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之美》 導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來源:才華庫 2.21W

【學習目標】

1.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2.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3.掌握科普說明文和科學小品文的區別。

4.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學習重點】

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學習難點】

掌握科普說明文和科學小品文的區別。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一)資料連結:吳冠中,1919年出生,中國當代畫家。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政協委員。筆名“荼”,江蘇省宜興市人,是當代在世界畫壇具有極大影響的畫家、美術教育家、散文家。他最早畫的作品多以江南水鄉為題材,畫面充滿詩意,他特別注重點、線、面的結合與搭配。學貫中西,融會中西方繪畫藝術,在致力於油畫民族化與國畫現代化的不斷探索、創新中,創作了大量的繪畫藝術作品。油畫代表作《長江三峽》《魯迅的故鄉》;中國畫代表作《春雪》《獅子林》《長城》。本文選自《吳冠中人生小品》。

(二)閱讀課文,完成下面的題目。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煞(   ) 纖(    )細   駐(     )足    前瞻(    )後顧  點綴(    )

2.形似字組詞

①銷(      )    俏(      )    峭(      )    削(      )

②峻(      )    竣(      )    俊(      )    駿(      )

③孤(      )    弧(      )    狐(      )    瓢(      )

④魅(      )    魄(      )    魏(      )    魁(      )

3.解釋下列詞語。

駐足:

極目:

煞它風景: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4.判斷下列句子所用的說明方法。

① “小橋流水人家”,固然具有詩境之美,其實更偏於繪畫的形式美。(  )

② 不過,我之愛橋,並非著重於將橋作為大件工藝品來欣賞,也並非著眼於自李春的趙州橋以來的橋樑的發展,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

③頤和園裡仿造的盧溝橋只有17孔,蘇州的寶帶橋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橋緩緩看一遍,你會感到像讀了一遍史詩似的滿足。(      )

5.蒐集古詩文中寫橋的詩句,在下面寫出兩句,並註明出處、作者。

詩句:                           ,出處:         ,作者:        

詩句:                           ,出處:         ,作者:

二、課堂研討

(一)匯入:多媒體展示多幅橋的優美畫面,並配上背景音樂,創設情景,渲染氣氛。

(二)指導朗讀,整體感知。

(三)合作探究

1.在作者看來,“橋”美在何處?你對此有什麼感想,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2.為了說明橋之美,作者主要舉了哪些例子?請用文中的詞語來說明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

3.文中為何又列舉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成昆路上的直線橋呢?

(提示:作者是作為畫家,從美學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大橋的。)

4、閱讀第4段, 說說在作者所描述的畫面中,你最喜歡那一幅,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畫面並說說為什麼喜歡?

5.語言賞析:體味下面句子的情味。

(1)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2)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3)田野無聲,畫家們愛於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彷彿孩子們尋找熱鬧。

(4)田野無聲,畫家們愛於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彷彿孩子們尋找熱鬧。

三.鞏固延伸:

(一)根據句中的拼音音寫出漢字。

1.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xié tóng)________譜出形與色的樂曲。

2.方、圓之間相處(hé xié)________、得體,力學的規律往往與美感的規律相拍合。

3.“小橋流水人家”,固然具(shī jìng)________之美,其實更偏於繪畫的形式美。

(二)用下面的詞語各寫一個句子。

煞它風景: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三)《橋之美》在內容和寫法上都與《中國石拱橋》有很大區別,試具體說明。 

(四)閱讀提高

1.閱讀課文第四段,然後填空。

這一段共舉了四個例子來說明畫家眼中橋之美。第一個例子是寫________與________的搭配給人帶來了特別的感受;第二例子是寫出________與________的搭配,令畫家銷魂;第三個例子寫了________之美;第四個例子寫了________橋,它與其他橋不同之處是________________。

2.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著名的橋,有的以它們的悠久歷史聞名於世,有的以它們的高超建築技巧而留芳史冊。就它們的作用來說,皆是方便交通,使“天塹”變成通途。那麼,世界上有沒有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息娛樂的橋?有,獨具一格的侗家“風雨橋”就是這樣一種橋。

侗族擅長於建築,特別是橋樑建築尤為突出。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後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橋,有石拱橋、石板橋、竹筏橋等。它們結構別緻,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其中一種長廊式的“風雨橋”,以它獨特的造型藝術和高超的建築技巧而久負盛名。

風雨橋,不僅連線交通,而且可避風雨,因而得名,它是一種木石結構的橋。著名的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的程陽風雨橋,是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橋長一百六十五米,橋面寬十米,橋高十五至二十米。橋墩以青石砌成,橋面鋪設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長廊,覆以瓦頂,還建有樓亭五座。樓亭呈方形,多角重簷,共有房簷五層,層層而上,形似寶塔,氣勢巨集偉,橋面通道兩側有欄杆。長廊兩旁設有長凳,宛如遊廊,供行人觀賞和休息。長廊和樓亭的瓦簷、柱頭都雕花刻畫,龍鳳花草,秀麗玲瓏,蔚為壯觀。

風雨橋在建築結構上更為獨特。建橋時不用一顆 鐵釘,只在柱子上鑿通無數大小不同的孔眼,以榫(sǔn,竹、木、石制器物或構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處凸出的部分)銜接,斜穿直套,縱橫交錯,結構極為精密。其堅固程度,不亞於鐵、石橋,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損。這是侗族建築藝術的特色,也是侗族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

(1)為什麼稱侗家風雨橋“獨具一格”?

 

(2)《中國石拱橋》中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徵。本文舉程陽風雨橋為例說明了侗家風雨橋的造型藝術。這種說明方法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3)侗族橋樑建築的特點是什麼?侗家風雨橋在建築結構上的特點是什麼?

 

(4)為了使說明物件的特徵更鮮明突出,可以在說明文中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文中畫線部分運用了(    )的表達方式。

(5)第四段中加粗詞語體現出說明文語言(    )的特點。

(6)為什麼在介紹侗家風雨橋時先提到“世界上有許許多多著名的橋”?

參考答案

課堂研討

1.作者並不著眼於從橋自身的結構來欣賞“橋之美”,而更著迷於橋在不同環境中所起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學生從中得到的啟發會是多方面的,如領悟到橋除了具有實用功能外還具有審美功能,生活周圍就有飽含畫意的景緻等,還有可能借作者的眼光對某一處自然風景或室內佈置進行一番品頭論足,老師要適時加以鼓勵和引導。

2. 茅盾故鄉烏鎮的石橋  長橋  頤和園裡的橋  蘇州的寶帶橋  廣西 雲南 貴州的風雨橋  《清明上河圖》中的橋   索橋 

舒暢  銷魂   滿足

3. 以具體的例項來說明;有的橋與周圍環境的組合不能構成美。

4.略。

5.(1)其實,葦叢不會“發悶”,也不會做“深呼吸”,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這表現了作者與周遭環境已融為一體。

(2)楊柳拂橋是江南常見的景色,作者將時間限定為楊柳剛剛返綠髮芽的早春天氣,將橋限定為石橋,兩種景物之間的反差與對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這裡說“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是強調細柳與石橋構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別的東西來烘托了。

(3)這句話的意思是,橋橫跨在水面上,與橋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錯;同時,橋的顏色與流水的顏色也相互映襯。橋與流水如一支樂曲一樣是一個整體。

(4)橋的美就是對橋的存在的一種大聲宣告,橋的美也像樂曲一樣有著和諧的韻律,這吸引著畫家總是追尋著橋的身影。

鞏固延伸

(一)1.協同  2.和諧  3.詩境

(二)略。

(三)本文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它的說明性體現在文中先點明在畫家眼裡橋美在何處,隨後舉了一些具體例子。但是與《中國石拱橋》這種較為規範的說明文不同的是,在舉例時,作者並不是用科學、平實的語言向讀者作解說,而是或描寫景物,或抒發感情,文字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四)1. 石橋;密密的葦叢;石橋;細柳;長橋;風雨;橋面上蓋成遮雨的廊和亭。  

      2. (1)因為侗家風雨橋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息娛樂。  

(2)程陽風雨橋最能說明侗家風雨橋造型藝術的特點,舉例能使讀者對所說明的事物認識得更明確、更具體。  

(3)結構別緻,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不用鐵釘,以榫銜接。

(4)描寫  

(5)準確性。

  (6)引出侗家風雨橋,突出侗家風雨橋的特點。

 

gjw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