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中秋教案(精選7篇)

來源:才華庫 2.05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中秋教案(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中秋教案(精選7篇)

中班中秋教案1

活動目標:

1、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在共同品嚐分享月餅的氣氛中,體驗節日的快樂。

3、有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月餅、各種水果。

2、學習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準備關於月亮的故事。

3、民間故事《嫦娥奔月》,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活動過程:

1、出示月餅,引出話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什麼時候吃月餅嗎?你知道中秋節是那一天嗎?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使幼兒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提問:你知道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嗎?(講述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又叫團圓節,或豐收節,為什麼?

教師小結:八月十五這一天,月亮最圓最亮,人們看到月圓就會聯想到家人的團聚,所以把中秋節叫團圓節。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所以中秋節又叫豐收節。

3、瞭解人們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以及中秋節的有關習俗。提問:你喜歡過中秋節嗎?你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中秋節都吃些什麼?不同的地方人們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中秋節的月亮是怎樣的?

4、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使幼兒進一步體驗節日的快樂。

觀察月餅的外姓,知道月餅又圓又大,表示團圓的意思,又表示圓滿、豐收之意。

提問: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為什麼要把月餅做成圓形的?月餅品種一樣嗎?你知道有哪些口味的月餅呢?

播放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品嚐月餅、水果,體驗分享的快樂。

(1)幼兒結伴講有關月亮的餓故事,或念月亮、中秋的詩。

(2)鼓勵幼兒主動與同伴分享自己帶來的中秋食物。

中班中秋教案2

教學意圖: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此次活動符合幼兒對傳統節日認知的需要,是兒童所熟悉、感興趣的,具有教育價值的。通過活動,讓孩子們更加透徹地瞭解了中秋節的來歷、傳說以及一些民間習俗、文化,讓幼兒進行直接體驗,促進幼兒的發展,體驗了活動的樂趣。

教學目標:

1、體驗節日的快樂氣氛,激發幼兒對民間節日的興趣。

2、講出自己的節日感受,提高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3、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教學準備:

1、給幼兒講述《月亮變圓了》、《月亮姑娘做衣裳》等有關月亮變化的故事。

2、各種月餅和水果若干。

3、中秋節的錄影,(包括月亮的變化、人們的活動等。)

4、有關中秋節的民間故事磁帶及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1、相互交流自己對中秋節的認識。

2、教師介紹節日的來歷和有關習俗。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賞月。這天夜晚,皓月當空,秋風送爽。辛勤勞作的人們,看著豐收在望的莊稼,心中充滿喜悅。

3、講述《嫦娥奔月》等傳說故事(可欣賞有關中秋節的錄影)。

4、師幼一起品嚐月餅、水果。

延伸活動:

和父母一起觀察八月十五前後月亮的變化。

相關資訊:

中秋節,是我國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它代表著團圓、吉祥。人們賞月、吃月餅、走親訪友寄託著對生活的無限熱愛。這個時節,人們感受親情、釋放親情、增進親情;這個時節,人們盼望團圓、追求團圓、享受團圓……

中秋節是中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但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教學反思

1、小朋友對中秋節是熟悉的,但是對中秋節的來歷還是比較陌生的。通過故事《嫦娥奔月》與孩子們進行交流,讓孩子們對中秋的來歷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

2、在講述的過程中,雖然孩子們對故事的大概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對這兩個人物形象還是不可以很好的`理解,對主人公的情感體驗瞭解還不是很深入。

3、通過故事學習,孩子們對中秋節觀賞月亮,品嚐月餅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4、結合中秋節,教育孩子們關愛家人、學會分享,體驗家人團圓的幸福和快樂。

通過活動幼兒已經知道了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比較大的傳統節日,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嚐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

中班中秋教案3

活動背景

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家家慶團圓,祭月、賞月、吃月餅,孩子們倍感快樂,對他們影響很大。為了讓我班的孩子更加了解這個傳統節日,我們以中秋節為契機,開展了“快樂的中秋節”主題活動。目的在於綜合幼兒已有的經驗,利用環境中的教育因素,引導幼兒在瞭解中秋節內涵風俗的基礎上,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

活動一:快樂的中秋節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初步瞭解中秋節的有關風俗習慣。

2、能在調查、訪問、欣賞等活動中獲得中秋節的相關經驗,並大膽地進行表達與交流。

3、瞭解《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

本課在中秋節後進行,小長假歸來和孩子們聊天,有意問問有關中秋節的事情,在集體交流中豐富相關經驗。聊到賞月時,李文博辰說“月亮裡有嫦娥”,朱馨語說“還有一個可愛的小兔子”,高蘊傑搶著說“嫦娥吃了不死藥”……看孩子們這麼感興趣,於是藉助視訊給他們講了《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通過故事與交流,孩子們進一步瞭解到了中秋節的時間和有關風俗習慣。

活動二:學唱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並且能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緒。

2、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3、加深幼兒對我國民族節日的理解,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感。

本課藉助中四班的教學資源,利用圖片展示歌詞,形象生動,孩子們在朗朗上口的歌詞和節奏歡快的音樂中,很快學會了這首歌曲。

活動三:手指遊戲《月亮謠》

活動目標:

1、藉助助手指遊戲學習歌謠。

2、瞭解月圓月缺的變化。

本課通過和孩子們連玩手指遊戲邊念歌謠,明朗的節奏和形象的手指動作讓孩子們不但很快學會了歌謠,而且知道了月圓月缺的變化。

活動四:古詩《靜夜思》

活動目標:

1、理解並學習古詩,能較有感情地進行朗誦。

2、通過觀察、交流和討論,感受詩人思念家鄉的情感。

《靜夜思》大多孩子都會背誦了,這首詩,語句樸實,沒有奇譎的想象,沒有華麗的辭藻,可是卻敲開了每個思鄉遊子的心扉,所以體會詩句裡流露的情感成了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通過有感情的朗誦和欣賞歌曲,來體驗孤獨悲傷的思念之情,歌曲的渲染更充分體現出了這種氛圍。我希望我們的孩子,是一個有根有故鄉的人。

活動五:美術活動《月餅圓圓》

1、學會畫折線、波浪線、螺旋線三種曲線。

2、在小組合作中,進一步提高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3、鼓勵幼兒大膽創新。

中秋前一天,幼兒園的點心就是香香的月餅,假期回來時又和孩子們聊起了月餅,他們能說出月餅的各種形狀和味道,已經知道月餅是中秋節必吃的食品,今天我就組織了美術活動《月餅圓圓》,讓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設計心中的美味月餅。設計過程中,有意引導孩子以各種曲線為月餅畫上花紋,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設計自己喜歡吃的月餅,對設計不作限制與要求,鼓勵大膽創造。在活動結束拼合月餅時,孩子們別提多高興了,他們在合作、互助中嘗試到了成功,體會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六:泥工《做月餅》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的由來,體驗節日歡樂氣氛,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的傳統習俗。

2、瞭解月餅的製作過程,發展團、壓、切、揉等技能,能借助輔助工具刻花紋。

3、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發現。

在孩子們瞭解月餅,品嚐月餅後,我組織他們通過團、壓、切、揉等技能,藉助像皮泥做一做月餅。我鼓勵孩子利用輔助材料大膽設計,讓他們自由發揮,他們特別好奇,表現的非常興奮,積極動手,每人都製作了一個漂亮的月餅,互相介紹、欣賞。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掌握了技能,體驗勞動帶來的樂趣。很多幼兒還製作了正方形、三角形環形的月餅,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發揮。

活動反思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以中秋節為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於幫助幼兒初步瞭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花好月圓和合家團圓的美好氛圍。活動中,主要豐富了幼兒的以下相關經驗:①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②中秋節有許多美妙的傳說、故事、兒歌、詩詞。③中秋節有賞月、吃月餅等習俗。④月餅有不同的種類和味道。

從本次活動的整個開展情況來看,對孩子進行節日文化教育,孩子的直接體驗是非常重要,只有直接體驗到的,感受才會更加深刻,教育目標的達成度才會更好,當然這對於教師和家長的要求就會高些,但是隻要對孩子是好的,老師就應該用心去做好的,相信也一定會取得好的成績!兒童

中班中秋教案4

一、幼兒發展目標與主要內容:

1、初步瞭解傳統節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的來歷及有關習俗,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2、知道教師節、國慶節、國際勞動節等重要節日的名稱日期,進一步瞭解這些節日的社會意義。

3、積極參與各種節日的籌備及慶祝活動。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人交往、溝通、合作,共享集體活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勞動、愛親人的健康情感,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教師指導建議

1、環境: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製作月餅、水果;製作各種燈籠;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故事掛圖、畫有觀賞月亮的圖片等。

2、遊戲:“月餅加工廠”。教幼兒製作各種月餅,做好的月餅裝在盒子裡放在“超市”裡賣,也可放在小吃店裡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動:

(1)講述有關中秋節的故事、傳說,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兒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創編表演童話劇由幼兒自己分配角色,製作道具並進行表演。

4、觀察活動:請幼兒在節前節後觀察月亮的變化,並做月亮變化日記(從小月牙開始觀察記錄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兒自己觀察並將結果畫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園共育:

(1)指導幼兒觀察月亮的大小變化。

(2)給幼兒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節的古詩。

(3)中秋節前夜,家長帶幼兒來幼兒園進行“慶中秋第七集,一定要去看啊!

中班中秋教案5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2.能力目標瞭解人們過中秋節的各種方式。

3.參與節日遊戲。

4.簡單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重點

瞭解人們過中秋節的各種方式,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活動難點

畫月餅活動準備白紙、彩筆若干,關於中秋節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

1.說說自己家的中秋節是怎樣度過的。

2.聽一聽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二、中秋節的風俗

1.欣賞圖片瞭解中秋節。(與家人團圓,吃月餅等)

2.朗讀兒歌知道中秋節。

八月十五賞月節,擺上果餅來拜月。

八月十五團圓節,親人團聚像過年。

八月十五豐收節,敲鑼打鼓慶豐年。

八月十五中秋節,傳統節日記心間。

三、中秋節有關的歌曲。

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知道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是個團圓的日子。

四、中秋節繪畫每個幼兒畫出自己心目中最喜歡的月餅形狀,並裝飾。

活動小結

1.複習學習的兒歌,加深對中秋節的印象。

2.欣賞歌曲《中秋大團圓》。

中班中秋教案6

活動主題:

中秋節

主題來源:

"中秋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佳節之一,每當"中秋節"來臨之前,商場裡的月餅、燈籠琳琅滿目,孩子們對此變化也有所察覺,也有孩子會帶燈籠來園玩,日常交談中也開始涉及到"中秋節"的話題,為此,老師引導孩子開始了這一佳節的主題活動。

主題目標:

1、知道陰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的習俗,加深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

2、瞭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通過品嚐月餅、觀賞月亮、學習歌曲、欣賞中國結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感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3、樂意參與活動,願意美術、舞蹈等藝術形式來感受中國民族文化的魅力。

4、通過觀察、動手操做、品嚐月餅活動,體驗在集體活動中交往、合作、分享的快樂。

主題預知思考網路:

1、查一查,聽一聽:

來歷——中秋節、團圓節、豐收節;習俗——各地習俗(如:北京地區"送兔爺")

2、做一做,看一看:製作月餅;裝飾"月亮";製作"月亮";給親人祝福

3、嘗一嘗,說一說:

品嚐月餅——種類、味道、製作(外形、材料);茶——茶文化(來源、茶道)、種類(名稱、顏色、外形)、作用——(保健、治療、休閒、工業)、參觀茶葉店

4、講一講,唱一唱:

中秋節的祝福、中秋節的古詩、中秋節的故事(嫦娥奔月)、中秋節的音樂、賞月(月亮的祕密、月亮是什麼樣子的?——月圓、月缺)

環境創設:

1、主題牆飾:

收集圖片、幼兒作品佈置"各種各樣的月餅"、"月亮的變化"、"不同的茶具"、"各種各樣的茶"、"茶道表演"等主題牆飾。

2、各活動區:

美工區:提供各種材質的紙、模具、牙籤及各種基本材料等讓幼兒進行"裝飾月亮、茶壺"、"製作月餅、茶具"等活動。

閱讀區:收集相關的圖書、圖片、廣告畫資料,供幼兒閱讀與講述。

益智區:各種月餅及月餅盒實物、各種茶葉實物、多種塑料刀叉等,可引導幼兒進行"茶的作用、形狀"分類統計;觀察茶葉在水中的變化過程等。

角色區:收集各種茶具、茶葉、月餅盒等實物進行扮演。

家長工作:

1、與孩子一起查閱相關資料,瞭解中秋節的來歷,講講一些相關的傳說;在過程中可與孩子介紹中國其他的傳統節日。

2、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茶葉、茶具的實物及圖片,從中瞭解相關的知識。

3、協助孩子一起完成主題活動中相關的調查表,帶孩子觀看或學習茶道表演藝術。

教學反思

通過開展《中秋節》的活動,幼兒在體驗中加深對中秋節的認識,瞭解一些有關中秋節的基本知識,幼兒對此活動較感興趣,在活動中,發現我為幼兒提問的資源不夠豐富。例如:在活動時,有小朋友問:“老師,月亮到底是什麼形狀。”如果課前我能準備月球儀或課件。這時就可以出示月球儀或課件,向幼兒展示並介紹有關月球表面的狀況以及宇航員登上月球的情況。激發幼兒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慾望。

中班中秋教案7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對中秋節的活動產生興趣。

2、在集體前大膽表述、樂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發現。

3、通過參加節日環境創設、感受參與節日慶祝活動的樂趣。

4、瞭解節日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生、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5、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活動難點難點:

難點:

中秋節的傳說和民俗

難點:

中班第一學期幼兒、剛剛擺脫稚嫩的小班弟弟妹妹角色、對於社會傳統節日關注不多、缺乏相關經驗、對於中秋節的傳說和民俗認知少。

幼兒預期表現:

1、活動前先由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中秋節相關的資訊、幼兒有了經驗鋪墊、活動就更有參與性。

2、自主閱讀、提供閱讀空間。

活動過程:

一、關於中秋傳說的交流和分享

幼兒自由講述自己所瞭解到的中秋節相關資訊。

二、教師講述《嫦娥奔月》

提問:

1、嫦娥怎麼會飛到月亮上去的?這是哪一天?

2、后羿聽到這個訊息後、做了什麼?

3、從這以後、后羿是怎麼寄託對嫦娥的思念的?

4、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三、幼兒閱讀小圖書第17-22頁

四、邊聽故事錄音、邊閱讀完整故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