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幼兒大班音樂教案《採茶撲蝶》含反思

來源:才華庫 1.23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幼兒大班音樂教案《採茶撲蝶》含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幼兒大班音樂教案《採茶撲蝶》含反思

設計思路:

福建省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民間歌舞"採茶撲蝶",起源於龍巖市新羅區蘇阪鄉美山村,迄今已有280多年的歷史。作品情節生動有趣,角色形象詼諧,是福建民間藝術中的奇葩。我們結合《綱要》精神,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在欣賞民間歌舞《採茶燈》的基礎上,以音樂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充分體驗、感受民間音樂的藝術美。

活動目標:

1、感受民間音樂旋律和情緒,嘗試用動作有節奏地表現"採茶"與"撲蝶"的不同內容。

2、傾聽音樂會在樂句的鼓點響起時"停"和"撲"。

3、學習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相互嬉戲的快樂。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課前欣賞龍巖民間歌舞《採茶燈》、初步瞭解歌舞表現的內容。

2、物質準備:幼兒每人一把小蒲扇、小蝴蝶若干只;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律動入室:幼兒隨《採茶撲蝶》音樂,手持小扇子走小碎步入室。

二、完整欣賞《採茶撲蝶》音樂,瞭解AB兩段音樂表現的內容。

1、幼兒完整欣賞。

師:茶園裡響起了《採茶撲蝶》的旋律,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可以分幾段?每段在說什麼?

2、欣賞後提問:可以分幾段?第一段在說什麼?第二段呢?茶女是怎麼採茶的呢?

三、分段欣賞與遊戲表現

(一)欣賞第一段"採茶"部分音樂

1、提問:茶女怎麼採茶的?她們是用什麼裝茶葉的.?(引導幼兒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以及高低左右的動作方位變化)

2、幼兒嘗試使用扇子隨音樂採茶。

(二)欣賞第二段"撲蝶"部分音樂

1、教師拿蝴蝶示範逗幼兒遊戲一遍。

提問:第二段誰來了?蝴蝶是怎麼和茶女做遊戲的呢?

2、利用圖譜,引導幼兒感受樂句的最後重音。

(1)出示圖譜,師隨音樂指圖譜,引導幼兒感覺樂句的最後重音。

提問:蝴蝶是什麼時候停呢?

(2)幼兒扮演蝴蝶隨音樂做蝴蝶飛、停動作。

(3)幼兒扮演茶女隨音樂用扇子有節奏地撲蝴蝶

3、兩人結伴玩遊戲:撲蝶

(1)教師引導幼兒商量遊戲玩法。

小結遊戲玩法:蝴蝶隨著音樂飛來飛去,當鑼聲響起的時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這時扇子就輕輕地去撲蝴蝶。

(2)幼兒兩兩相對,一人當蝴蝶,一人撲蝶,進行遊戲。

遊戲後評價:遊戲時是否聽音樂進行遊戲,是否遵守遊戲規則。

3、交換角色再遊戲一遍。

四、幼兒聽音樂完整遊戲"採茶撲蝶"

1、遊戲第一遍:男孩採茶,女孩當蝴蝶

2、遊戲第二遍:女孩採茶,男孩當蝴蝶

3、遊戲第三遍:請客人老師當蝴蝶,全體幼兒採茶

小結:剛才這個遊戲玩了什麼感覺?回去可以和誰一起玩?我相信你們一定玩得很開心。

五、律動出室:幼兒手拿小扇子,隨"採茶撲蝶"音樂小碎步律動出室。

教學反思

在這個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幼兒在學習中的創造學習能力和主體地位,在學習中讓幼兒的個性得到自由發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達到幼兒創新學習、自主學習的境界。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不足和遺憾,例如在節奏遊戲中,有一些幼兒的創作顯得比較簡單,體現不出水平,在以後的教學中可以多進行教師示範,同時注重幼兒創新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在拓展教學時,我發現有一些幼兒獲得資訊的渠道較狹窄,今後可帶領幼兒做一些資料收集的操作,讓幼兒熟悉這個環節。我還需不斷改革教學教法,完善自己的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創新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