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複習》教案(人教版教案設計)

來源:才華庫 2.71W

 設計構想:中學生一般都不喜歡閱讀文言文,究其原因,除了缺少語言環境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那極度簡約的行文,總是那樣深奧難懂,佶屈聱牙,有的同學都讀不順暢,有同學把文言文戲稱為自己的“第二外語”。平時學習都迷惑茫然興趣缺缺,複習時更加無從下手,很多同學都是讀讀背背,寫寫生字,不能融會貫通,鑑賞提高。 

《文言文閱讀複習》教案(人教版教案設計)

    ⒈ 從認識文言文的價值入手,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先知之,再樂之,進而好之。 

    ⒉ 將知識複習和藝術鑑賞相結合,引導學生深入認識文言文的魅力。 

    教學目的: 

    ⒈複習文言文基礎知識。 

    ⒉複習重點篇目,瞭解作品的文化價值和思想教育價值。 

    ⒊賞析精彩片斷,提高鑑賞水平。 

    教學重點: 

    迴歸教材,複習重點篇目。 

    教學難點: 

    認識文言文的價值功能,提高認識中形成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導課:同學們,對於學習孔子曾有諸多論述,有兩句話我的印象尤為深刻,那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讓我這個遠方來的朋友和大家一起,通過複習文言文單元快樂一回吧! 

    (課堂調查)你喜歡文言文嗎?為什麼?(略) 

    二、 文言文具有認識功能--文化價值 

    (飽含深情地)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人類發祥地之一。五千年來,經過炎黃子孫一代代地創造和積累,中國文化雖歷盡滄桑,卻綿延不絕,其內涵豐富多彩,博大精深。英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曾列舉了中國在一百多個方面對世界的貢獻,並認為有許多古老的發明都源於中國。這座由“文言磚石”砌成的文化寶庫,濃縮著中華文明的景觀,記錄著中華民族的歷史,反映著歷朝歷代的生活,透視著中國人的文化心態、思維方式。有人說掌握了祖國語言就好比得到了一把開啟本國文化的鑰匙。 

    在本冊教材中,我們瞭解了哪些文化知識呢?(提問,引導學生複習回顧) 

    ⒈作家作品:賈誼、杜牧--取同一段歷史,各有側重,借古諷今之中顯示真知灼見。 

    司馬遷--如椽巨筆,寫下“史家之絕唱,不韻之離騷”,其高度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輝映千古。 

    魏徵--於殷殷規勸中寄寓深刻的憂患意識。 

    還有“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愈柳宗元--運用互文、鋪陳的手法,於汪洋恣肆、酣暢淋漓之中抒發人生感慨。 

    ⒉文體:賦體、說、序文、《史記》的五種體裁--本紀、世家、列傳、書、表。 

    ⒊文化常識:《鴻門宴》中的座次排列--東向至尊,南向次尊,西向侍座,北向陪座。陶淵明及《歸去來兮辭》中的隱士文化--清高自守、厭棄官場、隨遇而安、詩酒消憂、躬耕自養、樂天知命。 

    王羲之行雲流水般的書法藝術 

    ⒋重點字詞句(以後專題複習) 

    小結:學習文言文就如同在同學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大道,讓我們穿越時空去閱讀,去思考,去汲取。與兩千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瞭解並深刻地認識我們的祖先,懂得我們的歷史,從而更好的繼承和發揚。 

    三、文言文的陶冶功能--教育價值 

    (提問,複習重點背誦段落) 

    ⒈賈誼認為秦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⒉韓愈認為人為什麼要從師學習?擇師的標準是什麼? 

    ⒊陶淵明的志節體現在哪些詩句裡?是一種什麼樣的志節? 

    ⒋王羲之筆下的蘭亭是什麼樣的? 

    ⒌魏徵的忠告是什麼?有什麼現實意義? 

    (讓學生在反覆吟誦中加深理解)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宣稱:如果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兩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當代語文教育專家劉國正說過:文言文是進行思想教育,特別是愛國主義和歷史主義教育的好教材。的確,我們學習的這些文章均思想純正,或歌詠山川,或記述經歷,或闡發哲理,或抒懷言志,都表達了古人對真善美理想的執著追求。浸湧其中,涵泳體味,會使人於無形中受到薰陶感染。 

    四、 文言文的發展功能--藝術價值 

    也許有的同學認為,我們今天不說文言文,也不用文言文寫作,學它幹什麼?對我們的發展有什麼作用?其實,現代漢語是由古代漢語發展變化而來的。古今漢語一脈相承,猶如一條墨寫的黃河,蜿蜒至今,二者是“源”與“流”的關係,既有差異,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我們不能隔斷歷史談發展。 

    文言作品經過歷史篩選,許多詩文堪稱精品。這些作品佈局嚴謹,行文簡潔,氣韻生動,文采斐然。多讀這樣的作品,確實會使人受益匪淺,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十分有利。 

    還記得《鴻門宴》中的樊噲嗎? 

    (以樊噲闖帳為例,指導學生在閱讀鑑賞中涵泳語言--抓動詞、修飾詞、有特殊用法的詞) 

    樊噲雖是次要人物,司馬遷寫他卻花了大氣力,可謂濃墨重彩,多種描寫都用上了。 

    語言描寫:“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語句短促急迫,緊張的形勢,急迫的心態,忠勇的性格躍然紙上。 

    行動描寫:帶劍擁盾入軍門,側其盾以撞,力士仆地;立而飲之,拔劍切而啖之。無所顧忌,無所畏懼,何等的英武! 

    外貌描寫:嗔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著墨不多,卻極為傳神。 

    有這樣的描寫作基礎,劉邦信而用之,項王感其義,贊其勇,賜酒、賜彘肩、賜坐,也就不為怪了。 

    項王賞識樊噲的豪壯勇武,吩咐左右賜之卮酒,捧上來的卻是“鬥卮酒”,吩咐左右賜之彘肩,拿上來的卻是“生彘肩”,一字之增,陰謀畢顯。這一杯烈酒,看你如何對付,這一條生豬腿,看你如何下嚥。如果不飲不吃,不但露怯,而且辜負了項王。 

    樊噲一一挫敗了對手的陰謀。大杯烈酒,他“拜謝,起,立而飲之”,那條生豬腿,他“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拜、起、立、飲四個動作,斬截有力,顯示出他對項王的有禮,對捉弄他的群小的無畏。那覆、加、拔、切、啖五個字,意氣飛動,彷彿他切的、吃的不是生豬腿,而是敵人的肉。他咬碎鋼牙,把生肉和仇恨一起吞下。 

    動詞、修飾語於細處傳神,把緊張的暗鬥、項王的直爽、范增手下人的陰謀、樊噲的粗獷無畏充分展現了出來。 

    五、 課堂小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學鑑賞方面,學習文言文還有助於培養起中國人特有的審美情趣、文化心態。正像詩人沙流河所寫的“中國人有中國人心態,中國人有的耳朵”。這是人們內心深處極其敏感的一根弦,撥動它就很容易激起我們對民族故土的依戀,對祖國語言的熱愛。所以,同學們,多讀些文言文吧,讀讀李白的詩、蘇東坡的詞,讀讀司馬遷的《史記》,讀讀韓愈柳宗元的古文,相信你會收穫很多很多。 

    教學反思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了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文言文教學中離不了字詞句的理解,但這些只是起點,而不是終點。從文化價值的角度切入,高屋建瓴,容易喚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夏敏

熱門標籤