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霍金課文教案

來源:才華庫 1.06W

【教學目標】

邂逅霍金課文教案

一、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二、體會尊重他人的人文情懷。

【教學重點】

把握本文思想感情的變化脈絡。

【教學難點】

理解本文作者的人文視角和人文精神,由此理解怎樣尊重人、關心人,特別是特殊人群。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是我們很多同學的作文中經常出現而又無法完全理解的一個偉人。他是英國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主要致力於黑洞量子引力學的研究。他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並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大學學習後期,他開始患上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這種病最終破壞他全身的神經系統,他的身體會象植物一樣,只有他的心臟、肺和頭腦仍能執行,只有思維仍然是完好的,但不能與外界進行溝通。當他1985年首次來中國時,當時他的兩根手指還能動彈,但是當他02年、06年再度來中國時,已經完全癱瘓,和外界交流的唯一工具是他還能轉動的眼睛,他有一副特殊的眼鏡能夠對他的眼睛的變化做出反應,並且輸入他前面的電腦螢幕讓他做出選擇。

雖然他的身體高度殘疾,但是在物理學領域卻有卓越的成就,他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盧卡遜數學教授,這是牛頓和狄拉克都曾擔任過的職務。

他的偉大成就還在於,他在1988年出版了《時間簡史》一書。這是一本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的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被譯成近四十種語言,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巨大反響。

雖然他不能說、不能寫,但是他的成就卻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儘管他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但是他的思想卻出類拔萃的遨遊到廣袤的時空,揭開了宇宙之謎。

這樣一位全世界矚目的偉人來到了中國。他繼1985年來中國之後,02年和06年,霍金又兩度來到中國,一次是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一次是參加國際弦理論大會。在中國,霍金所到之處無不引發“科學熱潮”,引發“追星狂潮”。那麼,霍金在他所生活的劍橋是不是也要每日面對這樣的“人潮洶湧”呢?今日我們來學習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葛劍雄先生的《邂逅霍金》一文,希望大家通過閱讀找到剛才這個問題的答案,同時更能領悟一些什麼。

二、文字分析

1、這是一篇敘議結合的散文,那麼從“敘”這個角度來講,文中寫到哪些人?

主要是兩類人:霍金周圍的人(作者和朋友、老護士和其他生活在劍橋的人);霍金;

板書: 作者

老護士 劍橋的其他人

青年朋友

霍金

2、所謂“邂逅”,乃不期而遇,意料之外的相遇。當我們與一位名人邂逅的時候,內心肯定會經歷微妙而複雜的情感變化。下面請同學們來看一看,作者在邂逅霍金的過程中,對於霍金在情感或心理上有什麼變化?(請找出文中的詞句)

邂逅前——敬意

邂逅時——敬仰、震驚、凝視、沉思:都是,或許都不是;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識地摸著照相機,但我既沒有移步,也沒有拍照,連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頭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邂逅後——慶幸

3、試分析三種不同情感產生的原因(請找出文中的詞句)。

1、為什麼邂逅前會有深深的敬意?

“以高度殘疾之身能寫出如此經典著作的精神和業績”

1)“經典著作”指什麼?《時間簡史》

文中哪裡表現了《時間簡史》這一著作的經典?請同學們找出來;

“洛陽紙貴”;青年朋友西方哲學的博士生沒看完;作者自己有自知之明,未必看得懂,也沒有看

2)這個世界寫出經典著作的偉人很多,比如黑格爾寫了《美學》三卷、索緒爾寫了《普通語言學教程》,這些書如果沒有相當的專業功底,也是讀不懂的,他們也是經典著作,也讓人產生高山仰止之情;但是更讓作者葛劍雄產生“深深敬意”的,除此以外還有一點,那是什麼?

是霍金以高度殘疾之身寫出了這麼偉大的著作。常人都很難寫出這般經典,更何況這位高度殘疾人士寫出了影響全世界的這麼一本書。所以,作者在邂逅前產生的深深敬意源於這本書的經典,更源於這位勇士的身殘志堅的高貴品質。

2、邂逅時為什麼會產生“敬仰、震驚、凝視、沉思:都是,或許都不是”如此複雜的情感?試想一下如果你遇到了自己的偶象?

因為是一直以來敬仰的名人,恰恰在毫無準備的狀態下和名人不期而遇,一時間各種情感一湧而上,都是,又都不是,言說不清

當他經過自己身邊時,為什麼作者“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識地摸著照相機,/但我既沒有移步,也沒有拍照,連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頭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首先這是一種人之常情【尚奇、個人崇拜、尊聖宗經、值得炫耀的結果:當下帝王劇的流行】,當遇到一位名人時很多人都會欣喜好奇,想要留影紀念——作者用了“下意識”這個詞,說明是一種本能——同時也是作為一個歷史地理學家的職業習慣,他平時都會通過照片等方式拍錄下來有價值的事物;但作者在這裡馬上強調連拍一下背影的念頭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這又是為什麼?

① 作者被霍金獨特的形象所震撼,對於這樣一位隨時面對逼近的死神卻依然象超人那樣奮鬥的人,對他的任何干擾都是一種罪惡,更不用說任何好奇的舉動或過分的熱情表現。

② 受到周圍人的感染,大家都尊重他作為一個正常人的生存權利。

全班齊讀第7、8自然段。

因為震撼、因為周圍人的感染,所以作者馬上否定了自己拍照的念頭。但是如果說拍一張正面照是一種罪惡的干擾,那麼“拍背影”總不會有太大的干擾或者不敬吧,但是作者也還是“很快否定”了這個想法,原因何在呢?

這句話中“拍背影”和“很快否定”實際說明了這種震撼和感染的強烈,按理說拍個背影並不構成對霍金的打擾或不尊敬,但連這個念頭也很快被作者否定了,如果不是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是很難做到的。所以選擇這個細節來表現自己的內心,更能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請同學們朗讀7、8兩個自然段(先散讀後齊讀);

3、邂逅後為什麼作者對霍金是慶幸?

1)慶幸“他生活在一個人的價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時代,也生活在一個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

如果沒有發達的科學技術,他不能繼續他的`生命,如果沒有發達的科學技術,他更不可能繼續他的工作。他現在所依賴的這部特殊的輪椅得益於IBM公司的設計和製造,他們以為他打造特殊輪椅的方式表達公司對霍金的崇敬,文中提到這是“專”為他設計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縱輪椅,才能傳達自己的思維,才能延續他的生命。

2)更慶幸“大家都尊重他作為一個正常人的生存權利。”

第12自然段“他在劍橋,完全可以象常人一樣生活,不必隨時面對鏡頭、鮮花、握手和掌聲,不用應付機會、宴請、報告和表彰,因為大家都懂得個人的價值和時間的可貴”

霍金在劍橋可以象路上無數過往的行人一樣散步,擁有私人的生活空間,周圍路人並未投以任何異樣的目光,相信他們都是對霍金懷著崇敬之情的,但他們以一種平靜的、尊重霍金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這份崇敬。因為此時此刻的霍金是出來散步的,這是他私人生活的時間。或許在我們的概念中,應該是老護士推著輪椅,形影不離的,但事實上她也不靠近,讓霍金自己來操縱輪椅,這都是尊重他的個人權利和價值。

齊讀第11、12自然段

4、文章最後一段作者寄託了美好的願望,希望霍金能夠不受打擾地繼續他的生活,同時也提到了對“其他霍金”的祝願,那麼這裡的“其他霍金”指哪些人?“幸運”又是什麼意思?

“其他霍金”指兩類人,一是象霍金那樣作出過巨大成就、傑出貢獻、享有盛譽的名人,比如劉翔、姚明(誰能告訴我,怎麼才能變得不那麼出名?!)、鍾南山(很多和他研究的領域無關的研討會也邀請他)、楊振寧、袁隆平(採訪)等;二是指象霍金這樣有才華的殘疾人,史鐵生、張海迪、桑蘭(1998)、邰麗華等。(可提一般的殘疾人,但不提倡)

“幸運”也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不必浪費時間去應付鏡頭、鮮花、握手和掌聲,集會、宴請、報告和表彰;二是指個人價值得到充分尊重。

三、把握主旨,提煉現實意義

1、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是側重於表現霍金的精神品質還是霍金周圍人對他的態度?現在我們通過一系列圖片來看看霍金在02年和06年兩次來中國的時候接受的待遇,也可以回憶一下你所瞭解的劉翔(拍廣告和訓練)、李亞鵬(嫣然天使基金被疑炒作)、楊振寧(婚姻被炒作)、史鐵生(殘疾、尿毒症媒體炒作)等名人在中國受到的待遇,由此談談我們該怎麼做?

側重於表現霍金周圍人對他的態度

通過對“邂逅霍金”這一過程的簡單記述,表現了霍金周圍人對霍金的尊重和人文關懷,表達作者對霍金所生活的和諧寬鬆的人文環境的推崇,並祝願“所有的‘霍金們’都能得到這樣的關懷”。

主要導向對生命的尊重,對他人事業的尊重,對他人時間的珍惜,把對偉人的尊崇首先回歸到“人”的意識上來等等。(可以適當拓展到一般的殘疾人)

四、課文總結: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浪費自己的時間是自殺,浪費別人的時間是謀財害命。”如果霍金、劉翔、鍾南山、袁隆平等人成天忙於應付報告、宴會、鮮花、鏡頭,他們如何靜得下心來潛心研究?他們的個人價值如何體現呢?正因為現實生活中還存在種種不注重人文關懷的現象,作者才在文中提倡這種人文關懷精神。讓我們牢記著名科學家楊福家的這句話:“什麼是大愛?讓人們擁有安心工作的環境,這就是大愛;營造一個以人為本的氛圍,這就是大愛。”

五、作業

比較閱讀《袁隆平“躲起來”研究》思考偉大的科學家究竟應該是專心從事於科學研究,還是也應發揮在其他方面的影響力?聯絡本節課的內容,完成一篇以“人文關懷”為話題的隨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