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氯氣的性質》教案

來源:才華庫 1.56W

【教學背景】

高一化學《氯氣的性質》教案

氯是典型的非金屬元素,氯和氯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對氯氣的性質、用途等進行比較全面的學習和研究,是以後學習、研究鹵素性質相似性及其變化規律和氯鹼工業知識的需要。同時,為學生正確掌握非金屬元素的學習方法打下堅實基礎。

依據課程目標的標準,主要的學習目標是:

1.瞭解氯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氯離子的檢驗方法。

2.理解氯的原子結構特點與化學性質的關係,初步認識物質的微觀結構對其性質的影響。

3.認識氯和氯的化合物在生產中的應用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通過了解氯氣的“功”與“過”,初步形成正確認識、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意識。

4.通過實驗,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主動探索的優良品質;通過對氯氣性質的推測----→實驗----→分析----→得出結論的研究,應用觀察、記錄、科學抽象的科學方法,來研究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培養透過現象、挖掘本質的探究精神。

本節內容強調氯氣與生產、生活的聯絡,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對氯氣的性質進行實驗探究,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氯及其化合物在自然和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注意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廣度,對於鹵素性質相似性及其變化規律只作簡單介紹。

【案例設計】

設計思路

本節採用“實驗”、“對比”、“聯想”的教學方式,以“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等環節組織教學活動,幫助學生了解氯的主要性質,認識其在生活中的應用。結合有關內容,多樣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動手實驗,在實驗探究中培養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以及探究意識。

設計中注意以下問題:

1.通過“展示一瓶氯氣,讓學生觀察並描述其顏色和狀態”;“請學生聞氯氣的氣味,強調聞氣體氣味的方法”;“向盛有氯氣的試管中注入水”等實驗來學習氯氣的物理性質,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強化實驗安全意識。

2.讓學生回憶氯的原子結構推測氯氣的化學性質,引導學生以氯的原子結

構與化學性質的關係為線索進行聯想:

氯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聯想氯元素的原子結構特點----→聯想氯氣的化學性質(典型的非金屬性)----→聯想氯氣的用途。

3.運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由Fe、Cu、H2在Cl2中燃燒的演示實驗,比較初、高中不同學習階段對“燃燒”的條件及其本質的認識;比較Cl2分別與水、鹼、碘化鉀等化合物的反應產物,學習氯氣的化學性質。

4.本節課的.難點是氯氣與化合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通過比較Cl2分別與水、鹼等化合物的反應事實,找出氯氣與有關物質反應的規律。

5.引導學生討論氯氣對人類社會的“功”與“過”,認識氯和氯的化合物在生產中的應用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教學過程

[學習情景創設]

瑞典化學家舍勒於1974年在研究軟錳礦(主要成分是MnO2)時,把鹽酸與軟錳礦混合在一起加熱,意外地發現生成了一種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的黃綠色氣體。這立即引起了舍勒的興趣,並對它進行了研究。他將製備出來的氣體溶解到水中,發現這種氣體的水溶液略顯酸性;該水溶液還能使花朵、紙張、葉子等的顏色褪去;將蚱蜢放進裝滿這種氣體的容器中,蚱蜢蹦躂幾下就死去了。這種黃綠色的氣體就是氯氣。

氯氣的水溶液為什麼呈酸性?為什麼能使花朵、紙張、葉子褪色?氯氣是一種怎樣的物質呢?

一、氯氣的性質

[演示實驗]出示一瓶氯氣,瓶後襯一張白紙。請學生觀察並描述其顏色和狀態;請一名學生上來聞氯氣的氣味,並強調聞氣體氣味的方法。然後,向集氣瓶中注入少量水,充分振盪,觀察溶液的顏色。

[觀看影象資料]1915年4月22日,世界上第一次化學武器(氯氣)的使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