是散文的一種,特點是:在說理上深入淺出,在記敘上簡明生動。明清兩代這種體裁最為盛行。這篇遊記短文,在寫景狀物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白描的筆法。作者寫景,不堆砌詞藻,而是用極為簡練的筆法勾勒出來。

擬人的寫法。作者寫山,用倩女新妝作喻;寫魚鳥,說它們洋溢著喜氣,都是用了擬人的寫法。這種表現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動感或“靈氣”,同時也融人作者的主觀情感。把景物擬人化,是袁巨集道常用的寫景方法。

生動的比喻。比喻的表現方法雖然很常見,但在這篇遊記中,比喻大多是用來寫景的,也有的是寫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遊玩為“脫籠之鵠”。這些比喻都很恰當,因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體會和感受。

8 、教後感

07-6-2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