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綜合活動教案模板(通用6篇)

來源:才華庫 3.3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綜合活動教案模板(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綜合活動教案模板(通用6篇)

國小綜合活動教案1

活動目的:

1、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科學精神。

2、引導學生讀一篇科學家的故事,並推薦一本介紹科學家的書。

活動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本次綜合活動,瞭解什麼是“科學精神”。

活動難點:

引導學生推薦一本介紹科學家的書。

活動過程:

一、 理解“科學精神”

1、 激趣匯入,揭題

什麼是科學精神呢?是不是隻有科學家才具有科學精神呢?(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談對“科學精神”的理解和體會。)

2、 引導學生回憶這一單元裡所介紹的各位科學家,想想他們所具有的精神品質。

二、 感受“科學精神”

1、 同學們都認識了哪些科學家?他們各自具有哪些科學精神呢?下面我們來開個有關科學的讀書會。

2、 幻燈出示:

①我想讀篇科學家的故事,推薦一本介紹科學家的書。

②我在雜誌上看到一個有趣的科學實驗,我想一邊演示一邊向同學講解。

③我想朗讀科學家的文章。

3、 師引導:從上面的三點中選擇一個,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4、 那麼,你還認識哪些科學家?你是通過什麼途徑認識他們的?從你認識的眾多科學家中,你最想了解誰?

三、 破除“迷信”

1、 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是違反科學的現象?

2、 請你簡單談談對迷信的認識。

3、 思考並討論:你打算怎樣進一步瞭解這些事情的真相呢?

四、 描述科學

1、 幻燈出示:

①我遇到過《一個這樣的老師》中講的那樣的事。

②我科學地安排時間,對各方面進步都有幫助。

③……

同學們可從以上選擇或自擬一個話題進行寫作。

2、 學生構思、寫作,老師巡迴指導。

五、 佈置作業:

1、 以“科學精神”為題,出一份手抄報

2、 與同學交流: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對科學精神的認識與深刻的體會。

國小綜合活動教案2

設計意圖:

國小生由於其年齡特點,缺乏一定的自覺性導致做事拖拉、上課不專心,不按時完成作業,今天的事明天做,不知道時間的寶貴,不知道怎樣合理安排時間。針對這一現象,我們需要讓學生正確認識時間是寶貴的,要珍惜時間,科學合理安排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時間是寶貴的,流逝了就永不復返;

2、知道時間會送給珍惜時間的人累累碩果。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一系列有趣的遊戲和實踐活動,真正做到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時間的重要性及時間的寶貴,引導學生在自我反思自我成長中意識到珍惜時間,有條不紊地生活和學習。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遊戲激發學生的惜時意識,讓他們體驗到珍惜時間獲得成功的快樂。

2、最後的班級宣言激發學生的自豪感與使命感,真正將時間的主人翁意識內化到每個學生的心中,激勵他們付諸到行動中,科學合理的安排時間,科學有效的管理時間。

教學重點:

體驗時間的珍貴,激發學生的惜時意識。

教學難點:

“撕紙人生”遊戲中理解我們在校的學習時間。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條,秒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師:20xx年的春晚唱紅了一首歌:王錚亮的《時間都去哪了》,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歌吧!(播放視訊MV)看完這段感人的視訊,我們不禁要感慨:是啊,時間都去哪兒了呢?時間在不經意間從我們指縫間溜走,它帶走了媽媽的青春與美麗,帶走了我們的年少與無知。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如何科學合理的安排時間:做時間的主人(板書標題)

二、教授新課

師:老師這裡有個謎語,大家來猜一猜謎底是什麼。

假設你有一個帳號,這個帳號每天進帳$86400,每年進帳$31536000,每晚12點進帳消失,每年元旦後結算扣除 。(打一詞語)

生:時間。

師:是的,就是時間!關於時間,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把握生命裡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播放音訊:真心英雄)。人生就是由許許多多神奇的一分鐘組成的,那麼一分鐘到底是多久?一分鐘又能創造出怎樣的神話呢?現在我們就通過遊戲來感受一下吧!

體驗遊戲:一分鐘有多長?

遊戲規則: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等老師喊開始以後,在心裡面開始默數一分鐘,等覺得一分鐘到了,就馬上舉手,睜開眼睛,這時不可以發出聲音,不能干擾其它同學,等到老師說命令解除時才可以放鬆。

爭分奪秒:一分鐘能做什麼?

國小綜合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在想想、講講、看看、做做的基礎上,幼兒初步瞭解樹和人的關係。

2.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樹和人呼吸迴圈圖。

2.六張背景圖。

3.輕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以美的語言引出主題,引起興趣。(配樂)

在世界上最美麗的一座大森林裡,那裡的小河天天唱著歡快的歌。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進森林的時候,就好象為森林媽媽披上了一件綵衣。小鳥唧唧喳喳的唱著歡快的歌,美麗的蝴蝶在林間飛舞,小蜜蜂在花叢中採蜜,就連大獅子也伸了個懶腰,拉著小松鼠的手去散步呢?大森林裡的小動物們每天都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地生活著。可是,有一天小動物們決定要搬家了?

評析:活動一開始就以配樂的優美故事引出主題,引起幼兒濃厚的興趣,為接下來

二.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說說動物們離開森林的原因。

1.為什麼動物都要搬家呢?

2.剛剛小朋友講了很多,其實動物們搬家的原因是因為森林裡的樹被砍掉了。那為什麼樹被砍掉了,動物們就要離開大森林呢?

三.看看、講講樹和人的關係。

1.講講樹和人的關係。

(1)提問:樹可以給我們大家帶來什麼好處呢?我們可以用樹來幹什麼呢?

(2)幼兒討論。

(3)交流。

2.重點了解樹和人的呼吸迴圈圖。

(出示教具圖)

(1)提問:大樹和人在幹什麼?它們吹得是什麼氣?

(2)小結:原來我們撥出的二氧化碳正好被大樹吸進去了,而大樹撥出的氧氣被我們吸進去了,空氣中的氧氣越多,空氣就越新鮮。

(3)幼兒親身體驗:老師做大樹,小朋友做人遊戲。

四.保護大森林。

1.提問:如何保護我們的大森林?

2.植樹。我們一起為大森林種上好多的樹,讓小動物都回到大森林裡,好嗎?

(幼兒分組繪畫)

國小綜合活動教案4

一、教學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研究,瞭解讓紙“站”起來的方法,探究影響紙“站”穩的因素,瞭解生活中其他物品的穩定性與這些因素的關係。

能力目標:在對比實驗中養成學生觀察與傾聽的習慣。在研究過程中培養學生髮現問題,並通過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能夠運用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並在生活中加以應用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本次活動通過三次由淺入深的實驗,使學生熟練掌握了實驗的操作步驟,能夠充分考慮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合理設計對比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準確。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活動中,幫助學生樹立用實驗法、比較法等科學的方法求證問題的觀念,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團結協作的意識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不斷探索的精神。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拴魚線的紙、大小相同的紙、高度不同的紙、重量不同的紙、底面積不同的紙、風扇。

學生準備:剪刀、格尺

三、教學流程

1、創設情景、確定主題

教師從一個小遊戲匯入本課。由一張拴著魚線的紙“站”在桌面上這一有趣的現象,引起學生對紙的興趣。然後,用一張普通的紙重複實驗,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由此引入課題——《讓紙“站”起來》。

2、發現問題,自主探究

(1)讓紙“站”起來

揭示課題之後,首先教師提出讓紙“站”起來的要求。學生根據要求進行活動,想盡一切辦法讓紙“站”在桌面上。教師將比較有特點的作品擺在講臺上,然後請同學們想一想,“這樣一張平面的紙,是怎麼站起來的?”從而得到“通過改變紙的形狀,可以讓紙‘站’起來。”這一方法。

(2)讓紙“站”得更穩

①紙“站”得更穩與形狀有關

教師根據前一個實驗內容提出難度更高的要求——“看誰想到的方法能讓紙‘站’得更穩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學生完成作品之後,先在組內進行第一輪選拔,然後每組推薦一個作品在全班展示。

接下來,請同學們猜一猜,“哪一個作品站得更穩?為什麼?”此時,學生提出的看法都是自己的猜測,引導學生討論“怎樣用科學的方法加以證明。”之後,學生提出各種不同的方法,並在不斷的致疑和完善中,總結出實驗步驟。各組派一個代表按照實驗步驟,對推薦上來的作品加以驗證,並得到結論——紙“站”得更穩與形狀有關。

②紙“站”得更穩與高度、重量、底面積有關

學生猜測“紙‘站’得更穩還與什麼因素有關?”,總結歸納成三個因素,分別是高度、重量、底面積。各組選擇一個研究內容,用上一個環節的方法加以驗證。各組演示驗證過程,並揭示結論——讓紙“站”穩的因素有形狀、重量、高度、底面積。

③在生活中的應用

結合讓紙“站”穩的四個因素,聯想到生活中的其它物品。教師首先講述自己遇到一個問題。“前不久我剛剛搬家,為了裝飾房間,買了一個漂亮的花瓶,還有一些富貴竹。誰知,我把竹子插到花瓶裡的時候,花瓶總是東倒西歪的站不住。”學生針對這一具體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

教師出示生活中的其它物品,請學生觀察“這些物品通過改變什麼因素達到穩定的目的?”學生列舉生活中類似的例子。

四、活動延伸

學生通過本次活動了解形狀、高度、重量、底面積這四個方面不但是影響紙“站”穩的因素,而且也影響著其它物品的穩定性。通過改變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可以達到更穩定的目的,從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能夠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國小綜合活動教案5

一、活動背景

我發現如今的學生,小報越做越漂亮了,用的紙都是高檔的影印紙、列印紙,小報編制得圖文並茂、色彩鮮豔,代價真是不菲。學生平時用的草稿紙也都是些新的作業本或雪白的好紙。每天放學後,教室地面、課桌抽屜到處都有學生隨便丟棄的好紙張。我問了幾個學生:“這麼好的紙被丟棄了,你們不感到可惜嗎?”不料幾個學生說:“紙很便宜,到處都有,扔掉一點沒關係。”於是我利用課間活動讓一些學生就身邊發生的事作了些議論,這為以後進行有針對性的主題研究作了鋪墊。

二、準備階段

1、提出問題

在第一節課上,我讓學生從自己的'興趣出發,觀察身邊的事物與現象,把想研究的問題記錄下來,然後填寫《研究意向表》:

研究意向表姓名問題內容我身邊最感興趣的東西或現象我想了解這幾方面的問題建議或要求其中《紙》可能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比較密切,有關紙的研究興趣是學生最集中、票數最高的專案。主題產生了,不等於學生都有積極性和興趣。果然有一些未填寫研究紙專案的學生一臉沮喪。我覺得需要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

2、創設情景

我請同學們開啟書包,看一看書包裡最多的東西是什麼?它們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接著又問:“你可以從哪些方面研究這些看似普通的紙張?”學生紛紛說紙的發展過程,剛才持不同意見的學生髮現有關紙的研究也挺有趣的,於是也躍躍欲試提出不少有關紙的研究的問題。興趣激發了,認識統一了,就可以開始確立子課題或研究主題了。

3、確立主題,組建小組

首先由學生自報、自選研究子課題,然後,學生自由組合建立小組。子課題確立後,學生便根據自願原則組成研究小組。有的小組人太多,有的小組人太少,有的孩子哪個組都不歡迎,有的組上課還好好的,下課又說要散夥,要求重新組合,事情還真不少。我就積極找學生談話,幫助調整、疏導。小組成立後,選負責人,互抄通訊地址,討論小組活動計劃並填寫計劃書。我們的計劃

我們小組的名稱組我們小組的成員織我們的小組長我們的指導老師研我們研究的題目究我們打算研究的內容有內我們小組成員的分工容我們的建議和要求

三、實施階段

確定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紙的發展歷史,紙的原材料和加工過程,紙的簡單工藝及製作方法。

(2)能力目標

感受探究學習的一般過程,學會蒐集,分析,整理關於紙的資料;能用舊報紙等廢紙做做再生紙,用各種紙張通過剪,折,刻,編,拓等方法制作簡單的紙工藝品;培養學生善於合作,主動參與,大膽展示及公關活動的能力。

(3)情感目標

感受並喜愛紙文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形成惜紙、愛紙的習慣及樹立保護資源的意識。

國小綜合活動教案6

活動物件:

國小三、四、五、六年級

活動背景:

為了更好地開展學校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開發課程資源,拓寬學生的科學知識視野。

設計意圖:

由於現在學生所處的“社會地位”“家庭地位”太優越,以至於他們除了學習活動之外,很少去接觸和了解其它的知識。設計這樣一次綜合實踐活動,並不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什麼知識,而是想讓他們通過這樣一次活動,去接觸和認識學習活動以外的生活,身心得到愉悅,自我價值得到體驗。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能認識一些農作物,並能瞭解有關它們的一些基本知識。

2、能力目標:

(1)學會查詢、收集、整理資料。

(2)培養學生觀察、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美化環境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愉悅,經過觀察、動口、動手、動腦之後,自我價值能得到體驗。

(2)通過活動,學生能更加珍惜勞動成果,加深理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 活動計劃:

1、調查時間:

2、調查內容:各種農作物的名稱、種植時間、成熟時間、營養或用途是否開花、科屬等。

3、調查方式:實地觀察,實地查詢有關資料,自主選擇調查物件進行調查。

4、活動成果形式:學生習作、圖畫、歌唱,學生談經歷體驗,心得體會等。

活動準備:

1、每小組準備一本訪察記錄本。

2、聯絡一個種植農作物的典型村。

3、教師或有條件的學生可準備照相機或攝像機。 活動過程:

一、田埂漫遊,疑團重重

1、談話匯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吃的糧食和蔬菜都是誰種植出來的嗎?

生:農民!

師:那你們能說得出哪些農作物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